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蓝天中学高一上学期地理月考试卷
学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单选题
2021 年 4 月 9 日位于加勒比海圣文森特岛的火山突然爆发,我国气象部门调用风云三号 D 星密切关注火山灰云扩散情况,卫星在大气层高达 20000 米的高度上仍然测量到了部分火山烟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火ft喷发,喷出地表的岩浆来自( )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软流层 D.下地幔 2.20000 米的高度上测量到烟尘,说明该次喷发的火ft灰已扩散至(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岩石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所示天体系统层次中最低的一级是( )
A.地月系 B.可观测宇宙 C.银河系 D.太阳系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A.月球 B.金星 C.太阳 D.地球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恒星和行星 B.恒星和星云 C.恒星和卫星 D.行星和卫星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完成以下两题。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包括( )
①同向性 ②同轴性 ③近圆性 ④共面性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在运行时不会相撞,是因为它们( )
轨道在同一个面上 B.轨道接近圆 C.公转方向相同 D.轨道不交叉 “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完成下面小题。
8.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
A.充足的液态水 B.光热资源 C.生产能源 D.适宜的大气 9.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 )
A.化学反应 B.核裂变反应 C.核聚变反应 D.电能转化
人类为了研究地球的历史,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球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这就是地质年代表。近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副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将它命名为“彩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恐龙生活在(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1.下列各代纪,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新生代、古生代、中生代 B.中生代、古生代、新生代
C.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D.古生代、新生代、中生代 12.人类出现的时期属于( )
A.冥古宙 B.侏罗纪 C.古生代 D.新生代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地球圈层构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 A、B、C 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14.A 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 A 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 300 多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太阳辐射能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山东省地处我国东 部沿海,太阳辐射能资源丰富。下图示意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单位:MJ · 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ft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大致呈负相关的是( )
A.土壤类型 B.年降水量 C.人类活动 D.晴天日数 16.下列各组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是( )
A.泰安和威海 B.济宁和淄博 C.滨州和聊城 D.东营和枣庄二、填空题(每空 2 分,17 题 14 分,18 题 18 分,19 题 20 分)
17.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请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行星名称:① 、③ 、④ 、⑤ 。 (2)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运行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的时候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凌日现象。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行星, 可能出现凌日现象的是 (填数码)。
(3)八颗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 和 的特征。 18.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 ,(大、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长,被大气削弱得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 。(多、少)因此,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分布规律是由 向 递减。
(2)海拔高度: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水汽、尘埃少,多晴天,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 ,(多、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 。(多、少)(3)天气状况:晴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阴天 。(多、少)
(4)季节差异:同一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比冬季 ,(大、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冬季 。(多、少)
1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左图中地震波 E 是 波,F 是 波,
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为 ,D+E 为 ,
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 ,地势越高,地壳越 。
A 为 界面,B 为 界面,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 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是 圈。
高一第一次月考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B B D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C D B D
17.(1) 水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①②
共面性 近圆性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按照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①、金星②、地球③、火星④、木星⑤、土星⑥、天王星⑦、海王星⑧。
行轨道在地球运行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与太阳、地球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凌日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①水星和②金星属于地内行星,会出现凌日现象。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颗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
18.(1) 小 少 赤道 两极
少 多
多
大 多
【详解】(1)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越长,被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等)削弱得越多,最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结合图示也能直观看到:从赤道向两极,太阳辐射总量整体递减(赤道纬度低,太阳更接近“直射”,穿过大气的路程短,削弱少,辐射多)。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且晴天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变弱(被削弱得越少),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晴天时,云层较薄,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弱;阴天时,云层厚重,反射作用强。因此,晴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阴天多。
同一地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比冬季高(太阳更接近“直射”,比如夏天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更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更短,被削弱得更少,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冬季多。
19.(1) 横 纵 (2) 地壳 地幔 (3) 薄 厚
莫霍 古登堡
岩浆 岩石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为材料,涉及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震波 E 比 F 传播速度慢,且地震波 E 在地下 2800km 左右突然消失,地震波 F 在地下 2800km 左右迅速减小,所以可知地震波 E 是横波,地震波 F是纵波。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C 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最外层的地壳;D 位于地壳以下 900km 以 上,为上地幔,E 位于地下 900km 至 2900km 至今,为下地幔,两者构成地幔;F 为外核, G 为内核,两者构成地核。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厚度比大陆地壳厚度要薄,一般情况下,地势越高的地区地壳的厚度越厚(大)。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 是地下第一个不连续界面,是莫霍界面,在莫霍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特点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大。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 是地下的第二个不连续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特点是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迅速降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含油层中有石油,横波不能传播,会消失。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岩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