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制六上第8课《竹节人》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制六上第8课《竹节人》课堂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6 17:1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上第8课《竹节人》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同时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策略单元,这就意味着,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前面六年学过的所有的阅读方法,来达成自己的阅读目的。
而《竹节人》在本单元策略教学中的使命就是:了解“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就不同”,并尝试“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反馈、合作学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与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初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意识。
2.通过交流分享、视频引入、朗读体悟,感受竹节人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的意识,感受竹节人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选择阅读任务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通过前面任务先导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阅读能带领我们跨越时空、任意“串门”,也明确了这个单元要掌握的新阅读本领——大家一起读出来。
生(齐):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师:没错,我们还一起回顾梳理了小学六年学过的所有阅读方法,这些都是咱们的学习基础。今天,我们就跟着作家范锡林的文字,跨越时间“串门”,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童年时的玩具——一起读课题。
生(齐):竹节人。
师:不过,这次“串门”有明确任务,课前王老师做了“最想带着哪个任务串门”的小调查,结果显示,咱们班26位同学都选了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看来这个任务最受大家欢迎,那这节课咱们就从任务一开始,开启今天的阅读之旅,好不好?
生(齐):好!
二、任务解析,明确阅读目的
师:要完成“写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个任务,大家打算怎么读这篇文章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说。
(学生同桌交流后举手)
师:来,请你分享。
生:我觉得不用逐字逐句读,主要找跟“怎么做竹节人”“怎么玩竹节人”相关的内容读就行,其他内容大概看看就好。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我觉得得先确定哪些段落讲制作、哪些段落讲玩法,然后重点读这些段落,读的时候还要把关键信息记下来,比如需要什么材料、步骤是什么。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其实核心就是——根据“完成制作指南和玩法指南”这个阅读目的,先确定需要阅读的内容,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比如重点段落精读、非重点段落略读。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梳理了文章内容,王老师也看了大家的学习单。发现大家对“做竹节人”(第20-22自然段)、“老师没收竹节人”这两部分梳理得很一致,但对“玩竹节人”“看老师玩竹节人/找竹节人”这两部分有分歧。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再快速扫读相关段落,说说你更认同哪种梳理,为什么?
生:我觉得“玩竹节人”是第8-19自然段,因为第4-7自然段讲的是做竹节人的准备,还没到“玩”;第23自然段开始讲“找竹节人”,第26-29自然段讲“看老师玩竹节人”,这两部分可以分开梳理。
师:你结合段落内容判断,很准确!其实快速阅读时,只要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对非重点内容的梳理有不同意见也没关系,粗略把握即可。现在大家明确了:完成任务一,重点读“制作”(第3自然段)和“玩法”(第8-19自然段)这两部分,接下来我们就聚焦这两部分展开阅读实践。
三、任务驱动,展开阅读实践
1. 理解“指南”:明确要素与形式
师:要做“竹节人制作指南”,首先得知道“指南”是什么样的。大家生活中见过指南吗?在哪里见过?是什么样的?
生:我在博物馆见过“游览指南”,是小册子,有图有文,告诉我们怎么逛博物馆、重点展品在哪里。
生:我家买家电会有“使用指南”,是纯文字的,分条写了怎么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管是游览指南还是使用指南,它们都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得说清楚“要做什么”“需要什么”“怎么做”。比如制作类指南,必须包含“材料”和“步骤”,形式可以是纯文字、图表,也可以是图文并茂。
2. 聚焦“制作”:梳理《竹节人制作指南》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第一个学习活动:从“材料”和“制作步骤”中选一个角度,精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纯文字、画图、列表等)把信息梳理在蓝色卡纸上,时间4分钟。开始!
(学生自主阅读梳理,教师巡视指导)
师:时间到!请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梳理成果,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看他的梳理有没有包含关键信息,能不能帮别人学会做竹节人。
生(展示纯文字梳理):我梳理的是材料:毛笔杆、细线、小刀(必须材料);废弃钩针、冰棒棍(可选,当武器)。步骤:①锯1段寸把长的毛笔杆,钻一对小眼(装手臂);②锯8段短毛笔杆(做四肢);③用细线把所有竹节串起来。
师:小评委们说说,他梳理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好,材料分了“必须”和“可选”,步骤用数字标了,很清楚,但“钻小眼”没说钻在长竹节的哪里,要是加上“长竹节两端”会更明白。
师:这个建议很实用!再请一位展示不同形式的同学。
生(展示图文结合梳理):我画了竹节人的简笔画,标了“头+身躯(1段长竹节)”“四肢(8段短竹节)”,还在长竹节两端画了小眼,旁边写了步骤,这样一看就知道怎么拼、怎么钻眼。
师:图文结合的形式太直观了!你怎么想到要标“小眼位置”的?
生:我读课文时看到“供手臂用的小眼”,就想肯定要钻在能装手臂的地方,再结合生活中见过的人偶玩具,就确定在长竹节两端钻眼。
师:你不仅读了文字,还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这就是“有目的阅读”的好方法——精读关键段落时,要主动找细节、想逻辑。课后大家可以完善自己的梳理,做成更完整的图文指南。
3. 聚焦“玩法”:梳理《竹节人玩法指南》
师:学会做竹节人了,但一个“软趴趴”的竹节人不好玩,大家肯定想知道怎么玩。接下来我们照着做“制作指南”的方法,完成“玩法指南”。请大家先精读第8-19自然段,找到玩竹节人的关键方法,然后小组合作,用喜欢的形式梳理在黄色卡纸上,时间5分钟,注意分工——有人找信息,有人记录,有人排版。(学生小组合作梳理,教师巡视指导)
师:各小组都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请三个小组分享,看看大家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1(小组代表):我们梳理了基础玩法:①把斜线嵌入课桌裂缝,拉紧让竹节人立起来;②在桌下一松一紧拉斜线,竹节人就动起来(单人玩);③两个竹节人放一起,按同样方法让它们搏斗(双人玩)。
生2(小组代表):我们补充了“进阶玩法”:给竹节人装武器——冰棒棍当“金箍棒”(叫“齐天小圣”),废弃钩针当“虎头双钩”(叫“金钩大王”);还能雕橡皮头、做纸盔甲,让竹节人更威风。
生3(小组代表):我们考虑到现在没有旧课桌,改进了玩法:用“细线”代替“斜线”,找大小适中的缝隙嵌入,拉细线就能让竹节人动起来,这样现代人也能玩。
师:三个小组各有亮点!第一组梳理了基础方法,第二组挖了课文里的“创意玩法”,第三组结合生活做了改进——这都是“有目的阅读”的体现:不仅要找课文里的信息,还要会思考、会拓展。
4. 聚焦“乐趣”:为竹节人代言
师:竹节人有这么多好玩的玩法,难怪在作家童年时特别风靡。大家想想,竹节人能风靡的原因还有哪些?
生:材料简单,毛笔杆到处都有;做法不复杂,自己就能做;玩的时候不用专门场地,课桌就能当“战场”。
师:说得很全面!现在竹节人慢慢被人忘记了,我们能不能通过“代言”,让更多人喜欢上它?接下来请大家完成挑战:从“制作”或“玩法”中选一个角度,再读相关段落,把关键信息变成“代言词”,要让人听了就想做、想玩。这里有“星级代言人评价标准”(出示标准:1星:说清内容;2星:声音响亮;3星:有吸引力;4星:加温馨提示/创意;5星:语言生动、有感染力),大家可以对照准备,时间5分钟,同桌可以互相提建议。
(学生自主准备,同桌互练)
师:谁愿意第一个上台代言?
生1(代言制作):大家好!想拥有一个自己做的玩具吗?竹节人超简单!材料只要毛笔杆、细线、小刀,步骤就三步:锯长竹节钻小眼、锯短竹节做四肢、穿线串起来。提醒大家:锯竹节时要小心手,别让竹节崩裂哦!跟着做,你就能有专属竹节人!
师:小评委们评评,能得几星?
生:我觉得能得4星!内容说清了,声音响亮,还加了温馨提示,要是语言再活泼点就更好了。
师:很公正的评价!再请一位代言玩法的同学。
生2(代言玩法):男生们注意啦!想当“武林高手”吗?竹节人能帮你实现!基础玩法:拉着线让它手舞足蹈;进阶玩法:装个冰棍棒当金箍棒,秒变“齐天小圣”,和同学的竹节人对打,比谁的“招式”厉害!赶紧试试,超有趣!
师:掌声在哪里?这位同学的代言不仅说清了玩法,还抓住了男生的兴趣点,语言特别生动,妥妥的5星代言人!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完善代言词,录成音频分享给家人朋友。
四、复盘反思,巩固阅读图式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顺利完成了“制作指南”和“玩法指南”,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通过阅读完成这两个任务的?谁来总结?
生:我们先明确“做指南”这个阅读目的,然后找了讲制作和玩法的段落,重点读这些段落,把材料、步骤、玩法这些关键信息梳理出来,还用了精读、略读的方法。
师:总结得太到位了!核心就是“目的→内容→方法”的阅读逻辑:先定目的,再找内容,最后选方法(重点内容精读、非重点内容略读)。
师:那如果我们要带着第三个任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去“串门”,又该怎么读呢?大家课后可以试着用今天的方法梳理:先确定阅读目的是“找老师相关的故事”,再找文章中讲老师的段落(第23-29自然段),然后精读这些段落,提取关键信息(老师怎么没收竹节人、怎么玩竹节人),最后组织语言讲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了“根据阅读目的选内容、选方法”的本领,希望大家以后读书时,都能带着明确目的读,让阅读更高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生:老师,您辛苦了!
师:谢谢同学们!请大家收拾好学习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