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3.13《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29 13:5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一、
【教材把握】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是语文八年级上人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新疆专用)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汪曾祺。这个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了解民俗,关注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而《端午的鸭蛋》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文章在悠然恬淡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民风民俗,更能唤起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品味出日常生活中的趣味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语言平淡质朴,饶有趣味。这篇课文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思路】
以多样化的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探讨鸭蛋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含的情趣,体味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按“忆端午—说风俗—品情趣—评语言—诉真情”五个环节展开。先以中国传统节日和端午的风俗引入课文,再通过小组活动初步感知课文,了解高邮端午的习俗。在“品情趣”这一环节中我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而选择了小小的鸭蛋来写?”这一中心问题来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品评了本文的语言风格后,我将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引到日常生活的趣事上来,以此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维目标:
①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品味作品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②学习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
③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细节的情感。
★教学重点: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鸭蛋带给作者独特的情与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汪曾祺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家乡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高邮咸蛋的精细介绍,表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想。我针对学生的特点,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调动学习热情,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法指导:一位好老师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这节课我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多种方式赏读课文,师生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鸭蛋络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忆端午
1、根据多媒体出示的相关诗句和食品图片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2、欣赏端午风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写端午节会选择写哪方面。
[根据诗句和特色食品来猜中国的传统节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古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学作品的教育,欣赏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设想自己写端午节能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本环节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规定的“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
(二)初步感知,说风俗
1、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并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
教师范读文章的第一段,思考:课文中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3、
小组活动:假设自己是江苏高邮的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家乡的1~2种风俗。
[本环节初步感知课文,让学生自己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阅读提炼信息,了解高邮特有的端午习俗,并通过小组内以导游身份介绍家乡风俗的形式,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感悟文中的趣味。]
(三)赏读文本,品情趣
1、寻读课文,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后思考“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句子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在这篇灌注于作者深情的文章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出“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些句子,师生再细细品读这些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从而体味出作者对故乡倾注的深情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板书:情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学生仔细思考:作者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写什么内容以表达他心底的故乡情结的?分哪几个层次来写?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先介绍端午的风俗,再引入到家乡的咸鸭蛋,最后涉入正题—“端午的鸭蛋”三个层次,着重写到了富于情趣的端午的鸭蛋。
3、精读课文,品味趣意。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端午节的风俗那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了小小的一枚咸鸭蛋呢?师生共同精读课文中写鸭蛋的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因为:①高邮咸蛋独有的特色。教师出示高邮鸭蛋的写实图片,画面中清晰的显示了高邮咸鸭蛋有双黄、油多、质细、蛋黄呈红色的特点。②鸭蛋带来的别样的趣味。如吃鸭蛋时“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的动感,还有端午节挑鸭蛋,挂鸭蛋络子,玩鸭蛋壳等等都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让我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教师出示鸭蛋络子的图片,并以实物展示鸭蛋络子挂在胸前的情形。(板书:趣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4、细读课文,表达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描写鸭蛋的段落朗读。说一说你认为高邮咸鸭蛋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我始终以多种形式的“读”来贯穿,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对鸭蛋特点和围绕鸭蛋的趣事的分析来感受作品内在的韵味,体会鸭蛋包含的情与趣。这个过程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并合作交流。]
(四)探究特色,评语言
1、学生交流本文中的好句子,并分析其特点。
教师示例:“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方言词的运用)
学生备选:
①别说鸭蛋都一样,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平淡而有味)
②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淡淡的幽默)
2、师生共同美读这些句子,然后总结这种语言特色。(板书:语言
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了解文中特有的方言,短句,文言词及平淡质朴,饶有趣味的风格]
(五)拓展迁移,诉真情
1、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风俗特产让你非常难忘。
2、用一两个细节描述家乡的人们过端午节的场景
[这个环节将学生的关注点迁移到自己家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风俗人情上来,引导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的趣味,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所在。]
教师总结: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生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饱含人生的韵味,汪曾祺从一颗小小的鸭蛋中品尝出了生活的滋味,家乡的牵挂,我们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本文的情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趣。本节课,我坚持
“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这一要求,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诵读--范读--寻读--默读--精读--细读--美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内在的韵味和小小鸭蛋包含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以读带说,读说交替,并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
七、【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童年岁月的怀想
家乡生活的热爱

吃鸭蛋
挂鸭蛋络子
玩蛋壳
语言
平淡质朴
饶有趣味
八、【评点】
这是一篇优秀的说课稿。
首先,这篇说课稿语言流畅,朴实而不乏韵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一致,读来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其次,说课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按照说教材――说整体设计――说教学过程的顺序,既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体现了教学的特点,仿佛让人们随着说课一起走进了作者的故乡高邮,品尝了美味的双黄鸭蛋的滋味,品味了鸭蛋的玩法,儿时的生活情景历历在目,一种浓浓的乡情也油然而生。说课稿最成功的设计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已感受文本内在的韵味和独特的情趣,并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是散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试想想:学生以读带说,由汪曾祺的故乡说到自己的故乡,由端午的鸭蛋说到清明的吊子,由用鸭蛋壳装萤火虫想到自己儿时的种种趣事,那这节课将在一种热烈、亲切、怀想且令人恋恋不舍的气氛中结束,给学生留下无限的回味,既达到本文的学习目标“唤起学生对家乡,亲人的热爱”,又达到了叶圣陶提出的“凡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效果。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济宁十六中
王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它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有关民俗文化的精美散文。
首先,我要说的是设计本课的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要深入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2、加强师生同文本深入对话的活动,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品味文章语言。
3、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我要说的是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激情朗诵张耒的《和端午》:课件投诗文: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师:请问这是纪念谁的作品,
学生答:纪念屈原的。
师再问:人们在什么时候纪念他?流传下来哪些风俗?(放开让学生说)
学生回答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吃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蛋等风俗,教师就势导入新课:是的,我们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吃鸭蛋等,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忠心为国,九死未悔。我们仰慕他的高洁品格,我们怀念他的爱国精神。而这端午节留给我们的则是绵延的文化,是不朽的精神,是无穷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随汪曾祺一道来品尝《端午的鸭蛋》,感受端午节的乐趣吧!(板书课题和作者)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
(老师不用说:)⑴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理解写作思路
⑵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
⑶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情趣和诗意之美,珍视传统文化风俗
(三)整体感知全文
就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进入第三个环节,整体感知全文。
请大家阅读全文,思考问题。(课件展示)
1.请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写作思路。
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依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与“端午的鸭蛋”三个板块内容先后顺序,概括内容形成思路。由“端午的风俗”经过“十二红”的过渡进而细致描写家乡的鸭蛋,最后落脚到“端午的鸭蛋”,行文水到渠成,思路清晰。
(四)深入探究文本
1、大家看题目是《端午的鸭蛋》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鸭蛋的?家乡的鸭蛋有哪些特点?文章除了写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还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讨论后明确: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为端午的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对童年美好情趣的怀念。
2、本文借助端午的风俗和鸭蛋,写出了平凡生活中的文化情趣,同时语言也极具意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请同学们速度全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与你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内的同学交流,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然后小组内再派代表读出本组喜欢的句子,做出赏析,与全班共享。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如:
(1)、“我在苏南、浙江,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鸭蛋!’”大家不要误会。这里的“肃然起敬”,不只是送给作者的,鸭蛋也有分,细细体味,真有几分味道。
(2)、“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呢?先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
(3)、“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等几处都较为明显地运用了江浙方言,显得非常生动亲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投影一段《胡同文化》里的文字,“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这是一段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字,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让学生真正领会汪曾祺的文章里运用方言的妙处。
五、拓展迁移
仔细品一品,汪老先生的语言越品越有味道,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愧为语言大师。他用精美的散文昭示我们:只要我们怀揣一颗热爱生活的火热的心,留心生活,凡人小事,也会品出美妙的滋味。今天,我们济宁正在努力建设“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名城,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关注民俗文化的宽广平台。请你用自己语言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从中渗透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