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06 23:37:51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1.(1)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2)组织液 细胞内液
淋巴液 (3)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2.(1)蛋白质 无机盐 代谢废物 水 (2)蛋白质 (3)海洋
3.无机盐和蛋白质 Na+和Cl- 7.35~7.45 HC、H2CO3 37 ℃
4.(1)内环境 (2)各个系统 (3)内环境
【考点易错】
(1)√ (2)× (3)× (4)√ (5)× (6)× (7)×
[解析] (1)膀胱、汗腺导管、消化道与人体外环境相通,其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3)血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组织液。(4)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5)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膜)、进毛细血管(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出红细胞(1层膜)、出毛细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入线粒体(2层膜),共11层膜。(6)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7)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
【长句拓展】
1.(1)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2.不会。具体调节机制如下: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浆的pH影响不大。
● 典型例题
1.A [解析] a、b、c表示构成内环境的几种体液,分析图可知a是血浆,b是淋巴液,c是组织液,当a渗透压降低使c增加时,b也将增加,A正确;肌肉注射药物治疗疾病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c,然后从c进入a,也可以从c进入b,B错误;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c组织液,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骨骼肌细胞周围c中的氧气浓度比骨骼肌细胞中的高,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骨骼肌细胞,D错误。
2.A [解析] 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④表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因此若孕妇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④组织液处的液体增加,A正确;组织液和淋巴液不能相互流动,B错误;⑤血浆不能进入③淋巴液中,C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血浆中,D错误。
3.A [解析] 血液CO2含量偏低时伴有呼吸浅而慢,说明血液CO2含量偏低不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A错误;CO2作为一种体液因子,在身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参与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影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B正确;正常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到7.45之间,C正确;患者血液pH升高与HC/H2CO3的变化密切相关,当身体过度排出CO2时,血液中的HC和H2CO3的平衡被打破,导致pH升高,D正确。
4.B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成氨基酸再利用,A正确;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这与其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而部分血浆蛋白和 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说明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 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与血浆蛋白结合的 Na+还可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D正确。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1.(1)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器官 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一定限度
(2)①渗透压 ②温度 pH ③血糖浓度 含氧量
2.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考点易错】
(1)× (2)√ (3)× (4)√ (5)×
[解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2)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人体的健康还受心理、遗传等因素的影响。(5)肺气肿患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血浆pH下降。
【长句拓展】
1.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2.(1)不行。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以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2)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乳酸反应
(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典型例题
1.C [解析] 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H2CO3 ,再由H2CO3形成H+和HC,A正确;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中磷酸盐作为底物参与了糖酵解等过程,B正确;缓冲体系的成分如HC、HP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
2.C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细胞排出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降低了血浆pH,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等现象属于正常的调节过程,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排汗主要是为了调节体温,在排汗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水,也会排出一部分无机盐,有可能导致机体水盐平衡失调,D错误。
经典真题·明考向
1.D [解析]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中都有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需要进入组织液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因此淋巴细胞也可分布在组织液中,D正确,A、B、C错误。
2.D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血清中尿素、尿酸作为代谢产物,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A正确;禁食初期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回升,B正确;尿酸为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含有DNA、RNA)的分解,C正确;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D错误。
3.A [解析]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适度升高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B正确;细胞外液中的缓冲对HC/H2CO3可用于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是实现内环境稳态的条件之一,C正确;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D正确。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课标 要求 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4.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为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5.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考点一细胞生活的环境(固本·识记类)
1.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与内环境
(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3)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连线)
[提醒]与内环境相关的3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2)血浆≠血液。
(3)细胞内液≠细胞液。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2)组织液与淋巴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
(3)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 。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 的参与。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 的形成和维持。
[提醒]①CO2、O2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沿运输途径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大小关系为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②代谢废物包括CO2、尿素、多余的H2O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是组织液。涉及代谢废物排出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要为肺、肾脏和皮肤。
考点易错·明辨析
(1)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于内环境。()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4)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Na+、Cl-的浓度。()
(5)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9层膜。()
(6)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7)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选择性必修1P6“思考·讨论”]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蛋白质含量上的区别是 。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分析其原因是 。
2.[选择性必修1P6“拓展应用”]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pH吗 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角度一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2024·辽宁丹东二模]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其中a、b、c表示构成内环境的几种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的渗透压降低使c增加时,b也将增加
B.肌肉注射药物治疗疾病时,药物只有从c进入a一种途径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通过c然后进入a
D.在骨骼肌细胞周围的c中氧气浓度比骨骼肌细胞中的低
2.[2024·福建福州三模]如图表示妊娠期妇女腿部肌肉组织内各结构示意图,①处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②③④⑤为体液的成分。孕妇在妊娠后期常出现下肢水肿现象,按压可出现凹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孕妇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④处的液体增加
B.按压后凹陷消失说明组织液可与血浆、淋巴液相互流动
C.⑤中的液体进入③的量减少,会导致腿部组织水肿加重
D.妊娠期是否贫血可通过检测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判断
(1)根据箭头方向区分概念图中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的组成
突破口:单方向
(箭头)
由此推测,图Ⅰ中甲为组织液,图Ⅱ中A为血浆,图Ⅲ中a为淋巴液。
(2)内环境组成的分析
①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②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3)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命题角度二内环境理化性质
3.[2024·广东佛山二模]习惯性叹气、过度紧张焦虑等可导致身体排出过多的CO2,从而引发呼吸性碱中毒。患者通常表现为血液CO2含量降低和pH升高,并伴有呼吸浅而慢、胸闷甚至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CO2含量偏低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
B.CO2作为体液因子对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C.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D.呼吸性碱中毒患者血液pH升高与HC/H2CO3变化有关
4.[2024·湖北荆州二模]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成氨基酸再利用
B.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
C.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与血浆蛋白结合的Na+还可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固本·识记类)
1.内环境的稳态
(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2)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 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②适宜的 和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③正常的 和 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稳态概念的发展
3.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引起的pH不同变化,说明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及分析
组别 图示 结果
对自 来水 的处理 滴加HCl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说明:因不同地区自来水的差异,起始pH不一定都是7)
对缓 冲液 的处理 无论是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物材料的起始pH不一定正好是7,如动物血浆)
对生物 材料的 处理
结果 分析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这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拓展]血浆pH调节的过程
内环境pH为7.35~7.45。
考点易错·明辨析
(1)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健康人体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4)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会升高。()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选择性必修1P10“与社会的联系”]严重中暑又称“热射病”,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是 。
2.[选择性必修1P10“思考·讨论”]
(1)发生严重腹泻后,只喝水行不行 为什么
(2)技术人员初入青藏高原时,可能出现高原反应,人体内乳酸含量一般并不会一直上升,原因是 。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 。
1.[2024·湖北卷]磷酸盐体系(HP/H2P)和碳酸盐体系(HC/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HC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2.[2024·河南信阳二模]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机体仍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排出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等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D.机体进行排尿和排汗都有利于内环境中无机盐稳态的维持
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4·浙江6月选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淋巴
B.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
C.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2024·黑吉辽卷]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酸(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B.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
C.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的分解
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谢
3.[2023·河北卷]关于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B.体液中CO2浓度适度升高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C.细胞外液中的缓冲对HC/H2CO3可用于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
D.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共101张PPT)
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固本·识记类)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固本·识记类)
经典真题·明考向
作业手册
备用习题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课 标 要 求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固本·识记类)
1.内环境的组成
(1)体液与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2)体液的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淋巴液
(3)各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连线)
[答案]
[提醒]与内环境相关的3组易混淆的概念
(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2)血浆血液。
(3)细胞内液细胞液。
2.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蛋白质
无机盐
代谢废物

(2)组织液与淋巴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
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__。
蛋白质
(3)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是一种类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____。
海洋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无机盐和蛋白质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细胞可以直接与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__________的参与。
各个系统
(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________的形成和维持。
内环境
[提醒]、 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沿运输途
径浓度依次降低,如浓度大小关系为血浆 组织液, 则相反,因为
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
②代谢废物包括、尿素、多余的 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是
组织液。涉及代谢废物排出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
要为肺、肾脏和皮肤。
【考点易错】(明辨析)
(1)膀胱内的尿液、汗腺导管内的汗液、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都不属
于内环境。 ( )

[解析] 膀胱、汗腺导管、消化道与人体外环境相通,其内的液体不
属于内环境。
(2)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
×
[解析] 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道不属
于内环境。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解析] 血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直接来自血浆,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
质直接来自组织液。
(4)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的浓度。( )

[解析]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
的是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以上来源于和 。
(5)外界环境中的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穿过9层膜。( )
×
[解析] 外界环境中的 进入骨骼肌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肺泡
壁(2层膜)、进毛细血管(2层膜)、进入红细胞(1层膜)、出红
细胞(1层膜)、出毛细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
入线粒体(2层膜),共11层膜。
(6)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以维持
血液 的稳定。( )
×
[解析]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 反应,以维持血液
的稳定。
(7)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
×
[解析] 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选择性必修 “思考·讨论”]
(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的区
别。一般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在蛋白质含量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 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分
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浓度
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2.[选择性必修 “拓展应用”] 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
酸性物质,这会影响血浆的 吗?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会。具体调节机制如下: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
和。血液中的 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
通气量,从而将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浆的 影响不大。
命题角度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2024·辽宁丹东二模] 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
程,其中、、 表示构成内环境的几种体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的渗透压降低使增加时, 也将增加
B.肌肉注射药物治疗疾病时,药物只有从进入 一种途径
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通过然后进入
D.在骨骼肌细胞周围的 中氧气浓度比骨骼肌细胞中的低

[解析] 、、 表示构成内环境的几种体液,分析图
可知是血浆,是淋巴液,是组织液,当 渗透压降
低使增加时, 也将增加,A正确;肌肉注射药物治
疗疾病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从进入 ,
也可以从进入,B错误;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 组织液,通
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错误;骨骼肌细
胞周围 中的氧气浓度比骨骼肌细胞中的高,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
骨骼肌细胞,D错误。
2.[2024·福建福州三模] 如图表示妊娠期妇女腿
部肌肉组织内各结构示意图,①处箭头表示血流
的方向,②③④⑤为体液的成分。孕妇在妊娠后
期常出现下肢水肿现象,按压可出现凹陷。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孕妇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④处的液体增加
B.按压后凹陷消失说明组织液可与血浆、淋巴液相互流动
C.⑤中的液体进入③的量减少,会导致腿部组织水肿加重
D.妊娠期是否贫血可通过检测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行判断

[解析] ②表示细胞内液,③表示淋巴液,
④表示组织液,⑤表示血浆。营养物质摄入
不足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因
此若孕妇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④组
织液处的液体增加,A正确;组织液和淋巴
液不能相互流动,B错误;⑤血浆不能进入③淋巴液中,C错误;血
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在血浆中,D错误。
(1)根据箭头方向区分概念图中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的组成
淋巴液形成:组织液 淋巴液
淋巴液流向:淋巴液 血浆
由此推测,图 Ⅰ 中甲为组织液,图 Ⅱ 中A为血浆,图 Ⅲ 中 为淋巴液。
突破口:单方向(箭头)
[题后归纳]
(2)内环境组成的分析
①存在和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②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3)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
命题角度二 内环境理化性质
3.[2024·广东佛山二模] 习惯性叹气、过度紧张焦虑等可导致身体排出
过多的,从而引发呼吸性碱中毒。患者通常表现为血液 含量降
低和 升高,并伴有呼吸浅而慢、胸闷甚至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血液 含量偏低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
B. 作为体液因子对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C.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为
D.呼吸性碱中毒患者血液升高与 变化有关

[解析] 血液含量偏低时伴有呼吸浅而慢,说明血液 含量偏低
不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A错误; 作为一种体液因子,在身
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参与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影响组织
和器官的正常功能,B正确;正常人的血浆 通常在7.35到7.45之间,
C正确;患者血液升高与 的变化密切相关,当身体过
度排出时,血液中的和的平衡被打破,导致 升高,
D正确。
4.[2024·湖北荆州二模] 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
分血浆蛋白和 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成氨基酸再利用
B.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
C.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 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与血浆蛋白结合的 还可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解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
噬分解成氨基酸再利用,A正确;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
无机盐的含量,B错误;血浆通常维持在 ,这与其含
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而部分血浆蛋白和 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
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说明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 稳定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
的含量,与血浆蛋白结合的 还可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
衡,D正确。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固本·识记类)
1.内环境的稳态
(1)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器官
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一定限度
(2)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________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②适宜的______和____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③正常的__________和________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渗透压
温度
血糖浓度
含氧量
2.稳态概念的发展
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3.模拟生物体维持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
入酸或碱引起的不同变化,说明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
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结果及分析
组别 图示 结果
对自来水 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图示 结果
对缓冲液 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生物材 料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续表)
组别 图示 结果
结果分析 (续表)
[拓展]血浆调节的过程
内环境
【考点易错】(明辨析)
(1)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
×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
稳定,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
(2)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

[解析]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
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健康人体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 )
×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而人体的健
康还受心理、遗传等因素的影响。
(4)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 明显降低。
( )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 会升高。( )
×
[解析] 肺气肿患者组织细胞供氧不足,细胞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
同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进而使血浆 下降。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选择性必修 “与社会的联系”] 严重中暑又称“热射病”,目前
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
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2.[选择性必修 “思考·讨论”]
(1)发生严重腹泻后,只喝水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技术人员初入青藏高原时,可能出现高原反应,人体内乳酸含
量一般并不会一直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行。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以保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乳酸反应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024·湖北卷] 磷酸盐体系 和碳酸盐体系
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
B.细胞呼吸生成 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 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
,再由形成和,A正确;细胞呼吸生成 的
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中磷酸盐作为底物参与了糖
酵解等过程,B正确;缓冲体系的成分如、 不能通过自
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
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
能力有限,D正确。
2.[2024·河南信阳二模] 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机体仍能通过自
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下列关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
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排出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C.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等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
失调
D.机体进行排尿和排汗都有利于内环境中无机盐稳态的维持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
对稳定,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细胞排
出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降低了血浆 ,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
态,B错误;寒冷时出现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等现象属于正常
的调节过程,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正确;排汗主要是为了调节
体温,在排汗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水,也会排出一部分无机盐,有
可能导致机体水盐平衡失调,D错误。
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健康问题
[题后归纳]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4·浙江6月选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
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关于淋巴细胞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存在于淋巴 B.只存在于血浆和淋巴
C.只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 D.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解析]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
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所以血浆和淋巴中都有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过
程中,效应细胞毒性 细胞需要进入组织液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
胞,因此淋巴细胞也可分布在组织液中,D正确,A、B、C错误。

2.[2024· 黑吉辽卷] 为研究禁食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研究者用大鼠开
展持续7天禁食(正常饮水)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血清中尿素、尿
酸(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的水平显著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清中尿素、尿酸水平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
B.禁食初期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使血糖回升
C.禁食后血清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的分解
D.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脂肪的分解代谢

[解析] 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血清中
尿素、尿酸作为代谢产物,可作为检验内环境稳态的指标,A正确;
禁食初期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
糖素使血糖回升,B正确;尿酸为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禁食后血清
中的尿酸可来源于组织细胞碎片(含有、 )的分解,C正确;
禁食后血清中高水平的尿素来源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D错误。
3.[2023·河北卷] 关于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B.体液中 浓度适度升高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C.细胞外液中的缓冲对 可用于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
D.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

[解析] 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
能,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
误;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 浓度适度升高
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B正确;细胞外液中的缓
冲对 可用于维持内环境酸碱平衡,是实现内环境稳态
的条件之一,C正确;垂体合成的促性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
用后就失活,D正确。
备用习题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丙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
环境是A和C
C.A中含O2不足可能是引起机体呼吸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
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运输途径为A→B→乙
1. 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细胞与内环境的各成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图示为细胞甲、乙、丙(其中一种为肝细胞)及其生活的内环境A、B、C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据图分析,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液。若过程2、3受阻,组织液会增多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丙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C淋巴液,B正确;血液中含氧量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引起机体呼吸性碱中毒,C错误;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乙代表肝细胞,血浆中的葡萄糖先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即运输途径为A→B→乙,D正确。
2. 液体疗法是指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5%葡萄糖溶液(血浆等渗溶液)、10%葡萄糖溶液、5%NaHCO3溶液等进行输液治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注射5%葡萄糖溶液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治疗低血糖时,10%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
C.治疗酸中毒时,5%NaHCO3溶液能够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D.液体疗法能维持机体正常的体液容量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解析] 5%葡萄糖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故静脉注射一定量5%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但如果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则渗透压会降低,A错误;10%葡萄糖溶液含有的葡萄糖较多,而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用的能源物质,故低血糖时,使用10%葡萄糖溶液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B正确;5%NaHCO3溶液为pH缓冲液,可以调节血浆pH,故在治疗酸中毒时,使用5% NaHCO3溶液能调节患者血浆pH,C正确;通过补充或限制某些液体可以维持机体体液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故液体疗法的目的是恢复或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液容量、成分和理化特性,D正确。
3. 失重条件下,航天员头部血流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脱水后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B.宇航员初入太空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C.失重引起的机体脱水可能会造成内环境稳态失调
D.一段时间后,机体经过一系列调节可能会恢复正常

[解析]由“失重条件下……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可以推知,宇航员初入太空后,失重状态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故选B项。
作业手册
(限时:20分钟)
题组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4·江西南昌模拟] 下列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为( )
A.血浆 的调节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淀粉的消化 D.糖原的合成
[解析] 血浆 的调节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不符合题意;淀粉的消化发
生在消化道,C不符合题意;糖原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D不符合题意。

2.[2024·四川成都一模]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
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类似于组织液。下列关于脑脊液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B.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C.能维持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所含 的浓度比脑细胞内高

[解析] 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
养物质,A正确;脑脊液和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都属于内环境,
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决定,B错误;脑脊液属
于细胞外液,能保持相对稳定与 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
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所含 的浓度比脑细胞内高,D正确。
3.[2024·湖北宜昌二模] 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如图所示,①②③④
分别表示人体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肌细胞线粒体产生的 扩散到血浆中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B.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③组成的,④属于细胞内液
C.④中含有尿酸、胆固醇、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
D.③的渗透压大小只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解析] 肌细胞线粒体产生的 扩散到血浆,至
少要穿过线粒体膜(两层膜)、肌细胞膜、毛
细血管壁(两层膜),因此至少通过5层生物膜,
A正确;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液组成的,
④属于人体的内环境,③属于细胞内液,B错误;④是淋巴液,不存
在血红蛋白,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③是细胞内液,D错误。
4.[2024·湖南衡阳模拟] 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
步游学后其脚掌磨出了水疱,但过几天后水疱自行消失了。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之间存在动态联系

[解析] 水疱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高,A错误;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
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
组织液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而成为血浆和淋巴液的成分,
C正确;水疱形成说明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存在动态联系,水泡消失说
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存在动态联系,D正确。
5.[2024·湖北武汉一模] 临床上抢救脑部水肿患者时,常通过静脉注射
质量分数为 的甘露醇溶液,使组织脱水从而初步消除水肿,还可
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脉注射后,甘露醇首先进入的体液为血浆
B.相对人体内环境,注射的甘露醇为高渗溶液
C.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直接提高组织液渗透压
D.甘露醇可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

[解析] 静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血浆,A正确;脑水肿患者组织液增
多,消除水肿需要静脉注射高渗溶液,B正确;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
直接提高血浆渗透压,C错误;注射的甘露醇为高渗溶液,促使水分
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D正确。
题组二 内环境的稳态
6.[2024·湖南长沙一模]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成分相似,都可以相互渗透形成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主要液体环境,人体细胞的生命活
动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错误;与组织液和
淋巴液相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淋巴液只能来自于组织液,
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不能再渗回到组织液,B错误;在正常情况
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内环境是细
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7.[2024·河北衡水三模]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能够通过调节维
持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是机体的代谢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B.贫血病人血红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发组织水肿
C.血液中的转氨酶、总胆固醇等指标能够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
D.剧烈运动后,肌肉细胞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使血浆变成弱酸性

[解析] 与 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参与构成维持内环境 稳定的缓冲对,乳酸可与碳酸
氢钠发生反应,保持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A、D错误;血红蛋白不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影响血浆渗透压,B错误;血液中的生化指标
能够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C正确。
8.[2024·重庆万州区模拟]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
要条件。为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稳定的功能,某同学分别以清水、
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用如图表示实验结果。图
中有一处错误,错误之处及原因是( )
A.清水组曲线错误,加入后,清水组的 应降低
B.缓冲液组曲线错误,缓冲液应比血浆更能维持 的稳定
C.血浆组曲线错误,缓冲液应比血浆更能维持 的稳定
D.血浆组曲线错误,血浆应该能一直维持 的稳定

[解析] 加入后,清水组的 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
不合理,A正确;血浆和缓冲液组均含有缓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能
维持 相对稳定,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
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 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B、C、D
错误。
9.[2024·江西南昌一模] 人们长期在拉萨工作,重返平原地区居住后,
常常会觉得“懒洋洋”。人也会晕乎乎的,想睡觉,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醉氧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和运输氧的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醉氧”现象的出现,说明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
C.“醉氧”后,患者出现下肢浮肿的症状是血浆渗透压升高造成的
D.“醉氧”后,若患者出现严重腹泻,需要及时补充大量的清水以保证
人体对水分的需求

[解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A错
误;“醉氧”现象的出现,是外界的氧浓度变化太大,超过了人体自
我调节的能力导致的,说明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
“醉氧”后,患者出现下肢浮肿的症状,属于组织水肿,是组织液渗
透压升高造成的,C错误;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
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平衡,
D错误。
10.[2024·四川绵阳二模] 尿毒症通常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
不能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
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症状。人工肾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它能够替代部分肾脏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透析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应该与人体血浆相似
B.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C.透析液从上面进,下面错位流出,有利于代谢废物迅速排出
D.长期透析可以充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达到治愈尿毒症的目的

[解析] 透析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应该与人体血浆相似,这样才
能保证经透析后的血液仍能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命活动,A正确;透
析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B正确;透析
液从上面进,下面错位流出,使透析液和血液中物质进行充分交换,
有利于代谢废物迅速排出,C正确;透析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但
不能达到治愈尿毒症的目的,D错误。
11.[2024·广东佛山二模] 随着科学的发展,稳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
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
特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处于稳态,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和
分裂
B.人体内胰岛素含量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这是血糖的稳态被打破的体现
C.自然界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往往呈高度相关性,这是种群水
平的稳态
D.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低碳生活方式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循
环的稳态

[解析] 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
在稳态,A正确;正常人体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
处于动态平衡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这是血糖的稳态被
打破的体现,B正确;自然界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往往呈高度
相关性,是群落水平的稳态,C错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低碳
生活方式能够减少碳排放,是缓解温室效应加剧的有效途径,有助
于维持生物圈碳循环的稳态,D正确。
综合应用练
12.[2024·辽宁辽阳一模] 机体摄入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可能引发
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导致的酒精性肝损伤和脑损伤对机体健康影响极
大。机体摄入的酒精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通过氧化代谢而清除,酒精
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乙醇乙醛乙酸 二氧化碳和水
(1)酒精经机体摄入后到达肝脏中被氧化代谢,需要经过的内
环境有______________。
血浆、组织液
[解析] 酒精经机体摄入后进入血浆,然后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到达肝脏细胞中被氧化代谢,故需要经过的内环境有血浆、组织液。
(2)酒精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浆,但血浆的 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浆中含有、等缓冲物质
[解析] 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但血浆中含有、 等缓冲物质,故酒精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浆后,其 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
(3)一次性服用过量酒精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古籍中记载葛根具
有解酒保肝功能。为探究葛根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设置了
三组实验:空白对照组以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组以急性酒精中
毒小鼠模型为实验材料,并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灌胃适量葛
根提取液,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①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模型组小鼠走路不稳可能与______功能受影响有关。
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小脑
[解析] 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故模 型组小鼠走路不稳可能与小脑功能受影响有关。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葛根提取物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和的相对活性,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
[解析]据图可知,治疗组的和的相对活性比模型组高,且模型组和 的相对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推测葛根提取物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和 的相对活性,从而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
快速核答案
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固本·识记类)
必备知识 精梳理
1.(1)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体液 (2)
组织液 细胞内液 淋巴液 (3)
2.(1)蛋白质 无机盐 代谢废物 水 (2)蛋白质 (3)海洋
3.无机盐和蛋白质
4.(1)内环境 (2)各个系统 (3)内环境
考点易错·明辨析
(1)√ (2)× (3)× (4)√ (5)× (6)× (7)×
长句拓展·练思维
1.(1)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组织细胞内
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浓度,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
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2.不会。具体调节机制如下:当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
。血液中的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
通气量,从而将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浆的影响不大。
典型例题 提能力
命题角度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1.A 2.A
命题角度二 内环境理化性质
3.A 4.B
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固本·识记类)
必备知识 精梳理
1.(1)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器官 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一定
限度 (2)①渗透压 ②温度 ③血糖浓度 含氧量
2.分裂和分化 结构与功能
考点易错·明辨析
(1)× (2)√ (3)× (4)√ (5)×
长句拓展·练思维
1.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
2.(1)不行。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以保持内环境渗透
压的稳定。 (2)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与乳酸反应 (3)神经—体
液—免疫调节网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典型例题 提能力
1.C 2.C
经典真题·明考向
1.D 2.D 3.A
题组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A 2.B 3.A 4.A 5.C
题组二 内环境的稳态
6.D 7.C 8.A 9.B 10.D 11.C
综合应用练
12.(1)血浆、组织液 (2)血浆中含有等缓冲物
质(3)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小脑 ②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的相对活性,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课时作业(三十二)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A [解析] 血浆pH的调节发生在血浆中,血浆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不符合题意;淀粉的消化发生在消化道,C不符合题意;糖原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 脑脊液是脑部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A正确;脑脊液和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都属于内环境,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决定,B错误;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pH能保持相对稳定与HC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所含Na+的浓度比脑细胞内高,D正确。
3.A [解析] 肌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到血浆,至少要穿过线粒体膜(两层膜)、肌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两层膜),因此至少通过5层生物膜,A 正确;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血浆、②组织液、④淋巴液组成的,④属于人体的内环境,③属于细胞内液,B错误;④是淋巴液,不存在血红蛋白,C 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是细胞内液,D错误。
4.A [解析] 水疱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高,A错误;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组织液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进而成为血浆和淋巴液的成分,C正确;水疱形成说明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存在动态联系,水疱消失说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存在动态联系,D正确。
5.C [解析] 静脉注射时药物先进入血浆,A正确;脑水肿患者组织液增多,消除水肿需要静脉注射高渗溶液,B正确;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直接提高血浆渗透压,C错误;注射的甘露醇为高渗溶液,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D正确。
6.D [解析]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主要液体环境,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错误;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含有更多的蛋白质,淋巴液只能来自于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不能再渗回到组织液,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7.C [解析] 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HC,HC参与构成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缓冲对,乳酸可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保持内环境的pH相对稳定,A、D错误;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不影响血浆渗透压,B错误;血液中的生化指标能够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C正确。
8.A [解析] 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A正确;血浆和缓冲液组均含有缓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pH相对稳定,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B、C、D错误。
9.B [解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醉氧”现象的出现,是外界的氧浓度变化太大,超过了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导致的,说明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醉氧”后,患者出现下肢浮肿的症状,属于组织水肿,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的,C错误;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平衡,D错误。
10.D [解析] 透析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应该与人体血浆相似,这样才能保证经透析后的血液仍能维持人体细胞正常生命活动,A正确;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B正确;透析液从上面进,下面错位流出,使透析液和血液中物质进行充分交换,有利于代谢废物迅速排出,C正确;透析可以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但不能达到治愈尿毒症的目的,D错误。
11.C [解析] 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A正确;正常人体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这是血糖的稳态被打破的体现,B正确;自然界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往往呈高度相关性,是群落水平的稳态,C错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低碳生活方式能够减少碳排放,是缓解温室效应加剧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循环的稳态,D正确。
12.(1)血浆、组织液
(2)血浆中含有HC、H2CO3等缓冲物质
(3)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小脑 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ADH和ALDH的相对活性,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
[解析] (1)酒精经机体摄入后进入血浆,然后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到达肝脏细胞中被氧化代谢,故需要经过的内环境有血浆、组织液。(2)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但血浆中含有HC、H2CO3等缓冲物质,故酒精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浆后,其pH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3)①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故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故模型组小鼠走路不稳可能与小脑功能受影响有关。②据图可知,治疗组的ADH和ALDH的相对活性比模型组高,且模型组ADH和ALDH的相对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推测葛根提取物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葛根提取物可提高小鼠肝脏中ADH和ALDH的相对活性,从而促进酒精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课时作业(三十二)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题组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1.[2024·江西南昌模拟] 下列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为 ( )
A.血浆pH的调节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C.淀粉的消化
D.糖原的合成
2.[2024·四川成都一模]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类似于组织液。下列关于脑脊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以为脑部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B.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
C.能维持pH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所含Na+的浓度比脑细胞内高
3.[2024·湖北宜昌二模] 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如图所示,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不同的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肌细胞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到血浆中至少要穿过5层生物膜
B.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由①②③组成的,④属于细胞内液
C.④中含有尿酸、胆固醇、血红蛋白、葡萄糖等物质
D.③的渗透压大小只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2024·湖南衡阳模拟] 某同学由于平时缺乏锻炼,一次较长时间的徒步游学后其脚掌磨出了水疱,但过几天后水疱自行消失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之间存在动态联系
5.[2024·湖北武汉一模] 临床上抢救脑部水肿患者时,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甘露醇溶液,使组织脱水从而初步消除水肿,还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静脉注射后,甘露醇首先进入的体液为血浆
B.相对人体内环境,注射的甘露醇为高渗溶液
C.甘露醇进入体内后能直接提高组织液渗透压
D.甘露醇可促使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
题组二 内环境的稳态
6.[2024·湖南长沙一模]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体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成分相似,都可以相互渗透形成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7.[2024·河北衡水三模]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能够通过调节维持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CO2是机体的代谢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B.贫血病人血红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引发组织水肿
C.血液中的转氨酶、总胆固醇等指标能够反映出机体的健康状况
D.剧烈运动后,肌肉细胞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使血浆变成弱酸性
8.[2024·重庆万州区模拟]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为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稳定的功能,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并用如图表示实验结果。图中有一处错误,错误之处及原因是 ( )
A.清水组曲线错误,加入 HCl后,清水组的 pH 应降低
B.缓冲液组曲线错误,缓冲液应比血浆更能维持pH 的稳定
C.血浆组曲线错误,缓冲液应比血浆更能维持pH 的稳定
D.血浆组曲线错误,血浆应该能一直维持pH的稳定
9.[2024·江西南昌一模] 人们长期在拉萨工作,重返平原地区居住后,常常会觉得“懒洋洋”。人也会晕乎乎的,想睡觉,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醉氧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和运输氧的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醉氧”现象的出现,说明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
C.“醉氧”后,患者出现下肢浮肿的症状是血浆渗透压升高造成的
D.“醉氧”后,若患者出现严重腹泻,需要及时补充大量的清水以保证人体对水分的需求
10.[2024·四川绵阳二模] 尿毒症通常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不能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症状。人工肾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福音,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它能够替代部分肾脏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透析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应该与人体血浆相似
B.透析膜是一种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C.透析液从上面进,下面错位流出,有利于代谢废物迅速排出
D.长期透析可以充分清除血液中的毒素,达到治愈尿毒症的目的
11.[2024·广东佛山二模] 随着科学的发展,稳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水平的生命活动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处于稳态,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和分裂
B.人体内胰岛素含量不足会引起糖尿病,这是血糖的稳态被打破的体现
C.自然界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变化往往呈高度相关性,这是种群水平的稳态
D.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低碳生活方式等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循环的稳态
综合应用练
12.[2024·辽宁辽阳一模] 机体摄入酒精(主要成分是乙醇)可能引发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导致的酒精性肝损伤和脑损伤对机体健康影响极大。机体摄入的酒精大部分在肝脏细胞中通过氧化代谢而清除,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1)酒精经机体摄入后到达肝脏中被氧化代谢,需要经过的内环境有        。
(2)酒精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血浆,但血浆的pH一般能维持相对稳定,原因是                。
(3)一次性服用过量酒精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古籍中记载葛根具有解酒保肝功能。为探究葛根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设置了三组实验:空白对照组以健康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组以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为实验材料,并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灌胃适量葛根提取液,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①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         ,模型组小鼠走路不稳可能与    功能受影响有关。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葛根提取物解酒保肝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