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本节教材包括“世界海洋大国”“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两部分。教材首先通过“发现”部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海洋资源的存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海洋大国”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明确我国在海洋资源方面的优势地位。“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部分则着重强调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升华,也为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区域认知方面,教材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准确找到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四大盐场等,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区域分布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海洋区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在综合思维方面,教材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和资料,综合分析渔场和盐场的形成条件,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地理实践力方面,教材安排学生结合地图和资料,辨认出海域的海洋资源,描述海洋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人地协调观方面,教材强调了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海洋和谐共生。
八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中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这为学习海洋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可能有过海边旅游或接触海洋产品的经历,但对海洋资源的整体认识还比较模糊。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学习困难障碍方面,学生可能对渔场和盐场的形成条件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和保护措施缺乏深入的认识。
【内容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海洋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结合地图,准确找到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四大盐场。
综合思维:
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渔场和盐场的形成条件。
地理实践力:
结合地图和资料,辨认出海域的海洋资源,描述出海洋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人地协调观:
理解保护海洋的重要意义,树立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树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2.渔场和盐场的形成条件。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保护措施。
难点:
1.综合分析渔场和盐场的形成条件。
2.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海洋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题 中国的海洋资源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播放一段关于海洋风光和海洋生物的视频,如美丽的珊瑚礁、活泼的海豚、丰富的鱼类等,营造出神秘而迷人的海洋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了如此美丽和丰富的海洋世界,那你们知道海洋能为我们提供哪些资源吗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种类。 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教 学 过 程 一、世界海洋大国 阅读教材“世界海洋大国”部分内容,回答:海洋资源分为哪五大类 请举例说明每一类资源的用途。 (一)海洋空间资源 展示中国海洋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海域的范围和位置,了解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讲解我国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现状,主要有耕海牧渔、填海造地、港口建设、海岛开发、海上风电发展、海底隧道建设、海洋运输等。 (二)海洋生物资源 阅读教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部分内容和中国主要海洋资源分布图,完成以下任务: 1.我国的四大海产分别是什么 2.我国四大渔场分别是什么 最大的渔场是哪个 活动一: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 展示我国四大渔场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中找到舟山渔场的位置,并补充文字资料: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上涌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此外,河流入海带来的营养物质也可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饵料。 提问:结合材料分析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醒学生提取图文信息后总结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有长江、钱塘江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大陆架广阔,光照、养分充足。 (三)海洋矿产资源 阅读教材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部分内容,回答:我国近海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补充滨海砂矿的图片。 播放可燃冰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可燃冰这种海洋矿产资源。 (四)海洋化学资源 活动二:盐场的成因 展示中国主要海洋资源分布图和“晒海盐”场景图,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我国四大盐场,在中国主要海洋资源分布图中标记出来。 2.从气候条件分析,我国海盐生产的旺季,为什么多集中于春秋季节 3.结合台湾岛、海南岛卫星遥感影像图,分析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晒海盐”场景图,从而得出盐场形成必须满足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的气候条件和平坦开阔的海滩的地形条件。 教师总结:我国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多,都不利于海盐生产,春秋季节风力大、气温较高、降水少,适合海盐生产。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都地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且纬度低,气温高,有利于海水蒸发,都有平坦开阔的海滩。 通过直观的地图观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明确我国海洋疆域范围,强化“海洋大国”的认知。 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渔场成因,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通过文字和图片结合,直观呈现矿产资源类型,强化记忆。 标记四大盐场可强化区域认知和读图能力。 借助遥感图像直观展示地形(背风坡、平坦海滩)对盐场选址的影响,培养读图能力。
教 学 过 程 二、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展示赤潮图和赤潮造成大量鱼类死亡图,结合教材阅读内容,回答:什么是赤潮、赤潮的形成及危害。 学生阅读教材“阅读”赤潮后回答。 过渡:赤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海洋污染,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 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对策海洋 资源 开发 利用海洋灾害频繁 (台风、风暴潮等)加强保护力度 (建沿海防护林,加固海堤)海域环境污染 (石油泄漏,城市污水排放等)加强海洋污染监测 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难以形成鱼汛)设立休渔期 禁止过度捕捞
通过归纳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问题—措施”的框架思考海洋保护策略,培养系统性思维,同时强化“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作为世界海洋大国,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多样的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例如,舟山渔场因寒暖流交汇和河流养分输入成为全国最大渔场,长芦盐场依托优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成为重要产盐基地。然而,海洋开发也面临赤潮、渔业资源衰竭等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保护,如设立休渔期、治理污染等,共同守护“蓝色国土”,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希望大家树立海洋生态意识,珍惜这份宝贵的自然馈赠!
课 堂 练 习 1.中国的四大海产是 大黄鱼 、小黄鱼、 带鱼 、乌贼。 2.我国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 海洋矿产资源 、 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能资源等。 3.图中A、B、C、D是中国的主要渔场,其中最大的渔场是 B舟山渔场 (填字母和名称),该渔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有 寒流 和 暖流 在此交汇,海水发生搅动; 大陆架 广阔,光照充足;有 长 江、钱塘江流入,带来了大量养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4.图中①②③④是中国的主要盐场,其中最大的盐场是 ①长芦盐场 (填序号和名称)。④是 莺歌海 盐场,该盐场发展制盐业的气候优势是:位于海南岛 西南 部,为夏季风的 背风坡 ,降水 稀少 ,有利于晒制海盐。 5.中国海盐产量大部分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盐场,北方的盐场雨季 短 ,晴天 多 ,有利于晒盐。 6.我国海洋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 海洋石油 、 海洋天然气 、滨海砂矿。
板 书 设 计 一、世界海洋大国 1.海洋空间资源 用途:港口、填海造地、海上风电、海底隧道 2.海洋生物资源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四大渔场:舟山渔场(最大)、黄渤海渔场、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舟山渔场的成因:寒暖流交汇、河流带来养分、大陆架广阔 3.海洋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石油、天然气、可燃冰 4.海洋化学资源 四大盐场:长芦盐场、苏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盐场条件: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平坦海滩 二、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 1.问题:海洋污染、资源枯竭、灾害频发 2.对策:休渔期、污染监测、防护林、生态修复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围绕“中国的海洋资源”展开,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读图分析、案例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海洋资源的分类、分布及开发利用问题。整体设计注重图文结合和联系生活实际,例如通过舟山渔场、盐场成因等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具象化,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寒暖流交汇”“大陆架”等专业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需在后续教学中结合动态示意图或实验演示加以强化;此外,课堂活动环节较多,时间分配需更精准,如“盐场成因”探究可适当简化,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归纳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