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与海洋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4.1 陆地与海洋 第2课时 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度粤教·粤人版七上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6 10: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陆地与海洋(第2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一、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二、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三、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四、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海陆地形
1. 陆地表面各种__________的形态,称为陆地地形。按照海拔和相对高度特征,一般将陆地地形分为五种类型。
地形 海拔 地表起伏
____ 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地面起伏较_____,山峰耸立
____ 500米以上 内部地表起伏较________,边缘较陡峭
____ 500米以下 坡度较_______的低矮山丘,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____ 200米以下 _________
____ 不限 四周多被山地、高原或丘陵环绕,中部相对______
2. 世界“地形之最”。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 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丘陵 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________________
3. 海底地形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二、海陆变迁
1. 地球的表面形态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一片海洋可能会被
抬升为________、________,曾经的陆地也可能会被淹没在
海下。
2. 20世纪初期,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 提出了____________说。
3.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岩石组成,它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个小板块拼合而成,这六大板块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般来说,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5. 在板块交界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据统计,全球大部 分的火山、地震分布在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______带上。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如填海造陆、围海造田等。
三、海洋与人类活动
1. 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包括______ 资源、________资源、化学资源、________资源、________资源、 ________资源等。人们利用这些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如________业、养殖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能源业、______________业、旅游业等。
2.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福人类。加快,____________、挖砂、围堰养殖等人类活动已导致某些海岸生态被破坏;过度的____________造成生物多样性锐________________
和石油泄漏等加剧海水污染。
3. 加强海洋___________,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让浩瀚的海洋持续造
【自主探究一】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奋斗者号”此次下潜深度达10 909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被称为“地球第四极”的马里亚纳海沟,完全黑暗,温度极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图4-1-7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示意图。
(1)“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________洋。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与“奋斗者号”坐底处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米。
(3)说出探测马里亚纳海沟的积极意义。
【自主探究二】
读图4-1-1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表4-1-4中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所处板块位置 板块运动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碰撞挤压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____________
英国很少地震发生 亚欧板块________ 地壳比较_____
【自主探究三】
将下列内容的数字序号填入图4-1-19中适当位置,探究海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①农业污水 ②海岸工程 ③海洋生态破坏
④海洋环境污染 ⑤危及人体健康
【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 读图4-1-8,图中四幅景观图依次代表的陆地地形是(   )
A. 山地、丘陵、盆地、高原 B. 高原、平原、丘陵、山地
C. 山地、平原、盆地、高原 D. 山地、盆地、平原、丘陵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平原 B. 山地 C. 高原 D. 盆地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与铁路线路分布示意图(图4-1-9),完成3~4题。
3. 该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
A. 丘陵 B. 盆地
C. 平原 D. 山地
4. 图中铁路拟改建为高速铁路,经过甲—乙段时沿虚线修建的目的有(   )
①减少建设成本
②缩短通行时间
③提高通行安全
④降低线路坡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 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海拔在500米以下 B.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C. 地表崎岖不平 D. 沟谷幽深
6. 读某岛国地形示意图(图4-1-10),该岛国(    )
A.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地形单一,地势起伏小
C. 北部海拔在200~500米
D. 东南部以山地为主
7. 下列关于“世界地形之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B.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C. 最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D. 面积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
8. 由近海向远海的海底地形依次是(   )
A. 大陆坡、大洋盆地、大陆架
B. 大陆坡、大陆架、大洋盆地
C. 大洋盆地、大陆架、大陆坡
D. 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
读海底主要地形分布示意图(图4-1-11),完成9~10题。
9.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便享“鱼盐之利”“舟楫之便”的区域是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下列关于图中各海底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水深一般在 200 米之内
B. 乙——地形起伏较大
C. 丙——海洋底部狭长沟槽
D. 丁——洋底中部隆起的巨大山脉
(2023·山西太原)2023年5月,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发现了一批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如图4-1-14所示),这是古生物学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据此,完成11~13题。
11. 在西藏发现鱼龙化石,说明( )
A. 鱼龙曾经生活在陆地
B. 此地曾经是一片汪洋
C. 人类把化石带到陆地
D. 海平面上升淹没此地
12. 下列词语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是( )
A. 愚公移山 B. 刻舟求剑
C. 沧海桑田 D. 精卫填海
3. 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季节变化 B. 流水侵蚀 C. 风力堆积D. 地壳运动
非洲和南美洲的相同地层都发现有一种叫作中龙的水生爬行动物化石,当时科学家认为这种小型的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淡水水域里的,不可能游过广阔的海洋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迁徙或散布。据此读图4-1-15,完成14~15题。
14. 下列学说能为中龙化石的发现提供有力证据的是(    )
A. 海陆变迁
B. 大陆漂移
C. 板块构造
D. 地心引力
15. 根据此学说推测,大西洋的面积将来可能(    )
A. 扩大 B. 缩小 C. 先缩小再扩大 D. 不变
(2023·广东省)土耳其是地震多发的国家。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7.8级强烈地震,人员伤亡严重。据此读世界六大板块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图4-1-16),完成16~17题。
16. 土耳其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C.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 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17. 地震发生时,通常正确的做法有( )
①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
②在室外,迅速跑到空旷场地
③被困时,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④在室内,迅速躲到三角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2024年1月1日,日本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地震后能登半岛沿海部分海底抬升变成陆地,海岸线向海推进约200米。据此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4-1-17),完成18~20题。
18. 日本多发生地震的原因是(    )
A. 位于板块内部
B. 全球变暖
C. 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D. 核电站数量多
19. 下列关于能登半岛沿海部分海底变成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本次海底变成陆地能够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新的证据
B. 人类活动是能登半岛附近部分海域海底变成陆地的主要原因
C. 本次能登半岛附近部分海域海底变成陆地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D. 本次地震短时间内将能登半岛附近部分海域海底变成陆地
20. 根据日本多地震推断,为了应对地震,日本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 屋顶坡度比较大 B. 采用轻质材料建造 C. 墙体厚 D. 窗户小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2024年2月28日,随着最后一个模块吊装就位,“深海一号”二期综合处理平台海上安装作业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国南部首个“四星连珠”海上天然气田生产集群顺利建成。“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可使“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储量从1 000亿立方米提升至1 500亿立方米,年产量从30亿立方米提升至45亿立方米。据此读“深海一号”二期工程景观图(图4-1-20),完成21~22题。
21. “深海一号”开发的是(    )
A. 海洋空间资源 B. 海洋生物资源
C. 海底矿产资源 D. 海洋化学资源
22.下列有关“深海一号”二期建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完全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B. 可以任意开采海洋资源
C. 不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D. 开采与环境保护并举
为打造海洋牧场,我国长山群岛的渔业正从“捕猎型”向“农牧型”转变,即减少对野生水产的捕捞,将重心转向人工养殖。养殖方式既有传统的网箱养殖,又有新兴的底播养殖,即将海参、海胆、扇贝等底栖生物的幼苗直接投放至基岩海底,不加人工干预,让幼苗自然生长。3至4年后让潜水员潜入海底,人工采捕。据此读图4-1-21,完成23~24题。
23. 长山群岛的渔业从“捕猎型”向“农牧型”转变的环境效益是(   )
A. 稳定产品供应
B. 减少海洋污染
C. 提高渔民收入
D. 保护海洋资源
24. 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底播养殖的优点有(    )
①产品品质高 ②养殖门槛低
③采捕成本高 ④产生污染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4年3月24日,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我国海南陵水海域35米深的海底成功安装。海底数据中心将服务器安装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海水为自然冷源,用海底复合电缆供电和传输数据。据此,完成25~26题。
25. 该数据中心以海水作为冷源主要是为了(    )
A. 减少能源消耗 B. 降低维护难度
C. 节约土地资源 D. 延长使用寿命
26. 海底数据中心建设中,考虑较少的技术难关是(   )
A. 防台风 B. 耐腐蚀 C. 防地震 D. 防粉尘
27.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下列叙述不属于反映海洋的生态作用的是(   )
A. 海洋为大气提供了大量水汽
B. 海洋为许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C. 海洋是人类交通的重要场所
D. 海洋调节了全球的气温
28. 若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的鱼类迅速死亡。下列对其死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死亡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和第 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此,完成29~30 题。
29. 下列属于海洋资源的有(   )
①海盐 ②滨海砂矿 ③沿海农田 ④海底石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0.下列做法符合本次“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的有(   )
①大规模填海造陆 ②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③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④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 读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图4-1-1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B处的地形类型是 ________。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通常用________色表示海洋、湖 泊,________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
(3)简述图中盆地等高线数值的特征。
(4)①②两条河流中,不存在的是哪条河流?并说明理由。
32. 某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和书本做了一个简 单的实验(如图4-1-18所示)。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实验中,同学用手挤压书本,书本会发生________。(填“隆起”或“凹陷”)
(2)乙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_______(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这种运动在地球上可能会形成海岭、 ________或________。
(3)一般来说,位于板块边缘,地壳比较________,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活动。世界上多数火山、地震分布在___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上。
(4)科学考察表明,丙图中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还在持续增高,解析其原因。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截至2023年12月,累计超2.3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
材料二 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4-1-22)。
(1)日本是________洲的群岛国家,西临________海。材料中核污染水排入的海域是指________洋。
(2)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其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3)日本政府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后,世界多国纷纷出台政策,禁止进口日本的_________________产品。
(4)分析日本不顾国内外舆论反对,坚持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说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及沿岸国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一、高低起伏 山地 高原 丘陵 平原 盆地 喜马拉雅山 哈萨克丘陵 巴西高原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海沟
二、高原 山地 魏格纳 大陆漂移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稳定 活跃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壳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三、生物 矿产 能源 空间 旅游 捕捞 化工 制盐 交通运输 海岸建筑工程
渔业捕捞 生产、生活污水 生态保护
【自主探究一】
(1)太平
(2)19 757.86
(3)①绘制更清晰准确的海底地形图;②探寻大洋底部的海洋生物;③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和开发;④探究海底通信、海底仓储等利用空间条件。
【自主探究二】
美洲 南极洲 印度洋 非洲 张裂拉伸 内部 稳定
【自主探究三】
【过关训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D C D A B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B A A D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D B A D C B B D
31.(1) 高原 平原
(2)蓝 黄
(3) 数值中间小,四周大。
(4) ②河流。理由:经过地区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较小处凸出,为山脊,不能集水。
32.(1)隆起
(2) 张裂拉伸 裂谷 海洋
(3) 活跃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4)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33.(1) 亚 日本 太平
(2)亚欧 太平洋
(3)渔业(或海)
(4) 危害:①导致水质下降;②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③核污染水可能会被海洋生物吸收,使海产品遭受核污染,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①减少海洋渔业资源(或海产品)的捕获量;②加强海洋渔业资源(或海产品)和海水的检测;③对捕获的受污染渔业资源(或海产品)要及时销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