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实验专题4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实验结论的获得(课件 学案)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实验专题4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实验结论的获得(课件 学案)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07 09:15:46

文档简介

实验专题4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实验结论的获得
1.(1)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 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
(2)甲组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 甲组和乙组都有放射性
[解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还含有S。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该题是探究端粒酶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还是RNA,还是二者都有,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去区别蛋白质和RNA。实验思路:将甲组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放射性。将乙组癌细胞在含有32P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放射性。(2)若端粒酶由蛋白质组成,则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若端粒酶由RNA组成,则甲组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若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则甲组和乙组都有放射性。
2.(1)B A 观察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情况和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2)左、右肌肉都收缩,电表指针不偏转
(3)
神经纤维 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逐渐增加
[解析] (1)②现要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可通过证明神经A上的神经冲动能传至左、右肌肉,但不能通过右肌肉处的突触传至神经B来完成。因此应在神经B上连接一个电表,并给予神经A适宜强度的刺激。③观察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情况以及电表指针偏转情况。(2)若左、右肌肉都收缩,电表指针不偏转,则可以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3)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上Na+通道打开,使Na+内流。①若外界Na+浓度增大,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通道内流加快,会导致动作电位峰值增大,结合题干可推测,膜电位峰值会随着生理溶液中Na+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实验结果图见答案。②蛙的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经上某一位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度也相应增大,其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逐渐增加,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强度也因此逐渐增大。
3.(1)FGF1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2结合后,促进细胞内PDE4的磷酸化形成P-PDE4,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 抑制
(2)
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鼠的血脂含量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差值
生理 盐水组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平均值
PDE3B 抑制 剂组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平均值
PDE4 抑制 剂组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平均值
[解析] (1)由图可知,FGF1抑制脂肪分解的机制为FGF1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2结合后,促进细胞内PDE4的磷酸化形成P-PDE4,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据此可从抑制PDE4磷酸化水平的角度开发辅助治疗过度肥胖的药物。(2)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注射液的种类,因变量为血脂含量。由此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见答案。
4.(1)增大 提升 根总体积增大,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与B组相比,喷施外源硅的C、D组气孔导度增幅比叶绿素含量增幅更大 低温下,喷施外源硅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气孔导度增大,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促进暗反应,提高光合速率
[解析] (1)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据此推测,低温环境下,番茄细胞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从而避免低温对细胞的损害。喷施外源硅可适度提升细胞的水分代谢,根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是根总体积增大,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而增强番茄幼苗的低温耐受性。(2)据表分析,与B组相比,喷施外源硅的C、D组气孔导度增幅比叶绿素含量增幅更大,故外源硅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低温条件下,喷施外源硅可通过调整幼苗体内水分比例进而缓解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机制是低温下,喷施外源硅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气孔导度增大,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促进暗反应,提高光合速率。
5.(1)免疫活性物质 能 与模型组1相比,模型组3的小鼠体内的趋化因子CCL5的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2相近,且接近于正常组水平
(2)埃希菌 MXSGD 通过调节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子,从而缓解炎症损伤
[解析] (1)趋化因子CCL5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该物质起到免疫作用,故CCL5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CCL5的含量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题图的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1相比,模型组3的小鼠经MXSGD治疗后,体内的趋化因子CCL5的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2相近,且接近于正常组水平,因此麻杏石甘汤能有效缓解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1的粪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细菌相对丰富度更低,与肠道炎症损伤不呈正相关,而埃希菌属的细菌相对丰富度更高,与肠道炎症损伤呈正相关。题表结果表明,模型组3中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组的基本相同,因此可推测MXSGD缓解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炎症损伤的机制是MXSGD 通过调节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子,从而缓解炎症损伤。实验专题4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实验结论的获得
一、实验结果的预测
1.预测实验结果的解题模板
(1)验证类实验
①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实验思路、方案或步骤,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并挖掘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实验原理,分析预测相关实验的结果。
②模板呈现
(2)探究类实验
①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需要探究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作出预测。
②模板呈现
2.预测实验结果的表示形式
(1)纯文字表示
验证性实验:
①表述模式:出现“结果”,说明“结论”。
②结果只有一个,结论只有一个(不少结论是从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找)。
探究性实验:
①表述模式:如果是“结果”,说明“结论”。
②不像验证性实验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探究性实验往往有几种预测结果,相应的就有几种可能的结论,必须将每一种可能性都列出来进行逐一分析。
③实验组有多种结果,对照组只有一种结果。
1.[2024·湖北黄冈月考]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也有极少数由蛋白质和RNA共同构成。存在于染色体端粒上的端粒酶在癌细胞中很活跃,从而赋予癌细胞复制的永生性。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端粒酶的化学成分。
(1)实验思路:
甲组: ,培养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 ,培养相同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放射性。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则端粒酶由蛋白质组成。
②若 ,则端粒酶由RNA组成。
③若 ,则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2)统计图表示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曲线统计图等。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者自变量,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或者因变量。若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时,都要在图例中注明。
2.[2024·浙江台州一模]下图为两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B分别指两个标本上的坐骨神经,神经A直接搭在右肌肉上,刺激B,左肌肉和右肌肉均会收缩,现在要利用这个标本通过一次实验同时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请完善实验思路。
(1)实验思路:
①刺激A、B,观察肌肉是否收缩确定标本是否具有正常活性。
②在神经 上连接一个电表,给予神经 适宜强度的刺激。
③ 。
(2)实验结果分析:若 ,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为探究Na+浓度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将蛙坐骨神经纤维置于生理溶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测得其膜电位变化峰值为+30mV,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上述溶液中的Na+浓度,并测量其膜电位峰值变化。
①请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②蛙的坐骨神经是由许多 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经上某一位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度也相应增大,其原因是 。
(3)设计表格表示
①实验表格的基本形式
表格通常包括表题(表格名称)、表头、列题、行题、数据格。
②表题的拟定
表题一般结合实验目的,点明表格的主题或要点。
当表格中的数据既有自变量也有因变量时,表题中应同时提及两者,但对照组不必在表题中提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简短是表题的重要特点,但绝不可只图简短而导致表意不明。
③表头、行题、列题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行题所提出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另外,在需要时也可以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位置互换,即在行题列出因变量,而在列题列出自变量。
④表中数据处理
表格一般用于实验结果的记录,进行实验前,表格当中不能有数据。实验结束后,填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处理。
3.[2024·江苏南京二模]长期过度肥胖易诱发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与胰岛素均可抑制脂肪分解,其过程见图。最新研究发现,急性运动能促使脂肪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分泌一种增加人体基础脂肪分解的运动反应因子——抑瘤素M。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FGF1抑制脂肪分解的机制为 ,据此可从 (填“促进”或“抑制”)PDE4磷酸化水平的角度开发辅助治疗过度肥胖的药物。
(2)为了证明“FGF1抑制脂肪分解是通过激活PDE4通路而不是通过激活PDE3B通路”这一观点,某兴趣小组采用若干大小相同且健康的小鼠、FGF1注射液、PDE4抑制剂注射液、PDE3B抑制剂注射液、血脂检测仪等开展了实验,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结果记录表。
二、实验结论的获得
1.解读表格类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相关实验方案及实验测定的原始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模板呈现
2.解读统计图类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一定的实验思路、方案及实验结果(以柱形图、曲线图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析图形(柱形、曲线),得出相关结论。
(2)模板呈现
4.[2024·广东江门一模]番茄喜温,冷害(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是栽种番茄时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硅作为植物生长中的有益元素,能增强植物的逆境耐受性。为探究外源硅提高番茄幼苗低温耐受性的机制,研究小组以某品种番茄幼苗开展实验,B、C、D组均处于会造成冷害的同一低温条件,C、D组分别在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离子硅、纳米硅溶液,培养9天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 别 处理 结合水 与自由 水的 比值 自由水 含量 /% 叶绿素 含量 /(mg· g-1) 气孔 导度 /(mol· m-2· s-1) 净光合 速率 /(μmol· m-2· s-1) 总根 体积 /cm3
A 常温+ 蒸馏水 2.56 2.33 2.56 0.21 10.88 2.14
B 低温+ 蒸馏水 0.61 1.54 0.04 5.97 1.61
C 低温+ 离子硅 4.69 1.25 1.73 0.17 7.21 2.23
D 低温+ 纳米硅 2.47 2.01 1.65 0.12 7.22 2.65
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幼苗对低温有不同的适应方式,据表推测,低温环境下,番茄细胞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 ,从而避免低温对细胞的损害;喷施外源硅可适度 (填“提升”或“降低”)细胞的水分代谢,根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是 ,从而增强番茄幼苗的低温耐受性。
(2)据表分析,外源硅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依据是 ,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喷施外源硅可通过调整幼苗体内水分比例进而缓解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机制是 。
5.[2024·陕西西安三模]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麻杏石甘汤(MXSGD),常用于防治流感,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方剂之一。为研究麻杏石甘汤防治流感的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趋化因子CCL5由免疫细胞分泌,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CCL5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 。上图的实验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 (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判断依据是 。
(2)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诱导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肠组织损伤。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富度
组别 粪球菌属 埃希菌属 乳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正常组+ 生理盐水 1.11 0.03 1.90 10.97
模型组1+ 生理盐水 0.29 12.59 0.33 2.95
模型组2+ 奥司他韦 0.96 0.01 3.00 3.82
模型组3+ MXSGD 1.11 0.02 1.10 10.51
上表的实验结果说明 属的细菌相对丰富度与肠道炎症损伤呈正相关。通过上表结果可以推测,MXSGD缓解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炎症损伤的机制是 。(共41张PPT)
实验专题4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实验结论
的获得
一、实验结果的预测
二、实验结论的获得
一、实验结果的预测
1.预测实验结果的解题模板
(1)验证类实验
①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实验思路、方案或步骤,要求学生利用
所学生物学知识并挖掘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实验原理,分析预测相关实
验的结果。
②模板呈现
(2)探究类实验
①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需要探究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设计实
验方案,并对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作出预测。
②模板呈现
2.预测实验结果的表示形式
(1)纯文字表示
验证性实验:
①表述模式:出现“结果”,说明“结论”。
②结果只有一个,结论只有一个(不少结论是从实验要验证的内容中寻
找)。
探究性实验:
①表述模式:如果是“结果”,说明“结论”。
②不像验证性实验能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探究性实验往往有几种预测
结果,相应的就有几种可能的结论,必须将每一种可能性都列出来进行
逐一分析。
③实验组有多种结果,对照组只有一种结果。
1.[2024·湖北黄冈月考]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也有极少数
由蛋白质和 共同构成。存在于染色体端粒上的端粒酶在癌细胞中
很活跃,从而赋予癌细胞复制的永生性。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端粒酶的化学
成分。
(1)实验思路:
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
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放射性。
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相
同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放射性。
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中
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
[解析]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有些还含有。 的组
成元素为C、、、、 ,该题是探究端粒酶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
还是 ,还是二者都有,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去区别蛋白质
和。实验思路:将甲组癌细胞培养在含有 标记的氨基酸的培
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
并检测其放射性。将乙组癌细胞在含有 标记的核苷酸的培养基中
培养相同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检测其
放射性。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则端粒酶由蛋白质组成。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端粒酶由 组成。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端粒酶由蛋白质和 组成。
甲组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
甲组和乙组都有放射性
[解析] 若端粒酶由蛋白质组成,则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
若端粒酶由 组成,则甲组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若端粒酶
由蛋白质和 组成,则甲组和乙组都有放射性。
(2)统计图表示
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曲线统计图等。统计图一般采用直角坐
标系。横坐标用来表示事物的组别或者自变量,纵坐标常用来表示事物
出现的次数或者因变量。若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
变量时,都要在图例中注明。
2.[2024·浙江台州一模] 下图为两个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A、B
分别指两个标本上的坐骨神经,神经A直接搭在右肌肉上,刺激B,左
肌肉和右肌肉均会收缩,现在要利用这个标本通过一次实验同时证明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请完善实验思路。
(1)实验思路:
①刺激A、B,观察肌肉是否收缩确定标本是否具有正常活性。
②在神经___上连接一个电表,给予神经___适宜强度的刺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观察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情况和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解析] ②现要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
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可通过证明神经A上的神经冲动能传至左、右
肌肉,但不能通过右肌肉处的突触传至神经B来完成。因此应在神经
B上连接一个电表,并给予神经A适宜强度的刺激。③观察左肌肉和
右肌肉收缩情况以及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2)实验结果分析: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左、右肌肉都收缩,电表指针不偏转
[解析] 若左、右肌肉都收缩,电表指针不偏转,则可以说明神经冲
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为探究 浓度与动作电位峰
值的关系,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将
①请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蛙坐骨神经纤维置于生理溶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后,测得其膜电位变
化峰值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上述溶液中的 浓度,并测量
其膜电位峰值变化。
[答案]
②蛙的坐骨神经是由许多___________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
经上某一位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度
也相应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纤维
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逐渐增加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上通道打开,使 内流。①若外界浓度增大,膜内外 浓度差增大,兴奋时 通过通道内流加快,会导致动作电位峰值增大,结合题干可推测,膜电位峰值会随着生理溶液中 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实验结果图见答案。②蛙的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经上某一位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度也相应增大,其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逐渐增加,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强度也因此逐渐增大。
(3)设计表格表示
①实验表格的基本形式
表格通常包括表题(表格名称)、表头、列题、行题、数据格。
②表题的拟定
表题一般结合实验目的,点明表格的主题或要点。
当表格中的数据既有自变量也有因变量时,表题中应同时提及两者,
但对照组不必在表题中提及。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简短是表题的重要
特点,但绝不可只图简短而导致表意不明。
③表头、行题、列题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行题所提出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另外,在需要时也可以
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位置互换,即在行题列出因变量,而在列题列出
自变量。
④表中数据处理
表格一般用于实验结果的记录,进行实验前,表格当中不能有数据。
实验结束后,填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处理。
3.[2024·江苏南京二模] 长期过度肥胖易
诱发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2型糖
尿病的发病风险。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与胰岛素均可抑制脂肪
分解,其过程见图。最新研究发现,急
性运动能促使脂肪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分泌一种增加人体基础脂肪分解
的运动反应因子——抑瘤素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 抑制脂肪分解的
机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可
从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磷
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2结合后,促进细胞内的磷酸化形成,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
抑制
酸化水平的角度开发辅助治疗过度肥胖的药物。
[解析] 由图可知, 抑制脂肪分解
的机制为 与脂肪细胞表面的受体2
结合后,促进细胞内 的磷酸化形
成 ,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
据此可从抑制 磷酸化水平的角度
开发辅助治疗过度肥胖的药物。
(2)为了证明“ 抑制脂肪分解是通
过激活通路而不是通过激活
通路”这一观点,某兴趣小组采用若干大
小相同且健康的小鼠、 注射液、
抑制剂注射液、 抑制剂注射
液、血脂检测仪等开展了实验,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结果
记录表。
[答案] 不同实验条件下小鼠的血脂含量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差值
生理盐水组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平均值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平均值
组别 实验前 实验后 差值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平均值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注射液的种类,因变量为
血脂含量。由此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见答案。
(续表)
二、实验结论的获得
1.解读表格类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相关实验方案及实验测定的原始数
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模板呈现
2.解读统计图类
(1)题型特点:此类题目通常提供一定的实验思路、方案及实验结果
(以柱形图、曲线图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分析图形(柱形、曲线),
得出相关结论。
(2)模板呈现
4.[2024·广东江门一模] 番茄喜温,冷害(零上低温对植物的伤害)是
栽种番茄时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硅作为植物生长中的有益元素,
能增强植物的逆境耐受性。为探究外源硅提高番茄幼苗低温耐受性的
机制,研究小组以某品种番茄幼苗开展实验,B、C、D组均处于会造
成冷害的同一低温条件,C、D组分别在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离子硅、
纳米硅溶液,培养9天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组 别 处理 结合水与 自由水的 比值 自由 水含 量/%
A 2.56 2.33 2.56 0.21 10.88 2.14
B 0.61 1.54 0.04 5.97 1.61
组 别 处理 结合水与 自由水的 比值 自由 水含 量/%
C 4.69 1.25 1.73 0.17 7.21 2.23
D 2.47 2.01 1.65 0.12 7.22 2.65
(续表)
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幼苗对低温有不同的适应方式,据表推测,低温环境下,
番茄细胞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______, 从而避免低温对细胞的损害;
喷施外源硅可适度______(填“提升”或“降低”)细胞的水分代谢,根
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从而增强番茄幼苗的低温耐受性。
增大
提升
根总体积增大,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析]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
旺盛;而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和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
强。据此推测,低温环境下,番茄细胞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增大,
从而避免低温对细胞的损害。喷施外源硅可适度提升细胞的水分代
谢,根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是根总体积增大,促进根吸
收水分和无机盐,从而增强番茄幼苗的低温耐受性。
(2)据表分析,外源硅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依据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在低温条件下,喷施外源硅可通过调整幼苗体内水分比例进
而缓解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与B组相比,喷施外源硅的C、D组气孔导度增幅比叶绿素含量增幅更大
低温下,喷施外源硅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气孔导度增大,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促进暗反应,提高光合速率
[解析] 据表分析,与B组相比,喷施外源硅的C、D组气孔导度增幅比
叶绿素含量增幅更大,故外源硅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
低温条件下,喷施外源硅可通过调整幼苗体内水分比例进而缓解净光
合速率下降的机制是低温下,喷施外源硅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多,
气孔导度增大,吸收更多二氧化碳,促进暗反应,提高光合速率。
5.[2024·陕西西安三模] 汉代张仲景
《伤寒论》中的名方麻杏石甘汤
,常用于防治流感,也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使用
频次最高的中药方剂之一。为研究
麻杏石甘汤防治流感的机制,科研
人员以正常小鼠和感染了A型流感病毒的模型小鼠为材料,分别给予
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趋化因子 由免疫细胞分泌,
能促使炎症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
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损伤程
度呈正相关。 属于免疫系统组
成中的______________。上图的实
验结果显示,麻杏石甘汤____
免疫活性物质

与模型组1相比,模型组3的小鼠体内的趋化因子的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2相近,且接近于正常组水平
(填“能”或“不能”)有效缓解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判断依据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趋化因子 能促使炎症
细胞向病灶部位聚集,该物质起到
免疫作用,故 属于免疫系统
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 的
含量与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损
伤程度呈正相关,题图的实验结果
显示,与模型组1相比,模型组3的小鼠经 治疗后,体内的趋
化因子 的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2相近,且接近于正常组水平,
因此麻杏石甘汤能有效缓解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损伤。
(2)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肠道
菌群失调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诱导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
子,引起炎症反应和肠组织损伤。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结果如
下表所示。
处理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富度
组别 粪球菌属 埃希菌属 乳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1.11 0.03 1.90 10.97
0.29 12.59 0.33 2.95
0.96 0.01 3.00 3.82
1.11 0.02 1.10 10.51
上表的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属的细
菌相对丰富度与肠道炎症损伤呈正相
关。通过上表结果可以推测,
缓解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炎症损
伤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希菌
通过调节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上皮细胞过度表达炎症因子,从而缓解炎症损伤
[解析]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1的粪球菌
属、乳杆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的细菌相对丰
富度更低,与肠道炎症损伤不呈正相关,
而埃希菌属的细菌相对丰富度更高,与肠
道炎症损伤呈正相关。题表结果表明,模
型组3中的肠道菌群结构与正常组的基本相同,因此可推测 缓
解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炎症损伤的机制是 通过调节小鼠
体内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上皮细胞过
度表达炎症因子,从而缓解炎症损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