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郑家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8分。
1.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能源的合理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B.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这种可再生能源
C. 农业改漫灌为滴灌或喷灌,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D.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减缓温室效应
2.下列带“气”字的物质中含有大量氧分子的是( )
A. 稀有气体 B. 沼气 C. 空气 D. 温室气体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服用酸性食物治疗胃酸过多 B. 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
C. 电器使用时着火不能用水灭 D. 铁制品表面刷漆可防止生锈
4.某同学做氢气的制取实验,部分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检验装置气密性 B. 氢气验纯
C. 干燥氢气 D. 收集氢气
5.2025年2月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脱氢乙酸钠(C8H7NaO4)在面包、糕点等食品中被禁止使用。人体长期摄入这种防腐剂可能会引起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脱氢乙酸钠由四种元素组成 B. 脱氢乙酸钠由四种原子构成
C. 脱氢乙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脱氢乙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
6.形成化学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应用观: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B. 分类观:冰水共存物、干冰都属于纯净物
C. 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 守恒观:1g氢气和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水
7.化学符号含义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H+
③2H
④H2
⑤
A. ①和②所示微粒的质子数不相同 B. ②和④所示符号都具有宏观含义
C. ①和⑤表示的微粒相同 D. ③和④均可表示2个氢原子
8.1将30g固体物质X(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20g水的烧杯中,搅拌,测得四种温度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分别如图中A、B、C、D点所示。下列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A、B、C
B. t2℃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2g
C. C与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从D点对应的溶液中得到30gX固体
9.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小明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久置的NaOH溶液,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段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B. a点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3种
C. a、b、c三点处溶液的pH依次增大 D. 该NaOH溶液可能完全变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0.陕西泾阳茯砖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1)品尝名茶时一般先闻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闻到茶香的原因:______。
(2)茯砖茶中含有铁、锌、氟、硒等人体所需的元素,其中______元素可预防贫血。
(3)茯砖茶制作技艺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渥堆发酵”,该过程主要涉及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1.中国核潜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而如今,中国海军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已经驰骋在大洋深处,成为中国海军新一代战略利器。
(1)已知潜艇内供氧的反应原理为2Na2O2+2CO2=2X+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2)金属铜用于潜艇的电力系统,是利用了铜优良的______性。
(3)建造核潜艇时,常用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因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
(4)钛制成的钛铼合金可用于制造核潜艇。请写出钛铼合金的优良性能:______(任写一点)。
12.我国科研团队研发的电化学氮循环技术,通过电化学方法将氮气转化为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对于合成氨工业和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电催化固氮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示意图。
(1)乙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选填“氧化物”或“单质”)。
(2)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该反应中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4)果农在果园里套种大豆,因为大豆根瘤菌有固氮功能,所以园中可以减少使用下列化肥中的______(填字母)。
A.KCl
B.CO(NH2)2
C.Ca(H2PO4)2
13.图甲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20℃时,将17gNaCl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杂质NaCl,可采用 ______ 的方法。
(3)如图乙所示,先向50g水中加入10gKNO3,再加入mgKNO3,当m ______ g时,②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且没有固体剩余。
(4)同时将50℃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则此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4.某工业废液中含有CuSO4,FeSO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设计实验处理废液并回收硫酸亚铁和有关金属,流程图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M的化学式是______。
(3)写出加入适量稀硫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5.根据所学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时可服用某种胃药(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2)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可用肥皂水(pH>7)涂抹以减轻疼痛,蚊虫分泌出的物质显______性。
(3)下图为小华同学构建的某种盐类物质A的化学性质的示意图,其中反应①③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若A为Na2CO3,为了使上图所示的四个反应均能够发生,则下列符合条件的B、C、D、E处的试剂分别为______(填字母)。
a.NaCl、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Ca(OH)2
b.CaCl2、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Ba(OH)2
c.BaCl2、紫色石蕊溶液、稀硫酸、NaOH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倾斜试管,使两种物质混合后,托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1 ______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实验2中,已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活塞可自由移动。活塞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是 ______ 。若白磷量不足,活塞将停在 ______ (填“>”、“<”或“=”)4的位置。
(3)实验3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该实验探究的燃烧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主要利用了铜片的稳定性
C.两种碎片距火焰加热点的距离应相同
D.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着火点低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7.碱石灰是含有CaO和NaOH的混合物,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实验室常用其作干燥剂。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流程。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钙、碳酸钠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氢氧化钠久置在空气中会变质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操作一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据此现象,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一定有CaO
B.一定有NaOH
C.至少有CaO和NaOH中的一种
D.一定有CaO和NaOH
(3)在操作二之后所得的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___。
(4)实验小组的同学继续对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Ca(OH)2和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 ______ 猜想三成立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交流反思】①下列试剂中,能够替代实验中CaCl2溶液的试剂有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B.Ca(OH)2溶液C.BaCl2溶液D.Ca(NO3)2溶液
②像碱石灰这种容易变质的物质,需要注意密封保存。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8.某实验小组取了40g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______g;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铁。
化学
11.【答案】Na2CO3。
导电。
很不活泼。
硬度大(答案不唯一)
12.【答案】氧化物;
1:2;
氮、氧;
B
13.【答案】不饱和 降温结晶 5.8 小于
14.【答案】过滤。
Fe。
Fe+H2SO4=FeSO4+H2↑
15.【答案】3HCl+Al(OH)3=AlCl3+3H2O。
酸。
复分解反应。
b
16.【答案】2H2O22H2O+O2↑ 遵守 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 B
17.【答案】2NaOH+CO2=Na2CO3+H2O。
C。
碳酸钙。
【猜想假设】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有白色沉淀生成。
【交流反思】CD
18.【答案】32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