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夏天里的成长》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夏天里的成长》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6 12:35:58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夏天里的成长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苞蕾(lěi)    苔藓(xiān)
B.草坪(pénɡ) 瀑布(pù)
C.甘蔗(zhè) 谚语(yàn)
D.缝隙(fènɡ) 瓜棚(pénɡ)
2.和句子“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中的“丰满”一词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古代女子以丰满为美。
B.他的脸略显丰满。
C.我家的鸽子羽翼丰满。
D.粮仓丰满,供应充足。
3.“( )草长,树木长,( )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填入句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但是……
B.不仅……而且……
C.不是……就是……
D.因为……所以……
4.下面哪句谚语与“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不属于同一类?( )
A.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B.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C.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D.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5.“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句谚语的意思是(   )
A.处暑节这一天,人们会割谷子喂牛。
B.稻谷在处暑的时候,还没有抽穗。
C.如果谷子长得太慢,到处暑时还没抽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只能割了喂牛了。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6.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青青的cǎo pínɡ(     )中间是一条长着tái xiǎn(     )的石板路,一直通向一个农家小院。院里的pénɡ jià(     )上爬着碧绿的瓜藤,为小院zēnɡ tiān(     )了生趣。小院背后的山崖上,一道pù bù(     )飞流而下,带来缕缕清凉。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7. 结合课文内容,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仿写表现生物飞快生长状态的句子)
                                        
(2)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①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
                                        
②照样子,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长,    长,树是一天一天地变高大。
8. 品析句子,体会事物的特点。
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1).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              ,作者抓住植物的特点,利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里的长是        的长,        的长,        的看得见的长。
(2).我也能用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种植物在夏天里飞快地生长。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9.课内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芭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课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         的生长,            的生长以及        的成长。
(2).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①这句话中的“长”指(      )(多选题)
A.身体成长,年龄增长,体重的增长。
B.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
C.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②这句话中“热天”指的是(   )(单选题)
A.季节 B.天气炎热 C.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3).“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
A.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B.处暑的时候还不出人头地,那就不如回家割谷子喂老牛了。
C.处在暑天的时候,如果不出太阳,那就去割谷子喂老牛。
(4).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作者写了人的成长。人也是一样,一天天地长大,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看得见的“长”有(   ),看不见的“长”有(     )(多选)
A.成了大学生 B.知识 C.跳班 D.能力 E.智慧 F.升级
(5).“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观点?
10.课外阅读。
武汉的夏天
武汉夏天的热,好像尽人皆知。到底有多热?热到什么程度?热得有多么难受?武汉人倒没有外地人表达得传神。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问我:现在武汉的夏天热吧?我答:热。于光远先生说:热得怎样?我答:42摄氏度的高温连续几个星期。
于光远先生笑着摇头,讲述了这么一段往事: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遨去武汉做报告。武汉三镇,数武昌凉快一些,有偌大的东湖,有几十所大专院校,校园都搞绿化,因此式昌比汉口、汉阳都要凉快。报告就安排在武昌讲。那个时侯,大礼堂一般都没有空调设备,电扇也不多,吹出来的还是热风,所以报告就安排在室外进行。到了做报告的时侯,于光远先生一看,是在东湖的游泳池里。于光远先生坐在游泳池边沿讲活,听报告的人黑压压一片,都站在游泳池里。听的人倒不错,独热坏了于光远先生一个人。于光远先生走遍天南海北,如今已八十多岁,所经历的最热也就是武汉的这一次了。
另一个朋友,北方人,大夏天不幸被派到武汉出公差。临行前害怕武汉的热,找到武汉人打听,去了武汉住哪里比较凉快?别人告诉他如果是出公差住不起大饭店,最好就住长江边的招待所,江边总是比较凉快的。朋友来到武汉,然就寻到长江边上的一家招待所住宿。到了晚上,又热又闷,人躺下不一刻,草席上就是一个人的印迹,汗水洇的。电扇打开,热风烫面,只好关掉,一夜辗转,痛苦难当。第二天的晚上,朋友困极累极,来到长江边上,只见江边坐满了乘凉的人,他也试着坐坐,不行,依然是热得要命,且还有蚊虫叮咬。万般无奈,朋友急中生智:到长江里头去睡。朋友寻来一段绳索,再连接上自己的皮带,一头系在江岸的铁锚上,一头套住自己的脖子,人就坐进江水里,在水面露出鼻孔呼吸,这样才迷迷糊糊地得以打几个盹儿。天亮之后,朋友不顾一切,仓促北逃。
从此,一提起武汉的夏天,朋友有如谈虎,必然色变。他这一辈子,无论如何,是绝对不会在夏天来武汉的了。
(1).解释下列词语。
尽人皆知:        
急中生智: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连用三个“?”有什么作用?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武汉没有连续几个星期都是42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B.1956年的夏天,于光远先生应邀去武汉做报告,是在江边做的
C.作者的朋友大夏天去武汉出差,晚上住在江边很凉快
D.作者的朋友到武汉出差,只待了两天就热得受不了,仓促北逃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处细节描写主要写了        的情景,其作用是        。
(5).本文围绕”武汉夏天的热”讲了哪几件事?请简单地概活出来。
               
(6).文章讲述了武汉这个城市的一个特点:夏天特别热。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哪些特点呢?试举一例,与大家分享吧!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C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6.(1). 草坪(2). 苔藓(3). 棚架(4). 增添(5). 瀑布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7. (1). 一场春雨过后,几天不见,小竹笋已经长成了一棵青翠的竹子。(2).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3). 枝条(4). 叶子
8. 1. (1). 生物长的快1. (2). 飞快1. (3). 跳跃1. (4). 活生生2. 昙花以五分钟生长一厘米的惊人速度开放着。刚刚还是花骨朵,不一会儿那些抱得紧紧的花瓣慢慢地张开了,接着雪白的花瓣从花托中轻轻地探了出来,一片、两片、三片……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9. 课内阅读
1. (1).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1. (2). 动植物1. (3). 山河大地或铁轨柏油路1. (4). 孩子2. (1). ABC2. (2). C3. A4. (1). ACF4. (2). BDE5. 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成为无用之人了。
10. 课外阅读
1. (1). 人人都知道。1. (2). 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2. 加强语气,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为下文写武汉夏天的热作铺垫。3. D4. (1). 晚上,江边热得让人难以入睡,痛苦难当;4. (2). 可以让读者切身体会到当时“朋友”热的程度5. 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于光远先生做报告,听报告的人在游泳池中站着听(泳池中听报告);另一件事是作者的一个朋友夏天到武汉出差,夜晚在长江里入睡(长江中睡觉)。6. 昆明被称为春城,一年四季气候如春,适宜人们居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