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6分)
1.(本题3分)斗转星移、日月变换,大自然美丽而神奇。下列自然现象与其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铜雕锈蚀 B.枯木腐朽
C.冰雪消融 D.火山烈燃
2.(本题3分)我国的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C.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3.(本题3分)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钨制作灯丝
B.用铝制作导线
C.石墨制铅笔芯
D.用焦炭冶炼铁
4.(本题3分)实验安全是实验的前提。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无需标注的图标是( )
A.用电 B.热烫 C.排风 D.洗手
5.(本题3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 “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与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下列节气适配的古诗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处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立春: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6.(本题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的是( )
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②用来制造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④医疗上用的人造骨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本题3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 B.滴加溶液
C.读取体积 D.加热溶液
8.(本题3分)下列选项中关于物质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
C.汽油挥发——化学变化 D.动植物呼吸——物理变化
9.(本题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各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
10.(本题3分)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稀盐酸保存在细口瓶中 B.浓硫酸保存在细口瓶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广口瓶中 D.碳酸钠保存在广口瓶中
11.(本题3分)习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本题3分)某同学利用如图创新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当蜡烛燃烧约1分钟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U形管内出现大量水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C.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D.该创新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二、填空题(共34分)
13.(本题9分)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② ,③ ,⑥ 。
(2)能放在火焰上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填序号,下同)
(3)在上述仪器中,属于计量仪器的有 ,属于分离物质的仪器有 。
(4)在实验室点燃镁条应该使用的仪器有陶土网、 (填序号)。为了安全,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时应该佩戴 。镁条燃烧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5)某同学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实验后却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一下,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 ; (写两点)。
14.(本题5分)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4)和轻粉。
材料2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1)物理性质: (填一条)。
(2)化学性质: 。
(3)制法:
①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一条)。
②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4)保存方法: 。
(5)用途: 。
15.(本题8分)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连接图1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小刚同学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手握容器外壁,并没有看到导管末端出现气泡,所以他认为该装置气密性不好,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图2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称取的烧杯质量为 g。
(3)若按图3所示方法读数比实际液体偏 (填“大”或“小”),量取25mL水,应选择 量筒(填“10mL”“50mL”“100mL”),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16.(本题4分)亚硝酸钠外表酷似食盐且有咸味,但误食亚硝酸钠会引起中毒。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有关资料见下表: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易溶于水 易溶于水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65℃
跟稀盐酸混合 放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不反应
(1)根据上表信息,请你写出亚硝酸钠的两条物理性质:
① ;② 。
(2)鉴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方法可以是 。
17.(本题8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I、实验室中要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不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品尝药品
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一般也不能装回原瓶,要放入老师指定容器
C.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D.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
Ⅱ、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
(2)请从以上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仪器是 (填名称);
②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 (填名称);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 (填一种仪器的名称)。
(4)小红同学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为 20mL 的水,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 10mL, 则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1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10.2g 食盐时(1g 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则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g。
三、实验题(共30分)
18.(本题12分)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图是教材的四个演示实验,按要求填空。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3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
(1)实验1水沸腾,水蒸气在干冷玻璃片上冷凝成 。
(2)实验2固体由块状变成 。
(3)实验3向无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 色沉淀;
(4)实验4白色固体逐渐减少但不消失,固体表面有 产生,澄清石灰水变白色 。
(5)上述四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实验 (填数字)和实验 (填数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19.(本题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蜡烛及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做了如下实验。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 层,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甲,这证明焰心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跟在火焰上方,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发生了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同学们对焰心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提出问题]焰心物质含有什么气体?
[查阅资料]氧气不足时,蜡烛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蓝色火焰;石蜡蒸气遇冷会凝结为白色固体。
[猜想和验证](提供用品:火柴、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处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 假设②
假设③: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口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 假设③成立
假设④:焰心气体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 玻璃管另一端口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 假设④成立
[获得结论]经过同学们的反复实验,确定了焰心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B D B B D C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铜雕锈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枯木腐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冰雪消融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火山烈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BD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C。
2.D
【详解】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研究、制取新物质,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D
【详解】A、用钨作灯丝,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A错。
B、用铝制作导线利用铝的导电性好,属于物理性质,B错。
C、石墨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质软,属于物理性质,C错。
D、焦炭冶炼铁,利用焦炭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过程中,主要涉及物质的燃烧反应,不涉及用电操作,无需标注用电图标;
B、硫燃烧是放热反应,会产生热量,实验相关仪器等可能会变热,存在热烫风险,需标注热烫图标;
C、硫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需要通过排风设备排出,需标注排风图标;
D、做完实验需要洗手,需标注洗手图标。
故选A。
5.B
【详解】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意思是春天到来,让我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才会有丰硕的成果,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是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意思是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应该是春风已经吹来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是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②用来制造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是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④医疗上用的人造骨骼是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D。
7.B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选项错误。
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加热溶液,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人的呼吸过程吸入,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该过程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该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此选项表述正确;
C、汽油挥发是汽油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该过程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未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D、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了氧化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银具有良好导电性,可用于制造电线,与有金属光泽无关,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与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关,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与 能导电无关,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稀盐酸是一种液体药品,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方便倾倒法取用,故选项保持方法正确;
B、浓硫酸是一种液体药品,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方便倾倒法取用,故选项保持方法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是一种液体药品,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方便倾倒法取用,故选项保持方法错误;
D、碳酸钠是一种固体药品,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方便用药匙或镊子取用,故选项保持方法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A.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千树万树梨花开,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日照香炉生紫烟,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A、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和H2O,属于化学变化,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会融化成液体,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A说法正确;
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U形管内附着大量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故B说法正确;
C、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烟,小液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雾,二氧化碳是气体,蜡烛熄灭时气化的石蜡蒸汽会凝结成固体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白烟,所以吹灭蜡烛时,观察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故C说法错误;
D、该实验中容易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方便观察到 U 形管内有水雾,操作方便,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3.(1) 试管夹 铁架台 量筒
(2)④
(3) ⑥ ①
(4) ⑤⑨ 护目镜 化学 光和热
(5) 试管外壁有水 加热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②为试管夹,仪器③为铁架台,仪器⑥为量筒。
(2)试管和烧杯能用于加热,其中试管能直接加热,故填④。
(3)量筒属于计量仪器,故填⑥;
漏斗可用于分离物质,故填①。
(4)点燃镁条时,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坩埚钳夹取镁条及陶土网,故填⑤⑨;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观察时应佩戴护目镜;
镁条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5)加热固体时,实验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为试管外壁有水,试管骤冷而炸裂,或加热时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冷凝水倒流入热的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或未冷却就清洗,试管骤冷而炸裂等。
14.(1)白色粉末(合理即可)
(2)在光照下易分解
(3) 将固体研磨(合理即可)
(4)干燥阴凉处保存
(5)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详解】(1)①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由资料可知,轻粉的物理性质有: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2)化学性质是指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选出来的性质,由资料可知,轻粉的化学性质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
(3)①增大接触面积,可使反应更充分,则可将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研磨,且均匀混合到一起。
②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4)由于轻粉在光照下易分解,则应在干燥阴凉处保存。
(5)由材料2可知,轻粉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15. 将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 否 气体受热膨胀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右 27.4 大 50mL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详解】(1)组装仪器时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小刚同学用图1所示方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手握容器外壁,并没有看到导管末端出现气泡,不一定气密性不好,不同意他的观点,原因是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
(2)图2中称量前,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将右边平衡螺母向右调。调平后按图示进行称量,砝码的质量为30g,游码的质量为2.6g,图中左码右物,故称取的烧杯质量为30g-2.6g=27.4g。
(3)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偏大,量取25mL水,为减小误差,应一次性量取液体,且量筒的量程应比要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一些就可,应选择50mL量筒,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6. 易溶于水 熔点是 方法一:取少量待测物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方法二:取少量待测物质分别加热到以上,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
【详解】(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根据表中信息,亚硝酸钠的物理性质有:①易溶于水;②熔点是。
故填:易溶于水 熔点是。
(2)根据表中信息,鉴别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方法有:
方法一:取少量待测物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
方法二:取少量待测物质分别加热到以上,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
故填:取少量待测物质分别与稀盐酸混合,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或取少量待测物质分别加热到以上,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该物质为亚硝酸钠;若无明显现象,则该物质为氯化钠)。
17.(1)C
(2) 试管 烧杯 cf/fc
(3)胶头滴管
(4)大于
(5)9.8
【详解】(1)A、不用手直接触摸药品,不品尝药品,符合实验室规则,做法正确;
B、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一般也不能装回原瓶,要放入老师指定容器,符合实验室规则,做法正确;
C、做实验时,在不指明用量时,应取用最小量,不能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做法错误;
D、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源,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做法正确。
故选C。
(2)①可用于少量液体反应的仪器是试管。
②加热时需要垫陶土网的仪器是烧杯。
③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使用的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cf。
(3)医用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所以胶头滴管可以代替注射器。
(4)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0mL的水,说明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则试剂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大于10mL。
(5)托盘天平中,左盘上物品的质量=右盘上物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称取10.2g食盐时,需取用10g砝码,移动0.2g游码,若天平和砝码放反,则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10g-0.2g=9.8g。
18.(1)小水珠
(2)粉末状
(3)蓝
(4) 气泡 浑浊
(5) 3 4 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详解】(1)实验1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干冷玻璃片上会液化,冷凝成小水珠;
(2)实验2用研钵研磨胆矾,胆矾固体由块状变成粉末状;
(3)实验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二者发生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
(4)①实验4中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
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变浑浊;
(5)①实验1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实验2是物质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实验3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3;
②实验4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4;
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19. 三 温度低 化学 可燃性 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无明显现象 成立 没有蓝色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有蓝色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到木条的两端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低;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并有水珠生成,证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该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
故填:三 温度低 化学。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乙),在玻璃管的上端管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说明焰心的物质可以燃烧,它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
故填:可燃性。
[猜想和验证] 假设①是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通过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最终得出的是假设①不成立,他的操作应该是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处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无明显现象,证明设①不成立;
故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无明显现象。
假设②是焰心气体只含一氧化碳,他的操作是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另一端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无白色固体,根据所给资料,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可以得到结论:假设②成立;
故填:成立。
假设③是焰心气体只含石蜡蒸气,他的操作是: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中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他所得到的结论是假设③成立,也就是焰心气体中只含有石蜡蒸气,不含有一氧化碳,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的另一端口没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故填:没有蓝色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假设④是焰心气体有一氧化碳和石蜡蒸气,他的操作是: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他所得到的结论是假设④成立,也就是焰心气体既有一氧化碳也有石蜡蒸气,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另一端口有蓝色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中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就证明焰心气体既有一氧化碳也有石蜡蒸气;
故填:有蓝色火焰 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
[反思与交流]焰心处之所以会产生一氧化碳,是因为焰心在火焰的内部,燃烧时,氧气少,石蜡没有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故填:焰心处与氧气接触少,燃烧不充分(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