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知识导引牌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有以下区别:
①说明对象不同
②写作目的不同
③常用的说明顺序不同
事理说明文是以分析事物的关联、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其功用在于解答世界中的“为什么”这一问题。
1
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积累。
2
筛选主要信息,把握说明事理。
3
理清说明顺序,体悟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任务一:筛选主要信息 明确说明对象
初读课文,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任务一:筛选主要信息 明确说明对象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策略提示: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过渡段……)
任务一:筛选主要信息 明确说明对象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明确:这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就是物候学。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将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引出来的?
提示:选择你最喜欢且最能体现作者说明顺序的一种图式,筛选关键词进行填写。(括号图、气泡图、树状图等思维导图样式)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列举四季的自然现象 物候
列举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学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由现象到本质
由具体到抽象
速读6-10段,筛选关键句,构建思维导图,明确说明内容。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物候现象
影响因素
首先是纬度
第二个是经度
第三个是高下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差异
由主要到次要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小组任选一个段落阅读,构建思维导图,理清说明思路。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各种花次第开放
——《大自然的语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
——《春》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容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第4、5段和第11、12段的内容相近,能否将这两个部分的顺序互换呢?
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1-3自然段)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第6-10自然段)
物候学的研究意义。(第11、12自然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4、5自然段)
任务二:筛选主要信息 理清说明顺序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和他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任务三:了解背后故事 体悟科学精神
1936年4月7日 星期二 南京
晨雷雨。上午有雾。午有雷。下午四点见阳光。晚又雨。玉兰盛开,杏花落,寓中白樱花开……
1937年3月19日 星期五 晨昙20℃
热如初夏,晚起风瑟。梨花在春分前已盛开,桃李均盛开……
1942年5月4日 星期一 湄潭
晨阴,下午阴。晨20℃。石榴花开……
课后素养提升:
1.阅读《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全文。
要求:为课文以外的部分绘制一张思维导图,理清说明顺序。
2.完成一份“走进夏天,解读物候”的观察调研表。
要求:①用关键性的词句记录主要信息;②按照严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