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单元名称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教学课时 Section A What can plants and animals do 1a~1d, pronunciation 听说课
主题语境 人与自然 —— 自然生态(2022 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主题范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Section A 1a-1e,是单元开篇的听说课,核心内容围绕 “奇妙的动植物” 展开: 词汇层面:涵盖 10 种核心词汇(ostrich / str t /、cheetah / t i t /、blue whale /blu we l/、redwood / redw d/、moss /m s / 等)及 “flightless、tallest、heaviest、fastest” 等特征形容词,需关联动植物属性实现词汇匹配与运用。 语音层面:聚焦双元音 /e //a // / 及辅音连缀 /bl//kl//gr/ 等发音规则,强调句子中实词与虚词的重读差异,助力学生传递语义重点。 听力层面:通过 Emma 与 Yaming 的动植物测试对话,设计 “1b 排序”“1c 特征匹配” 任务,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文化层面:结合 blue whale、polar bear 等濒危动植物现状,渗透 “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全球意义,引导学生树立 “爱护自然” 的意识,落实新课标 “文化意识” 中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的要求。 本节课是单元主题的 “输入奠基课”,为后续读写拓展(如描述身边动植物、撰写保护倡议)打下语言与思维基础。
学情分析 语言基础:初二年级学生已掌握基础的动物 / 植物词汇(如 dog、cat、tree、flower),但对 “ostrich、cheetah” 等专业词汇及 “flightless、energetic” 等特征词陌生;听力上能理解简单日常对话,但对 “动植物特征描述” 类语篇的信息抓取能力需提升。 思维特点:学生好奇心强,对 “奇妙动植物” 主题兴趣浓厚,具备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但用英语 “有条理描述事物特征” 和 “关联特征与保护意义” 的逻辑思维需引导。 学习能力:已适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在 “明确分工、主动补充同伴观点” 方面仍需规范,自主查阅资料(如拓展身边动植物知识)的能力待培养,符合新课标 “学习能力” 中 “发展自主学习策略” 的要求。
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1.能准确识别、朗读并拼写 ostrich、cheetah、blue whale 等 10 种核心词汇,能关联 “flightless(不会飞的)、tallest(最高的)、heaviest(最重的)” 等特征词完成动植物 - 属性匹配(如 “ostrich - flightless”)。 2.能正确模仿双元音 /e //a // /(如 whale /we l/、sky /ska /、toy /t /)及辅音连缀 /bl//kl/(如 blue /blu /、clock /kl k/)的发音,能区分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与虚词(冠词、介词)的重读差异(如 “I visited the REDWOOD forests”),传递语义重点。 3. 能听懂语速适中的动植物特征对话(Emma 与 Yaming 的测试对话),完成 1b “动植物听力排序”、1c “特征 - 动植物匹配” 任务,信息提取准确率不低于 85%;能运用核心句型(如 “What’s the largest animal in the world It’s the blue whale.”“...is taller than any other...”)描述动植物特征,进行简单对话。
文化意识 1.理解 “生物多样性” 的内涵(不同动植物的独特价值),知晓 blue whale、polar bear 等濒危动植物的生存现状,认识 “保护自然” 的全球意义。 2.比中外 “动植物保护” 的共性理念(如中国 “绿水青山” 与全球 “可持续发展”),树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意识,能用 1-2 句话表达自身行动意愿(如 “I will not hurt small animals.”“I will plant more trees.”)。
思思维品质 1.通过 “对比动植物特征”(如 “giraffe 的 long neck 与 ostrich 的 strong legs”),培养逻辑对比能力;通过 “用 3 个特征词 + 1 句话概括动植物”(如 “polar bear: white, strong, furry - It’s a strong hunter in the Arctic.”),提升概括思维。 2.结合 “moss 的古老性”“redwood 的高大性”,思考 “动植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如 moss 依赖潮湿环境),发展辩证思维。
学学习能力 在小组任务(对话表演、特征拼图)中,能明确分工(如 “记录员”“发言人”)、主动沟通,对同伴的错误表达(如 “ostrich can fly”)进行补充或修正,提升团队协作效能。 能利用课本图片、词典等工具自主学习陌生词汇(如 “hummingbird”),课后能通过观察身边动植物、查阅资料完成手抄报,发展自主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核心词汇(ostrich、cheetah 等)及特征词的理解与运用; 双元音、辅音连缀的正确发音及句子重读规则; 听力中 “动植物特征信息” 的提取(1b 排序、1c 匹配); 核心句型的运用(描述动植物)。
教学难点 辅音连缀的连贯发音(如 “blue whale” 避免读成 “b lu we l”); 句子重音的灵活运用(如通过重读 “yesterday” 强调时间); 结合动植物特征关联 “保护意识”(如从 “blue whale 濒危” 自然过渡到 “保护行动”)。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设计 “听力排序”“特征匹配”“对话表演” 等任务,让学生在 “完成任务” 中运用语言,符合新课标 “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的理念。 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动植物纪录片片段)、图片(ostrich、redwood 等实景图)创设 “走进自然” 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讨论(“描述身边的动植物”)、对话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落实新课标 “学习能力” 要求。 语音模仿法:通过 “教师示范 - 学生跟读 - 纠错反馈” 的流程,结合音标卡片、发音软件(如 “英语趣配音”),突破语音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PPT(含本节课所有图片、视频、对话文本)、音标卡片(双元音 /e //a // /、辅音连缀 /bl//kl/)、动植物特征词卡片(如 “tallest”“fastest”)、听力音频(Emma 与 Yaming 的对话)。 学生:课本、笔记本、词典(或电子词典)、彩色笔(用于课后手抄报)。
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导入 —— 激活已知,创设情境(5 分钟) Task1:“Guess the Animal” 游戏教师展示常见动物的局部图片(如 “elephant 的耳朵”“giraffe 的脖子”),提问:“What animal is it Can you describe it with one word ”(如学生回答 “elephant - big”),激活学生已有的动物词汇与描述经验。 Task 2:视频导入与讨论播放 PPT 中的动植物纪录片片段(00:13-00:43,截取精彩部分),提问:“What is the video talking about Do you see any amazing plants or animals ” 引导学生用简单英语回答(如 “I see a big whale.”),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旧知,降低学习门槛;通过视频创设 “自然情境”,激发学生对 “奇妙动植物” 的兴趣,符合新课标 “以主题为引领,创设真实语境” 的要求。 Step 2:新知探究 —— 学习词汇,感知特征(10 分钟) Task 1:图片学词,关联特征教师展示 PPT 中的动植物图片(ostrich、African Elephant、giraffe、polar bear、hummingbird、moss、blue whale、redwood、cheetah),结合音标卡片教读词汇(如 “ostrich / str t /”),强调发音要点(如 “cheetah” 中 “ch” 发 /t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炼特征词:“Look at the ostrich. It’s tall, but can it fly So it’s ‘flightless’.” 并将词汇与特征词板书(如 “ostrich: tall, flightless, large”)。 Task 2:“Match & Say” 练习发放动植物卡片与特征词卡片(如 “giraffe” 卡片与 “long-necked”“tall” 卡片),小组内合作匹配,完成后每组派代表展示:“The giraffe is long-necked and tall.” 设计意图:通过 “图片 - 词汇 - 特征” 的关联,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避免机械记忆;小组匹配活动培养合作能力,落实新课标 “学习能力” 中 “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的要求。 Step 3:听力训练 —— 提取信息,巩固词汇(12 分钟) Task 1:听力排序(1b) 教师播放第一遍听力音频(Emma 与 Yaming 的对话),要求学生 “Listen and number the plants and animals in 1a(moss、blue whale、redwood、cheetah)in the order you hear”,完成后同桌核对答案。 播放第二遍音频,教师暂停关键句(如 “First question. What’s the largest animal It’s the blue whale.”),引导学生验证答案,同时强化 “blue whale” 等词汇的记忆。 Task 2:特征匹配(1c) 呈现 1c 的特征词(heaviest、largest、most beautiful、oldest、fastest、tallest),提问:“Which plant/animal is the heaviest ” 引导学生猜测。 播放第三遍音频,学生边听边完成 “特征 - 动植物” 匹配(如 “blue whale - heaviest、largest”),教师随后核对答案,讲解易错点(如 “moss - oldest”)。 设计意图:通过 “多遍听力 + 分层任务”(先排序再匹配),引导学生掌握 “抓取关键信息” 的听力策略(如关注 “first、next” 等信号词),提升听力能力,符合新课标 “语言能力” 中 “能理解简单语篇的主要内容” 的要求。 Step 4:语言运用 —— 模仿对话,拓展表达(8 分钟) Task 1:对话精读与模仿展示 Emma 与 Yaming 的对话文本(PPT 呈现),教师带读,强调重读(如 “the LARGEST animal”“the FASTEST”),引导学生模仿语音语调;随后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纠正发音与重读。 Task 2:“Make a New Dialogue”给出句型支架: A: What’s the ______ (特征词) animal/plant in the world B: It’s the ______ (动植物名称), right A: Yes! And it’s also ______ (补充特征).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词汇创编对话(如 “A: What’s the tallest animal B: It’s the giraffe. A: Yes! And it’s long-necked.”),每组派代表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 “模仿 - 创编” 的梯度任务,帮助学生从 “理解对话” 过渡到 “运用句型”,实现语言输出,落实新课标 “语言能力” 中 “能在语境中运用句型进行交流” 的要求。 Step 5:发音突破 —— 聚焦语音,强化技巧(5 分钟) Task 1:语音专项练习呈现 PPT 中的语音表格(双元音 /e //a // /、辅音连缀 /bl//kl//gr/),教师示范发音(如 /e / 的 “滑动感”:从 /e/ 滑到 / /),学生跟读;随后补充词汇(如 /e / 类加 “cake”,/a / 类加 “bike”),小组竞赛 “快速读词”,强化记忆。 Task 2:句子重音实践以基础句 “My brother bought a new electric bike yesterday.” 为例,引导学生通过重读不同词表达不同含义(如重读 “MY” 强调 “我的弟弟”,重读 “YESterday” 强调 “昨天”),学生轮流展示,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 “专项练习 + 竞赛 + 实践”,突破双元音、辅音连缀及句子重音的难点,帮助学生提升语音准确性与地道性,符合新课标 “语言能力” 中 “能正确运用语音知识表达意义” 的要求。 Step 6:情感升华 —— 联系现实,树立意识(3 分钟) 教师展示 blue whale、polar bear 的濒危现状图片(如 “blue whale 数量减少”),提问:“Why are they in danger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 ”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如 “I will not throw rubbish into the sea.”“I will tell my friends to protect animals.”),教师总结:“All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We should love nature and protect them.” 设计意图:从 “语言学习” 自然过渡到 “情感教育”,让学生理解 “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意义,树立 “爱护自然” 的意识,落实新课标 “文化意识” 中 “尊重自然、践行绿色生活” 的要求。 Step 7:总结回顾 —— 梳理知识,巩固要点(2 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本节课重点: 词汇:ostrich、cheetah 等动植物词汇及 “flightless、tallest” 等特征词; 句型:What’s the... in the world It’s the...; 语音:双元音 /e //a // /、辅音连缀 /bl//kl/; 意识:Protect nature.
课后作业 以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Around Me” 为主题制作英语手抄报(要求:①含 2-3 种动植物,可课内或课外;②每种需有 “英文名称 + 音标 + 3 个特征词 + 1 句英文描述”;③搭配手绘或剪贴画),下次课展示介绍。
板书设计 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Section A 1a-1e) Core Vocabulary(核心词汇) Animals & Plants: - ostrich / str t / (tall, flightless) - moss /m s/ (old, small, soft) - cheetah / t i t / (fast, beautiful) - redwood / redw d/ (tall, old, strong) - blue whale (large, heavy) - giraffe (tall, long-necked) - polar bear (white, strong, furry) Core Sentences(核心句型) What’s the ______ (e.g., largest) animal/plant in the world It’s the ______ (e.g., blue whale). ... is ______ (e.g., taller) than any other ______. Pronunciation(语音) - Diphthongs(双元音): /e / (whale, cake) /a / (sky, bike) / / (toy, boy) - Consonant Clusters(辅音连缀): /bl/ (blue, block) /kl/ (clock, class) Value(价值观) Protect Nature! (爱护自然)
教学反思 亮点:通过 “情境导入 - 词汇探究 - 听力训练 - 语言运用 - 情感升华” 的梯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任务型活动(如对话创编、语音竞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不足:部分学生可能在 “辅音连缀发音”“对话创编” 中存在困难,需课后加强个别指导;“情感升华” 环节可增加学生分享 “身边濒危动植物” 的案例,增强代入感。 改进方向:下次课可引入 “学生手抄报展示” 环节,让学生用英语介绍作品,进一步提升语言输出能力;可结合生物学知识,设计 “跨学科任务”(如 “调查校园植物”),深化 “人与自然”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