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1课时第5节 物质的溶解固、液、气固液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分层都是混合物碘酒、
蔗糖水泥浆、血液牛奶、
肥皂水溶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均一性稳定性1.4 复习1.5 物质的溶解一、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故 事】冲糖水的故事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提出问题】:某种物质在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吗? 【建立假设】: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将1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进行充分搅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逐渐增加放入水中的蔗糖数量,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蔗糖全部溶解杯底有少量蔗糖残留【设计实验进行检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提出问题】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而面粉几乎不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而不溶于水。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快又多。不同的溶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温度越高,固体溶解能力越强。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假设4:
溶解性与 压强 有关溶解性与 溶质的种类有关溶解性与温度有关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对每一个假设,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检验。表1-5??记录表(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对于同一种溶质、溶剂,温度改变,
溶解性改变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1)在室温下用一定量(20ml)的水中加入蔗糖直至不能再溶解为止。
(2) 升高温度,观察溶液是否可以继续溶解蔗糖。
(3)降低温度,观察此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溶质不同,温度、溶剂一样在室温下,用量筒各量取10mL水,分别加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各5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食盐没有完全溶解蔗糖完全溶解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如食盐、蔗糖、硝酸钾等易溶于水,而熟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却不溶于水。(3)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溶剂不同,温度、溶质一样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3毫升植物油。往试管A中加入5毫升水,往试管B中加入5毫升汽油,振荡,观察现象。植物油不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汽油中打开健力宝、可乐盖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能力和____有关。气体的溶解能力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强。压强从以上实验可以知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及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结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外因:温度、压强(气体)
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影响物质溶解性吗?
不影响溶解性(溶解能力),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3.溶解的吸热与放热 物质溶解时,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向外界放出热量?如何确认吸热或放热?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如图1-42所示,取2只烧杯,装 入部分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在其中的1只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并使之溶解,再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的读数是 。
在另1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并使之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的读数是 。度,读数是 。图1-42 溶解的吸热与放热实验实验表明:有的物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物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也有许多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探究:“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课后 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搅拌可能会加快溶解。猜测 1:猜测 2:热水中比冷水中可能更快溶解。猜测 3:
颗粒变小可能会加快溶解。分组讨论 实验1实验2实验3检验搅拌是否会加快溶解检验在热水中是否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检验颗粒变小是否使溶解加快两杯水的体积、温度相等,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溶解相同时间。两杯水的体积相等,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都不进行搅拌。溶解相同时间。两杯水的体积、温度相同,蔗糖的质量相同,都不进行搅拌。溶解相同时间。搅拌能够加快溶解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更快溶解颗粒变小使溶解加快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想一想: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摩托车修理师傅的手上经常沾上机油,他们常常不是用水洗手,而是先用汽油洗手,然后再用水清洗。为什么摩托车修理师傅要用汽油洗手呢?这不是很浪费吗?
思考2: 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说有啤酒瓶发生爆炸的事件,常有人员伤亡出现.请问这是为什么?思考3:影响物质溶解能力(溶解性)的因素外因:温度、压强
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影响物质溶解性吗?
不影响溶解性(溶解能力),只影响能溶解的数量温故知新复习小结物质的溶解性1.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是有限的2.物质溶解性与溶质、溶剂、温度、压强等有关3.物质溶解过程会放热(氢氧化钠)吸热(硝酸铵)
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全部溶解不能全部溶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判断条件:1)定温、定溶剂2)不能溶解该溶质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键: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解的溶质,则是思考:1、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2)如果加少量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如果加少量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___?溶剂的质量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思考】一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能否继续溶解食盐呢?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指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多种的
,只能讲某溶质的饱和溶液
1.可以证明烧杯内的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
A.蒸发去1克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氯化钾看固体是否溶解
D.加入少量硝酸钾观察是否溶解D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晶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质量减少
B.晶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浓度)变大C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通常)加溶剂、升温(通常) 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若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成为不饱和溶液,有什么方法?1.加溶质3.降温2.蒸发溶剂1.加溶剂2.升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和相互转化溶质不再继续溶解。溶质还能继续溶解除氢氧化钙(熟石灰)和气体外3.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D4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C设问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甜的糖水,说明浓度很大,那这种浓度很大的糖水是否一定是饱和溶液呢?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的叫做稀溶液。 思考: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2)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浓溶液和稀溶液:[实验演示]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
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的叫做稀溶液。 活动2:5克蔗糖5毫升水5毫升水0.2克熟石灰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____
溶液较___,但已经_____蔗糖在水中溶解的 ,溶液较 ,而还未 。较少稀较多饱和饱和浓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 浓溶液和稀溶液:
溶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做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称为稀溶液。 10克蔗糖在10毫升水中溶解了,溶液很浓,但可以继续溶解蔗糖;0.2克熟石灰在10毫升水中溶解得很少,溶液很稀,但已经饱和了不能继续溶解熟石灰。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对同一物质而言,
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课堂练习:(× )(×)(√ )1、小明已经配制好300C的硫酸铜溶液,但不知道是否饱和,你认为小明检验时最合适的方法是 ( )
A加入少量硫酸铜看是否还能溶解
B 冷却 C加热 D蒸发水 试一试吧A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使它变为饱和溶液,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降低溶液的温度
C.蒸发部分溶剂 D.用吸管吸出一部分溶液D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C、饱和溶液肯定是较浓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 B4、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一杯饱和的食盐水溶液,能否继续溶解蔗糖呢?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条件下(温度),对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思考“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句话是否正确。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吗? 溶液的分类根据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根据含溶质的多少浓溶液稀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