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5 13: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高2026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鲁迅的小说创作始于1913年,止于1935年,时断时续前后不过22年,全部所得只有《怀旧》一篇
和《呐喊》《仿徨》《故事新编》三集,共33个短篇。莫言的小说创作从1981年起步,迄今32年,累计
有长篇11部、中短篇110余篇。从创作的时代背米和数量上看,二者区别殊异,关联甚小。但就作品题
材、情境的设定和叙事方式的运用来讲,它们却显示出同以乡土社会为重和以忆旧追述为主的特色。
按照鲁迅1935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的概括,这种把选材的重心和叙事的焦点,
都对准叙述者过往熟悉的某一乡野村镇里的生活场景和世态人清,把叙述者执行叙述的声音、角度和认知
基准,尽可能靠近预期读者的创作手法,就是所谓“乡土文学”。鲁迅原你的“乡土”,本是指作者现居地远
方(空间和时间)的故乡。因而“乡土文学”一说,在鲁迅那里,也主要是指那种被动或主动地离弃了故乡、
侨寓在异地,借着刻画和咏叹远去的故乡人事来寄托乡愁的作品。
鲁迅一代的作者笔下的故乡和鲁迅所界定的“乡土文学”,随着中国文学思潮与中国社会思潮的汇流、
推进,到1930一1940年代之际,范畸逐渐扩大、内涵逐渐深化、意味逐渐抽象,终于转移、融合进传统
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大众与精英、民间与官方、农村与城市等二元对立的观念轴心,演变成了与传统、
民族、大众、民间、农村等一系列表征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本位的观念直接对应的一种文学意象和文学风
格的符号。
随之而后,长达三十多年“政治先行、文学后进”的文艺运动,使得这一与具体的文学创作实践密切
相关的社会观念生成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一度湮没不彰。原本在作家的创造意念和文学文本的世界里可以
斑斓多姿的乡土人情和乡土故事,与社会学甚至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农村面貌、农
民阶级等观念形态,日益深入地熔铸、板结在了一起。相应地,“乡土文学”原有的那种批判现实和针砭人
重庆11中9月月考
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