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学案 练习)2026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07 09:19:31

文档简介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1.生物群落 生物圈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人工
2.(1)根本来源 绿色植物 自养 有机物 植食性 肉食性 寄生 物质循环 腐生 异养 无机物
(2)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消费者 ③生产者 ④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考点易错】
(1)× (2)× (3)√ (4)×
[解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部分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有少数微生物属于消费者(如寄生细菌)或生产者(如硝化细菌)。(4)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非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 典型例题
1.A [解析] 分析题图,生物群落中a表示消费者,b表示生产者,c表示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的是绿色植物,此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A正确;消费者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肺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腐生细菌和真菌,蚯蚓、蜣螂等动物也是分解者,C错误;b(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2.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以下食物链:①a→c、②a→d→e→c、③a→d→e→f、④a→f、⑤b→c、⑥b→f,因此图中a和b是生产者,A项错误;e是肉食动物,b是生产者,B项错误;c和f均以植物a、b为食,也捕食动物e,故c和f是杂食动物,C项正确;d只以植物a为食,d是植食动物,f是杂食动物,D项错误。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1.初级 次级 四 (1)生产 消费 分解者 (2)5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捕食 (4)所有生物
2.营养关系 营养级 种间竞争 捕食和种间竞争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考点易错】
(1)√ (2)√ (3)√ (4)× (5)× (6)√
[解析]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与生物的体型无必然联系。(5)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长句拓展】
(1)减少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但最终比原来的数量要多
(3)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 典型例题
1.C [解析] 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如杂食动物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捕食植物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时属于第三或更高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捕食关系不能逆转,因此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D正确。
2.D [解析] 根据流经生物的能量判断④的营养级低,③的营养级高;根据生物体内镉浓度判断①的营养级低,②的营养级高;根据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判断①的营养级低,③的营养级高。结合选项,仅D项符合题意。
经典真题·明考向
1.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而乙数量增加导致丙数量增加;甲数量下降导致乙数量下降,而乙数量下降导致丙数量下降,可见甲数量的变化会间接影响丙数量,A错误。由A项分析可知,乙捕食甲,同时乙又被丙捕食,可见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乙捕食甲,丙捕食乙,故丙不可能是初级消费者,可能是次级消费者,C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乙捕食甲、丙捕食乙,可见甲、乙、丙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丙,D错误。
2.C [解析] 棕熊为顶级的大型肉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其所在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A错误;豹猫和雪豹为肉食动物,可能属于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等,B错误;由图可知,三个山系中,M3的肉食动物种类最多,食物网最复杂,由此推测肉食动物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均最高,C正确;肉食动物与其猎物的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一般来说,大型捕食者偏好捕食大型猎物,D错误。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标 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固本·识记类)
1.生态系统的概述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组成成分的类型及作用
成分 类型 营养 方式 作用 地位
非生物 的物质 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 /
生 物 群 落 a.光能自养生物: 、蓝细菌、光合细菌等; b.化能自养生物: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制造 ,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生态 系统 的基 石
动物,包括 动物、 动物、杂食性动物和 动物等(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寄生的细菌、真菌、病毒) 异养 加快生态系统的 ;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 系统 的重 要成 分
营 生活的动物、细菌和真菌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生态 系统 的必 要成 分
(1)生产者≠植物
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但不是植物;菟丝子是植物但属于消费者。
(2)消费者≠动物
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属于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动物属于分解者。
(3)分解者≠微生物
如蚯蚓等动物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注意]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和 是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两大“桥梁”。
考点易错·明辨析
(1)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3)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4)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
1.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2.[2022·广东卷]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根据模型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注:先根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确定生产者,最后确定分解者和消费者。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固本·识记类)
1.食物链
(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 者,后面的都是 者,不含 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个,原因是 。
①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 ,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常不会逆转。
(4)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处于该营养级的 ,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2.食物网
考点易错·明辨析
(1)在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2)[2022·浙江6月选考]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3)[2022·浙江6月选考]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5)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6)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长句拓展·练思维
[选择性必修2P52“图3-4”]下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相关生物数量都 ,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 。
(2)若人类的捕杀导致鹰大量减少,兔、食草鸟、蛇的数量变化情况是 。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其原因是 。
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2.[2024·江西卷]假设某个稳定生态系统只存在一条食物链。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这条食物链上其中4种生物的相关指标(如表,表中“—”表示该处数据省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4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排序,正确的是()
物种 流经生物 的能量/kJ 生物体内镉浓 度/(μg/g) 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越大)
① — 0.03 15.64
② — 0.08 —
③ 1.60×106 — 1.05
④ 2.13×108 — —
A.④③①②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D.④①②③
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捕食或食物信息直接分析
①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蝗虫和鼠以草为食,青蛙捕食蝗虫,蛇捕食青蛙和鼠,鹰捕食青蛙、鼠、蛇,请据此绘制以上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分析依据:根据生物间捕食关系直接绘制。
结论:
②捕获某湖泊中的部分生物,通过研究它们胃中的食物残渣,反推得到这些生物的食物比例,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绘制相关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被捕食者 捕食者
小黄鱼 虾虎鱼 虾 蟹
食物比例
小黄鱼 / 0 0 0
虾虎鱼 24% / 0 0
虾 10% 44% / 0
蟹 66% 56% 0 /
浮游植物 0 0 100% 100%
分析依据:胃内残渣反映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结论:
③依据捕食关系曲线,构建食物链(网)
分析依据: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结论:食物链为乙→丙→甲。
(2)根据重金属、DDT等物质的浓度分析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 (mg·L-1) 0.05 7 0.51 68 0.39
分析依据:有害物质如有机汞等在组成食物链的生物体内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
结论:由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表中生物营养级的高低,其对应的食物网为。
(3)根据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或能量分析
营养级 A B C D
Pg 15.9 870.7 1.9 141.0
(注: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分析依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结论:①图a、图b中根据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可形成的食物网为。
②表格中,根据能量多少可以确定食物链为B→D→A→C。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4·全国甲卷]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数量的变化不会对丙数量产生影响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
C.丙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
D.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乙→丙,也可能是丙→乙→甲
2.[2024·重庆卷]为了解动物共存方式,科学家调查M1等西南3个山系肉食动物的捕食偏好,如图推断最合理的是()
A.棕熊从低营养级中获得能量少,对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弱
B.M2的豹猫和雪豹均为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
C.3个山系中,M3肉食动物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均最高
D.大型捕食者偏好捕食小型猎物,大、小型肉食动物通过生态位分离实现共存(共88张PPT)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固本·识记类)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固本·识记类)
经典真题·明考向
作业手册
备用习题
答案速查【听】
答案速查【作】
课标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固本·识记类)
1.生态系统的概述
生物群落
生物圈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人工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组成成分的类型及作用
成分 类型 营养方式 作用 地位
非生物 的物质 和能量 光、热、水、空气、 无机盐等 / 生物群落中物质 和能量的______ ____ /
根本来源
成分 类型 营养方式 作用 地位
生 物 群 落 生 产 者 ______ 制造________,储 存能量,为消费者 提供食物和栖息 场所 生态系
统的基

绿色植物
自养
有机物
(续表)
成分 类型 营养方式 作用 地位
生 物 群 落 消 费 者 动物,包括________ 动物、________动 物、杂食性动物和 ______动物等 (还包括寄生的植物 如菟丝子,寄生的细 菌、真菌、病毒) 异养 加快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对 植物的传粉、种 子的传播等具有 重要作用 生态系
统的重
要成分
植食性
肉食性
寄生
物质循环
(续表)
成分 类型 营养方式 作用 地位
生 物 群 落 分 解 者 营______生活的动 物、细菌和真菌 ______ 将动植物遗体和 动物的排遗物分 解成________,返 回到无机环境中, 供生产者重新利 用 生态系
统的必
要成分
腐生
异养
无机物
(续表)
(1)生产者 植物
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但不是植物;菟丝子是植物但属于消费者。
(2)消费者 动物
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属于消费者;秃鹫、蚯蚓、蜣螂等动物属于分
解者。
(3)分解者 微生物
[易错警示]
如蚯蚓等动物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
于消费者。
[注意]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的两大“桥梁”。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考点易错】(明辨析)
(1)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
×
[解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
的物质和能量。
(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各种微生物均属于分解者。( )
×
[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的蚯蚓和部分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有少数微生
物属于消费者(如寄生细菌)或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3)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

(4)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
处于主导地位。( )
×
[解析] 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非占主导地位,占主导
地位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1.如图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
下列对、、 所代表的成分说法
正确的是( )
A. 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 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 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 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的稳定

[解析] 分析题图,生物群落中
表示消费者,表示生产者, 表
示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的是绿
色植物,此外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也是生产者,
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A正确;消费者不一定是真核生物,如肺结
核杆菌是原核生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分解者主要指的是腐生细
菌和真菌,蚯蚓、蜣螂等动物也是分解者,C错误; (生产者)是该
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
2.[2022·广东卷] 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
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是生产者 B.、 是肉食动物
C.、是杂食动物 D.、 是植食动物

[解析] 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含有以下食物链: 、
、、、、 ,
因此图中和是生产者,A项错误;是肉食动物, 是生产者,B项
错误;和均以植物、为食,也捕食动物,故和 是杂食动物,C
项正确;只以植物为食,是植食动物, 是杂食动物,D项错误。
根据模型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注:先根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
确定生产者,最后确定分解者和消费者。
[题后归纳]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固本·识记类)
1.食物链
初级
次级

(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__________者,后面的都是__________者,不
含______________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
消费
分解者
(2)营养级一般不超过___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②消费者所处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 。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只有______,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通
常不会逆转。
(4)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处于该营养级的__________,不代表单
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生物种群。
5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捕食
所有生物
2.食物网
营养关系
营养级
种间竞争
捕食和种间竞争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考点易错】(明辨析)
(1)在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
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

(2)[2022·浙江6月选考] 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
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

(3)[2022·浙江6月选考] 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
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
×
[解析]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与生物的体型无必然联系。
(5)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
×
[解析]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6)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

【长句拓展】(练思维)
[选择性必修 “图3-4 ”] 下
图为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数
减少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量减少,相关生物数量都______,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人类的捕杀导致鹰大量减
少,兔、食草鸟、蛇的数量变化情
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但最终比原来的数量要多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1.[2023·全国甲卷]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
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

[解析] 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如杂食动物
既会捕食植物,又会捕食动物,捕食植物时属于第二营养级,捕食
动物时属于第三或更高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
量来源是太阳能,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
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捕食关系不能逆转,因
此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D正确。
2.[2024·江西卷] 假设某个稳定生态系统只存在一条食物链。研究人员
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这条食物链上其中4种生物的相关指标(如表,表
中“—”表示该处数据省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4种生物在食物链
中的排序,正确的是( )
物种 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
(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生
物被捕食的压力越大)
① — 0.03 15.64
② — 0.08 —
③ — 1.05
④ — —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解析] 根据流经生物的能量判断④的营养级低,③的营养级高;根
据生物体内镉浓度判断①的营养级低,②的营养级高;根据生物承
受的捕食压力指数判断①的营养级低,③的营养级高。结合选项,
仅D项符合题意。
根据各类信息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捕食或食物信息直接分析
①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蝗虫和鼠以草为食,青蛙捕食蝗虫,蛇捕食青蛙和
鼠,鹰捕食青蛙、鼠、蛇,请据此绘制以上几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分析依据:根据生物间捕食关系直接绘制。
[题后归纳]
结论:
②捕获某湖泊中的部分生物,通过研究它们胃中的食物残渣,反推得到
这些生物的食物比例,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绘制相关生物组成
的食物网。
被捕食者 捕食者 小黄鱼 虾虎鱼 虾 蟹
食物比例 小黄鱼 / 0 0 0
虾虎鱼 / 0 0
虾 / 0
蟹 0 /
浮游植物 0 0
分析依据:胃内残渣反映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
结论:
③依据捕食关系曲线,构建食物链(网)
分析依据:曲线走势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结论:食物链为乙 丙 甲。
(2)根据重金属、 等物质的浓度分析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
生物体 A B C D
0.05 7 0.51 68 0.39
分析依据:有害物质如有机汞等在组成食物链的生物体内存在生物富集
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升高,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
结论:由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表中生物营养级的高低,其对应
的食物网为 。
(3)根据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或能量分析
营养级 A B C D
15.9 870.7 1.9 141.0
(注: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
分析依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
结论:①图a、图b中根据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可形成的食物网
为 。
②表格中,根据能量多少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
经典真题·明考向
1.[2024·全国甲卷] 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
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种群之间
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数量的变化不会对丙数量产生影响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
C.丙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
D.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 乙 丙,也可能是丙
乙 甲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
而乙数量增加导致丙数量增加;甲数量下降导致乙
数量下降,而乙数量下降导致丙数量下降,可见甲
数量的变化会间接影响丙数量,A错误。由A项分析
可知,乙捕食甲,同时乙又被丙捕食,可见乙在该
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乙
捕食甲,丙捕食乙,故丙不可能是初级消费者,可能是次级消费者,
C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乙捕食甲、丙捕食乙,可见甲、乙、丙三
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是甲 乙 丙,D错误。
2.[2024·重庆卷] 为了解动物共存方式,科学家调
查 等西南3个山系肉食动物的捕食偏好,如图
推断最合理的是( )
A.棕熊从低营养级中获得能量少,对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弱
B. 的豹猫和雪豹均为三级消费者,处于第四营养级
C.3个山系中, 肉食动物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均最高
D.大型捕食者偏好捕食小型猎物,大、小型肉食动物通过生态位分离
实现共存

[解析] 棕熊为顶级的大型肉食动
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对其所
在的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A错
误;豹猫和雪豹为肉食动物,可
能属于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等,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等,B错误;由图可知,三个山系中,
的肉食动物种类最多,食物网最复杂,由此推测肉食动物丰富度和生
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均最高,C正确;肉食动物与其猎物的体重之
间存在正相关性,一般来说,大型捕食者偏好捕食大型猎物,D错误。
备用习题

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解析] 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代表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c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它们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生存,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是光能自养型生物,c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此a可能是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b可能是光合细菌,c可能是硝化细菌,C正确;b曲线代表的是光能自养型生物,不能代表化能自养型生物,D错误。
A.图中存在3条食物链,鹰属于第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图示中的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则鼠种群的数量将会下降
D.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

2.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解析]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鹰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错误;鼠种群的死亡率上升是否会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需看情况,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如果蛇从该生态系统中消失,食物链缩短,传递到鹰的能量增多,理论上鹰的环境容纳量会变大,D正确。
作业手册
(限时:20分钟)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1.[2025·湖南长沙模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多数植物属于生产者,少数可能属于消费者
B.小生态缸中的动物太多会影响食物链的稳定
C.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D.深海海底的生产者通常是化能自养微生物而非植物

[解析] 绝大多数植物属于生产者,少数为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于
消费者,A正确;小生态缸中的动物太多,消耗的能量和物质较多,
产出小于消耗,会破坏生态缸的稳定性,B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深海海底缺乏阳光,
故存在的生产者通常是化能自养微生物而非植物,D正确。
2.[2025·安徽合肥期中]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持续实施湿地修复项
目,淡水湿地面积稳步增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逐渐成为丹顶鹤的
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三角洲的所有生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丹顶鹤属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一定属于生产者
D.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解析] 该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A错误;丹顶鹤以其他生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正确;
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比如菟丝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
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
组成,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3.[2024·山东济南模拟]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 释放量的
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 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都有可能是细菌
D. 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解析] 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
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
正确;、曲线代表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
曲线代表的是光能自养型生物, 曲线代表的是
化能自养型生物,它们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依靠生
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生存, 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 曲线
代表的是消费者或分解者,曲线代表的是光能自养型生物, 曲线代表的
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此可能是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 可能是光合细菌,
可能是硝化细菌,C正确; 曲线不能代表化能自养型生物,D错误。
4.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四种成分
D.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 的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解析] 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部分,A正确;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
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只是其中的部分生物,
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
营养结构,甲、乙、丙、丁只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误;乙
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 的能量就越多,但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
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一般不能改变,D错误。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5.[2024·河北保定二模]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干季和湿季分明,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红腿小隼与树蛙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两种种间关系
C.云猫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会导致猞猁的数量明显减少
D.图中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解析] 分析题图,该食物网
中共有5条食物链,在“植物
蝗虫 树蛙 红腿小隼
云猫 猞猁”这条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A正确;
红腿小隼捕食树蛙,二者具有捕食关系,红腿小隼与树蛙均捕食蝗虫,
二者又具有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云猫的数量减少,猞猁会捕食更
多的红腿小隼,短时间内猞猁的数量不会明显减少,C错误;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题图中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正确。
6.[2024·湖北襄阳模拟] 通过分析某食物网中不同生物粪便中的食物残
渣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生物种类 A B C D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 B B A、C
A.表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表中共有4条食物链,D处于第四营养级
C.D和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 增加可能会造成D减少
D.大量捕杀 有利于保护A和C,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由题意可知,食物网不包含分解者,所以表中所有生物不能
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由题表分析可知,表中共有4条食物链,
即、、、 ,D处
于第三、四营养级,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D和 的种间关系为
捕食和种间竞争,增加可能会造成D减少,C正确;大量捕杀 ,则
与捕杀之前相比较,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化,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D错误。
7.[2024·辽宁沈阳模拟] 在一个较小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以植物
A为食的多种昆虫、以植物A和昆虫为食的鸟类B、以鸟类B为食的猛
禽C等,且植物A具有生存优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由植物A、昆虫、鸟类B和猛禽C构成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鸟类B占两个营养级
D.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植物A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量最多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
误;该生态系统中还有其他的生物,且该食物网中有多种昆虫以植
物A为食,所以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至少有两条,C错误;由于生物
富集作用,猛禽C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量最多,D错误。
8.[2024·湖北武汉三模] 在某河流生态系统中,摇蚊取食刚毛藻、附生
硅藻和念珠藻等底栖藻类;摇蚊会被捕食性昆虫、昏白鱼的幼鱼和三
刺鱼的幼鱼捕食;昏白鱼的幼鱼和三刺鱼的幼鱼又会被虹鳟的幼鱼捕
食;捕食性昆虫会被虹鳟成鱼和昏白鱼成鱼捕食;昏白鱼成鱼也直接
食用底栖藻类,形成该河流的食物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仅有三个营养级
B.虹鳟的发育程度不同,但其消费者级别相同
C.昏白鱼占有三个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
D.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昏白鱼都可能不能生存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底栖藻类 昏白鱼
成鱼,共2个营养级,A错误;由题意可知,虹鳟的幼鱼所处的食物
链为底栖藻类 摇蚊 昏白鱼的幼鱼和三刺鱼的幼鱼 虹鳟的幼
鱼,虹鳟成鱼所处的食物链为底栖藻类 摇蚊 捕食性昆虫 虹
鳟成鱼,虹鳟的幼鱼和成鱼在这两条食物链中都是三级消费者,说
明虹鳟的发育程度不同,但其消费者级别相同,B正确;昏白鱼占有
三个营养级(第2、3、4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
(第3营养级),C正确;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昏
白鱼因缺乏食物,可能都不能生存,D正确。
9.[2024·江苏南京模拟]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捕食行为会下行传递,直
接或间接影响更低营养级生物,称为营养级联。在甲、乙两个相邻的湖
泊中,食物链为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食浮游动物鱼类 食鱼动物。
研究人员将甲中食鱼动物移入乙,同时将 的食浮游动物鱼类从
乙移向甲,若甲、乙两个湖泊存在明显的营养级联,则可能出现的结果
是( )
A.甲中浮游植物增加,乙中浮游植物减少
B.甲中浮游植物不变,乙中浮游植物不变
C.甲中浮游动物增加,乙中浮游动物不变
D.甲中浮游动物增加,乙中浮游动物减少

[解析] 将甲中食鱼动物移入乙,同时将 的食浮游动物鱼类从
乙移向甲,甲中食鱼动物减少,食浮游动物鱼类增多,会导致浮游动物
减少,进一步导致浮游植物增多,乙中食鱼动物增多,食浮游动物鱼类
减少,会导致浮游动物增多,进一步导致浮游植物减少,A正确。
综合应用练
10.[2024·山东聊城二模]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
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
的直方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理过程②是__________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有机物中,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能量在此生态系统流动的
特点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______。
光合作用
生产者
递减
[解析] 图甲中过程②吸收二氧化碳,属于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草属于生产者。能量在此生态系统流
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
(2)当狼被猎杀后羊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填“增加”“先增
加后减少”或“减少”)。
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 当狼被猎杀后,羊因为捕食者减少而表现为数量大增,此后
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羊的数量下降,而后可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即羊的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3)请写出由图乙中、、 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其
中的 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在这个食物链中属于第____营养级。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
累,使其相对含量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所以,图乙
中、、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其中的 对应图甲中
的生物是狼,属于第三营养级。
(4)完成生理过程④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
分解者
[解析] 完成生理过程④(分解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中属于分解者。
11.[2024·湖南永州二模] 如图为遭
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某海滩湿地生态
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可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营养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解析] 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可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
存在营养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
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
增反降,据图分析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
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关系最终引起细菌和沼蟹数量增加,沼
蟹破坏大米草根系,细菌也会影响大米草,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
[解析] 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
类 植食性线虫 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通过食物链“藻
类 细菌 食细菌线虫 沼蟹”导致细菌和沼蟹数量增加,大量沼
蟹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细菌增多也使大米
草数量下降。
(3)图中所有生物______
(填“是”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不能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
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
合,图中所有生物只是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解析]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
物群落,简称群落,题图中只是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
不能构成群落。
(4)若要研究大米草的生态位,
需要研究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各
大米草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解析]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
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
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快速核答案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固本·识记类)
必备知识 精梳理
1.生物群落 生物圈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人工
2.(1)根本来源 绿色植物 自养 有机物 植食性 肉食性 寄生 物质循环 腐生 异养 无机物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
考点易错·明辨析
(1)× (2)× (3)√ (4)×
典型例题 提能力
1.A 2.C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固本·识记类)
必备知识 精梳理
1.初级 次级 四 (1)生产 消费 分解者 (2)5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捕食 (4)所有生物
2.营养关系 营养级 种间竞争 捕食和种间竞争 营养结构 物质
循环和能量流动
考点易错·明辨析
(1)√ (2)√ (3)√ (4)× (5)× (6)√
长句拓展·练思维
(1)减少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但最终比原来的数量要多 (3)一
条食物链中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
生物来取代
典型例题 提能力
1.C 2.D
经典真题·明考向
1.B 2.C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1.C 2.B 3.D 4.A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
5.C 6.C 7.B 8.A 9.A
综合应用练
10.(1)光合作用 生产者 递减 (2)先增加后减少 (3)
狼 三 (4)分解者
11.(1)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营养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
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2)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
通过食物关系最终引起细菌和沼蟹数量增加,沼蟹破坏大米草根系,
细菌也会影响大米草,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 (3)不能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图中所有生物只是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4)大米草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课时作业(四十四) 生态系统的结构
1.C [解析] 绝大多数植物属于生产者,少数为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A正确;小生态缸中的动物太多,消耗的能量和物质较多,产出小于消耗,会破坏生态缸的稳定性,B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深海海底缺乏阳光,故存在的生产者通常是化能自养微生物而非植物,D正确。
2.B [解析] 该湿地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丹顶鹤以其他生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B正确;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产者,比如菟丝子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D错误。
3.D [解析] a曲线表示只释放二氧化碳,不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A正确;b、c曲线代表的生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b曲线代表的是光能自养型生物,c曲线代表的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它们都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生存,所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a曲线代表的是消费者或分解者,b曲线代表的是光能自养型生物,c曲线代表的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此a可能是寄生细菌或腐生细菌,b可能是光合细菌,c可能是硝化细菌,C正确;b曲线不能代表化能自养型生物,D错误。
4.A [解析] 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部分,A正确;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只是其中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甲、乙、丙、丁只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误;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多,但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一般不能改变,D错误。
5.C [解析] 分析题图,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在“植物→蝗虫→树蛙→红腿小隼→云猫→猞猁”这条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A正确;红腿小隼捕食树蛙,二者具有捕食关系,红腿小隼与树蛙均捕食蝗虫,二者又具有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云猫的数量减少,猞猁会捕食更多的红腿小隼,短时间内猞猁的数量不会明显减少,C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题图中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D正确。
6.C [解析] 由题意可知,食物网不包含分解者,所以表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由题表分析可知,表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B→C→E→D、B→A→E→D、B→C→D、B→A→D,D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B错误;由B项分析可知,D和E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E增加可能会造成D减少,C正确;大量捕杀E,则与捕杀之前相比较,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D错误。
7.B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还有其他的生物,且该食物网中有多种昆虫以植物A为食,所以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至少有两条,C错误;由于生物富集作用,猛禽C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量最多,D错误。
8.A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为底栖藻类→昏白鱼成鱼,共2个营养级,A错误;由题意可知,虹鳟的幼鱼所处的食物链为底栖藻类→摇蚊→昏白鱼的幼鱼和三刺鱼的幼鱼→虹鳟的幼鱼,虹鳟成鱼所处的食物链为底栖藻类→摇蚊→捕食性昆虫→虹鳟成鱼,虹鳟的幼鱼和成鱼在这两条食物链中都是三级消费者,说明虹鳟的发育程度不同,但其消费者级别相同,B正确;昏白鱼占有三个营养级(第2、3、4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第3营养级),C正确;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昏白鱼因缺乏食物,可能都不能生存,D正确。
9.A [解析] 将甲中90%食鱼动物移入乙,同时将90%的食浮游动物鱼类从乙移向甲,甲中食鱼动物减少,食浮游动物鱼类增多,会导致浮游动物减少,进一步导致浮游植物增多,乙中食鱼动物增多,食浮游动物鱼类减少,会导致浮游动物增多,进一步导致浮游植物减少,A正确。
10.(1)光合作用 生产者 递减
(2)先增加后减少
(3)c→b→a 狼 三
(4)分解者
[解析] (1)图甲中过程②吸收二氧化碳,属于光合作用,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草属于生产者。能量在此生态系统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2)当狼被猎杀后,羊因为捕食者减少而表现为数量大增,此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羊的数量下降,而后可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羊的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3)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相对含量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所以,图乙中a、b、c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c→b→a,其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狼,属于第三营养级。(4)完成生理过程④(分解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
11.(1)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营养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2)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关系最终引起细菌和沼蟹数量增加,沼蟹破坏大米草根系,细菌也会影响大米草,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
(3)不能 生物群落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图中所有生物只是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4)大米草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解析] (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可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营养关系,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据不同的营养级。(2)由于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植食性线虫→沼蟹”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通过食物链“藻类→细菌→食细菌线虫→沼蟹”导致细菌和沼蟹数量增加,大量沼蟹破坏大米草根系,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下降,细菌增多也使大米草数量下降。(3)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题图中只是该海滩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不能构成群落。(4)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课时作业(四十四) 生态系统的结构
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
1.[2025·湖南长沙模拟]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大多数植物属于生产者,少数可能属于消费者
B.小生态缸中的动物太多会影响食物链的稳定
C.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D.深海海底的生产者通常是化能自养微生物而非植物
2.[2025·安徽合肥期中]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持续实施湿地修复项目,淡水湿地面积稳步增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逐渐成为丹顶鹤的栖息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三角洲的所有生物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丹顶鹤属于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一定属于生产者
D.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参与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3.[2024·山东济南模拟]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CO2释放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4.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池塘水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C.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四种成分
D.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题组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
食物网
5.[2024·河北保定二模]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干季和湿季分明,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红腿小隼与树蛙存在捕食和种间竞争两种种间关系
C.云猫的数量减少短时间内会导致猞猁的数量明显减少
D.图中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6.[2024·湖北襄阳模拟] 通过分析某食物网中不同生物粪便中的食物残渣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粪便中食物残渣来源 B B A、C、E A、C
A.表中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表中共有4条食物链,D处于第四营养级
C.D和E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E增加可能会造成D减少
D.大量捕杀E有利于保护A和C,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2024·辽宁沈阳模拟] 在一个较小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以植物A为食的多种昆虫、以植物A和昆虫为食的鸟类B、以鸟类B为食的猛禽C等,且植物A具有生存优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由植物A、昆虫、鸟类B和猛禽C构成
B.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鸟类B占两个营养级
D.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植物A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量最多
8.[2024·湖北武汉三模] 在某河流生态系统中,摇蚊取食刚毛藻、附生硅藻和念珠藻等底栖藻类;摇蚊会被捕食性昆虫、昏白鱼的幼鱼和三刺鱼的幼鱼捕食;昏白鱼的幼鱼和三刺鱼的幼鱼又会被虹鳟的幼鱼捕食;捕食性昆虫会被虹鳟成鱼和昏白鱼成鱼捕食;昏白鱼成鱼也直接食用底栖藻类,形成该河流的食物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该食物网中最短的食物链仅有三个营养级
B.虹鳟的发育程度不同,但其消费者级别相同
C.昏白鱼占有三个营养级,捕食性昆虫占有一个营养级
D.杀灭摇蚊以后,三刺鱼、捕食性昆虫和昏白鱼都可能不能生存
9.[2024·江苏南京模拟]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捕食行为会下行传递,直接或间接影响更低营养级生物,称为营养级联。在甲、乙两个相邻的湖泊中,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食浮游动物鱼类→食鱼动物。研究人员将甲中90%食鱼动物移入乙,同时将90%的食浮游动物鱼类从乙移向甲,若甲、乙两个湖泊存在明显的营养级联,则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
A.甲中浮游植物增加,乙中浮游植物减少
B.甲中浮游植物不变,乙中浮游植物不变
C.甲中浮游动物增加,乙中浮游动物不变
D.甲中浮游动物增加,乙中浮游动物减少
综合应用练
10.[2024·山东聊城二模]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关系示意图,图乙是因某种原因导致在该食物网中三种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相对含量的直方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生理过程②是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能量在此生态系统流动的特点是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    。
(2)当狼被猎杀后羊数量的变化是         (填“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或“减少”)。
(3)请写出由图乙中a、b、c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其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    ,在这个食物链中属于第    营养级。
(4)完成生理过程④的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
11.[2024·湖南永州二模] 如图为遭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某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可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                    。
(2)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据图分析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3)图中所有生物    (填“是”或“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                                        。
(4)若要研究大米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答出3点即可)。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