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单元主题
保护环境
阅读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习作要素:学写倡议书。
语文要素
趣味导入·壹
谜语
来自白云上,咆哮向东方,
文明由此起,名字叫亲娘。
谜底:黄河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9个省及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黄河干流河道像一个大大的“几”字形,流经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依次穿越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四大地理区域。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唐时期)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是当时文坛的核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令人敬佩的,不仅是他的才华,还有他的人格。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没有将他击垮,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他从不向权贵低头,回京后依然写诗讽刺朝中新贵,体现了知识分子的骨气。他善于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美,始终保持着豁达开朗的心胸,将个人的不幸升华为艺术的不朽。
诗人介绍
tì
青年得意,锐意革新
中年贬谪,砥砺心志
晚年回朝,初心不改
刘禹锡才华早露,十九岁左右游学长安。公元793年,他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刘禹锡积极参与了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这是一场革除政治弊病的进步运动,刘禹锡是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革新因宦官和藩镇的反扑而失败。唐顺宗被迫退位,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此后,他又先后被贬至许多偏远的州郡。这是他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但也是他文学和哲学思想成熟和爆发的时期。
在好友裴度等人的帮助下,刘禹锡晚年才被调回东都洛阳,担任太子宾客、秘书监等闲职,故后人又称他“刘宾客”。尽管历尽磨难,他回京后写的诗依然锋芒毕露。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刘禹锡的贬谪生涯密切相关。
政治挫折: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触怒权贵,被贬至蛮荒之地的边远州郡,长达二十三年。
精神不灭:尽管身处逆境,刘禹锡并没有消沉。当他看到黄河奔腾不息、百折不回的气势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借景抒情:诗中“九曲黄河”象征着他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浪淘风簸”则暗指他所遭受的政治打击和磨难。然而,“直上银河”的豪言壮语,正是他虽屡遭贬谪却依然保持高洁志向、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品读诗歌·贰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浪淘沙》为唐代曲名。
“浪淘沙”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才演变为词牌名。刘禹锡、白居易等人都创作过《浪淘沙》组诗,内容多与江河、浪涛、淘金有关,借以抒发人生感慨。本诗组共九首,“其一”为第一首。
根据节奏大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bò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很多。
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裹挟着万里的黄沙,奔腾而来。
虚指,形容黄河很长,
首句写的是黄河静态实景,“万里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黄河的泥沙之多。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bò
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很多。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簸,颠簸。
天边
虚指,形容黄河很长,
译文:波涛翻滚,狂风颠簸,仿佛来自那遥远的天边。
此句承接首句,由静态描写转为动态描写,由形到声。“自天涯”也是夸张修辞,突出黄河的长。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bò
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很多。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簸,颠簸。
天边
天河,古人认为黄河与银河相连通。
虚指,形容黄河很长,
译文: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 银河奔去。
相关典故:相传,张骞为汉武帝寻找河源时曾抵达银河,遇到了牛郎和织女。
本句由实到虚,神来之笔。诗人借用典故想象自己要迎风接浪,逆流而上,直上银河,表现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bò
虚指,指黄河弯曲的河段很多。
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簸,颠簸。
天边
天河,古人认为黄河与银河相连通。
虚指,形容黄河很长,
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译文:和传说中的古人一同到牛郎织女家做客。
尾句运用想象,“牵牛织女家”象征着超脱纷扰的生活。结尾使磅礴的气势最终归于一种浪漫而高远的追求,意境豁然开朗。
典故资料
基于张骞曾远赴西域并带回关于河源的神秘报告,后世将另一个古老的神话与他结合,形成了流传更广的文学典故。
这个传说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后被收录于《博物志》等书中。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每年八月都看到海上有浮槎(木筏)来来去去,周期从不失误。有一年,他突发奇想,准备了充足的粮食,登上了浮槎,想看看它究竟通往何处。浮槎在海上(一说在黄河上)航行了许多天,他周围什么都看不见,只有日月星辰。又过了不知多久,眼前豁然开朗,他来到了一处,有城墙和屋舍,远远望去,宫中有许多织女。这时,他看到一个男子,牵着一头牛在河边饮水。牵牛人见到他,非常惊讶,问道:“你怎么会到这里来?”
此人说明了来的缘由,并问这里是何处。牵牛人回答:“你回到蜀郡(今四川),去拜访严君平就知道了。” 他于是没有上岸,随着木筏如期返回。后来他到了蜀地,找到当时著名的星象家严君平。严君平掐指一算,说:“在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宿。” 时间正好是他在天河遇见牵牛人的那一刻。此人方才明白,自己当时到达的地方是天上的银河,他见到的是牛郎星(牵牛星),而宫中的织女就是织女星。
探景寻情·叁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bò
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和同学们分享你想象的场景是怎样的?
根据诗句想象声音,和同学们分享你听到了什么?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奔腾而来的磅礴气势。
夸张
九曲
万里沙
浪淘风颠
自天涯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结合对诗歌前两句的分析和本诗的创作背景,请你说一说,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tì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直上银河”写出了诗人虽处逆境却绝不低头、坚持理想、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和进取精神。
tì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
bò
再次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语速缓 语调稳】
【稍加快 调激昂】
【转平缓 调悠长】
课程总结·终
t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