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7 10:1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课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语气,读出情味。
2.找到规律,巧妙分类,重编课文。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激励人生。
教学重点
背诵全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活动任务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猜他是谁?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说他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是哲学上的华盛顿。英国李约瑟博士说他是“无冕皇帝”。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他是东方的智者,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奖者联合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他的智慧。”
新授
背景铺垫
1、简介孔子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 “圣人”、“至圣先师”、孔夫子(夫子)
孔门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七十二贤人中有孔门十哲。
2、简介论语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说:“我的成功经验是:《论语》十 算盘=成功。”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解题
论(lún):编纂(zuǎn)、编撰(zhuàn)
语:说的话、对话
章:则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任务一:读《论语》
1、读准字音
不亦说(yuè)乎? 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为(wèi)人谋 吾十有(yòu)五 不逾(yú)矩
为(wéi)师矣 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dān)食 好(hào)之者
曲肱(gōng) 逝者如斯夫(fú) 笃(dǔ)志
课堂小结
(1)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
十有五: “有”通“又”
(2)多音字
三省(xǐng)吾身 (反省)
传(chuán)不习乎(传授的知识)
曲(qū)肱而枕之 (弯曲)
逝者如斯夫(fú)(语气词)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爱好)

做、干(wéi) 可以为(wéi)师矣
替、给、对、向(wèi) 为(wèi)人谋
3、读好停顿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读出感情
(1)出示改后论语几则
①子曰:“学而时习,不亦说?有朋远来,不亦乐?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
②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2)学生朗读后思考:跟原文相比,少了什么味道?
出示:虚词(乎、矣、夫、也、之、而……)
舒缓语气、传达感情
孔子定下了汉语的基调。——余秋雨
孔子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一种迷人的“生命情调”。至善、宽厚、优雅、快乐,而且健康。——余秋雨
(3)学生再读课文,读出优雅、快乐
朗读要点:虚词拉长、带上感情
5、读懂意思
(1)结合注释,划出不懂的语句,解决疑问,自读自讲意思
(2)补充难字解释:
自远方来:从。
人不知:了解
可以为师:可以凭借这个
贤哉:贤明、高尚
6、参考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在做学问(上)立志,三十岁就有所成就,四十岁就不迷惑,五十岁就明白上天的意旨,六十岁就能听进各种意见,七十岁就顺从心中的欲念,不逾越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就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高尚呀!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么高尚呀,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学问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 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这流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向前奔去。”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呀。”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思考当前的事,仁在其中了。”
任务二:编《论语》
重编《论语》十二章,并作简要推荐
1、提示:《论语》教会我们什么?
2、示例:《论语》教会我们如何学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学生自由发言
4、课堂小结
(1)《论语》教我们学知识
学前要温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时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切问而近思
学习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要广泛:博学而笃志
学后要练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教我们学别人
向善与不善者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向孔子学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教我们做人
做有志气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做贤明的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做快乐的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做热心交友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懂得珍惜的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做自我反省的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做君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论语》,做君子,做温文尔雅、快乐智慧的中国人!
任务三:用《论语》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选择《论语》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送给自己或别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1、示例
示例1:我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送给自己,这句话意思是: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在学习中,我经常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模棱两可,或者在背书时不加思考,死记硬背。慢慢发现自己不懂得地方越来越多,成绩也上不去,这让我很迷茫、痛苦,我要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学思结合、提高成绩。
示例2:我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送给身处逆境或生活条件不太好的人,这句话意思是: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么高尚呀,颜回!在生活中,人们受到了困难、挫折、打击等可能会心灰意冷,我要用这句话激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学生朗读示例,仿照示例自由说话
课后作业
(1)必做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中的成语,并造句。
(2)选做作业
①阅读《论语》,积累喜欢的经典名句。
②搜集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感受孔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