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基础选择题专项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处暑 处理 处分 相处 B.闷热 闷声 烦闷 打闷雷
C.兴奋 兴趣 高兴 兴致 D.晃动 晃眼 摇晃 明晃晃
2.下列与其他三个字不属于同一种造字方法的选项是( )(2分)
A.薛 B.警 C.腥 D.旦
3.“耧(lóu)”这个字的意思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2分)
A.一种昆虫 B.一种草本植物
C.用来开沟并播种的农具 D.两臂合抱,用手拢着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王这个演员不愧是科班出身,总能把每个角色演绎得十分出色。
B.小明在图书馆里全神贯注地看着书,完全没有留意外面发生的事情。
C.面对妈妈的询问,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我也不知道是谁打碎了花瓶。”
D.他读书时总是囫囵吞枣,所以他和别人交流时总是把书中的故事和人物张冠李戴。
5.下面词语中感彩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后果 滥用 和蔼 B.恭敬 宏伟 勇敢
C.威胁 璀璨 壮观 D.渺小 愚蠢 劲挺
6.把下面的关联词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是( )(2分)
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_____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几年过去,大瀑布逐渐枯竭,_____在雨季,_____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
A.因此 无论 都
B.而且 虽然 但
C.但是 即使 也
D.因此 即使 也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耸峙,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C.在学习中,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成绩。
D.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获得了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
8.下列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关注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B.小说环境描写只是为了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和背景,对人物的塑造没有影响。
C.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较深的印象,让我们记住性格各异的人物。
D.《童年》的出场人物较多,厘清他们与阿廖沙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读懂故事。
9.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坪山大道”路牌上的拼音应写作“PINGSHAN DADAO”。
B.《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中,“七律”“菩萨蛮”都是词牌名。
C.《宇宙生命之谜》中的“谜”指的是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D.《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书”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书”意思相同。
10.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B.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C.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
D.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11.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A.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B.分项举例
C.意思转换 D.解释说明
12.下面语句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是( )。(2分)
①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给予。
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③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上的给予,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
④给予,不仅有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支持。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③①
13.下列选项中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2分)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尾/搐入两股间。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4.下列诗词中,哪一项没有表达出“愁”的情感?( )(2分)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15.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雨”的内容。其中有一首描写了夏天的暴雨,雨点之大,来去之快,非常形象逼真。请你把它选出来。( )(2分)
A.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B.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C.王维的《山居秋暝》
D.杜牧的《清明》
16.下列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7.下列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
C.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18.有目的地阅读是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小红计划去北京故宫一日游,她想规划一条最佳游览路线,她在阅读《故宫博物院》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 )(2分)
A.故宫的参观路线图。
B.太和门被烧毁后重建的过程。
C.故宫的总体概括、建筑布局。
D.参观故宫时的注意事项。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草原》一文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真切的感受,这是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B.《童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外祖父却脾气暴躁。
C.《夏天里的成长》为了表现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例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
D.《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写法上既关注了七连六班这个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有详有略。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个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水的可爱。
C.“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这个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草原的美丽。
2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马鞭”“跑龙套”“抑扬顿挫”“粉墨登场”这些词语都和戏曲有关。
B.五谷指“稻、麦、黍、菽、稷”,五彩指“黄、青、赤、红、黑”。
C.《七律·长征》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文。
D.由于伯牙和锺子期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2.下面句子,描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的一项是( )(2分)
A.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B.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C.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3.老师让我们给“阅读小达人,为你点赞”这篇习作拟提纲,我认为(选材要求。(2分)
A.每逢节假日,图书馆里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B.他阅读兴趣广泛,很多名著都看过了,很多书中的故事情节能熟练地讲出来。
C.他把班级图书角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
D.他每次阅读后,不是批注就是写读书笔记,总能留下阅读的痕迹。
参考答案
1.A 2.D 3.C4.C 5.B 6.D 7.A 8.B9.B 10.C11.D12.A13.C14.C 15.B16.C17.B 18.B19.D20.C21.B22.B2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