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荷叶
母亲
冰心
她是《散步》中慈爱的老人;她是《秋天的怀念》中强忍剧痛还鼓励孩子“好好活”的妇人;她是《金色花》中与孩子温柔的捉迷藏的人。这个人就是母亲。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体味文章清丽温婉的语言风格。
3.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作者简介
《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这首散文诗是冰心的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背景链接
蒂( ) 梗( ) 姊妹( )
亭亭( ) 徘徊( ) 遮蔽( )
心绪( ) 流转( ) 荫蔽( )
菡萏( ) 攲斜( )
dì
ɡěnɡ
tínɡ
pái huái
zǐ
bì
xù
zhuǎn
yīn
hàn dàn
qī
在“荫庇”一词中读“yìn”。
读读写写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形容高耸。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
荫蔽:(枝叶)遮蔽。
词语积累
第一部分(1-3):写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雨中白莲 —— 花瓣凋零(无以庇护)
↓对比
雨中红莲 —— 安然无恙(荷叶遮蔽)
第二部分(4-7):描绘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点明主旨,表达对母亲的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脉络梳理
课文分别描绘了关于红莲的哪三个画面?
红莲盛开图
荷叶护莲图
雨打红莲图
整体感知
课文的重点是写红莲。文章四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的形态如何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 境
红 莲
心 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开满 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
不摇动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左右攲斜
(雨肆意地下着)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整体感知
作者为什么要从父亲的朋友送我们的莲花写起?
两缸莲花是宁静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引人注目,为下文做铺垫,是巧妙的伏笔。
作者引用祖父的话有什么作用?
插叙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的谈话——三个姊妹应花瑞而诞生,表现了大家庭因增添了三姊妹而欢喜的情景,同时也为下文的借花喻人蓄势。
合作探究
第②③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属于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揭示主题埋下伏笔。
合作探究
插叙作用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
5、使结构更加紧凑。
6、补充说明有关文章具体内容。
7、文章结构避免平铺直叙。
知识链接
作者为什么要在写第一次看红莲时,加入对白莲凋谢景象的描写?
写白莲凋落,意在与红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在风雨中凋谢,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这样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照顾,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一红一白,一谢一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为下文的感悟做铺垫。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作者深受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无畏地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为母亲的无私付出而感动。
合作探究
⑨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内涵?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爱的依恋和赞美。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比较维度 不同点 《金色花》 《荷叶·母亲》
人物形象
思想内容
构思角度
语言风格
朗读设计
淘气的孩子和贤淑的母亲
孩子对母亲
的亲昵
呵护心灵、
保护孩子的母亲
少女对母亲的感激
模仿儿童,想象虚拟之境
描写眼前之景,
现实之事
口语化
书面语
活泼、天真
典雅、温馨
对比阅读
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既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主旨探究
雨打红莲——烦闷
荷叶护莲——心宁
借物喻人
歌颂母爱
悟红莲——感动
忆红莲——欣喜
看红莲
荷叶 母亲
板书设计
1.借物喻人,自然贴切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雨荷图,并由此联想到儿女对母亲的依恋,母亲对儿女的呵护。作者借景写人、借物喻人,讴歌伟大的母爱,自然贴切,平实中蕴含真情。
写作特色
2.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写作特色
荷花别称:莲花、水芙蓉、水芝、菡萏等
有关荷花诗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赠荷花》 唐·李商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莲叶》 唐·郑谷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春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自己或同学们的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