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核心能力检测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核心能力检测卷(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6 08: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核心能力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读拼音,写字词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7分)
学完课文《少年闰土》,我了解了很多:偷瓜的猹(chá zhā)很líng lì( ),你用钢叉刺它,它却能从你胯下táo cuàn( )掉。会偷瓜吃的还有cì wei( )和獾猪等动物。捕鸟必须在下雪后,把绳子fù( )在棒上,支起竹匾,sǎ xià( )秕(bǐ pi)谷,等鸟来·
2.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乌桕(jiù) 参差(cān) 浮苹
B.泼剌(ci) 殡仪(bīn) 荡漾
C.吊唁(yán) 囫囵(hú) 凝聚
D.镊子(niè) 敷住(fù) 瞪清
(2)下列词语中的“素”与“素不知道”中的“素”意思相同的是( )
A.素不相识 B.艰苦朴素 C.荤素搭配 D.银装素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大约;几乎)
B.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C.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D.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追求精美,要求高)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面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B.这两个人长得很像,经常被人张冠李戴。
C.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D.中午放学回家,小华饥饿难忍,拿起包子就囫囵吞枣地吃起来。
(5)下列文章拟题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草船借箭 B.爬天都峰
C.蟋蟀的住宅 D.“诺曼底号”遇难记
(6)下列和鲁迅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鲁迅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C.《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赞颂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D.《好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7)下面这副悼念鲁迅的挽联中,上联缺了两个字,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______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A.风波 B.故乡 C.呐喊 D.祝福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9分)
(1)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短语补充完整,再从短语中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写几句话。(3分)
①( )的脸 ② ( )的脸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芜湖)读课文重点语句,答题。(4分)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话,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鲁迅先生以幽默的话语暗示自己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
B.表现出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爱护,他不想让孩子过早了解社会的黑暗。
C.显示出鲁迅先生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7分)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________________,那猹却__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对闰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少年闰土形象。(3分)
(2)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鲁迅先生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们要敢于披荆斩棘,勇于开拓创新。(2分)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分)
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是文化长廊中的珍宝,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让我们一起走进六(1)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去感受书法的无穷魅力吧!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王羲之《兰兰亭集序 (冯承素摹本)
1.书法赏析:看到柳公权的作品,我想用词语()来形容;欣赏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想用( )来赞美。(2分)
A.飘逸遒劲、婀娜多姿 B.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2.除了柳公权和王羲之,我认识的著名书法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在交流环节,优优对“意见不同怎么办”提出了建议,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坚持自己的观点,断章取义地进行辩驳。
B.听到不同的意见时,要“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C.以正面、积极、合作的态度参与到协商中去,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4.课上,老师请你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你觉得怎样才能讲述得更加生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与理解。(25分)
阅读一:联读1+1(12分)
【文段一】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文段二】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1.【文段一】中“_____________”“好容易”和“____________”三个词,表现了“我”对见到闰土一事的急切盼望之情。(2分)
2.【文段二】中对闰土的外貌进行了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和练习。(6分)
时间 脸 手
过去
现在
这一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两个文段来看,少年闰土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中年闰土给人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三十年后鲁迅与闰土再次见面时,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他们的对话。(2分)
鲁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闰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13分)
①朋友,你要我告诉你关于鲁迅先生的最后的事情,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话,实在我也不能够说什么。我只给你写下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②在万国殡仪馆里面,我和一些年纪差不多的朋友,过了四天严肃而悲痛的日子。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一个一个地或者五六个人站成一排地向他致最深的敬礼。我站在旁边,我的眼睛把这一切全都看进去了。
③一个秃顶的老人刚走进来站了一下,忽然埋下头低声哭了。另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已经走出了灵堂,却还把头伸进帷幔里面来,红着眼圈哀求道:“让我再看一下吧,这是最后的一次了。”
④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鞠躬了。其余的人马上低下头来。有的在第三次鞠躬以后,还留恋地把他们的头频频点着。孩子们的心是最真挚的。他们知道如今失掉一个爱护他们的友人了。“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我所认识的一个杂志社的工友意外地来了。他红着脸在灵堂的一角站了片刻,孩子似的恭恭敬敬行了三个礼,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⑤我还看见一个盲人,他穿着一身整齐的西装,把一只手扶在另一个穿长衫的人的肩头,慢慢地从外面走进来。到了灵前,那个引路人站住了。盲人从引路人的肩上缩回了手,向前移动一步,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看不见的眼睛茫然地望了望前面,于是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三鞠躬礼。他又伸出手,扶在引路人的肩上默默地退去了。
⑥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或远或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1.文章标题“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在文章中指的是( )(2分)
A.鲁迅先生去世了。 B.在万国殡仪馆里发生的事。
C.鲁迅先生去世时的情景。 D.“我”的事情。
阅读短文,照样子填写表格。(5分)
来悼念的人 秃顶的老人 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杂志社的工友
神情、动作 埋下头低声哭 排成两列、抬头痴望、鞠躬、头频频点着
3.第⑤段画“”的句子属于描写,作用是(2分)
4.第⑥段画“_______”的句子中,“不同”指的是;“相同”指的是(2分)
5.结合下面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谈谈为什么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会如此隆重。(2分)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英雄。”
四、习作与表达。(30分)
闰土是鲁迅少年时期难忘的伙伴,鲁迅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炽热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在你的童年时期,是否像鲁迅一样,也有一个人让你印象深刻?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写这个人,突显这个人身上最闪亮的一点,注意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1.chá 伶俐 逃窜 刺猬 缚 撒下 bǐ
2.(1)C(2)A(3)A(4)D(5)C(6)B(7)C
3.(1)正月过后,闰土不得不回家去。
(2)示例:①棱角分明 ②饱经风霜
② 这张脸上满是皱纹,仿佛岁月用刀在他脸上刻过一般。他微微下陷的眼窝里,是一双深褐色的眼眸,坚毅又沉着。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和困苦,他仍对胜利充满信心。
(3)①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②B
4.(1)项带银圈 尽力的刺去 将身一扭 外貌 动作 机智勇敢、身手敏捷
(2)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中国的脊梁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也便成了路
二、1.B A
2.示例:颜真卿 欧阳询
3.A
4.示例:展示彩色图片配以幽默易懂的语言,有条理地依次介绍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及大概内容,最后选择简单的提问与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三、阅读一:1.日日盼望 飞跑
2.(从上到下)紫色的圆脸 红活圆实 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 对比 突出闰土的生活艰难
3.充满生气的、害羞的 麻木的、悲惨的
4.【提示】根据选段内容和人物性格特征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可
阅读二:1.B
2.(从上到下)一群小学生 盲人 把头伸进帷幔,红着眼圈哀求 红着脸站立、行礼端端正正地立着、抬眼望、低头鞠躬
3.动作 表达了这位盲人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哀悼之情
4.人们的形象、国籍、职业、信仰等不同 人们悲戚的表情相同
5.【示例】鲁迅先生是民族的脊梁,他的文章唤醒了许多民众,让人们为祖国的命运而奋斗,他因此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所以他的追悼会才会如此隆重,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