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6 22: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的作者   ,号青莲居士,唐代   诗人,有“诗仙”之称。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   ,字梦得,   (朝代)文学家、哲学家。
(3)《水调歌头》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  ,字子瞻,号  ,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   ”,与辛弃疾合称“   ”(豪放派),与黄庭坚合称“   ”(风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    ”(书法)。
2.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 )    投箸( )    歧路( )
冰塞川( ) 畔( ) 烂柯人( )
长精神( ) 宫阙( ) 琼楼玉宇( )
3.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金樽: 
斗十千: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直: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 
济: 
(5)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 
(6)千里共婵娟
婵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       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 D.拔剑四顾心茫然
6.下列关于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格律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分为两大类:律诗、绝句。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究格律的诗称为“古体诗”。
C.律诗一般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偶句必须押韵。
7.默写。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抒发了诗人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诗句是:   , 。
(2)《行路难》(其一)中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悲慨的诗句是:   ,   。
(3)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出现的事物。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 ”两句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运用两个典故,写出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人事全非,恍若隔世,无限怅惘。
(5)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   ,   。”
8.综合性学习
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 。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 。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 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本文的题目是《行路难》,你认为“难”在哪里
10.“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请赏析“斗十千”“直万钱”的表达效果。
12.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真实地写出诗人渡黄河、登太行时面临着“冰塞川”“雪满山”的艰难险阻。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诗人遭遇坎坷的现状,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D.诗歌中交织着苦闷与追求、失望与希望的矛盾,但诗人对个人前途仍抱有美好期待。
(二)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表现了作者为自己虚度了年华而蹉跎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而忧心忡忡。
B.诗的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诗的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14.《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的“十二年”和本诗中的“二十三年”的用意一样吗 为什么
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三)阅读《水调歌头》,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默写《水调歌头》时,常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误写成“禅”。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婵”。
知识卡片 “婵娟”形容姿态美好;古诗文里多用来形容女子,也形容月亮、花等。出自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刘长卿《湘妃》:“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18.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9.《水调歌头》表现了作者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20.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2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 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23.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答案
1、(1)李白 浪漫主义 (2)刘禹锡 唐代 (3)苏轼 东坡居士 宋代 三苏 苏辛 苏黄 宋四家 2.zūn zhù qí sè pàn kē zhǎnɡ què qiónɡ 3.D 4.(1)对酒樽(盛酒的器具)的美称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2)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3)终将 (4)高高的帆 渡 (5)增长,振作 (6)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水调歌头》中指月亮 5.D 6.D 7.(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8.(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右
9.①赐金放还,酒宴难饮;②展望未来,前路迷茫;③面对现实,仕途艰难。
10、直抒胸臆,句式反复,用三字短语反复咏叹“行路难”,短促有力,同时运用反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这几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现出诗人面对艰难世事徘徊和低沉的心境。
11、“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直万钱”,(菜肴)价值万钱,形容菜肴的精美。“斗十千”“直万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宴席的华美。宴席如此华美,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样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惆怅、抑郁。
12、B 13.A
14.不一样。《木兰诗》中的“十二年”是虚数,不是确定的年数,而是表示很多年,同行的火伴和木兰相处时间那么久,却没有发现木兰是姑娘,表现了木兰的机智勇敢;本诗中的“二十三年”是实写作者被贬时间之久,既呼应白居易的赠诗,又写自己长期被贬谪的痛苦经历,让人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5.“闻笛赋”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6.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17.古人很早就用“婵娟”形容或代指月亮,表现了月亮的美好,同时月亮也寄寓着人们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情感。苏轼这两句词表达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所以不能写作“禅”。
18.这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赋予人的动作与情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缓缓移动的姿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夜已深沉,从侧面反映出词人赏月的时间久,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9.(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逆境。《水调歌头》中,苏轼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应有恨”,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定位——“何似在人间”,看透了万物变化的必然规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么,我们不妨把生活中的逆境看作人生的一份厚礼,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用智慧的做法享受人生。
20.D 21.B
22.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23.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24、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