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5 实验方案的补充完善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订
1.(1)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a、b、c、d、e、f 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 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2)呼吸速率随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乙烯释放速率降低后,呼吸速率也随之降低,表明两者的相关性
[解析] (1)为证实题述结论,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本实验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并提供了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 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a、b、c、d、e、f,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DNS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2.①高血压 ②适量的生理盐水 实验结果:乙组和丙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基本相同且高于甲组,甲组和丙组的血压基本相同且低于乙组
[解析] ①本实验要验证依普利酮降压的作用原理,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依普利酮,因变量为大鼠的醛固酮含量和血压值。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从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甲组,作空白对照,另外40只制备成实验性高血压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②因为本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依普利酮,故甲组和乙组的实验鼠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实验鼠应注射等量一定浓度的依普利酮溶液。连续处理16周,在此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③16周后,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因此丙组大鼠注射依普利酮后血压降低,但体内醛固酮水平不受影响,乙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后血压依然高,甲组是正常大鼠,没有高血压,因此乙组和丙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大致相同且高于甲组,甲组和丙组的血压值大致相同且低于乙组。
3.①材料用具中“蒸馏水”不符合实验要求,应改为“生理盐水” ②环孢素溶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t甲>t乙 实验结论: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解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环孢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免疫排斥反应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如下:①由于实验设计的对象是动物,材料用具中“蒸馏水”不符合实验要求,应改为“生理盐水”。②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环孢素的有无,故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环孢素溶液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③由于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论与预期一致,即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甲组有环孢素,故预期实验结果应为t甲>t乙。
4.在该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NAA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和高于高浓度的范围以及两浓度之间各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实验专题5 实验方案的补充完善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订
1.实验方案设计要点归纳
1.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经研究得出结论,菠萝蜜在贮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逐渐上升而后相对稳定。为证实上述结论,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DNS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 ;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 ;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 。
(2)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贮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 。
2.[2025·广东惠州月考]肾素(Renin)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肾小球旁器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分泌量受肾小动脉压及原尿中的钠量等因素影响。肾素作用于血浆内的血管紧张素原,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血管紧张素,促进血压上升。下图是机体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和血量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醛固酮分泌异常增高会引起高血压,依普利酮是一种降压效果显著的药物。已知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能与醛固酮受体竞争性结合。请补充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60只,从其中随机选20只作为甲组,将剩余的40只制备成 大鼠,均分成乙组和丙组。测定各组大鼠的醛固酮含量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
②给甲组和乙组实验鼠注射 ,丙组实验鼠注射等量一定浓度的依普利酮溶液,连续处理16周,在此过程中三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③16周后,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2.“五看法”评价与修订实验方案
3.[2024·广西南宁一模]临床上,环孢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研究人员利用如下材料用具进行实验,以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请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A、B品系小鼠各若干只,环孢素溶液,注射器,手术器材,蒸馏水,饲料。
①上述材料用具中有一种不符合实验要求,请指出并改正: 。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A品系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 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注射 作为对照组;切除两组小鼠腹部少量皮肤,取同一只B品系小鼠腹部相同面积的皮肤分别移植到甲、乙两组小鼠的腹部。
第三步: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移植皮肤从移植到脱落的时间,分别记作t甲、t乙。
③预期实验结果: 。
实验结论: 。
4.[2024·湖南永州二模]为探究细胞分裂素(BA)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h、24h、48h、72h、96h、120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天和第28天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mol·L-1,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某同学为了确定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用两种浓度的NAA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明显差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改进方法: ;理论依据: 。(共23张PPT)
实验专题5
实验方案的补充完善以及实
验方案的评价与修订
1.实验方案设计要点归纳
2.“五看法”评价与修订实验方案
1.实验方案设计要点归纳
1.当某品种菠萝蜜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迅速上升,再迅
速下降的现象。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常
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变化趋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经研究得出结论,菠萝蜜在
贮藏5天内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逐渐
上升而后相对稳定。为证实上述结论,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将采摘后分别放置0、1、2、3、4、5天的菠萝蜜分成6组,编号为、、、、、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假设菠萝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现有充足
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
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 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
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②分别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试剂,混匀
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解析] 为证实题述结论,拟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本实验假设菠萝
蜜中的可溶性糖均为葡萄糖,并
提供了充足的新采摘菠萝蜜、仪器设备(如比色仪,可用于定量分析溶液中物质的浓度)、玻璃器皿和试剂(如 试剂,该试剂能够和葡萄糖在沸水浴中加热产生棕红色的可溶性物质)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利用的原理是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代表葡萄糖含量的多少,据此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①分组编号,将采摘后分别放置
0、1、2、3、4、5天的菠萝蜜分
成6组,编号为、、、、、 ,
实验中保证采摘后用于实验的菠萝蜜生长状态一致;②分别取等量的6组菠萝蜜制作匀浆,取等量匀浆液分别置于6支干净的试管中;③在6支试管中分别添加等量的 试剂,混匀;④分别在沸水浴中加热;⑤在加热的过程中使用比色仪分别测定各组试管中棕红色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记录并分析。
(2)综合上述发现,新采摘的菠萝蜜在贮藏过程中释放的乙烯能调
控果实的呼吸速率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呼吸速率随乙烯释放速率的增加而增加,乙烯释放速率降低后,呼吸速率也随之降低,表明两者的相关性
2.[2025·广东惠州月考] 肾素 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肾
小球旁器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其分泌量受肾小动脉压及原尿
中的钠量等因素影响。肾素作用于血浆内的血管紧张素原,经过一系
列反应生成血管紧张素,促进血压上升。下图是机体通过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血压和血量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醛固酮分泌异常增高会引起高
血压,依普利酮是一种降压效
果显著的药物。已知依普利酮
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能与醛
固酮受体竞争性结合。请补充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
鼠60只,从其中随机选20只作
为甲组,将剩余的40只制备成
________大鼠,均分成乙组和
丙组。测定各组大鼠的醛固酮含量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统计。
②给甲组和乙组实验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丙组实验鼠注射等量
一定浓度的依普利酮溶液,连续处理16周,在此过程中三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高血压
适量的生理盐水
③16周后,分别测定每组大鼠
的醛固酮水平和血压值,并进
行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依普利酮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实验结果:乙组和丙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基本相同且高于甲组,甲组和丙组的血压基本相同且低于乙组
[解析] ①本实验要验证依普利酮降压的作用原理,自变量为是否注
射依普利酮,因变量为大鼠的醛固酮含量和血压值。选取生理状况
相同的健康大鼠,从中随机选取20只作为甲组,作空白对照,另外
40只制备成实验性高血压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②因为
本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依普利酮,故甲组和乙组的实验鼠均注射
等量生理盐水,丙组实验鼠应注射等量一定浓度的依普利酮溶液。
连续处理16周,在此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周后,分别测定每组大鼠的醛固酮水平和血压值,并进行数据
统计。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因此丙组大鼠注射依普利酮后血压降
低,但体内醛固酮水平不受影响,乙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后血压依
然高,甲组是正常大鼠,没有高血压,因此乙组和丙组大鼠的醛固
酮水平大致相同且高于甲组,甲组和丙组的血压值大致相同且低于
乙组。
2.“五看法”评价与修订实验方案
3.[2024·广西南宁一模] 临床上,环孢素是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研究人
员利用如下材料用具进行实验,以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
的作用,请完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A、B品系小鼠各若干只,环孢素溶液,注射器,手术器材,
蒸馏水,饲料。
①上述材料用具中有一种不符合实验要求,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用具中“蒸馏水”不符合实验要求,应改为“生理盐水”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A品系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
两组。
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乙组小鼠
注射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切除两组小鼠腹部少量皮肤,取
同一只B品系小鼠腹部相同面积的皮肤分别移植到甲、乙两组小鼠的
腹部。
环孢素溶液
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将两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移植皮
肤从移植到脱落的时间,分别记作、 。
③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
[解析] 分析题意,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
应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环孢素的有无,因变量是免疫排斥反应
情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如下:①由
于实验设计的对象是动物,材料用具中“蒸馏水”不符合实验要求,
应改为“生理盐水”。②实验步骤: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环孢素的有
无,故第二步给甲组小鼠注射适量的环孢素溶液作为实验组,乙组
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③由于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结论与预期一致,即环孢素具有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甲
组有环孢素,故预期实验结果应为 。
4.[2024·湖南永州二模] 为探究细胞分裂素
(BA)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
关实验,实验组分别选取在“培养基 ”
培养了、、、、 、
的丛状苗,用“培养基”各处理后,再转入“ 培
养基 ”继续培养。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天和第28天观察并
统计生根率,和的浓度均为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
下列问题:
某同学为了确定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
宜浓度,用两种浓度的 分别处理扦插枝
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
组进行实验, 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
明显差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请说明理论依据。
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该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 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和高于高浓度的范围以及两浓度之间各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