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向情境题】人教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卷版+解答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考向情境题】人教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卷版+解答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7 17:36:4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九上化学单元测试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 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B )
A. 铝 B. 氢气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2.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为( B )
A. 1 B. 8 C. 10 D. 18
3.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是( C )
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常见“ 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 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 C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D. 分子
5.(2023 ·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滴水中约有1. 67 × 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化学性 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6.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B )
A. Cl一 B. Na+ C. O D.
7.(2024 ·天津)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 是原子的( B )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8.(2024 ·安徽)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 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 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 钼属于金属元素
C.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5 D. 1个MO2+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9.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粒子(带正电荷的氦 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 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
。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 是( A )
A.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
C. 金原子的质量与。 粒子的质量相等
D. 金原子核占据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
1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 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11.(2024 · 孝感云梦县月考)我国已成为少数建立空间站的国家之一。 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电解水,电解水所得氢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3 ,X的第一层为次外 层,Y比X多一个电子层,X质子数为a ,则Y的质子数为( B )
A. a + 3 B. a + 5 C. a + 8 D. a + 11
13.如图所示,用支管连接好试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内固定一根湿 润的酚酞纸条。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 min后观察到ab段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微热试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使用气球能够平衡该装置的气压
B. ab段纸条先变红,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 对比实验一、二,实验二中纸条会更快变红
D. 若将试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纸条将不会变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4分)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题的相关问题。
(1)图1:我国空间站的问天舱中,太阳能电池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 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中x = 18_。 为了防止航天员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的一条微观意义是_一个铁原子_。
图1
(2)图2:2023年5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 航卫星,卫星上采用铷(Rb)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图乙中的微观粒子 共表示_2_种元素,铷原子(如图甲所示)与图乙中 A_(填“A”“B”或 “C”)的化学性质相似。
图2
15.(4分)(2024 ·福建节选)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 上是否存在大气” ,查阅资料:
资料一 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 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脱离速 率均为2.4km . S一1。
资料二 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 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 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
(1)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部分信息分别如图1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氩原子的少 8_个。
②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9_.95_。
图1
(2)0 ℃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图2所示。
①由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 _分子的种类_(合理即可_)__有关。
图2
②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 ℃ 。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 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已有信息说明其原因:
0_℃_时_,__氢_分_子_、__氦_分_子_等_分子运动_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___ 20%_,且温度升高_,速率更快_,更易逸散到宇宙_中。
16.(5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 方式。
(1)用化学用语填空或解释化学符号的含义:
①钙元素:_Ca_。
②3个镁离子: 3Mg2+_。
(2)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甲是_原子_。
②硫酸铜、金刚石、二氧化碳中,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是_金刚石_。
(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2为氧气
在三态变化时的微观模型图,物质在a点时为 固_
(填“固”“液”或“气”)态。
17.(6分)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 993 × 10一26 kg,A原子的 质量为9. 288 × 10一26 kg,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B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 。求: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解:A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56,中子数-质子数= 4,
所以中子数为30 ,质子数为26 ,故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3)B原子的实际质量。
解:B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80 × 1. 993 × 10一26 kg × = 1. 329 × 10一25 kg
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 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C 、N 、0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电子层数_(填“质子数”“电子层 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Ne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_不相似_(填“相似”或“不相似”)。
(4)1个NH含有 10_个电子。
19.(4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1)下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 示意图,请将下图“反应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答案]
(2)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氢分子和氧分子_,保持 不变的粒子是_氢原子和氧原子_。
(3)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_目不_ 变__(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_)__。(任写一条)
20.(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分子的性质、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 因素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 探究分子的性质
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向A烧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另取一个小烧杯B ,向其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B两个小 烧杯。观察几分钟。
【小组交流】
(1)小烧杯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溶液变红色_。这一 现象在微观上说明了_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
任务二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
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滤纸
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丙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 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 水和40 ℃的热水中。
【小组讨论】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和 乙的塑料瓶中小纸花自下而上依次变 红,并且乙比甲变色快,由此可得出 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且温度 越高运动速率越快_。
(3)甲、乙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 多个,请说出被控制的量有__水的体积_(或两个塑料瓶放入烧杯_ _中_的_时_间_等_)(写一个即可)。
(4)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更环保_(写一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人教新版九上 化学
同步课件
人教版九上化学 新考向情境题 阶段性检测
九上化学单元测试(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 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
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B
A. 铝 B. 氢气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2.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为( )
B
A. 1 B. 8 C. 10 D. 18
3.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是( )
C
A. B. C. D.
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常见“ 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
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 )
C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D. 分子
5.(2023·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滴水中约有 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化学性 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6.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B
A. B. C. D.
7.(2024·天津)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
是原子的( )
B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8.(2024·安徽)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
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
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 钼的元素符号是 B. 钼属于金属元素
C.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5 D. 1个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9.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 粒子(带正电荷的氦
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 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
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
是( )
A
A.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
C. 金原子的质量与 粒子的质量相等
D. 金原子核占据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
1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
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11.(2024·孝感云梦县月考)我国已成为少数建立空间站的国家之一。
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电解水,电解水所得氢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A.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3, 的第一层为次外
层,比多一个电子层,质子数为,则 的质子数为( )
B
A. B. C. D.
13.如图所示,用支管连接好试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内固定一根湿
润的酚酞纸条。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后观察到 段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微热试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 使用气球能够平衡该装置的气压
B. 段纸条先变红,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 对比实验一、二,实验二中纸条会更快变红
D. 若将试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纸条将不会变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4分)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题的相关问题。
(1)图1:我国空间站的问天舱中,太阳能电池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
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中 ___。
为了防止航天员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该元素的元素符
号可表示的一条微观意义是____________。
18
一个铁原子
图1
(2)图2:2023年5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
航卫星,卫星上采用铷 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图乙中的微观粒子
共表示___种元素,铷原子(如图甲所示)与图乙中___(填“A”“B”或
“C”)的化学性质相似。
2
A
图2
15.(4分)(2024·福建节选)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
上是否存在大气”,查阅资料:
资料一 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
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脱离速
率均为 。
资料二 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
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
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
图1
(1)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部分信息分别如图1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氩原子的少____个。
②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9.95
(2) 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图2所示。
图2
①由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分子的种类(合理即可)
②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 。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
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已有信息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氢分子、氦分子等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且温度升高,速率更快,更易逸散到宇宙中
图2
16.(5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
方式。
(1)用化学用语填空或解释化学符号的含义:
①钙元素:____。
②3个镁离子:________。
(2)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甲是______。
原子
②硫酸铜、金刚石、二氧化碳中,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是________。
金刚石
(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2为氧气
在三态变化时的微观模型图,物质在 点时为____
(填“固”“液”或“气”)态。

17.(6分)已知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A原子的
质量为 ,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B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求: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解: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解:A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质子数 ,
所以中子数为30,质子数为26,故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3)B原子的实际质量。
解:B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
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C、、 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__________(填“质子数”“电子层
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电子层数
(2)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和 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4)1个 含有____个电子。
不相似
10
19.(4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1)下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
示意图,请将下图“反应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答案]
(2)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保持
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20.(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分子的性质、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
因素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 探究分子的性质
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向A烧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另取一个小烧杯B,向其中
加入约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
烧杯。观察几分钟。
【小组交流】
(1)小烧杯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这一
现象在微观上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任务二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
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滤纸
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
按照图丙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
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
水和的热水中。
【小组讨论】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和
乙的塑料瓶中小纸花自下而上依次变
红,并且乙比甲变色快,由此可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甲、乙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
多个,请说出被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水的体积(或两个塑料瓶放入烧杯中的时间等)
(4)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写一条)。
更环保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新考向情境题】
九上化学单元测试 (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5中考题仿真模拟湖北等地适用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个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 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B )
A. 铝 B. 氢气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2.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的核外电 子数为( B )
A. 1 B. 8 C. 10 D. 18
3.如果用“ ”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 小粒子是( C )
4.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常见“ 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 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钙”“氟”“碘”应理解为( C )
A. 原子 B. 离子 C. 元素 D. 分子
5.(2023 ·枣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1滴水中约有1. 67 × 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D 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化学性 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6.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B )
A. Cl一 B. Na+ C. O D.
7.(2024 ·天津)钠元素与氯元素属于不同种元素,其最本质的区别 是原子的( B )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8.(2024 ·安徽)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使用镀金钼丝天线,搭建了 地面与“嫦娥六号”的通信桥梁。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 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钼的元素符号是MO B. 钼属于金属元素
C. 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5 D. 1个MO2+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44
9.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粒子(带正电荷的氦 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 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
。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 是( A )
A. 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B. 金原子是实心球体
C. 金原子的质量与。 粒子的质量相等
D. 金原子核占据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
1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 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 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11.(2024 · 孝感云梦县月考)我国已成为少数建立空间站的国家之一。 空间站里的氧气源自电解水,电解水所得氢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B.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C.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2.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3 ,X的第一层为次外 层,Y比X多一个电子层,X质子数为a ,则Y的质子数为( B )
A. a + 3 B. a + 5 C. a + 8 D. a + 11
13.如图所示,用支管连接好试管和玻璃管,并在玻璃管内固定一根湿 润的酚酞纸条。
实验一:将浓氨水加入左侧试管中,3 min后观察到ab段纸条先变红。
实验二:换一根湿润的酚酞纸条,微热试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使用气球能够平衡该装置的气压
B. ab段纸条先变红,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 对比实验一、二,实验二中纸条会更快变红
D. 若将试管置于冰水中,酚酞纸条将不会变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4分)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下列小题的相关问题。
(1)图1:我国空间站的问天舱中,太阳能电池应用了我国自主研发、 全球第一的砷化镓太阳能技术。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其中x = 18_。 为了防止航天员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元素的食物。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的一条微观意义是_一个铁原子_。
图1
(2)图2:2023年5月1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56颗北斗导 航卫星,卫星上采用铷(Rb)原子钟提供精准时间。图乙中的微观粒子 共表示_2_种元素,铷原子(如图甲所示)与图乙中 A_(填“A”“B”或 “C”)的化学性质相似。
图2
15.(4分)(2024 ·福建节选)我国正在筹建月球科考站。针对“月球 上是否存在大气” ,查阅资料:
资料一 当天体中气体的分子运动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 20%时,该气体会脱离天体逸散到宇宙中。月球表面气体分子脱离速 率均为2.4km . S一1。
资料二 使用质谱仪测定,在月球黑暗处发现有极微量的气体生成, 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氖气和氩气等。 日出时,月球表面有极微量的甲烷和氨气产生。
(1)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氩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部分信息分别如图1所示。
①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比氩原子的少 8_个。
②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9_.95_。
图1
(2)0 ℃时,氢气、氦气和氮气的分子运动示意图分别如图2所示。
①由图分析,分子运动平均速率与 _分子的种类_(合理即可_)__有关。
图2
②已知月球表面最高温度超过100 ℃ 。月球表面因不能留住氢气、氦 气等气体分子,所以不存在稳定大气,结合已有信息说明其原因:
0_℃_时_,__氢_分_子_、__氦_分_子_等_分子运动_平均速率大于分子脱离速率的___ 20%_,且温度升高_,速率更快_,更易逸散到宇宙_中。
16.(5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 方式。
(1)用化学用语填空或解释化学符号的含义:
①钙元素:_Ca_。
②3个镁离子: 3Mg2+_。
(2)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甲是_原子_。
②硫酸铜、金刚石、二氧化碳中,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是_金刚石_。
(3)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如图2为氧气
在三态变化时的微观模型图,物质在a点时为 固_
(填“固”“液”或“气”)态。
17.(6分)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 993 × 10一26 kg,A原子的 质量为9. 288 × 10一26 kg,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B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0 。求: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
(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解:A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 56,中子数-质子数= 4,
所以中子数为30 ,质子数为26 ,故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3)B原子的实际质量。
解:B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80 × 1. 993 × 10一26 kg × = 1. 329 × 10一25 kg
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 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C 、N 、0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 电子层数_(填“质子数”“电子层 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Ne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_不相似_(填“相似”或“不相似”)。
(4)1个NH含有 10_个电子。
19.(4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1)下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 示意图,请将下图“反应中”的内容补
充完整。
[答案]
(2)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氢分子和氧分子_,保持 不变的粒子是_氢原子和氧原子_。
(3)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_目不_ 变__(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_)__。(任写一条)
20.(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分子的性质、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 因素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 探究分子的性质
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向A烧杯中加入酚酞溶液,另取一个小烧杯B ,向其中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B两个小 烧杯。观察几分钟。
【小组交流】
(1)小烧杯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溶液变红色_。这一 现象在微观上说明了_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
任务二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
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滤纸
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丙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甲和乙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 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 水和40 ℃的热水中。
【小组讨论】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甲和 乙的塑料瓶中小纸花自下而上依次变 红,并且乙比甲变色快,由此可得出 的结论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且温度 越高运动速率越快_。
(3)甲、乙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 多个,请说出被控制的量有__水的体积_(或两个塑料瓶放入烧杯_ _中_的_时_间_等_)(写一个即可)。
(4)改进后的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更环保_(写一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