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本节《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核心内容,作为中国地理的开篇章节,既承接七年级世界地理中关于国家地理位置的学习,又为后续中国人口、地形、气候等专题奠定空间认知基础。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伟大的祖国,二是辽阔的疆域,三是众多的邻国。通过地图(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从半球、纬度、海陆三方面分析中国的位置特点,强调“海陆兼备”的独特性,直观展示中国地理特征,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数据(陆地面积、邻国数量、海域管辖范围)与案例(奥运时空差异)体现疆域广大的特点,通过真实情境引发探究,提升综合思维。中国濒临的海洋及永兴岛卫星影像渗透人地协调观与国家主权意识。“绘制我国轮廓图”活动,分步骤引导学生实践,强化地理实践力。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大洋分布、经纬线概念等,这为他们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提供了良好的铺垫。然而,对于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复杂的数据分析,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此外,学生在绘制地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技能欠缺,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心理特征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好奇心强,喜欢参与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教师还需关注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并有所收获。
【内容要求】
运用地图,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疆域特征,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增强国家版图意识与海洋权益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1.通过读图,准确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对比周边国家,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
综合思维:
理解中国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对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通过绘制中国轮廓图,提升地理空间表达能力。
人地协调观:
树立海洋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国家领土主权观念,理解海洋国土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守护“蓝色国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准确描述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理解中国地理位置的独特优势;
3.掌握中国陆地面积、海域管辖范围、邻国数量等数据。
难点:
1.理解“海陆兼备”对经济、文化、国际交往的综合影响。
2.绘制中国轮廓图,准确标注重要地理事物;
3.理解海洋国土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守护“蓝色国土”。
课题 中国的疆域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呈现教材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与喀什的不同景象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张家口与三亚的不同景象图。 同学们,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风采。但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同一时间北京夜幕降临,新疆喀什仍是白天 冬季奥运会的张家口冰天雪地,海南三亚却温暖如春 学生尝试回答。 以学生熟悉的北京奥运会为切入点,激发兴趣,引出疆域差异问题。
教 学 过 程 承转:中国究竟有多大 大到可以“装下”不同的昼夜和季节!接下来,我们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一起揭开中国疆域的神秘面纱。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师展示教材图“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自主学习:优越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 带。 3.我国位于 东部、 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 的国家。 课堂探究一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课件展示: (1)与俄罗斯、巴西相比,中国纬度位置有何不同 说说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与蒙古、日本相比,中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说说中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位于中低纬度,主要属于北温带,热带面积较小,没有寒带;俄罗斯处于中高纬度,没有热带,寒带面积很大;巴西位于低纬度,热带面积占绝对优势。蒙古是内陆国,日本是岛国,中国海陆兼备。 二、辽阔的疆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邻国】,哪些数据可以体现我国疆域辽阔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陆地国界线长约2.2万千米。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形成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意识。 通过读图与对比,强化区域认知能力。理解中国“海陆兼备”的特点及其优越性
教 学 过 程 课堂探究二 领土四端点 读“中国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找出我国领土的东、西、南、北四端。 ②读出各点大致的经度和纬度。 ③计算我国领土东西端、南北端所跨经纬度各为多少。 学生读图后回答。 教师总结: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附近)。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73°E附近)。东西跨经度60多度,南北跨纬度近50度。 再次展示教材图(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与喀什的不同景象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张家口与三亚的不同景象),提问: 1.同是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时,为什么北京夜幕降临,新疆喀什却阳光明媚 2.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张家口冰天雪地,三亚却温暖如春,这反映了我国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经度跨度大导致时间差异,纬度跨度大导致气候差异。 承转:中国的疆域不仅是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 三、守护蓝色国土 教师展示教材图(中国濒临的海洋),提出问题:“中国濒临哪些海洋 我国的内海有哪些 领海的范围是多少 ”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指图讲解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从海岸线向外延伸12海里是我国的领海。 展示永兴岛卫星影像,强调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承转:这片辽阔的疆域不仅承载着发展的机遇,也肩负着守护的责任,我们的祖国与众多邻国山水相连、守望相助。接下来,让我们走近祖国的陆上邻国与海上邻邦。 四、众多的邻国 1.展示教材图(中国行政区划),按逆时针顺序找出14个陆上邻国。 2.在“中国疆域”图中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结合数据与案例,深化对疆域辽阔的理解。 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强化空间记忆,渗透家国情怀。
拓 展 延 伸 五、地理实践——绘制中国轮廓图 1.分步指导(教材P7步骤): 步骤1:教师示范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标注原点(0,0)为最西端附近。 步骤2:逐点描画关键坐标(如A点、K点),连接成参考线(强调台湾岛、南海诸岛必画)。教师强调:“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都代表国家主权,绘图必须严谨完整。” 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地理绘图技能,强化空间记忆。
拓 展 延 伸 步骤3:学生独立绘制,用不同颜色标注渤海、长江口、台湾岛等。 2.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台:选取3份作品投影,学生互评是否完整(如是否遗漏钓鱼岛、赤尾屿)。 教师强调:“地图上的每一寸土地都代表国家主权,绘图必须严谨完整。” 融入领土主权教育,深化人地协调观。
课 堂 小 结 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也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课 堂 练 习 1.根据上图,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1)我国位于 北 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南北气温的差异大 。 (2)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北温 带,少部分地区位于 热 带,没有地区位于 寒 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表现为: 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 (3)我国位于亚洲的 东 部,太平洋的 西 岸。 2.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图中罗马数字代表的海域名称。 Ⅰ 渤 海,Ⅱ 黄 海,Ⅲ 东 海,Ⅳ 南 海。 3.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图中圈码代表的我国领土四端点及其大约的经度或纬度。 ①最 东 端:黑龙江省 黑龙江 与 乌苏里江 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135°E 附近)。 ②最 西 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 73°E 附近)。 ③最 北 端:黑龙江省 漠河市 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53°N 附近)。 ④最 南 端:海南省南沙群岛 曾母暗沙 ( 4°N 附近)。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学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2.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使得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1.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部分环节略显仓促,未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2.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导致他们在某些知识点上理解不够透彻。 3.板书设计虽然简洁明了,但在美观度方面还有待提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色彩或图案元素以增强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