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素养达标卷
阶段性知识评估 范围:第一至四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品经典之韵,悟人文之魂。秋日的原野上,(lǜ tǎn)______般的草地与(yī jīn)______似的晚霞相映,让人心生(xī yuè)______;故宫的(diàn táng)______庄严肃穆,(guān miǎn)______上的龙纹(diǎn zhuì)______其间,尽显皇家气派。读《狼牙山五壮士》,我们为战士们(fěn shēn suì gǔ)______的壮举热血沸腾;读《穷人》,桑娜(jǔ sàng)______时仍选择救助邻居的善良,让我们(xīn cháo péng pài)______。面对(páo xiào)______的洪水,老支书(shā yǎ)______的指挥声,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二、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7分)
①全神( )注 ②别出心( ) ③虎视( )( ) ④心( )神往
⑤千( )一发 ⑥暴露无( ) ⑦热血( )( ) ⑧居高( )下
1. 词语______描写人物神态,______描写人物心理(2分)
2. 当火苗逼近炸药库,就在这______的时刻,消防员冲上前扑灭了火焰(1分)
3. 站在山顶______,整个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1分)
三、选择题(12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蒙古(měng) 笨拙(zhuō) 沮丧 恍然大悟
B. 渲染(xuān) 绷紧(bēng) 疙瘩 自做自受
C. 冠冕(guàn) 击磬(qìng) 壮列 大步流星
D. 迂回(yū) 叱咤(chà) 精糕 跌跌撞撞
2.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顾此失彼 顾名思义 B. 技高一筹 一筹莫展
C. 身临其境 临危不惧 D. 无穷无尽 尽人皆知
3. 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走进古镇,______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______的古宅檐角飞翘,______的木雕窗棂刻满花纹,让人仿佛穿越时光。
A. 幽静 典雅 精美 B. 安静 雅致 精巧
C. 幽静 雅致 精美 D. 安静 典雅 精巧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阅读《草原》,让我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C. 北京故宫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
D. 他的作文不仅在全校获奖,还在班级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5. 下列诗句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 下列对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草原》以“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的顺序,展现草原美景与民族情谊。
B.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结构,说明地球之外可能存在生命。
C. 《狼牙山五壮士》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写五壮士整体的英勇,也写马宝玉砸枪跳崖的细节。
D. 《穷人》通过环境描写(风雨大作)和心理描写,突出桑娜的善良与勇敢。
四、班级开展“经典伴成长”阅读分享活动,参与完成练习(7分)
1. 优化阅读随笔(5分)
同学们的分享太精彩了!我听得格外认真。小宇说:“《童年》中的阿廖沙,在苦难中仍保持善良,让我深受感动。”小雅说:“阅读让我学会思考,每本书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小航说:“下次我要分享《小英雄雨来》,他的机智勇敢值得我们学习。”
(1)将“格外认真”写具体(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不同词语替换“说”,使表达更丰富(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 下列对分享材料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童年》中,外祖母的关爱是阿廖沙成长的重要力量。
B. 《爱的教育》以日记体形式,讲述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故事。
C. 《小英雄雨来》中,雨来通过智慧帮助八路军传递情报。
D.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体现了周瑜的神机妙算。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 自然之美藏于诗中:朱熹笔下“ ,万紫千红总是春”是春日生机;辛弃疾笔下“ ,听取蛙声一片”是夏夜闲适;苏轼笔下“ ,白雨跳珠乱入船”是夏雨急促。(3分)
2. 爱国之情见于言行:“ ,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是李纲的坚守;“红军不怕远征难, ”是红军的豪迈。(1分)
六、语文与生活(6分)
材料一: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占地约290公顷,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材料二:颐和园主要景点包括:
长廊:全长728米,梁上绘有14000余幅彩绘,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人物故事。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巅,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可俯瞰全园景色。
昆明湖:占全园面积四分之三,湖上有十七孔桥,桥洞排列巧妙,寓意“福寿绵长”。
苏州街:仿苏州水乡而建,古色古香,展现江南风情。
1. 材料一介绍颐和园的 和 ,材料二介绍颐和园的 (2分)
2. 为爷爷设计游览路线并说明理由(4分)
路线: → →
理由:
七、阅读理解(28分)
(一)《用科技唤醒敦煌壁画》(12分)
①2025年,“数字敦煌”项目让沉睡千年的敦煌壁画“活”了起来。通过3D扫描技术,专家们将莫高窟第320窟的壁画“搬”进了虚拟世界,游客戴上VR眼镜,就能“走进”洞窟,近距离欣赏飞天的飘带、菩萨的衣纹,甚至能看到颜料层下隐藏的早期画作。
②这项技术有多难?为了还原壁画的色彩,团队用高光谱相机捕捉了10亿个像素点,相当于把壁画放大100倍,连每一粒颜料的颗粒都清晰可见。针对壁画褪色问题,AI算法通过分析相邻洞窟的同期壁画,“修复”了脱落的色彩——就像给褪色的老照片上色,既保留历史痕迹,又还原当年的绚丽。
③数字敦煌里藏着许多“细节密码”:飞天的飘带看似简单,实则包含20多种笔触,AI通过学习古代画师的笔法,让虚拟飞天的动作更自然;十七窟的《五台山图》,通过数字建模,游客能“走”进画中的寺庙,感受唐代的市井生活。这些技术不仅保护了文物,还让我们发现:敦煌壁画不是静止的画,而是古代生活的“动态纪录片”。
④科技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如今,“数字敦煌”已上线全球平台,国外游客也能在线欣赏壁画;校园里,老师用数字模型讲解壁画历史,学生们通过互动游戏了解古代服饰——原来,保护文化遗产不只是修复文物,更是用现代人喜欢的方式,让经典永远流传。
1. 本文最合适的主题是( )(2分)
A. 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 B. 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C. VR技术的应用场景 D.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 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
A. 列数字、打比方 B. 举例子、作比较
C. 列数字、举例子 D. 打比方、作比较
3. 结合文章,说说“数字敦煌”的意义(3分)
4. 如何理解“敦煌壁画是古代生活的‘动态纪录片’”(3分)
(二)《渡口的老船工》(16分)
①渡口的老船工姓周,大伙儿都叫他周伯。他守这渡口三十年了,那艘木船被他擦得油亮,像他的老伙计。
②这天傍晚,乌云压得很低,眼看要下大雨。周伯正收拾船桨,岸边传来急促的喊声:“周伯,能送我过河吗?我妈病重,要去对岸医院!”是邻村的小虎,浑身湿透,急得快哭了。
③周伯皱了皱眉——天气预报说今晚有暴雨,河水会涨。但他看着小虎通红的眼睛,还是扛起船桨:“走!”
④刚离岸,雨点就砸了下来。风裹着雨丝抽在脸上,河水翻着浑浊的浪,木船像片叶子在浪里晃。周伯稳稳站在船头,双手紧握船桨,每一次划水都精准避开暗礁。小虎紧紧抓着船舷,心提到了嗓子眼。
⑤“别怕!”周伯的声音像定心丸,“盯着前方那棵老槐树,跟着我的节奏喊号子!”
⑥“一、二!划!一、二!划!”号子声在风雨中回荡,木船渐渐稳住。突然,一个大浪扑来,船身猛地倾斜,小虎的行李掉进河里。周伯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行李,却差点被带下水——他的腿在暗礁上磕了一下,疼得额头冒冷汗,却咬牙没吭声。
⑦终于靠岸了,小虎抱着行李冲进雨里,又回头喊:“周伯,谢谢您!医药费我会还您!”周伯摆摆手:“先送你妈看病!”
⑧雨停时,周伯才拖着伤腿回到家。老伴儿看着他渗血的裤腿,又气又疼:“你不要命了?”周伯笑着掏出小虎留下的鸡蛋:“孩子有心了。守着这渡口,不就是为了帮人嘛!”
1. 梳理环境与情节的关系(2分)
环境 情节
乌云密布,即将暴雨 小虎求渡,周伯答应送他过河
______ 周伯划桨避礁,与大浪搏斗
雨停 ______
2. 赏析第④段画线句(4分)
3. 周伯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事例说明(3分)
4. 文章结尾“守着这渡口,不就是为了帮人嘛”有什么含义(3分)
5. 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第①段用“老伙计”比喻木船,体现周伯对船的珍视。
B. 第⑥段周伯“咬牙没吭声”,体现他的坚强与隐忍。
C. 小虎“留下鸡蛋”,说明他懂得感恩。
D. 老伴儿“又气又疼”,表现她对周伯的不满。
八、习作(30分)
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话题一:生活中,总有某个瞬间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是独立解决难题,还是学会体谅他人?写清事情经过与你的感受。
话题二:假如你拥有“穿越古今”的能力,会回到哪个朝代?遇到哪些人?发生什么故事?发挥想象,创编情节。
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容具体;②情感真实,语句通顺。
2025年秋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阶段素养达标卷(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字词(6分)
绿毯、衣襟、喜悦、殿堂、冠冕、点缀、粉身碎骨、沮丧、心潮澎湃、咆哮、沙哑(每空0.5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解析:“绿毯”的“毯”注意“毛”字旁写法;“衣襟”的“襟”不要少写中间“示”;“冠冕”的“冕”是“冃”字头;“粉身碎骨”“心潮澎湃”需结合语境记忆,避免形近字错误,如“澎”不要写成“彭”。)
二、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7分)
①贯 ②裁 ③眈眈 ④驰 ⑤钧 ⑥遗 ⑦沸腾 ⑧临
1. ①③、④⑦(2分。解析:“全神贯注”“虎视眈眈”描写神态;“心驰神往”“热血沸腾”描写心理。)
2. ⑤(1分。解析:“千钧一发”形容情况危急,贴合“火苗逼近炸药库”的语境。)
3. ⑧(1分。解析:“居高临下”指从高处俯视,贴合“站在山顶看城市”的场景。)
三、选择题(12分)
1. A(2分。解析:B项“渲染”的“渲”读“xuàn”,“自做自受”应为“自作自受”;C项“冠冕”的“冠”读“guān”,“壮列”应为“壮烈”;D项“叱咤”的“咤”读“zhà”,“精糕”应为“糟糕”;A项字音字形均正确。)
2. A(2分。解析:A项“顾此失彼”“顾名思义”的“顾”均指“看、顾及”;B项“技高一筹”的“筹”指“筹码”,“一筹莫展”的“筹”指“办法”;C项“身临其境”的“临”指“到”,“临危不惧”的“临”指“面对”;D项“无穷无尽”的“尽”指“尽头”,“尽人皆知”的“尽”指“全、都”,故选A。)
3. C(2分。解析:“幽静”形容环境清幽,贴合“青石板路”;“雅致”形容古宅风格高雅,贴合“檐角飞翘”;“精美”形容木雕花纹细致,贴合“刻满花纹”,故选C。)
4. C(2分。解析:A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B项否定不当,删去“不”;C项无语病;D项语序不当,改为“他的作文不仅在班级里得到老师表扬,还在全校获奖”,故选C。)
5. A(2分。解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冬天,A项“千树万树梨花开”喻指雪景,也写冬天;B(春天)、C(夏天)、D(秋天)均不符合,故选A。)
6. B(2分。解析:《宇宙生命之谜》通过分析,得出“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仍未确定”的结论,不是“可能存在生命”,B项错误;A、C、D项均正确。)
四、班级阅读分享活动(7分)
1. (1)示例:我身子坐得笔直,眼睛紧紧盯着分享的同学,手里的笔停在笔记本上,连同桌递来的橡皮都没注意,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偶尔还会点头回应,完全沉浸在他们的讲述里。(2分,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认真”,语句通顺即可。)
(2)①感慨道 ②赞叹道 ③兴奋地说(3分,每空1分,替换词贴合语境,如“小宇感慨《童年》的感动,小雅赞叹阅读的意义,小航兴奋分享计划”。)
2. D(2分。解析:“草船借箭”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是周瑜,D项错误;A、B、C项均正确。)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 等闲识得东风面、稻花香里说丰年、黑云翻墨未遮山(3分,每空1分。解析:朱熹诗句写春日,辛弃疾诗句写夏夜,苏轼诗句写夏雨,均为课文要求背诵内容,注意“闲”“稻”“墨”的写法。)
2. 祖宗疆土、万水千山只等闲(1分,每空0.5分。解析:李纲名言体现疆土坚守,红军诗句体现豪迈,需准确默写。)
六、语文与生活(6分)
1. 地理位置、规模地位、主要景点(2分,每空0.5分。解析:材料一介绍“北京西郊”(位置)、“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地位);材料二介绍“长廊、佛香阁”等(景点)。)
2. 示例:路线:东宫门→长廊→佛香阁→北宫门(2分)
理由:长廊的彩绘有14000余幅,爷爷喜欢历史故事,能欣赏彩绘中的人物典故;佛香阁是标志性建筑,可俯瞰全园,让爷爷感受颐和园的整体美。(2分,选择2个及以上景点,理由贴合“爷爷”的兴趣,合理即可。)
七、阅读理解(28分)
(一)《用科技唤醒敦煌壁画》(12分)
1. B(2分。解析:文章围绕“3D扫描、AI算法等科技让敦煌壁画‘活’起来”展开,核心是“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故选B。)
2. A(2分。解析:“10亿个像素点”“放大100倍”是列数字;“像给褪色的老照片上色”是打比方,故选A。)
3. ①保护文物:还原壁画色彩,保留历史痕迹;②普及文化:上线全球平台,校园互动教学;③创新传承:用VR、AI等现代技术,让传统文化贴近现代人。(3分,每点1分,结合文章②④段提取即可。)
4. 敦煌壁画包含古代的服饰、建筑、生活场景(如《五台山图》的市井生活),通过数字建模,游客能“走进”壁画,直观感受古代生活,就像观看记录古代生活的“动态纪录片”。(3分,结合第③段“细节密码”,解释“动态”的体现即可。)
(二)《渡口的老船工》(16分)
1. 大雨倾盆,浪高水急
周伯带伤回家,老伴儿又气又疼,周伯解释“守渡口是为了帮人” (2分,每空1分,结合④⑧段环境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填写。)
2. 运用比喻(木船像叶子)和动作描写(“砸”“抽”“翻”),生动形象地写出风雨之大、河水之汹涌,突出撑筏的危险,衬托周伯的勇敢与经验丰富。(4分,从修辞、描写手法、表达效果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3. ①善良热心:不顾暴雨危险,送小虎过河救母;②勇敢坚强:腿磕伤仍咬牙坚持,不告诉小虎;③无私奉献:守渡口三十年,认为“守渡口是为了帮人”。(3分,每点1分,结合“冒雨送渡、带伤撑筏、坚守渡口”的事例说明。)
4. 这句话是周伯的信念:守渡口不仅是谋生,更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体现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也点明文章“平凡人坚守善意”的主题。(3分,结合周伯的行为与精神,解释句子含义即可。)
5. D(2分。解析:老伴儿“又气又疼”是担心周伯的安全,不是“不满”,D项错误;A、B、C项均正确。)
八、习作(30分)
评分标准:优秀(24-30分) 1. 话题一:写清“长大”的瞬间(如独立解决难题),细节生动(动作、心理),感受真实;话题二:想象合理(朝代、人物),情节完整(相遇→经历→感悟),贴合“穿越”主题。2. 语句通顺,结构清晰,不少于450字。
良好(18-23分) 1. 话题一:有“长大”的事例,感受较具体;话题二:有基本想象,情节较完整。2. 语句基本通顺,字数达标。
合格(12-17分) 1. 话题一:事例简略,感受模糊;话题二:想象简单,情节不完整。2. 语句基本通顺,字数接近450字。
待改进(12分以下) 1. 偏离话题(如话题一写“游玩”,话题二写“现实生活”)。2. 语句不通顺,字数不足400字。
范文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