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六上11古代诗歌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制六上11古代诗歌三首《书湖阴先生壁》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6 16: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古诗三首
11
书湖阴先生壁
课前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题写的诗常常借眼前的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就叫题壁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
写作背景
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宋代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退居钟山(在今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他的散文简洁峻切,逻辑严密;诗擅长说理,遒劲有力。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整体感知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 长 扫 净 无 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书湖阴先生壁
题写
墙壁
隐居之士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理解诗题
诗意理解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①茅檐:茅草屋檐,代指茅屋、草堂。这里指包括茅屋在内的整个庭院。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
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无苔”“成畦”有什么深层含义?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庭院内的景色;“无苔”说明了庭院无处不净,无时不净。“成畦”说明庭院种植的花木既整齐又不单调。
结合注释翻译这两句诗,这两句诗歌写出了院子怎样的特点?
诗意:简朴的茅屋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无苔
花木成畦
院子干净
花木整齐
洁净、清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④将绿绕:(河水)环绕着绿油油的(田地)。
⑤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诗意:一条河环绕着碧绿的稻田,守护着稻田;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秀色送入眼帘。
诗词赏析
思考这两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对偶、拟人
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一水
两山
护田
排闼
将绿绕
送青来
特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两两相对
作用: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诗歌中,运用对偶修辞的诗句还有哪些?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诗词赏析
请试着分析这句诗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诗人赋予青山绿水以人的情感,化静为动。河水绕田不过是自然现象,作者却说它自觉担负起了“护田”的任务;对面青山,本是开门可见,作者却说青山主动推门送来青翠的景色。这样写使山水显得灵动可爱,极富情趣。
读完全诗,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净无苔
手自栽
勤劳、爱整洁
朴实、情趣高雅
《书湖阴先生壁》中,诗人借写山水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表面上写山水的灵动可爱,内里还隐含着对居于此地的人的欣赏之情。诗人在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同时,也歌颂了湖阴先生高洁不俗的性情品格。
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
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随堂演练
1.诗中写景从_______写到__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茅檐长扫净无苔”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
“净无苔”说明庭院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院内
院外
经常打扫
干净整洁
勤劳、爱整洁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
B.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可望而不可得的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C
主旨归纳
《书湖阴先生壁》描写了湖阴先生家庭院内的清幽、洁净以及庭院外灵动可爱的田园山水,衬托了庭院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层次梳理
庭院内景
庭院外景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静态之美
动态之美
田园美景
清朗幽静
书湖阴先生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