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水》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水》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0.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06 21: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水》
【学习目标】
1.形成对水的三态变化、溶解现象及物质分离的基本认识,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换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通过观察和实验,将构建起“水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其状态变化和溶解现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观念。
3.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溶解现象,将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水的变化规律。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科学结论。
4.探究实践学生将参与一系列探究实践活动,如观察水的蒸发、凝结现象,探究水沸腾和结冰的条件,以及实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将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5.通过学习水的循环与物质变化,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形成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学生将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尊重事实、严谨求实,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复习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换,掌握蒸发、凝结、沸腾、结冰等基本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学会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3.学习并实践用水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过滤、蒸发等,理解物质分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评价任务】
单元检测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
今天,我们将通过“理一理”、“用一用”两个环节来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二、温故知新
本单元以“探索水的奇妙变化”为大主题,围绕水的三态变化、溶解现象及物质分离等核心科学要素展开。聚焦于“水的循环与物质的变化”,即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不断循环,同时与其他物质发生溶解分离等相互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构建起对水循环及物质变化的基本认知框架,理解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揭开水的神秘面纱,探索其背后的科学奥秘。
三、反馈提升
1.水到哪里去了:通过探究水蒸发的现象,理解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变成水蒸气并消失在空气中。这一过程不仅揭示了水的物理变化,还为后续学习水的循环打下基础。
2.水珠从哪里来:通过模拟实验,将观察到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的过程,理解水蒸气与液态水之间的转化关系。这一课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的理解。
3.水沸腾了:通过加热水的实验,见证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沸腾过程,理解沸腾是水达到沸点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学生将学习到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水结冰了:通过降低温度使水结冰的实验,将了解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冰的过程,理解凝固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物理变化。这一课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物质状态变化知识。
5.冰熔化了:与“水结冰了”相对应,通过加热冰使其熔化的实验,理解冰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这一课巩固了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
6.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通过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理解溶解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控制变量和记录数据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7.加快溶解:进一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设计对比实验,理解不同条件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8.用水分离: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利用水的溶解性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检测
1.水只有在高温下才会蒸发。( )
2.水蒸气是白色、看得见的气体。( )
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一直升高。( )
5.所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都是一样的。( )
6.搅拌不仅能加快溶解速度,还能增加物质的溶解量。( )
7.冰熔化时,温度始终保持在 0℃。( )
8.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最后蒸发皿中留下的白色颗粒就是食盐。( )
9.冬天,河水结冰,说明水的凝固过程不需要条件。( )
10.相同条件下,白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比食盐快。( )
【板书设计】
三态变化
溶解分离
水的利用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