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整本书阅读《艾青诗选》知识梳理+中考真题
一、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成名作是长诗《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发表这首诗时第一次使用了笔名“艾青”。
二、梳理艾青不同时期的作品特点
1、第一阶段:1927-1937年,悲郁与悲哀的笼罩
描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情感沉郁浓烈, 语言自然质朴,形式自由不受拘束
《大堰河--我的保姆》
《煤的对话》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北方》
2、第二阶段:1938-1945年,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将国家的苦难和对光明、理想的追求结合在一起,歌颂祖国的战斗,语言简洁凝重,笔触雄浑,气势磅礴。主要意象是“土地” 和“太阳” 。
《北方》
《向太阳》
《我爱这土地》
《刈草的孩子》
《火把》
《黎明的通知》
3、第三阶段:1946-1957年,仁爱与歌唱的情怀
既有歌颂新时代和主旋律,也有具有象征和哲理意味的咏物诗,同时国际题材的诗作逐渐增加。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礁石》
《启明星》
4、第四阶段:1978年后,自我与现实的哲思
“归来”时期,诗风发生变化,诗句变得更加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加警策
《鱼化石》
《光的赞歌》
《镜子》
三、专题一: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内涵
1、土地
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对生于土地、耕作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以及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也深深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动的农民的热爱。(《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2、太阳
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人们从“太阳”里所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革命。这也蕴含着诗人希望在新时代里,人们应该与寂寞、彷徨、哀愁告别,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向太阳》《太阳》《给太阳》)
3、手推车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它是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沉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了“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含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控诉;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式”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4、礁石
“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去生活的信念和信心。经受刀砍浪打的“礁石”依旧微笑着面对海洋,历经磨难的斗士依旧勇敢坚强地活着。诗人通过赞美“礁石”表达了对坚忍顽强的生命的由衷赞美。“礁石”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
5、火把
借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6、鱼化石
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揭示了生命的本质: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四、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1、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①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②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唱不尽的主题。无论是赞 美土地还是歌颂光明,艾青始终在表达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其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
2、忧郁的诗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追求
①个人境遇、气质与西方文学思潮的结合,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的漂泊情愫。如《阳光在远处》将暗色调的景致与阳光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和对光明的向往。②抗战时期,艾青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这忧郁中浸透着诗人对祖国、人民极其深沉的爱。③艾青的忧郁中还蕴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坚定的信念。这种忧郁带给读者的不是悲观,而是一种更加深沉的力量。
3、不拘形式,提倡诗的“散文美”
①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同时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形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如《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每节四到十三行不等,每行少则两字,诗的“散多则二十二字;全诗不押韵,但每一节首尾短而重复,中间几行基本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 句,能够尽情地抒发和描摹。②语言简洁明快,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4、诗中有画,讲究色彩、线条
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如写于1940年的短诗《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的气氛,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5、富含哲理
诗人往往在一首或一段的最后升华一个意象,它是全诗形象和感情的结晶,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度理解、独特感受和深刻认识。
五、重点篇目解析
1、《大堰河——我的保姆》
背景:艾青出生时,他的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命“克”双亲,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到家人歧视,还被送到大堰河家里寄养。养母大堰河给了艾青温暖的母爱。艾青于1932年被捕入狱,次年1月的一场大雪,让他想起了身世凄凉的大堰河,从而写了这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借以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
主旨:这是艾青的成名作,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乳母大堰河。诗中通过反复铺陈大堰河“含着笑”劳作的细节,展现她的勤劳、宽厚与乐观,同时渗透着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诗人用“紫色的灵魂”表达对大堰河的崇敬,将个人情感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融为一体,是艾青对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与悲悯的集中体现。
2、《煤的对话》
背景: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艾青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诗人,时刻思考着该如何用自己的诗歌来唤醒民众,让民众奋起抗争,于是创作了这首《煤的对话》。
主旨:煤长期埋藏在地下,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然而,它们遇着火就会燃烧,就会发光发热。诗人以"煤”来写苦难的中华民族,展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表达诗人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和对祖国再生的强烈愿望。
3、《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背景:20世纪30年代,艾青离开浙江老家前往当时被称作抗战中心的大都市武汉,却没有看到全民积极组织抗战的景象,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和流浪者,于是深夜在武昌一间阴冷的屋内写完这首脸炙人口的诗篇。
主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4、《北方》
背景:1938年初,艾青旅经陕西潼关时,因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端木良关于“北方是悲哀的”感叹而引发思绪,写下了这首诗。
主旨:"北方”更多的具有象征的意味,它集中表达了艾青对“土地”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有面对苦难土地的忧郁,也有对土地上人民顽强抗争的礼赞。
5、《向太阳》
背景: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便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
主旨:借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太阳驱散了艾青的寂寞、彷徨和忧愁,召回了他的童年。
6、《我爱这土地》
背景:本诗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主旨:以“鸟”的形象自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着祖国的苦难与希望。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祖国的赤诚热爱,成为现代诗歌中表达爱国情怀的经典之作。
7、《火把》
背景:1940年春末,艾青离开湘南前往重庆任教。他想到了无数青年儿女投身到抗日斗争中,于是他以场显示人民群众伟大力量的火炬大游行为背景,写下这首长诗。
主旨:主要通过对唐尼和李茵的形象刻画,把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青年姑娘们的日常生活和斗争鲜明地展现出来,表现了她们内心的苦闷、追求与憧憬。
8、《黎明的通知》
背景:诗人从重庆来到延安以后,在这一片新的天地里,诗人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风雨如晦的斗争岁月之后,人们所祈盼的黎明就要到来了。诗人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向人们传达了这一信息。
主旨:诗歌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村庄和城市”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黎明的到来,将给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以安慰,把黎明到来的意义,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来了。“黎明”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
9、《鱼化石》
背景: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他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鱼化石的形1978年,艾青重返诗坛,象和诗人心中的思绪撞击,使诗人产生了灵感。
主旨:诗人是在倾泻自己的深入思考——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命竟被变成“鱼化石”。
10、《镜子》
背景:创作于“文革”之后,是时代的动向与诗人感受相结合的产物。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期,把说假话当作正常现象。林彪之流公开宣扬“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诗人通过写镜子能照人的物理属性,联想到世态人心。
主旨:表面上写的是镜子,实际上是借镜子的形象赞扬像镜子一样正直的人,讽刺生活中的种种不正直现象。
11、《光的赞歌》
背景:这首诗是艾青二十年来在“光”的指引下对历史、人生和社会思考的结晶,传达出他在新时期重获生存、创作权力后要倾力创作的心声,寄托了其对光明追求的情思。
主旨: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主义。
五、链接中考
1 . (2025.江苏苏州)为宣传革命文化,学校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插图《抗战之声》征集配图 文字。有同学认为艾青《吹号者》中的几行诗与插图匹配, 请根据你对画面和诗句的理解帮他写推荐理由。
而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辉煌了整个天穹的时候, 他以催促的热情 吹出了出发号。 艾青《吹号者》[注]《抗战之声》, 1936 年 8 月, 斯诺摄于宁夏豫旺县。《吹号者》创作于 1939 年 3 月。
2、(2025·重庆)学校文学社征集以“热爱”为主题的演讲稿,你会选择下面哪一个组合作为素材?结合作者及作品内容说明理由。
艾青——《艾青诗选》
法布尔——《昆虫记》
3、(2024·甘肃兰州)班级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1)(2)处补充完整。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吹芦笛的诗人” 《 》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光 赞美光明
4、(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你的同桌根据《艾青诗选》的部分诗歌,从意象角度做了如下整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意象 内涵 情感 诗歌示例
太阳 (1) 向往光明、驱逐黑暗的美好愿望 《向太阳》《给太阳》
(2) 希望、未来 呼唤黎明,迎接、歌颂光明 《黎明》《黎明的通知》
土地 苦难、悲伤 (3)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
5、(2025·江西)给艾青诗歌《刈草的孩子》做一个批注。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6、(2025·甘肃)有人说艾青这两首诗中的“煤”和“礁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请你简要分析。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25日
7、阅读一部作品时,作家的情感哲思、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作品的某个情节,都可能让你有所感动,在人格成长方面有所收获。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谈谈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以及你在人格成长方面的收获。
《朝花夕拾》《艾青诗选》《简 爱》
8、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艾青诗选》体现了这一主题。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是如何体现家国情怀的。要求:《艾青诗选》举出具体篇目(不少于两首),100字左右。
9、(中考新考法·阅读方法)
阅读诗歌,以这首诗歌为例,谈谈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5分)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中 考田野是多么新鲜!页者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艾青《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参考答案
1 . 插图画面:吹号者身姿挺拔,脚下土地辽阔,面前红旗招展,手中号角上扬,仿佛能让人听到嘹 亮坚毅的抗战之声。诗句写的也是抗战号角吹响的时刻, 其时阳光四射, 号声和着太阳的光彩, 宏大热烈, 遍布天穹,催人奋进。两者意境一致,以诗配图,有利于人们理解插图用意。
2、示例一:选择艾青——《艾青诗选》。艾青对祖国和土地饱含深沉的热爱,在《我爱这土地》中,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众多诗篇里,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祖国的苦难与希望,用一生的创作表达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这份对祖国真挚而热烈的爱,能有力诠释“热爱”主题。
示例二:选择法布尔——《昆虫记》。法布尔怀着对昆虫纯粹的热爱,打破传统研究的枯燥模式,他不满足于解剖观察,而是长期蹲守在荒石园,与昆虫们日夜相伴。在记录萤火虫时,他不仅细致描绘其发光的生理特征,还观察到萤火虫捕猎蜗牛时的独特方式,以拟人化的笔触赋予昆虫鲜活的“性格”,让昆虫世界充满趣味与温情。他将一生都奉献给昆虫研究,这种沉浸式的热爱,在《昆虫记》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生动诠释了热爱能让人专注且充满创造力的主题。
3、大堰河——我的保姆 土地、太阳
4、答案
(1)光明、理想、美好生活
(2) 黎明
(3) 与土地生死相依、忠贞不渝,对祖国、人民深沉的爱
5、示例:在对孩子这个主体意象进行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忙乱”“慢慢地”“小小的身子”等词语,写出孩子很小,小到身躯被麦子遮挡,还不会用镰刀,就担负起生活的重任,他们挥舞“闪着金光”的镰刀,不免让人揪心,这一系列的词语写出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生活的艰辛,民族的苦难。
6、煤:中华民族有像煤一样的历史,有煤所遭受的灾难,曾经像煤一样长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样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
礁石:海浪无休止地扑向礁石,但礁石“依然站在那里”,象征虽遭受种种困扰和挤压,但依然英勇顽强的中华民族。
7、示例一:《朝花夕拾》最让我感动的是鲁迅为唤醒国人麻木的思想而做出的弃医从文的决定,读后我的收获是要做一个有追求、有责任感的人,为社会所用。
示例二:《艾青诗选》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大情怀。我也要像艾青那样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示例三:简 爱是一个充满智慧、朴实、勇敢和坚强的女孩,她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拒绝了一切社会规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种美好的价值观,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自由、自信、勇敢的生活态度。
8、示例一:我选《艾青诗选》。《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一方面写自己对乳母的感情,另一方面作者把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反映着诗人希望周围的所有人能够团结一致,继而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的愿望。《黎明的通知》里“我”化身成为了光明的使者,为祖国大地带去了胜利的消息。让所有的人民都被唤醒,争相传递这条喜讯。家国情怀表露的淋漓尽致。
9、示例:①赏析诗歌题目。“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充满诗意又引人入胜。②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第一节实写黎明的景致,描绘出一幅色调鲜明而又清新的图画。第二节虚写,意象鲜明。③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多运用“紫蓝的”“青灰的”“绿的”等颜色词,使诗歌色彩明丽。④把握诗歌意象。诗中“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衬托黎明力量的强大。⑤体会诗歌的情感。如作者通过对黎明时分的自然美景进行赞美,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3分,任意三点即可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