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2.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实践观察
画出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观察其形状。
① 2.5cm、6cm、6.5cm
② 4cm、7.5cm、8.5cm
③ 6cm、8cm、10cm
直角三角形
量一量: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判断这些三角形的形状,提出猜想.
归纳猜想
三角形的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才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命题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命题1和命题2有怎样的联系?
题设结论相反
互逆命题
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练习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
①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②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原命题成立时,它的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证明猜想
命题2正确吗?
命题2: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提出猜想
活动1:实验探究
(1)做一做: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人用教具做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4cm、5cm;另一人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两个直角边长分别是3cm和4cm.
(2)比一比:同桌两人看一下两个三角形是否重合,是否全等?
(3)算一算: 通过计算发现数组3、4、5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4)议一议: 是不是只有三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才可以成
为直角三角形?
(5)练一练: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人用教具做一个三角形,使
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5cm、12cm、13cm;另一人画一个直角三
角形,使两个直角边长分别是5cm和12cm.看一下两个三角形是
否重合,是否全等?接着通过计算找出此时数组5、12、13之
间的数量关系.
(6)猜一猜: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动手操作,提出猜想
探究新知
活动2 验证猜想
已知:在△ABC中,AB=c ,BC=a,CA=b 且a2+b2=c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探究新知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b
c
A
B
C
作用: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判断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符号语言:
在 ABC中
∵ a2+b2=c2
∴ ABC为直角三角形.
学以致用
(1) a =15,b =17,c =8; (2) a =13,b =15,c =14;
判断由线段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 ( )
A.3,4,7 B.5,12,13
C.1.5,2,2.5 D.1,3,5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扩大同样的倍数,则得到
的三角形 ( )
A.是直角三角形 B.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C.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D.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B
A
3.在△ABC 中,∠A, ∠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①若∠C - ∠B = ∠A,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 c2 - b2 = a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 = 90°;
③若 (c + a)(c - a) = b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④若∠A∶∠B∶∠C = 5∶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以上命题中的假命题有 ( )
A. 0 个 B. 1 个 C. 2 个 D. 3 个
A
4. 若△ABC 的三边 a,b,c 满足 a2 + b2 + c2 + 50 = 6a + 8b + 10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 a2 + b2 + c2 + 50 = 6a + 8b + 10c,
∴ a2-6a + 9 + b2-8b + 16 + c2-10c + 25 = 0.
即 (a-3) + (b-4) + (c-5) = 0.
∴ a = 3,b = 4,c = 5,
即 a2 + b2 = c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
拓展提升
如图,等腰三角形 ABC 中,AB = AC = 15,D 是边 AC 上的一点,且 AD = 12,BD = 9.
(1) 求底边的长.
(2) 取底边 BC 的中点 E ,求线段 AE 的长.
解:(1) 在△ABD 中,BD2 = 81,AD2 = 144.
∴ BD2 + AD2 =AB2 = 225.
∴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BD 为直角三角形.
∴∠ABD = 90°.
在 Rt△BDC 中,CD = AC - AD = 3,
BC =
(2) 取底边 BC 的中点 E ,求线段 AE 的长.
解:(1) ∵△ABC 是等腰三角形,E 为 BC 的中点,
∴ AE⊥BC.
∵S△ABC = BC AE = AC BD
∴ × ×AE = ×15×9.
∴ AE =
猜 想
应 用
验 证
归 纳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毕达哥拉斯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