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4张PPT)
3
4
第
34
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考点一 走进思维世界
考点二 把握逻辑要义
考点三 领会科学思维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抽丝剥茧 考点突破
作业手册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本质
未知事物
共同本质
形象性
严谨性
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确定性
一致性
明确性
如实
合乎逻辑
实践
1.思维的含义和类型
(1)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
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2)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
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
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
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考点一 走进思维世界
2.思维的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侧重 关键词 举例
间接性 (针对来 源而言) (思维不同于感觉)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 感性材料、已有的经 验和知识,透过事物 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实现对 未知事物的认识 侧重借助 一定的中介 揭示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见…… 知……;通 过……推断 出……;揭 示出;推断 出 在珠峰
发现海洋
生物化
石,由此
推断珠峰
地区在远
古时代是
一片汪洋
特征 具体内容 侧重 关键词 举例
概括性 (针对内 容而言) (舍去表象,把握本 质)思维能够从多种事 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 性中, 强调从个 性中把握共 性, 共同之处 是……;整体 看……; 由马、
猫、狮子
等概括出
动物的共
性
(续表)
特征 具体内容 侧重 关键词 举例
概括性 (针对内 容而言) 舍去表面的、非本质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 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 本质 侧重运用综 合的思维方 法 共性在 于……;总结 出…… 由马、
猫、狮子
等概括出
动物的共
性
(续表)
特征 具体内容 侧重 关键词 举例
能动性 (针对形 成特性 而言) (双重性)思维能够提 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 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 映认识对象,错误的 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 对象 侧重思维 活动的结果 (思维有正 确和错误之 分) 抽象;创 新;有选择 地;自觉地; 主动地 视而不
见、举一
反三
(续表)
[提醒]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正是由于思维的
能动性,人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舍去表
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的基本形态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 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 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 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 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
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
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
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思维 形式 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 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 质和规律 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
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
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
物的本质和规律
(续表)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主要 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 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 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
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
情感性
联系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两者的区分是 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 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续表)
1.“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
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
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
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
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
属性。
3.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使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阻碍实践的发展;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4.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有严格界限的,是绝对的。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考向一 思维的特征
【典例1】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
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
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下列关于思维特征的判断,对应正确
的有( )
①凭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间接性 ②提炼
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准确性 ③舍去表面的属性,
抓住内在的本质——概括性 ④通过多种事物把握一类事物的规律——
哲理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
[解析]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②对应的是能动性,④对
应的是概括性,②④排除。
①③对应正确。
【方法技巧】
运用关键词法区分思维的特征
体现间接性的常见词语:根据、通过、借助等。体现概括性的常见词语:
总结、提炼、综合等。体现能动性的常见词语:主动、反映、指导等。
考向二 思维的形态及其特征
【典例2】 [2023·北京卷]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不仅需要精湛的绘
画技艺,还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
出来。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
泡桐花的照片(左)和博物画(右)
A.以逆向思维消除了物与画之间的差别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超前思维展现了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D.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
[解析] 逆向思维是反向求索,是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B说法错误。
超前思维是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运用形象思维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还要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运用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主要含义 归属范围 举例 联系
规律 所有科学 的研究对象 “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 辑”“这是生活的逻辑” 逻辑学研究试图
将逻辑规律与规则
运用到实际思维
中,
考点二 把握逻辑要义
主要含义 归属范围 举例 联系
逻辑规律 与规则 逻辑学的 研究对象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 辑”“说法不合逻辑” 以区分正确的思
维方法和不正确
的思维方法。作
为工具性学科的
逻辑学是为把握
“规律”服务的
思维方法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 辑”“诡辩家逻辑” 逻辑学或 逻辑知识 作为一门 学科的逻辑 学 “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 科”“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续表)
(2)形式逻辑
含义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问称为形式逻辑
研究重点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核心任务 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意义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
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
条件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 (确定性) 矛盾律 (一致性) 排中律
(明确性)
内涵 任何一种论断都必 须有其确定性 任何一种论断与 其否定论断不能同 真,必有一假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
否定论断不能同假,
必有一真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同一律 (确定性) 矛盾律 (一致性) 排中律
(明确性)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 中,每一思想必须保 持自身同一性,不能 混淆概念,也不能转 移论题 在同一时间、从 同一方面、对同一 对象所形成的论断 “A”和“非A”,不 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
一方面、对同一对象
所形成的论断“A”和
“非A”,不能断定它
们都不成立
易犯 错误 “偷换概念”或“偷换 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
(续表)
同一律 (确定性) 矛盾律 (一致性) 排中律
(明确性)
注意 事项 ①只要求在同一个 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①仅针对同一个 思维过程,即同一 时间、同一方面、 同一对象 ①仅针对同一个思
维过程,即同一时
间、同一方面、同一
对象
(续表)
同一律 (确定性) 矛盾律 (一致性) 排中律
(明确性)
注意 事项 ②并不否认认识对象 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 化和发展 ③仅仅在思维 领域里起作用 ②思维中出现的自 相矛盾不同于唯物 辩证法所讲的事物 的客观矛盾 ②不要求人们对任何
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
都作出明确的表态
③并不否认事
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
间的过渡状态
(续表)
[提醒]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针对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而排中律只针对矛盾
关系。
(2)内容不同,矛盾律指明“有假”,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不能
同真,必有一假;而排中律指明“有真”,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
假,必有一真。
(3)实际作用不同,矛盾律是由真推假,排中律是由假推真。
1.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论辩”。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4.要避免思维出现“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5.通常用公式“A不是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考向一 同一律
【典例1】 [2024·浙江1月选考]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
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 )
A.去商店的路有河,此路有河,所以,此路是去商店的路
B.去商店路上的河小马都可以过去,此河在去商店的路上,所以,此河
小马可以过去
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
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
√
[解析] 本题考查同一律。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
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在A中,前提里的中项“有河”都是不周延的,它在
两个前提中的外延都没有明确断定,因此A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
了同一律,符合题意。
B是正确的三段论推理,没有违背同一律,排除;
C、D中不存在混淆概念、偷换论题的情况,没有违背同一律,排除。
考向二 矛盾律
【典例2】 [2023·天津卷]“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
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
作者:丁聪
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
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
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
[解析]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
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
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
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
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认为在同
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
“非A”可以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犯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B
正确。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 “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漫画没有涉及排中律,A排除。
漫画强调不能违背矛盾律,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错误,C不符合题意。
“克服”辩证矛盾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B。
考向三 排中律
【典例3】 [2024·湖南卷]某班开展劳动教育,并评选一名劳动小能
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该班四位同学进行了预测(如下所示),评选
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由此可见( )
甲:我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
乙:丙是劳动小能手。
丙: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
丁:劳动小能手不是我,也不是甲。
A.丙的预测为真,甲是劳动小能手 B.丁的预测为真,乙是劳动小能手
C.乙的预测为真,丙是劳动小能手 D.甲的预测为真,丁是劳动小能手
√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班只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且四位同学中只有两
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甲预测甲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而丁预测甲和丁都
不是劳动小能手,因而,甲和丁的预测相矛盾,二人的预测一真一假;而“评
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这意味着乙和丙的预测中只能有
一真。丙预测“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这属于充分
条件假言判断,由其构成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
(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和否定后件式(乙不是劳动小能手,
丙是劳动小能手)。假设乙预测为真,即丙是劳动小能手,这与丙的预测的
否定后件式的推理相同,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这会出现三个人的预测都
是真的,即甲或丁中的一人预测为真,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不符合题中
“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的设定。而乙的预测为假时,
即丙不是劳动小能手,恰好符合丙的预测的肯定前件式,所以丙不是劳动
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综上所述,乙是劳动小能手,甲和乙预测为假,丙
和丁预测为真,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1.科学思维与思维
项目 科学思维 思维
区别 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 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 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认识的高级阶
段,是对事物的本
质及规律的反映
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 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间接性、概括
性、能动性
考点三 领会科学思维
项目 科学思维 思维
联系 二者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 于实践;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属概念,科学思维是思 维的种概念 (续表)
[提醒]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主要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既包括具
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
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
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2.科学思维的特征
追求认识 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
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
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结果具有 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
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
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 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
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科
学思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续表)
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只要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就能保证思维科学。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只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思维总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思维总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只有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4.学习科学思维的作用就在于捍卫真理。
纠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科学思维,不仅有利于捍卫真理,而且有利于我们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成为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考向一 科学思维的特征
【典例1】 [2024·吉林白山期末]新疆盐碱地面积约占全国盐碱地面
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新疆采用“三位一体”改良技术推动盐碱地治理,
这一技术共分为降盐减碱、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益菌群等步骤。通过
改良,不仅实现盐碱地农作物的从无到有,更使农作物增量增产、提升
品质,让盐碱地特色农业在天山南北开花结果。由此可知,科学思维
( )
①遵循客观规律,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把握发展趋势,结果具有可预
见性 ③立足实践探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符合逻辑要求,是社会变
革的先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新疆立足盐碱地多这一客观实际,推动盐碱地治理,由此可知,
科学思维遵循客观规律,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经过改良,实现了农作物
增产、提质,由此可知,科学思维立足实践探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①③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结果的可预见性,②排除。
科学思维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排除。
考向二 科学思维的意义
【典例2】 “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
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
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
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
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是基于学习和运用科学思维有
利于( )
①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以理性认识为指导,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 ③立足正确逻辑,提高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 ④准确把握历
史方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学习科学思维,可以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
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
和一般的关系等,这有利于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准确
把握历史方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④入选。
要以正确的理性认识为指导,②不选。
要立足实践,提高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③不选。
考向三 对科学思维的综合考查
【典例3】 [2022·北京卷]【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
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
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
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
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
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
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
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
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
维的。
[答案] 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
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
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处
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
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作业手册
一、选择题
1.海口“天空之山”是新落成的“网红”建筑。为确保曲面玻璃成品率,施
工方多次进行试验拆切,有效控制住尺寸误差;为了确保“天空之山”项
目的线型流畅美观,施工方在进行异型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
前,结合设计模型进行模板参数化设计,深化背楞及模板接近10 000张。
从思维与逻辑上看,施工方相关做法说明( )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②思维决定着实践的进程
③思维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 ④思维是对实践的如实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解析] 为了确保“天空之山”项目的线型流畅美观,施工方在进行异型
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结合设计模型进行模板参数化设计,
深化背楞及模板接近10 000张,这表明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思维能
正确反映认识对象,①③入选。
实践决定思维,②说法错误。
思维对实践的反映可能是如实的,也可能是歪曲的,④说法错误。
2.井冈山时期,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只想打城市,不愿待在偏远农村地区,
也不愿意进行艰苦的根据地建设等思想问题,毛泽东同志打了一个有趣
的比喻:“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
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
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
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毛泽东同志的讲话
( )
①是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 ②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③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④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
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中的讲话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
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形象思维,以
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①③正确。
②④属于抽象思维的特征,错误。
√
3.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得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
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闻一多《红烛》(节选)
①该诗歌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抽象思维方式反映认识对象 ②该诗歌
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③从思维的方向看,
该诗歌运用了辩证思维 ④该诗歌体现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和思维表达的
情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该诗歌借助红烛这一具体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来反映认识对象,体现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和思维表
达的情感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②④
符合题意。
该诗歌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方式反映认识对象,①说法错误。
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而不包括辩证思维,③错误。
4.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会徽“超
越”正式亮相,图案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
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和亚
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
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
体育强国建设,不懈努力向更高、更快、
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为亚洲冰雪运动作
出新贡献的美好追求。这一设计( )
①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 ②从
思维的特征看,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凸显对冰雪运动的美好
追求 ③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揭示冰雪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④通过推
导性的运行方式揭示了奋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会徽“超越”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
丁香花和亚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
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等美好追求,说明这一设计运用的是
形象思维,即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
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故①符合题意。
会徽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美好追求,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故②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会徽设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是抽象思维,故③不符合题意。
推导性的运行方式是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而这一设计运用了形象思维,故④表述错误。
5.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
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
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
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
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解析] 材料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
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①③正确。
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并不是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②错误。
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一定是超前的认识,④错误。
6.某招聘平台发布广告“找工作,我要和老板谈”。广告里说“和老板谈”,
实际上还是和人力部门的人谈。遭到网友质疑后,平台客服称,平台对
“老板”的定义是在企业中所有有资格招人、用人、决定一个人薪资以及
工作内容的人,人力部门负责人也是“老板”的一员。平台客服的回复
( )
①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 ②没有遵循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③
犯了逻辑思维不一致的错误 ④没有遵循逻辑思维的结构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老板”是一个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而不是人力部门的负责人或
员工,客服的回复不合乎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
误,违背了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①②符合题意。
逻辑思维不一致,违背的是逻辑思维的矛盾律要求,材料不体现违背矛盾律,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反映逻辑思维的结构性要求,④排除。
7.[2025·贵州黔东南开学考试]某国在国际上“双标”严重,无理打压和
滋扰他国入境公司、人员以及他国境内的科技院校等。某国在他国抗议
的回复中宣称:反对他国的政策,是针对政府和制度之间的,而不是针
对两国人民的。可见,该国的“双标”行为( )
A.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B.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C.运用的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的 D.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
[解析] 该国无理打压和滋扰他国入境公司、人员等,却宣称“不是针对
两国人民的”,这种相反的态度是赤裸裸的“双标”,违背了思维的一致
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B符合题意。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该国的“双标”行为前后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而不是同一律,A不
符合题意。
“反对他国的政策,是针对政府和制度之间的”,运用的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C说法错误。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该国的“双标”行为没有违背排中律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2025·湖南邵阳武冈期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从射击靶场,到
游泳赛道,再到乒乓球桌,中国健儿们以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赢
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誉。每一枚金牌背后,都凝聚着运动员们无数个
日夜的汗水与泪水;每一次胜利的欢呼,都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好回
报。开学初,某校(10)班的学生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
列说法中违背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①小王: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②小李:A和B是我最喜
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③小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
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④小马:小燕,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
好看吗 小燕:闭幕式真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解析]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
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
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
们都成立。“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输赢”说明的是
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一致性要求,①不符合题意。
“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A和B”两个人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②符合题意。
“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符合题意。
小马问的开幕式,小燕回答的闭幕式,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某校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征文活动,收到的作品中,有
两篇未署实名。经分析,作者可能是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的某两
人。这四名同学的说法如下所示,其中只有两人说的话为真。这两篇作
品的作者可能是( )
甲:不是我写的。
乙:有一篇是丁写的。
丙:有一篇是乙写的。
丁:我没交任何作品。
A.甲、乙或丙、丁 B.甲、乙或乙、丁
C.丙、丁或甲、丙 D.甲、丙或乙、丁
√
[解析] 乙的表述“有一篇是丁写的”和丁的表述“我没交任何作品”为矛盾
关系。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及题干中“只有两人说
的话为真”的真假限定,可知乙、丁以及甲、丙说的话均为一真一假,他
们不可能同真。假设甲的表述为真,即不是甲写的;则丙的表述(有一篇是乙写的)为假,即不是乙写的;此时,我们可以确定的情况为:不是甲写的且不是乙写的,那么只能是丙、丁写的。如果丁写了,那就得出乙说真话、丁说假话。假设甲说的是假话,即甲写了稿;则丙说的是真话,即有一篇是乙写的,得出甲、乙是这两篇作品的作者;此时,我们可以确定丙、丁没有写稿,则丁说的真话、乙说的假话。故A符合题意。
10.在盐碱地上,过多的盐分会使一般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只能
生长耐盐的植物,如盐蓬、碱蓬等。我国劳动人民运用了“盐随水来、
盐随水去”的易溶盐运动规律,先挖沟降低地下水水位,再灌溉淡水或
利用降雨将土壤中的易溶盐淋洗到农作物能承受的含量水平,再在盐碱
地上种庄稼。这表明( )
①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②运用科学思维有
利于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
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以正确的形式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解析] 我国劳动人民运用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易溶盐运动规律,在
盐碱地上种庄稼,表明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①②正确。
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未涉及思维形式,③④排除。
11.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描述到今天
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我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继2020年“嫦
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之后,2024年6月,我国“嫦娥
六号”顺利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样品采集任务并成功返回地
面。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根本性质和规律 ②“嫦娥六
号”对“嫦娥五号”的肯定具有比否定更为丰富的内容 ③科技工作者追求
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 ④通过渐进性、连续性积累,
实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现象的、外部的特征
和联系,故①表述错误。
“嫦娥六号”对“嫦娥五号”的否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故②表述错误。
这一事实反映出科技工作者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通过渐进性、连续性积累,实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故③④符合题意。
12.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工作的实质性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擘画的“加强
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
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
好蓝图正在加快实现。材料表明( )
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的思维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②科学
思维有利于我们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③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
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蓝图,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的思维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①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也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②④不符合题意。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正在加快实现,体现了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③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
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法治政府建设是现
代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
之路。
2024年4月,宝鸡市发布《宝鸡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以下简称《总结》),推动该市法治政府建设形成新格局、新路径、新
机制的三个“新”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该市法治政府建设统
筹推进更加有力,政府依法履职能力稳步提升,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
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化社会治理格局日益成熟,数
字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总结》立足具体市情,高屋建瓴地指出
2023年该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法治政府
建设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均衡、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
决问题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基层行政执法水平需持续提升等一些问题。
《总结》具体科学地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提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促进
依法行政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全面提升依
法决策水平,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科学思维为何能助力宝鸡市法
治政府建设形成三个“新”局面。
[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宝鸡市发布《总结》立足了具
体市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因时制宜谋发展。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总结》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尊重科学和法律,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③运用辩证思维,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利用超前思维,具体科学地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第34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本质 ②未知事物 ③共同本质 ④形象性 ⑤严谨性
⑥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⑦确定性 ⑧一致性 ⑨明确性 ⑩ 如实
合乎逻辑 实践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
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
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3.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阻碍实践的发展;正确的思维才能
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4.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考向研析
【典例1】A
【典例2】D
考点二
易错澄清
1.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
的形式结构。
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
证”。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4.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5.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考向研析
【典例1】A
【典例2】B
【典例3】B
考点三
易错澄清
1.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只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总
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
两个基本条件。
4.学习科学思维,不仅有利于捍卫真理,而且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
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
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考向研析
【典例1】B
【典例2】B
【典例3】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
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
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
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
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
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
一、选择题
1.A 2.A 3.C 4.A 5.B 6.A 7.B 8.B 9.A 10.A 11.D 12.B
二、非选择题
13.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宝鸡市发布《总结》立足了具体市
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因时制宜谋发展。②科学
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总结》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作出合乎
逻辑的推断,尊重科学和法律,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③运用辩证思维,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成绩与
存在问题,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渐进性和飞跃性。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超前思维,具体科学地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进行科学的顶层
设计和整体谋划。第34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 主干构建 知识导引
①本质 ②未知事物 ③共同本质 ④形象性 ⑤严谨性 ⑥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⑦确定性 ⑧一致性 ⑨明确性 ⑩如实 合乎逻辑 实践
考点一
【易错澄清】
1.纠正: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2.纠正: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3.纠正: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阻碍实践的发展;正确的思维才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4.纠正: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考向研析】
典例1 A [解析]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②对应的是能动性,④对应的是概括性,②④排除。①③对应正确。
典例2 D [解析] 逆向思维是反向求索,是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思维具体是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的直观的整体表象,B说法错误。超前思维是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运用形象思维概括植物的形象特征,还要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运用抽象思维抽象和概括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考点二
【易错澄清】
1.纠正: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2.纠正: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
3.纠正: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4.纠正: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5.纠正: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考向研析】
典例1 A [解析] 本题考查同一律。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在A中,前提里的中项“有河”都是不周延的,它在两个前提中的外延都没有明确断定,因此A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符合题意。B是正确的三段论推理,没有违背同一律,排除;C、D中不存在混淆概念、偷换论题的情况,没有违背同一律,排除。
典例2 B [解析]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认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可以同真,违反了矛盾律,其犯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B正确。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漫画没有涉及排中律,A排除。漫画强调不能违背矛盾律,不能犯“自相矛盾”的错误,C不符合题意。“克服”辩证矛盾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B。
典例3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班只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且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甲预测甲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而丁预测甲和丁都不是劳动小能手,因而,甲和丁的预测相矛盾,二人的预测一真一假;而“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这意味着乙和丙的预测中只能有一真。丙预测“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由其构成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和否定后件式(乙不是劳动小能手,丙是劳动小能手)。假设乙预测为真,即丙是劳动小能手,这与丙的预测的否定后件式的推理相同,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这会出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真的,即甲或丁中的一人预测为真,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不符合题中“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的设定。而乙的预测为假时,即丙不是劳动小能手,恰好符合丙的预测的肯定前件式,所以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综上所述,乙是劳动小能手,甲和乙预测为假,丙和丁预测为真,B正确,A、C、D错误。故本题选B。
考点三
【易错澄清】
1.纠正: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只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纠正:科学思维总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纠正: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4.纠正:学习科学思维,不仅有利于捍卫真理,而且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考向研析】
典例1 B [解析] 新疆立足盐碱地多这一客观实际,推动盐碱地治理,由此可知,科学思维遵循客观规律,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经过改良,实现了农作物增产、提质,由此可知,科学思维立足实践探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①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思维结果的可预见性,②排除。科学思维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排除。
典例2 B [解析] 学习科学思维,可以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等,这有利于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④入选。要以正确的理性认识为指导,②不选。要立足实践,提高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③不选。
典例3 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第34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课标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3.辨析常见的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考点一 走进思维世界
1.思维的含义和类型
(1)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2)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思维的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侧重 关键词 举例
间接 性(针 对来 源而 言) (思维不同于感觉)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侧重借助一定的中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见……知……;通过……推断出……;揭示出;推断出 在珠峰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由此推断珠峰地区在远古时代是一片汪洋
概括 性(针 对内 容而 言) (舍去表象,把握本质)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强调从个性中把握共性,侧重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 共同之处是……;整体看……;共性在于……;总结出…… 由马、猫、狮子等概括出动物的共性
能动 性(针 对形 成特 性而 言) (双重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侧重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抽象;创新;有选择地;自觉地;主动地 视而不见、举一反三
[提醒] 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正是由于思维的能动性,人才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本质。
3.思维的基本形态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 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思维 形式 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 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联系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1.“逻辑与思维”中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纠正:
2.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抓住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纠正:
3.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使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纠正:
4.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有严格界限的,是绝对的。
纠正:
考向一 思维的特征
【典例1】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下列关于思维特征的判断,对应正确的有 ( )
①凭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间接性 ②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准确性 ③舍去表面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概括性 ④通过多种事物把握一类事物的规律——哲理性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方法技巧
运用关键词法区分思维的特征
体现间接性的常见词语:根据、通过、借助等。体现概括性的常见词语:总结、提炼、综合等。体现能动性的常见词语:主动、反映、指导等。
考向二 思维的形态及其特征
【典例2】 [2023·北京卷] 画好一幅植物博物画,不仅需要精湛的绘画技艺,还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将所绘植物最鲜明的物种特征表现出来。植物博物画的创作 ( )
泡桐花的照片(左)和博物画(右)
A.以逆向思维消除了物与画之间的差别
B.是在思维具体中复制了植物直观的整体表象
C.通过超前思维展现了植物的完整生长过程
D.体现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考点二 把握逻辑要义
1.“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的不同用法
主要 含义 归属范围 举例 联系
规律 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要把握科学研究的逻辑”“这是生活的逻辑” 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逻辑 规律 与规 则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说话写文章要合乎逻辑”“说法不合逻辑”
思维 方法 “霸权主义逻辑”“强盗逻辑”“诡辩家逻辑”
逻辑 学或 逻辑 知识 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学 “逻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2)形式逻辑
含义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问称为形式逻辑
研究 重点 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
核心 任务 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意义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同一律 (确定性) 矛盾律 (一致性) 排中律 (明确性)
内涵 任何一种论断都必须有其确定性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任何一种论断与其否定论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公式 A是A A不是非A A或者非A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易犯 错误 “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自相矛盾” “两不可”
注意 事项 ①只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②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 ③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①仅针对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 ②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 ①仅针对同一个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 ②不要求人们对任何存在矛盾观点的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表态 ③并不否认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有中间的过渡状态
[提醒]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矛盾律针对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而排中律只针对矛盾关系。
(2)内容不同,矛盾律指明“有假”,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而排中律指明“有真”,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3)实际作用不同,矛盾律是由真推假,排中律是由假推真。
1.从真前提就能推出真结论。
纠正:
2.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论辩”。
纠正:
3.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纠正:
4.要避免思维出现“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纠正:
5.通常用公式“A不是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
纠正:
考向一 同一律
【典例1】 [2024·浙江1月选考] 小马长大了,帮妈妈去商店买东西,路上遇到了一条河。小马做出的如下推理中,违背“同一律”的是 ( )
A.去商店的路有河,此路有河,所以,此路是去商店的路
B.去商店路上的河小马都可以过去,此河在去商店的路上,所以,此河小马可以过去
C.去商店的路都有河,所以,有些有河的路可去商店
D.有些有河的路小马可以过去,所以,并非所有有河的路小马过不去
考向二 矛盾律
【典例2】 [2023·天津卷] “他俩下棋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但有几步还挺有趣。”为避免与观棋人犯相同的逻辑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
作者:丁聪
A.不能违背排中律,持“两不可”的态度
B.不能同时肯定论断“A”和论断“非A”
C.应看到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
D.应遵循逻辑规律,克服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考向三 排中律
【典例3】 [2024·湖南卷] 某班开展劳动教育,并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该班四位同学进行了预测(如下所示),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由此可见 ( )
甲:我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
乙:丙是劳动小能手。
丙: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
丁:劳动小能手不是我,也不是甲。
A.丙的预测为真,甲是劳动小能手
B.丁的预测为真,乙是劳动小能手
C.乙的预测为真,丙是劳动小能手
D.甲的预测为真,丁是劳动小能手
考点三 领会科学思维
1.科学思维与思维
项目 科学思维 思维
区 别 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联系 二者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属概念,科学思维是思维的种概念
[提醒] 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主要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2.科学思维的特征
追求认识 的客观性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结果具有 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结果具有 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科学思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只要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就能保证思维科学。
纠正:
2.思维总能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纠正:
3.只有科学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纠正:
4.学习科学思维的作用就在于捍卫真理。
纠正:
考向一 科学思维的特征
【典例1】 [2024·吉林白山期末] 新疆盐碱地面积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新疆采用“三位一体”改良技术推动盐碱地治理,这一技术共分为降盐减碱、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益菌群等步骤。通过改良,不仅实现盐碱地农作物的从无到有,更使农作物增量增产、提升品质,让盐碱地特色农业在天山南北开花结果。由此可知,科学思维 ( )
①遵循客观规律,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把握发展趋势,结果具有可预见性 ③立足实践探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符合逻辑要求,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科学思维的意义
【典例2】 “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是基于学习和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 ( )
①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以理性认识为指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③立足正确逻辑,提高解决时代问题的能力 ④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三 对科学思维的综合考查
【典例3】 [2022·北京卷] 【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第34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A [解析] 为了确保“天空之山”项目的线型流畅美观,施工方在进行异型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结合设计模型进行模板参数化设计,深化背楞及模板接近10 000张,这表明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思维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①③入选。实践决定思维,②说法错误。思维对实践的反映可能是如实的,也可能是歪曲的,④说法错误。
2.A [解析] 材料中的讲话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属于形象思维,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①③正确。②④属于抽象思维的特征,错误。
3.C [解析] 该诗歌借助红烛这一具体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来反映认识对象,体现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②④符合题意。该诗歌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方式反映认识对象,①说法错误。从思维的方向看,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而不包括辩证思维,③错误。
4.A [解析] 会徽“超越”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和亚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等美好追求,说明这一设计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即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故①符合题意。会徽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美好追求,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会徽设计,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是抽象思维,故③不符合题意。推导性的运行方式是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而这一设计运用了形象思维,故④表述错误。
5.B [解析] 材料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①③正确。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并不是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②错误。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一定是超前的认识,④错误。
6.A [解析] “老板”是一个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而不是人力部门的负责人或员工,客服的回复不合乎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了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①②符合题意。逻辑思维不一致,违背的是逻辑思维的矛盾律要求,材料不体现违背矛盾律,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逻辑思维的结构性要求,④排除。
7.B [解析] 该国无理打压和滋扰他国入境公司、人员等,却宣称“不是针对两国人民的”,这种相反的态度是赤裸裸的“双标”,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B符合题意。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该国的“双标”行为前后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而不是同一律,A不符合题意。“反对他国的政策,是针对政府和制度之间的”,运用的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C说法错误。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该国的“双标”行为没有违背排中律的要求,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B [解析]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与“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中的“输赢”说明的是不同的对象,因而没有违背一致性要求,①不符合题意。“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说明是唯一的一个,这与“A和B”两个人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②符合题意。“太紧张刺激了”与“不知不觉”前后矛盾,违背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③符合题意。小马问的开幕式,小燕回答的闭幕式,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A [解析] 乙的表述“有一篇是丁写的”和丁的表述“我没交任何作品”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及题干中“只有两人说的话为真”的真假限定,可知乙、丁以及甲、丙说的话均为一真一假,他们不可能同真。假设甲的表述为真,即不是甲写的;则丙的表述(有一篇是乙写的)为假,即不是乙写的;此时,我们可以确定的情况为:不是甲写的且不是乙写的,那么只能是丙、丁写的。如果丁写了,那就得出乙说真话、丁说假话。假设甲说的是假话,即甲写了稿;则丙说的是真话,即有一篇是乙写的,得出甲、乙是这两篇作品的作者;此时,我们可以确定丙、丁没有写稿,则丁说的真话、乙说的假话。故A符合题意。
10.A [解析] 我国劳动人民运用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易溶盐运动规律,在盐碱地上种庄稼,表明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也未涉及思维形式,③④排除。
11.D [解析] 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现象的、外部的特征和联系,故①表述错误。“嫦娥六号”对“嫦娥五号”的否定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故②表述错误。这一事实反映出科技工作者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通过渐进性、连续性积累,实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故③④符合题意。
12.B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蓝图,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属于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的思维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也没有涉及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②④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正在加快实现,体现了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③符合题意。
13.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宝鸡市发布《总结》立足了具体市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因时制宜谋发展。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总结》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尊重科学和法律,促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③运用辩证思维,坚持矛盾分析法,全面分析法治政府建设中的成绩与存在问题,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渐进性和飞跃性。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利用超前思维,具体科学地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第34课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一、选择题
1.海口“天空之山”是新落成的“网红”建筑。为确保曲面玻璃成品率,施工方多次进行试验拆切,有效控制住尺寸误差;为了确保“天空之山”项目的线型流畅美观,施工方在进行异型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结合设计模型进行模板参数化设计,深化背楞及模板接近10 000张。从思维与逻辑上看,施工方相关做法说明 ( )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②思维决定着实践的进程
③思维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 ④思维是对实践的如实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井冈山时期,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只想打城市,不愿待在偏远农村地区,也不愿意进行艰苦的根据地建设等思想问题,毛泽东同志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毛泽东同志的讲话 ( )
①是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进行的思维 ②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③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 ④具有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从逻辑与思维的角度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是谁制得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闻一多《红烛》(节选)
①该诗歌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抽象思维方式反映认识对象 ②该诗歌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③从思维的方向看,该诗歌运用了辩证思维 ④该诗歌体现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会徽“超越”正式亮相,图案融合短道速滑运动员奋力冲刺的姿态、哈尔滨市花丁香花和亚奥理事会太阳图标等元素,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结合,传递新时代中国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懈努力向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发起挑战,为亚洲冰雪运动作出新贡献的美好追求。这一设计 ( )
①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触及本质和规律 ②从思维的特征看,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和能动性,凸显对冰雪运动的美好追求 ③以感性形象为基本单元,揭示冰雪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④通过推导性的运行方式揭示了奋力拼搏、不断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某招聘平台发布广告“找工作,我要和老板谈”。广告里说“和老板谈”,实际上还是和人力部门的人谈。遭到网友质疑后,平台客服称,平台对“老板”的定义是在企业中所有有资格招人、用人、决定一个人薪资以及工作内容的人,人力部门负责人也是“老板”的一员。平台客服的回复 ( )
①所犯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 ②没有遵循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③犯了逻辑思维不一致的错误 ④没有遵循逻辑思维的结构性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5·贵州黔东南开学考试] 某国在国际上“双标”严重,无理打压和滋扰他国入境公司、人员以及他国境内的科技院校等。某国在他国抗议的回复中宣称:反对他国的政策,是针对政府和制度之间的,而不是针对两国人民的。可见,该国的“双标”行为 ( )
A.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B.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C.运用的判断的主谓项都是周延的
D.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8.[2025·湖南邵阳武冈期中]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从射击靶场,到游泳赛道,再到乒乓球桌,中国健儿们以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誉。每一枚金牌背后,都凝聚着运动员们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泪水;每一次胜利的欢呼,都是对他们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开学初,某校(10)班的学生围绕2024年巴黎奥运会展开了讨论。下列说法中违背逻辑思维一致性要求的是 ( )
①小王:奥运赛场上有输赢,但人生没有输赢 ②小李:A和B是我最喜欢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③小吴: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太紧张刺激了,但已经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④小马:小燕,你觉得这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好看吗 小燕:闭幕式真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某校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征文活动,收到的作品中,有两篇未署实名。经分析,作者可能是甲、乙、丙、丁四名同学中的某两人。这四名同学的说法如下所示,其中只有两人说的话为真。这两篇作品的作者可能是 ( )
甲:不是我写的。
乙:有一篇是丁写的。
丙:有一篇是乙写的。
丁:我没交任何作品。
A.甲、乙或丙、丁 B.甲、乙或乙、丁
C.丙、丁或甲、丙 D.甲、丙或乙、丁
10.在盐碱地上,过多的盐分会使一般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所以只能生长耐盐的植物,如盐蓬、碱蓬等。我国劳动人民运用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易溶盐运动规律,先挖沟降低地下水水位,再灌溉淡水或利用降雨将土壤中的易溶盐淋洗到农作物能承受的含量水平,再在盐碱地上种庄稼。这表明 ( )
①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②运用科学思维有利于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③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检验 ④科学思维能够以正确的形式如实地反映客观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描述到今天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我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探月工程,继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采样并顺利返回地球之后,2024年6月,我国“嫦娥六号”顺利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样品采集任务并成功返回地面。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
①古人以想象性、形象性语言揭示出月球的根本性质和规律 ②“嫦娥六号”对“嫦娥五号”的肯定具有比否定更为丰富的内容 ③科技工作者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 ④通过渐进性、连续性积累,实现探月工程质的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工作的实质性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擘画的“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美好蓝图正在加快实现。材料表明 ( )
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的思维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思维 ②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③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能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法治政府建设是现代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4年4月,宝鸡市发布《宝鸡市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以下简称《总结》),推动该市法治政府建设形成新格局、新路径、新机制的三个“新”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该市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更加有力,政府依法履职能力稳步提升,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化社会治理格局日益成熟,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总结》立足具体市情,高屋建瓴地指出2023年该市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均衡、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问题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基层行政执法水平需持续提升等一些问题。《总结》具体科学地擘画了法治政府建设蓝图,提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加快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全面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科学思维为何能助力宝鸡市法治政府建设形成三个“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