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讲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课标 要求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固本·识记类)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2)自主神经系统
[提醒]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特点
(1)双重支配。
(2)相互制约。
(3)相对“自主”。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胶质细胞
考点易错·明辨析
(1)中枢神经系统也称神经中枢,由外周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成。()
(2)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3)[2023·广东卷]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4)[2022·湖北卷]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5)[2021·浙江6月选考]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6)神经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选择性必修1P20“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且树突很多,其意义是 。
2.[选择性必修1P19“图2-2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
(1)当你临近睡眠状态或在考场奋笔疾书时,瞳孔、心率和呼吸分别会怎样变化: 。
(2)当你在野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变化。原因是 。
命题角度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2024·河北承德二模]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支配方向上讲,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B.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饭后立即运动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D.轴突末端的分支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2.[2024·湖南长沙一模]自主神经系统(ANS)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内脏活动都不受意识的控制,这就是它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原因。但它的活动并非是完全自主的,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如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的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NS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在支气管的收缩方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起到相反的作用
C.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ANS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D.运动员完成滑雪比赛中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ANS不参与调节
命题角度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3.有的动物神经元可长达数米。一个神经元可有多个树突,树突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可以再生出新的分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中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
B.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发挥信号长距离传导的功能
C.树突在逐渐延伸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树突向外延伸并生出新的分支是由神经元分裂形成的
4.[2024·广东深圳期中]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这两类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B.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树突传送给效应器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考点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固本·识记类)
1.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①概念:在 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②发生条件:完整的反射弧;适宜强度的刺激。
③类型: 。
[提醒]①反射≠反应≠感觉。
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一定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③感觉的产生不是反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只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 神经 神经 中枢 传出 神经 效应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细胞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 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
(3)兴奋
①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 。
②兴奋除可在反射弧中传导外,还可以在 中传导。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①概念:出生后 就具有的反射。
②数量 。
(2)条件反射的建立、消退及意义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提醒]a.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b.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②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 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考点易错·明辨析
(1)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2022·辽宁卷]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4)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5)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
(6)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疼,产生这两种感觉的部位分别是四肢肌肉和大脑皮层。()
长句拓展·练思维
[选择性必修1P22“思考讨论”]下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判断依据是 。
(2)刺激E (填名称),C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 (填“是”或“不是”)反射,原因是 。
(3)手触碰到火焰后 (填“先缩手后感觉到痛”“先感觉到痛后缩手”或“缩手和感觉到痛同时发生”),原因是 。
(4)“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三种反射的不同之处是 。
命题角度一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2024·山东卷]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面部皮肤
感受器脑干脊髓
(胸段)瞳孔
开大肌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2.[2024·重庆渝中区四模]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弧中屈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B.b处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a为传出神经
D.c处施加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属于反射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靠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命题角度二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3.某种药物X能阻断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图为某动物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甲、乙为反射弧上的结构,a、b、c、d、e为反射弧上的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结构是 (填“感受器”或“效应器”),在该反射弧中,它是指 。
(2)在完成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 (填“单”或“双”)向传导的,原因是 (答出2点即可)。
(3)为探究药物X是否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思路:先将电表的两个微电极连接在图中的a点和e点,再用药物X处理d点,然后刺激 (填“b”或“c”)点,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电表指针 ,则说明药物X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若电表指针 ,则说明药物X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命题角度三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4.[2024·甘肃卷]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1)反射活动判断的要素
①要有适宜的刺激。
②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运用“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注意:少数的非条件反射也可能会消退,如婴儿的吮吸反射。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4·安徽卷]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2023·北京卷]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3.[2024·河北卷]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 。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
(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 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 的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相同,均为 。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 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 。
(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 。第23讲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1.(1)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 生物节律 小脑 生命 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脑神经 脊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2)意识 兴奋 安静 加快 减慢 抑制
2.(1)树突 胞体 轴突 胞体 胞体 神经纤维 (2)神经元 辅助 支持 保护 营养 修复 髓鞘
【考点易错】
(1)× (2)√ (3)√ (4)× (5)× (6)×
[解析] (1)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3)紧张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4)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5)树突外周没有髓鞘。(6)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长句拓展】
1.神经元的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2.(1)临近睡眠时瞳孔收缩、心跳减慢、 呼吸减慢,在考场奋笔疾书时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
(2)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
● 典型例题
1.A [解析] 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其中传出神经按支配方向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A错误,B正确;饭后立即运动,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抑制肠胃的蠕动,从而影响消化,C正确;轴突末端的分支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构成突触,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D正确。
2.B [解析] ANS(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的一部分,A错误;在支气管的收缩方面,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使支气管舒张,故二者起到相反的作用,B正确;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ANS支配的,但副交感神经兴奋将导致膀胱缩小,C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比赛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的支配活动减弱,此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调节,D错误。
3.D [解析]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突触小体中的蛋白质也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长距离传递信号,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B正确;树突在逐渐延伸的过程中依赖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树突向外延伸再生出的新的分支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并不是产生了新的细胞,故树突向外延伸并生出新的分支不是由神经元分裂形成的,D错误。
4.B [解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即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二者对同一器官进行共同调节从而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C正确;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多种功能,其数量远大于神经元,D正确。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1.(1)①中枢神经系统 ③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只有感觉无效应
(3)①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②中枢神经系统
2.(1)①无须训练 ②有限 (2)②适应
【考点易错】
(1)× (2)× (3)× (4)× (5)√ (6)×
[解析]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3)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4)食物引起味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
(6)感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
【长句拓展】
(1)非条件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传出神经 不是 该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冲动先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脊髓命令手缩回,同时将神经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4)“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谈梅止渴”是与人类语言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 典型例题
1.C [解析] 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与脑相连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故传出神经②不属于躯体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弧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2.B [解析] 从图中结构可知,a上有神经节,判断a为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根据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A、C错误;b处是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故b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c处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
3.(1)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2)单 在反射过程中只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一个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神经元构成,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3)c 偏转一次 偏转两次
[解析] (1)由突触的结构可知,图中甲结构是效应器,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组成。(2)在完成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因为在反射过程中只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一个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神经元构成,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3)为探究药物X是否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先将电表的两个微电极连接在图中的a点和e点,再用药物X处理d点,然后刺激c点,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够双向传导,如果观察到电表指针能够偏转一次,则说明药物X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观察到电表指针能够偏转两次,则说明药物X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C [解析]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是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经典真题·明考向
1.A [解析] 睡梦中出现惊叫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帮助身体快速应对紧急情况,B正确。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2.B [解析]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运动时大汗淋漓可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3.(1)脑干 分级 (2)钠 内正外负 协助扩散 (3)副交感 突触 (4)小于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强度大于交感神经
[解析] (1)脑干是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通过脑干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心肌P细胞自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运输。神经细胞接受刺激后,会引起Na+内流,进而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使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Ca2+和Na+跨膜转运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3)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由题图可知,受体阻断剂A使心跳加快,故其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4)由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受体阻断剂A+B组心率高,此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即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心率为固有心率,因此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65次/分)小于固有心率(100次/分)。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 90 次,较固有心率小,则此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强度大于交感神经。(共122张PPT)
第23讲
神经调节
第1课时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固本·识记类)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固本·识记类)
经典真题·明考向
作业手册
备用习题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课标要求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固本·识记类)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
生物节律
小脑
生命
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脑神经
脊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2)自主神经系统
意识
兴奋
安静
加快
减慢
抑制
作用实例
[提醒]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特点
(1)双重支配。
(2)相互制约。
(3)相对“自主”。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树突
胞体
轴突
胞体
胞体
神经纤维
(2)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辅助
支持
保护
营养
修复
髓鞘
【考点易错】(明辨析)
(1)中枢神经系统也称神经中枢,由外周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组
成。( )
×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包
括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元群。
(2)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
(3)[2023·广东卷] 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
√
[解析] 紧张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
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
(4)[2022·湖北卷]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
×
[解析] 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
(6)神经胶质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
×
[解析] 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
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
节功能。
(5)[2021·浙江6月选考] 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 )
×
[解析] 树突外周没有髓鞘。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选择性必修 “拓展应用”] 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且树突很
多,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元的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2.[选择性必修 “图2-2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例”]
(1)当你临近睡眠状态或在考场奋笔疾书时,瞳孔、心率和呼吸分
别会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近睡眠时瞳孔收缩、心跳减慢、 呼吸减慢,在考场奋笔疾书时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
(2)当你在野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你可
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心跳变化。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
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
随意的
命题角度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2024·河北承德二模] 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神
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支配方向上讲,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
B.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饭后立即运动可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D.轴突末端的分支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
[解析] 从结构上讲,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其
中传出神经按支配方向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A错误,
B正确;饭后立即运动,可以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抑制肠胃的蠕动,
从而影响消化,C正确;轴突末端的分支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
树突等相接近,构成突触,有利于提高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效率,
D正确。
2.[2024·湖南长沙一模] 自主神经系统 的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的内脏活动都不受意识的控制,这就是它被称为
自主神经系统的原因。但它的活动并非是完全自主的,也受中枢神经
系统(如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等)的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是脑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B.在支气管的收缩方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起到相反的作用
C.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 支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
缩小
D.运动员完成滑雪比赛中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 不参与调节
√
[解析]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支配
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的一部分,A错
误;在支气管的收缩方面,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收缩,而交感
神经兴奋则使支气管舒张,故二者起到相反的作用,B正确;脊髓对
膀胱的控制是由 支配的,但副交感神经兴奋将导致膀胱缩小,C
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
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比赛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副交感
神经的支配活动减弱,此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调节,D错误。
命题角度二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3.有的动物神经元可长达数米。一个神经元可有多个树突,树突向外
延伸的过程中可以再生出新的分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小体中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
B.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发挥信号长距离传导的功能
C.树突在逐渐延伸的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树突向外延伸并生出新的分支是由神经元分裂形成的
√
[解析]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突触小体中的蛋白质也在核糖体
中合成,A正确;轴突延伸数米,有利于神经元长距离传递信号,体
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B正确;树突在逐渐延伸的过程中依赖磷
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树突向
外延伸再生出的新的分支是神经元的一部分,并不是产生了新的细胞,
故树突向外延伸并生出新的分支不是由神经元分裂形成的,D错误。
4.[2024·广东深圳期中]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
质细胞两大类。下列关于这两类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B.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树突传送给效应器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功能
√
[解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受到适宜刺激后
会产生神经冲动,A正确;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
或腺体组成,即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B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作用通常是
相反的,二者对同一器官进行共同调节从而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
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C正确;神经胶质细胞
对神经元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多种功能,其数量远大于神
经元,D正确。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固本·识记类)
1.反射和反射弧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①概念:在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
应答反应。
②发生条件:完整的反射弧;适宜强度的刺激。
③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提醒]①反射反应 感觉。
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一定需要完整的
反射弧。
③感觉的产生不是反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只需要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
能的影响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 构 将内、外界刺激 的信息转变为神 经细胞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 ____________
______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的神经元群(中间神经 元、联络神经元) 对传入的信息进 行分析与综合 ____________
______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反射弧的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
能的影响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 枢传至效应器 ____________
____
传出神经末梢和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 对内、外界刺激 作出相应的应答 ____________
____
只有感觉无效应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只有感觉无效应
(续表)
(3)兴奋
①概念:动物体或人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兴奋除可在反射弧中传导外,还可以在______________中传导。
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①概念:出生后__________就具有的反射。
②数量______。
无须训练
有限
(2)条件反射的建立、消退及意义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提醒]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
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
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②条件反射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
______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适应
【考点易错】(明辨析)
(1)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 )
×
[解析]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
规律性应答反应。
(2)[2022·辽宁卷]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解析]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
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
[解析] 感受器通常是指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
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
×
[解析] 食物引起味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形
成感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
(5)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 )
√
(6)病毒感染的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疼,产生这两种感觉的部
位分别是四肢肌肉和大脑皮层。( )
×
[解析] 感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
【长句拓展】(练思维)
[选择性必修 “思考讨论”]
下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1)A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________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条件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刺激 __________(填名称),C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______
(填“是”或“不是”)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出神经
不是
该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手触碰到火焰后___________
_______ (填“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先感觉到痛后缩手”或“缩手和感
觉到痛同时发生”),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冲动先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脊髓命令手缩回,同时将神经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4)“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
梅止渴”三种反射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望梅
止渴”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
件反射;“谈梅止渴”是与人类语言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
射
命题角度一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2024·山东卷] 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
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
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
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
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
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
√
[解析] 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
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与脑相连的神
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
运动,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瞳孔开大肌只受自主神经
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故传出神经②不属
于躯体运动神经,C错误;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弧不完整,该
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2.[2024·重庆渝中区四模]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弧中屈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B. 处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 为传出神经
D. 处施加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属于反射
√
[解析] 从图中结构可知, 上有神经节,判断
为传入神经,是神经中枢, 是传出神经,
根据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
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A、
C错误;处是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故 处神经元活动可受大
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 处刺激
引起的伸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题后归纳]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
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
向中段(靠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
传出神经。
命题角度二 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3.某种药物 能阻断兴奋在反射弧上
的传导过程。图为某动物屈腿反射
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甲、乙为反
射弧上的结构,、、、、 为反
射弧上的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结构是________(填“感受器”或“效应器”),在该反射弧
中,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解析] 由突触的结构可知,图中甲结构是效应器,该反射弧中的效
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组成。
(2)在完成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____(填“单”或“双”)向
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点即可)。
单
在反射过程中只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一个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神经元构成,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 在完成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因为在反射过程中只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一个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神经 元构成,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3)为探究药物 是否能阻断兴奋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研究小组进行了
如下实验:
①实验思路:先将电表的两个微电极
偏转一次
偏转两次
连接在图中的点和点,再用药物处理点,然后刺激__(填“ ”或“
”)点,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则说明药物 能阻断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则说明药物 不能
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解析]为探究药物 是否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
维上的传导,先将电表的两个微电极连接在
图中的点和点,再用药物处理点,然后
刺激 点,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够双向传导,如果观察到电表指针能够偏转一次,则说明药物 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观察到电表指针能够偏转两次,则说明药物 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命题角度三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4.[2024·甘肃卷] 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
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
层参与
√
[解析] 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后天性行为,是需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区
(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
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
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条件反射的
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C正确;条
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
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1)反射活动判断的要素
①要有适宜的刺激。
②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题后归纳]
(2)运用“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注意:少数的非条件反射也可能会消退,如婴儿的吮吸反射。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4·安徽卷] 人在睡梦中偶尔会出现心跳明显加快、呼吸急促,甚
至惊叫。如果此时检测这些人的血液,会发现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睡梦中出现呼吸急促和惊叫等生理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睡梦中惊叫等应激行为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睡梦中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
D.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
√
[解析] 睡梦中出现惊叫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A错误。由肾上
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帮助身体快速应对紧
急情况,B正确。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
快;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睡梦中
心跳加快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有关,C正确。
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进而引起心跳加快,该过程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2.[2023·北京卷] 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
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
[解析] 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
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不符合题意;司机看到红灯
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
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运动时大汗淋漓可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
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不符合题意;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
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
于非条件反射,D不符合题意。
3.[2024·河北卷] 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
次数。心肌 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
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 细胞也受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
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
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
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_。
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
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调节。
脑干
分级
[解析] 脑干是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通过脑干对心脏活动起
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心肌 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
要刺激,该过程涉及 的跨膜转运。神经
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____离子跨膜转运
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_____的兴
奋状态。上述两个过程中离子跨膜转运方式
相同,均为__________。
钠
内正外负
协助扩散
[解析] 心肌 细胞自动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涉及 的跨膜运输。神经细胞接受刺激
后,会引起 内流,进而形成内正外负的
动作电位,使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上
述两个过程中和 跨膜转运的方式均
为协助扩散。
(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______
___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 细胞之间
进行传递的结构为______。
副交感
突触
[解析] 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副交感
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由题图可知,受体
阻断剂A使心跳加快,故其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
与 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突触。
(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
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
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
小于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强度大于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题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受体阻
断剂 组心率高,此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
神经即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心率为固有心
率,因此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
(65次/分)小于固有心率(100次/分)。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 90
次,较固有心率小,则此时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强度大于交感神经。
备用习题
1.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其膜上的钠钾泵活动可将细胞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并通过特定结构将其分散到其他胶质细胞,以维持细胞外合适的K+浓度,有助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及组成反射弧的功能
B.神经胶质细胞?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C.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钠钾泵将细胞外过多的K+泵入胞内需要消耗能量
D.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
[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参与构成反射弧,而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的功能,不参与形成反射弧,A错误;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有助于神经元电活动的正常进行,其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B正确;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钠钾泵将细胞外过多的K+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内,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一起共同参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
A.图中C 神经元为传出神经
B.若刺激 C 处,兴奋传导至 A、B 两处所需时间相同
C.若刺激 C 处,引起肌肉收缩, 则发生了膝跳反射
D.大脑皮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膝跳反射的发生
2.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
[解析]题图中 C含有神经节,所以C是传入神经,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所以刺激 C 处,兴奋先传导至A处,B错误;刺激 C 处,引起肌肉收缩,由于该过程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膝跳反射,C错误;大脑皮层可通过分级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膝跳反射的发生,D正确。
A.用电极a刺激神经,则电信号在反射弧中进行双向传导
B.用电极a刺激神经,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
受损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若c部位电表指针不偏转,说明
d部位受损
D.不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刺激a或b都不能完成反射
3. 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膜外的电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解析]用电极a刺激神经,由于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A错误;用电极a刺激传出神经,正常情况下,能引起骨骼肌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B错误;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由于神经与骨骼肌结合的部位为神经—肌肉接点(类似突触),在反射弧内电信号只能单向传递,故兴奋不能传递到c所在神经元上,所以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d部位受损,C错误;不论神经中枢是否受损,刺激a或b都不能完成反射,因为兴奋都不能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A.该实验中两次心率测量的数值为PB.该实验中的灯光和电刺激均为条件刺激
C.若仅仅用一次灯光与电刺激的结合,小鼠不会形成对灯光的条件反射
D.小鼠产生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学习的结果
4. 下图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每次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立即给予电刺激。在小鼠建立该反射后,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随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予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解析] P是小鼠建立恐惧反射后的心率,若小鼠建立该
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
一段时间后小鼠建立的恐惧反射会消退,故P>Q,A错
误;在建立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灯光刺激,而不给予
电刺激,灯光刺激为条件刺激,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B错误;若仅仅用一次灯光与电刺激的结合,小鼠不会形成对灯光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C正确;图示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消退仍然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学习的结果,D错误。
作业手册
(限时:20分钟)
题组一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2024·河南濮阳二模] 乒乓球是一项需要身体高度协调的运动,通过
练习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肢体协调和身体平衡能力,此过程离不开神
经系统的参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打球过程中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共同调控
B.打球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C.运动员根据来球迅速做出预判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比较迅速
D.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一定会受意识支配
√
[解析] 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大脑皮层有控制躯体运动的高
级中枢,脊髓是调节活动的低级中枢,因此打球过程中躯体的运动
受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共同调控,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打乒
乓球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和呼
吸加快,B正确;运动员根据来球会迅速做出预判,是通过神经调节
来完成的,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比较迅速,C正确;心脏的活动是由
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一般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2.[2024·辽宁沈阳二模] 人的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
会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此现象称为“脊休
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B.人胸椎折断导致的“脊休克”,针刺足部无痛感
C.出现“脊休克”时,人会丧失所有脊髓控制的反射
D.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
√
[解析]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
调控,A正确;人胸椎折断导致的“脊休克”,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会失
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针刺足部无痛感,B
正确;出现“脊休克”时,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会失去与“高位”中枢的
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但损伤平面以上脊髓控制的反射仍然
存在,C错误;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
D正确。
3.[2024·湖南郴州三模] 小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一种,为中枢神经系
统中的免疫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被
激活后获得吞噬功能。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是神经病理学的主
要特征。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胶质细胞能识别、吞噬病原体
B.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含有丰富的溶酶体
C.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细胞,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反射弧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
[解析] 由题干可知,小胶质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被
病原体激活后,具有吞噬功能,能识别、吞噬病原体,A正确;溶酶
体有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的作用,推测活化后的小胶
质细胞含有丰富的溶酶体,B正确;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
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其数量多于神经元,C正确;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D错误。
4.[2024·广东梅州模拟] 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的支配
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效应细胞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作用 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作用
胃平滑肌 舒张 收缩
小肠平滑肌 舒张 收缩
括约肌 收缩 舒张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
B.同种神经递质发挥的调节效应都是相同的
C.效应细胞相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相同
D.受体类型不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不同
√
效应细胞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作用 神经递质 受体类型 作用
胃平滑肌 舒张 收缩
小肠平滑肌 舒张 收缩
括约肌 收缩 舒张
[解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据表格可
知,神经递质 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是舒张,在括约肌处的作用是
收缩,即神经递质 在两处发挥的调节效应是相反的,B错误;结
合表格可知,效应细胞相同,比如胃平滑肌细胞,交感神经和副交
感神经的效应不同,C错误;结合表格可知,同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
不同的受体类型,导致的调节效应可能不同,如 作用于胃平滑肌
和括约肌的效应不同,D正确。
题组二 反射与反射弧
5.[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活动
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该过程属于反射
B.同一个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可同时发生
C.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D.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缩手反射将不能进行
√
[解析]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
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兴奋经过反射弧的传递过程
为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同一反射
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B错误;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
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C正确;控制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如
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缩手反射也可以进行,D错误。
6.[2024·湖南邵阳一模]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响应压力刺激的人工反
射弧(如图所示),当压力高于刺激阈值时控制单元被激活,触发电
化学制动器完成运动。该反射弧可被应用到机器人触觉研究中,对人
工智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
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B.该人工反射弧中,控制单元相当于神经
中枢,电化学制动器相当于效应器
C.与人体反射弧一样,该人工反射弧中信
号只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
D.该人工反射弧只能简单模拟非条件反射,
并不能模拟人脑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
√
[解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
应,A正确;反射弧包括感受器
(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分析判断)、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反应)五部分,
根据题意可知,当压力高于刺激阈值时控制单元被激活,触发电化
学制动器完成运动,因此该人工反射弧中,控制单元相当于神经中
枢,电化学制动器相当于效应器,B正确;
人体反射弧中,突触处可进行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换,即人体反
射弧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形
式,C错误;人脑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为条件反射,图示人工反射弧不能体现大脑皮层对低等中枢的控制过程,因此该人工反射弧只能简单模拟非条件反射,并不能模拟人脑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D正确。
7.[2024·山东济宁期中] 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
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
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
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共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刺激处能够在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图示结构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
经元 并没有产生兴奋
√
[解析] 分析题图,、 均有神经节,都属
于传入神经,由此可知,体表痛和内脏痛
的形成没有共用传入神经,A错误;由于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故刺
激处不能够在 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结构
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皮肤或内脏产生的兴奋都可以
传到,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是内脏产生的兴奋传至 ,皮肤被误
作“感受器”,神经元 并没有产生兴奋,D正确。
8.[2024·江西南昌模拟] 刺激 Ⅰ 是一种非条件刺激,刺激 Ⅱ 是一种条
件刺激。给动物刺激 Ⅰ,产生某反射活动(称为反射1);给动物刺激
Ⅱ,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同时给动物刺激 Ⅰ 和刺激 Ⅱ,经多次重复后,
不给动物刺激 Ⅰ,只给刺激 Ⅱ 也可以产生该反射活动(称为反射2)。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反射1、2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反射1、2都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C.反射2是在反射1的基础上经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
D.反射2建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刺激 Ⅰ 的强化
√
[解析] 刺激 Ⅰ 是一种非条件刺激,刺激 Ⅱ 是一种条件刺激。给动
物刺激 Ⅰ,产生某反射活动(称为反射1),该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
射。给动物刺激 Ⅱ,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同时给动物刺激 Ⅰ 和刺激
Ⅱ,经多次重复后,不给动物刺激 Ⅰ,只给刺激 Ⅱ 也可以产生该反
射活动(称为反射2),故反射2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
射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A正确;反射1是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
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
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即反射2是在反射1的基础上经学习和训练而
形成的,C正确;反射2建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刺激 Ⅰ 的强化,否则
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D正确。
综合应用练
9.[2024·山东青岛模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
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
经元,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肌肉萎缩甚至瘫痪等。
与脊髓灰质炎相关的神经联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反射弧相应
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图中的结构____(填数字标号)。若
在患者的①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②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患者对刺激____(填“有”或“无”)感觉。
③
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
有
[解析]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图中的结构
③为运动神经,结构②为感觉神经,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图
中的结构③。①为感受器,若在患者的①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②
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于脊髓灰质炎病
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
染,所以刺激能传到大脑皮层,患者对刺激有感觉。
(2)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从体温调节的角度
解释发热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者严重时肌肉
萎缩,请从反射弧角度解释其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反射弧中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导致肌肉长期不能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萎缩
[解析] 发热的直接原因是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感染脊髓灰质炎
病毒的人,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反射弧中的运动神经
(传出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导致肌肉长期不能收缩,因此导致肌
肉萎缩。
(3)给小孩口服小儿麻痹症活疫苗(糖丸)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
该糖丸的服用有特定的要求,小孩7岁前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服用3次,
多次服用该糖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
[解析] 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中的活病毒相当于抗原,多次服
用该糖丸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机体产生更多效
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
(4)某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为判
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由脊髓灰质炎所致,还是由骨骼肌功能损
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适宜大小的电流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
[解析] 本实验目的是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由脊髓灰质炎所
致,还是由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故直接判断骨骼肌功能即可,可
设计实验:用适宜大小的电流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
否收缩。
10.为研究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机理,科学家设计了双
蛙心灌流实验,实验处理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离体蛙心2的神经被剥
离,离体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回答下列问题:
(1)离体蛙心1、2均置于任氏液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
[解析] 任氏液应该满足蛙心保持活性所需的各种理化性质,类似内
环境,以保持蛙心活性,即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
(2)电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离体蛙心1的心脏搏动曲线发生改变,如
图乙所示,说明迷走神经可使心跳______,由此推知,迷走神经属于
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减慢
副交感神经
[解析] 由图可知,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心跳减慢,说明迷走神经可
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
跳减慢,该实验刺激蛙心1的迷走神经,蛙心1跳动减慢,说明支配
心脏的迷走神经为副交感神经。
(3)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
该假说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在灌入离体蛙心1的部分任氏液后,离体蛙
心2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
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
[解析] 蛙心1保留迷走神经支配,蛙心2剔除了该神经,说明蛙心1有
神经支配,蛙心2没有神经支配。刺激蛙心1迷走神经,蛙心1的跳动
减慢;从蛙心1的任氏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2的任氏液中,若蛙
心2跳动也会减慢,则说明刺激蛙心1的迷走神经后产生了某种化学
物质,该化学物质也能作用于蛙心2,引起相同效应,证明神经元与
心肌细胞是通过化学信号联系的。即进行题图实验时,科学家基于
的假说是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
(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符合该假说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在灌入
离体蛙心1的部分任氏液后,离体蛙心2出现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
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
快速核答案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固本·识记类)
必备知识 精梳理
1.(1)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 生物节律 小脑 生命 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脑神经 脊神经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 内脏运动 (2)意识 兴奋 安静 加快 减慢 抑制 2.(1)树突 胞体 轴突 胞体 胞体 神经纤维 (2)神经元 辅助 支持 保护 营养 修复 髓鞘
考点易错·明辨析
(1)× (2)√ (3)√ (4)× (5)× (6)×
长句拓展·练思维
1.神经元的轴突很长,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2.(1)临近睡眠时瞳孔收缩、心跳减慢、 呼吸减慢,在考场奋笔疾书时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 (2)奔跑等身体运动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它明显受到意识的支配;而由惊恐所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的,是不随意的
典型例题 提能力
命题角度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1.A 2.B
命题角度二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3.D 4.B
考点二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固本·识记类)
必备知识 精梳理
1.(1)中枢神经系统,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只有感觉无效应 (3)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 2.(1)无须训练 有限 (2)适应
考点易错·明辨析
(1)× (2)× (3)× (4)× (5)√ (6)×
长句拓展·练思维
(1)非条件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传出神经 不是 该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先缩手后感觉到痛 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冲动先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脊髓命令手缩回,同时将神经冲动上传到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4)“吃梅止渴”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谈梅止渴”是与人类语言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典型例题 提能力
命题角度一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C 2.B
命题角度二 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
3.(1)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 (2)单 在反射过程中只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一个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神经元构成,而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3) 偏转一次 偏转两次
命题角度三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4.C
经典真题·明考向
1.A 2.B 3.(1)脑干 分级 (2)钠 内正外负 协助扩散
(3)副交感 突触 (4)小于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强度大于交感神经
题组一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D 2.C 3.D 4.D
题组二 反射与反射弧
5.C 6.C 7.D 8.B
综合应用练
9.(1)③ 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 有 (2)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反射弧中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导致肌肉长期不能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萎缩 (3)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 (4)用适宜大小的电流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
10.(1)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 (2)减慢 副交感神经 (3)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 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课时作业(三十三)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D [解析] 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大脑皮层有控制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脊髓是调节活动的低级中枢,因此打球过程中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共同调控,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打乒乓球时,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和呼吸加快,B正确;运动员根据来球会迅速做出预判,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比较迅速,C正确;心脏的活动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一般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2.C [解析]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人胸椎折断导致的“脊休克”,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会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针刺足部无痛感,B正确;出现“脊休克”时,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会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但损伤平面以上脊髓控制的反射仍然存在,C错误;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D正确。
3.D [解析] 由题干可知,小胶质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被病原体激活后,具有吞噬功能,能识别、吞噬病原体,A正确;溶酶体有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的作用,推测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含有丰富的溶酶体,B正确;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其数量多于神经元,C正确;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D错误。
4.D [解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A错误;据表格可知,神经递质NA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是舒张,在括约肌处的作用是收缩,即神经递质NA在两处发挥的调节效应是相反的,B错误;结合表格可知,效应细胞相同,比如胃平滑肌细胞,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效应不同,C错误;结合表格可知,同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受体类型,导致的调节效应可能不同,如NA作用于胃平滑肌和括约肌的效应不同,D正确。
5.C [解析]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兴奋经过反射弧的传递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B错误;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C正确;控制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缩手反射也可以进行,D错误。
6.C [解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A正确;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判断)、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反应)五部分,根据题意可知,当压力高于刺激阈值时控制单元被激活,触发电化学制动器完成运动,因此该人工反射弧中,控制单元相当于神经中枢,电化学制动器相当于效应器,B正确;人体反射弧中,突触处可进行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即人体反射弧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形式,C错误;人脑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为条件反射,图示人工反射弧不能体现大脑皮层对低等中枢的控制过程,因此该人工反射弧只能简单模拟非条件反射,并不能模拟人脑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D正确。
7.D [解析] 分析题图,a、c均有神经节,都属于传入神经,由此可知,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没有共用传入神经,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故刺激a处不能够在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结构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皮肤或内脏产生的兴奋都可以传到b,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是内脏产生的兴奋传至b,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D正确。
8.B [解析] 刺激 Ⅰ 是一种非条件刺激,刺激 Ⅱ 是一种条件刺激。给动物刺激 Ⅰ,产生某反射活动(称为反射1),该反射活动为非条件反射。给动物刺激 Ⅱ ,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同时给动物刺激 Ⅰ 和刺激 Ⅱ ,经多次重复后,不给动物刺激 Ⅰ ,只给刺激 Ⅱ 也可以产生该反射活动(称为反射2),故反射2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都是反射弧,A正确;反射1是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B错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即反射2是在反射1的基础上经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C正确;反射2建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刺激 Ⅰ 的强化,否则会出现条件反射的消退,D正确。
9.(1)③ 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 有
(2)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反射弧中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导致肌肉长期不能收缩,从而引起肌肉萎缩
(3)使机体产生更多记忆细胞
(4)用适宜大小的电流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该动物的骨骼肌是否收缩
[解析]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图中的结构③为运动神经,结构②为感觉神经,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图中的结构③。①为感受器,若在患者的①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②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而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刺激能传到大脑皮层,患者对刺激有感觉。(2)发热的直接原因是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反射弧中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弧不完整,导致肌肉长期不能收缩,因此导致肌肉萎缩。(3)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糖丸”中的活病毒相当于抗原,多次服用该糖丸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机体产生更多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种免疫方式称为主动免疫。(4)本实验目的是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由脊髓灰质炎所致,还是由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故直接判断骨骼肌功能即可,可设计实验:用适宜大小的电流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10.(1)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
(2)减慢 副交感神经
(3)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 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
[解析] (1)任氏液应该满足蛙心保持活性所需的各种理化性质,类似内环境,以保持蛙心活性,即维持离体蛙心正常的跳动。(2)由图可知,电刺激迷走神经后,心跳减慢,说明迷走神经可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跳减慢,该实验刺激蛙心1的迷走神经,蛙心1跳动减慢,说明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为副交感神经。(3)蛙心1保留迷走神经支配,蛙心2剔除了该神经,说明蛙心1有神经支配,蛙心2没有神经支配。刺激蛙心1迷走神经,蛙心1的跳动减慢;从蛙心1的任氏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蛙心2的任氏液中,若蛙心2跳动也会减慢,则说明刺激蛙心1的迷走神经后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也能作用于蛙心2,引起相同效应,证明神经元与心肌细胞是通过化学信号联系的。即进行题图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是通过化学信号(或某种化学物质)实现的。符合该假说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在灌入离体蛙心1的部分任氏液后,离体蛙心2出现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脏搏动曲线(或与离体蛙心1相同的心跳减慢现象)。课时作业(三十三)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题组一 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
1.[2024·河南濮阳二模] 乒乓球是一项需要身体高度协调的运动,通过练习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肢体协调和身体平衡能力,此过程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打球过程中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和脊髓等共同调控
B.打球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运动员的心跳和呼吸加快
C.运动员根据来球迅速做出预判说明神经调节的反应比较迅速
D.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一定会受意识支配
2.[2024·辽宁沈阳二模] 人的脊髓遭受严重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会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并暂时丧失反射功能,此现象称为“脊休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B.人胸椎折断导致的“脊休克”,针刺足部无痛感
C.出现“脊休克”时,人会丧失所有脊髓控制的反射
D.切断实验动物脊髓与脑的联系可单独研究脊髓的功能
3.[2024·湖南郴州三模] 小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的一种,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被激活后获得吞噬功能。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是神经病理学的主要特征。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小胶质细胞能识别、吞噬病原体
B.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含有丰富的溶酶体
C.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细胞,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D.反射弧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4.[2024·广东梅州模拟] 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对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的支配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效应 细胞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 递质 受体 类型 作用 神经 递质 受体 类型 作用
胃平 滑肌 NA β2 舒张 Ach M 收缩
小肠 平滑肌 NA α1 舒张 Ach M 收缩
括约肌 NA α1 收缩 Ach M 舒张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
B.同种神经递质发挥的调节效应都是相同的
C.效应细胞相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相同
D.受体类型不同,自主神经调节的效应可能不同
题组二 反射与反射弧
5.[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该过程属于反射
B.同一个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可同时发生
C.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D.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缩手反射将不能进行
6.[2024·湖南邵阳一模]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够响应压力刺激的人工反射弧(如图所示),当压力高于刺激阈值时控制单元被激活,触发电化学制动器完成运动。该反射弧可被应用到机器人触觉研究中,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B.该人工反射弧中,控制单元相当于神经中枢,电化学制动器相当于效应器
C.与人体反射弧一样,该人工反射弧中信号只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
D.该人工反射弧只能简单模拟非条件反射,并不能模拟人脑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
7.[2024·山东济宁期中] 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共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刺激a处能够在c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C.图示结构可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
8.[2024·江西南昌模拟] 刺激 Ⅰ 是一种非条件刺激,刺激 Ⅱ 是一种条件刺激。给动物刺激 Ⅰ,产生某反射活动(称为反射1);给动物刺激 Ⅱ ,不产生该反射活动。同时给动物刺激 Ⅰ 和刺激 Ⅱ ,经多次重复后,不给动物刺激 Ⅰ,只给刺激 Ⅱ 也可以产生该反射活动(称为反射2)。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反射1、2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反射1、2都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C.反射2是在反射1的基础上经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
D.反射2建立后要维持下去需要刺激 Ⅰ 的强化
综合应用练
9.[2024·山东青岛模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肌肉萎缩甚至瘫痪等。与脊髓灰质炎相关的神经联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反射弧相应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图中的结构 (填数字标号)。若在患者的①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则②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患者对刺激 (填“有”或“无”)感觉。
(2)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出现发热症状,从体温调节的角度解释发热的直接原因是 。患者严重时肌肉萎缩,请从反射弧角度解释其机制: 。
(3)给小孩口服小儿麻痹症活疫苗(糖丸)可有效预防脊髓灰质炎。该糖丸的服用有特定的要求,小孩7岁前要间隔一定的时间服用3次,多次服用该糖丸的目的是 。
(4)某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由脊髓灰质炎所致,还是由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10.为研究迷走神经对心脏肌肉收缩的控制作用机理,科学家设计了双蛙心灌流实验,实验处理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离体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离体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回答下列问题:
(1)离体蛙心1、2均置于任氏液中,目的是 。
(2)电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离体蛙心1的心脏搏动曲线发生改变,如图乙所示,说明迷走神经可使心跳 ,由此推知,迷走神经属于 (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
(3)在进行图甲所示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 。符合该假说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在灌入离体蛙心1的部分任氏液后,离体蛙心2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