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3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7 07: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承接了前面农业和工业等产业的学习,同时又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等知识奠定基础,是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交通运输业,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教材首先以雅西高速公路为例,展示了我国在交通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引出交通运输业的概念和重要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并分别说明了它们的特点和分布格局。最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如分析铁路干线交会的枢纽、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设计旅游方案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图表,如雅西高速公路的图片、中国公路总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图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变化。同时,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材还渗透了人地协调观,如在内河航运部分提到其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对中国的地理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知识经验方面,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如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这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对于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作用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分布格局等知识,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在身心发展特点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知识。然而,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内容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识别和描述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格局及其特点。
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释。
综合思维:
能够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人地协调观:
能够理解交通运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成就和现状,以及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分布格局。
难点: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特点的比较,以及选择恰当交通运输方式的策略。
 
课题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展示雅西高速公路的图片和视频,介绍雅西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如全长、跨越的河流和地震断裂带、桥梁数量等,强调其建设的难度和意义。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干海子特大桥段使用双螺旋设计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坡度等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让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与同学分享家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并讲解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它起着联结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纽带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并区分客运和货运。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分享家乡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对家乡的了解。
教 学 过 程 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提出问题:“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展示教材中国公路总里程的增长图、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的增长图和中国民用航空航线里程的增长图,完成相关任务。 1.在我国公路总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和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哪一个 2.据图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 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取得的成就。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中国主要高速铁路分布图和中国主要高速公路分布图,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地图,比较一下我国东部和西部交通线路的密度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同时提供中国地形图、中国工业分布图和中国人口密度图,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承转: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中国铁路运输的地位尤为突出。 展示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讲解铁路干线的命名规则。 课件动画依次展示“四横五纵”铁路干线,每展示出一条,学生在教材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中描出,并说出该铁路的起讫点在哪里。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数据和视频播放让学生体会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升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地图分析,加深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让学生读中国主要铁路分布图,填写下列铁路干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名称: 铁路干线铁路枢纽京广线与陇海线郑州京沪线与陇海线徐州包兰线、兰新线、陇海线兰州京沪线与沪昆线上海成昆线与宝成线成都
三、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小组合作:阅读教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部分,比较5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完成表格。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铁路运输运速较快、运量大、运费低建设投资成本大高速铁路载客多,耗时少,舒适方便,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安全程度高,可全天候运营建设投资成本大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适合短途水路运输运载量大、投资省、运价低速度慢,受自然条件限制。船舶遇大风、浓雾天气往往不能航行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受天气影响大管道运输运量大、运价低、损耗少、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教师讲解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教师总结:人们出行大多希望尽快到达,所以远距离出行多乘飞机或乘火车,近距离多乘汽车。有时为了欣赏河流两岸的风景,也有专门乘旅游船的。货运,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练一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               空运 北京的一箱急救药品运到昆明            海运 一批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由满洲里发往天津      河运 从武汉到九江旅游,欣赏长江风光           公路 在秦皇岛港将煤炭运往广州             铁路 从青岛运一吨海鲜到济南              管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由,并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要综合考虑货物的性质、数量、距离、价格、时效等因素。 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给出具体运输任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碰撞。强化学生对运输方式选择原则的理解。
(续表)
课题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深入学习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成就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通过图表分析,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网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增速显著,“四横五纵”铁路干线构建起全国骨架网络。在探究东西部交通密度差异时,大家结合地形、人口和经济分布,理解了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对交通布局的双重影响。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对比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我们掌握了“多快好省”的选择原则,并尝试结合具体案例灵活运用。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关注身边交通现象,思考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课 堂 练 习 1.读我国主要铁路线分布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我国铁路网的分布特点是西密东疏 B.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没有铁路分布 C.我国有很多城市分布在铁路沿线 D.京广线是我国东西向的铁路干线 [解析]我国铁路网的分布特点是东密西疏;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有青藏铁路;京广线是南北向的铁路线;铁路沿线和铁路线交会处交通便利,有城市分布。 2.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可以满足“门对门”服务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 (A) A.公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水路运输 D.铁路运输 [解析]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 3.荷兰鲜花装点世界,其鲜花销往我国采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水路运输 [解析]鲜花附加值高,易腐烂变质,且荷兰距离我国较远,因此荷兰鲜花销往我国主要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2022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4.2万千米。其中,沪昆高铁开通后上海到昆明只需10小时,两地朝发夕至,每站都可欣赏到沿途的美景,沪昆高铁被誉为“目前中国最美高铁之一”。读沪昆高铁示意图,完成4~5题。 4.与乘坐飞机相比,沪昆高铁的优势有 (D) ①速度更快 ②耗时更短 ③受天气影响较小,更准时 ④高铁站离市区较近,更便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 堂 练 习 [解析]航空运输速度快,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与乘坐飞机相比,沪昆高铁的优势有:受天气影响较小,更准时;高铁站离市区较近,更便捷。 5.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时,在平原地区也多采用高架桥梁,主要目的是 (B) A.减少噪声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降低工程难度 [解析]高铁建设在平原地区采用高架桥梁,可以减少占用耕地的面积。高架桥的建设并不是为了减少噪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高架桥不能缩短运营里程;高架桥梁工程建设难度更大。
板 书 设 计 一、发展成就 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 二、分布特征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原因:地形、人口、经济→自然+社会因素 三、方式选择 铁路运输:远距离、大宗笨重货物或客运 公路运输:近距离运输的最佳选择 水路运输量大、远距离、不急需 航空运输量小、远距离、急需、贵重 管道运输特殊物品如石油、天然气等
教 学 反 思   本次教学基本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和视频观看直观感受到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成就,尤其在对比东西部交通密度差异时,结合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多数学生能自主归纳出“自然条件限制”和“经济需求驱动”的双重影响,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但部分环节存在不足:一是在铁路枢纽填图活动中,部分学生对“宝成—成昆线”的衔接关系和“沪昆线”的命名规则仍存在混淆,反映出对铁路干线空间分布的识记基础较弱,后续需增加动态地图标注练习强化空间感知;二是小组讨论运输方式选择时,部分学生机械套用“多快好省”原则,未能结合案例中“天然气运输”“木材跨境”等特殊条件(如管道专属性、边境铁路接轨)灵活分析,说明对运输方式特点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未来可补充真实物流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货物属性、政策等隐性因素;三是课堂时间分配需优化,交通运输网络描图环节耗时较长,导致“练一练”部分学生互评未能充分展开,可尝试将铁路描图改为课前预习任务,腾出更多课堂时间用于思维拓展。总体而言,教学设计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较强,但需进一步细化分层任务,兼顾不同学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