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重点练(一)
题组一 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发生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A.Na和O2 B.Cu和Cl2
C.C与O2 D.NaOH溶液与CO2
2.将一团用棉花包裹的少量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使CO2气体缓缓通入棉花中的过氧化钠,棉花很快燃烧起来,根据实验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O2有利于棉花燃烧
B.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放热
C.CO2对棉花燃烧起助燃作用
D.过氧化钠与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3.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加热法可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
B.Na2O和Na2O2均为白色固体
C.将Na2O和Na2O2分别投入含有酚酞的水中,二者现象相同
D.含等质量钠元素的Na2O与Na2O2固体,加入等量且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4.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的CO2多
B.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土或煤油来灭火
C.在氯气中加热钠,金属钠剧烈燃烧,有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烟生成
D.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
题组二 氯气及氯水的性质
5.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以下溶液:
①KOH ②AgNO3 ③NaHCO3 ④FeCl2 ⑤NaI;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 )
A.全部 B.②④⑤
C.②⑤ D.④
6.将足量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试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一组是( )
AgNO3溶液 蓝色石蕊试纸 Na2CO3溶液
A 产生沉淀 变红 有气泡产生
B 无明显现象 变红 产生沉淀
C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有气泡产生
D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沉淀
题组三 含氯化合物的性质
7.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中文译名为氯,氯元素的化合价及其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是HCl,m=-1 B.氢气在b中点燃,有黄色火焰
C.c常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其化学式为ClO2 D.若d的化学式为HClO4,则n=6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在氯气泄漏时,可以用浸有NaOH水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低处跑
9.向分别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Z三个烧杯中分别投入1.15 g Na,Na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烧杯中一定都会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2NaOH+H2↑
B.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相比而言,Z中的反应一定最剧烈
C.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
D.三个烧杯中生成的气体的量不一定相同
10.根据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水和漂白粉都有漂白作用,也可用于水体的杀菌消毒。
①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②下列收集Cl2的装置正确的是 。
③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现象为 。
④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氯气的漂白性,已知通入的氯气中还含有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浓H2SO4的作用是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
该实验设计存在事故隐患,应在D处增加一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NaOH溶液以除去多余的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中四条直线分别表示钠、镁、铝、铁和足量Cl2反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纵轴)与反应消耗氯气的质量(横轴)的关系,其中代表钠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 ,代表铁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 。
11.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过氧化钠呈淡黄色,过氧化钠易潮解,容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应密封保存。室温下,某同学进行CO2与Na2O2反应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装置制备纯净的CO2
①丙装置中盛放无水CaCl2的仪器名称是 ,乙装置中溶液的作用是
。
②甲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按照如图装置图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①先组装仪器,然后 ,再用注射器1抽取100 mL纯净的CO2,将其连接在K1处,注射器2的活塞推到底后连接在K2处,具支U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与玻璃珠。
②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其目的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结束后,当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中气体体积为70 mL,则相同条件下反应消耗CO2的体积是 。
阶段重点练(一)
1.B A项,当反应温度不同时,Na和O2可以生成Na2O或Na2O2;C项,当O2的量不足时生成CO,当O2过量时可生成CO2;D项,当CO2少量时可生成Na2CO3,当CO2过量时可生成NaHCO3。
2.C CO2不支持燃烧,对棉花燃烧不能起助燃作用,C错误。
3.D 加热时Na2O和O2反应生成Na2O2,无法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A项错误;Na2O2为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Na2O使含有酚酞的水变红,Na2O2使含有酚酞的水先变红后又褪色,C项错误;由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可知,钠元素的质量相同时,生成的溶质(NaOH)质量相同,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相同,故最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项正确。
4.A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106 g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84 g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碳,所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NaHCO3产生的CO2多,A正确;钠着火可用干燥的沙土灭火,煤油是可燃性物质,不能用煤油来灭火,B错误;在氯气中加热钠,金属钠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瓶口有白烟生成,C错误;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D错误。
5.A 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自来水中含有Cl-、H+、ClO-、HClO、Cl2等微粒,①KOH与H+发生中和反应而变质;②AgNO3与Cl-反应产生AgCl沉淀而变质;③NaHCO3与H+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变质;ClO-、HClO、Cl2等能与④FeCl2和⑤NaI等发生反应而变质;故全部物质都会变质,A项正确。
6.C 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Cl-、HClO等微粒,滴到AgNO3溶液中,Cl-与Ag+发生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H+使其变红,然后HClO又将其氧化而褪色;滴到Na2CO3溶液中,H+与C反应生成H2O和CO2,故有气泡产生,选C。
7.C a是氯化氢,氯为-1 价,m=1,A项错误;b是氯气,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有苍白色的火焰,B项错误;c对应的化合价是+4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O2,C项正确;若d的化学式为HClO4,则Cl的化合价为+7价,n=7,D项错误。
8.B 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并无HClO,故不能使有色物质褪色,A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错误;Cl2的密度大于空气,NaOH溶液虽然能吸收Cl2,但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可用浸有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高处,D错误。
9.C 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Cl2NaCl+H2↑,A错误;三个烧杯中的反应都很剧烈,而Na与盐酸的反应最剧烈,B错误;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分两步写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C正确;等量的钠,生成氢气的量相同,D错误。
10.(1)①Ca(ClO)2+H2O+CO2CaCO3+2HClO 2HClO2HCl+O2↑ ②C ③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④干燥氯气 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NaOH+Cl2NaCl+NaClO+H2O (2)d c
解析:(1)①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分解成氯化氢和氧气;②集气瓶中使用单孔橡胶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则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将橡胶塞压出,故A错误;因为Cl2比空气的密度大,Cl2应短管进,故B错误;该装置既能收集Cl2,又能进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故C正确;由于Cl2和NaOH溶液反应,所以不能收集到Cl2,故D错误;③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④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浓H2SO4的作用是干燥氯气,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应在D处增加一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NaOH溶液以除去多余的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2)根据钠、镁、铝、铁和足量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Mg+Cl2MgCl2,2Al+3Cl22AlCl3,2Fe+3Cl22FeCl3可知,当消耗等质量的氯气时所需金属的质量大小为m(Na)>m(Fe)>m(Mg)>m(Al),故代表钠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d,代表铁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c。
11.(1)①干燥管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②CaCO3+2H+Ca2++CO2↑+H2O
(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U形管中固体颜色逐渐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注射器2活塞外移 ③使反应充分进行 2Na2O2+2CO22Na2CO3+O2
(3)60 mL
解析:(1)①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②碳酸钙难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则甲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CO2+2Na2O22Na2CO3+O2,气体减少,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中固体颜色逐渐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注射器2活塞外移;③为了反应更充分,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充分接触,CO2转化率更高,故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3)根据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可知,气体减少的量为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一半,当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中气体体积为70 mL,即反应中气体体积减少100 mL-70 mL=30 mL,故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60 mL。
3 / 3(共31张PPT)
阶段重点练一
题组一 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1.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发
生改变,不会引起产物种类改变的是( )
A. Na和O2 B. Cu和Cl2
C. C与O2 D. NaOH溶液与CO2
解析: A项,当反应温度不同时,Na和O2可以生成Na2O或
Na2O2;C项,当O2的量不足时生成CO,当O2过量时可生成CO2;
D项,当CO2少量时可生成Na2CO3,当CO2过量时可生成NaH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将一团用棉花包裹的少量过氧化钠固体放在石棉网上,使CO2气体
缓缓通入棉花中的过氧化钠,棉花很快燃烧起来,根据实验分析可
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生成的O2有利于棉花燃烧
B. 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放热
C. CO2对棉花燃烧起助燃作用
D. 过氧化钠与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解析:CO2不支持燃烧,对棉花燃烧不能起助燃作用,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加热法可除去Na2O中少量的Na2O2杂质
B. Na2O和Na2O2均为白色固体
C. 将Na2O和Na2O2分别投入含有酚酞的水中,二者现象相同
D. 含等质量钠元素的Na2O与Na2O2固体,加入等量且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加热时Na2O和O2反应生成Na2O2,无法除去Na2O中少量
的Na2O2杂质,A项错误;Na2O2为淡黄色固体,B项错误;Na2O使
含有酚酞的水变红,Na2O2使含有酚酞的水先变红后又褪色,C项
错误;由Na2O+H2O 2NaOH、2Na2O2+2H2O 4NaOH+
O2↑可知,钠元素的质量相同时,生成的溶质(NaOH)质量相
同,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相同,故最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
等,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Na2CO3、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的CO2多
B. 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土或煤油来灭火
C. 在氯气中加热钠,金属钠剧烈燃烧,有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烟
生成
D. 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据反应的方程式Na2CO3+2HCl 2NaCl+CO2↑+
H2O,NaHCO3+HCl NaCl+CO2↑+H2O可知,106 g碳酸钠完
全反应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84 g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二氧
化碳,所以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
件下NaHCO3产生的CO2多,A正确;钠着火可用干燥的沙土灭
火,煤油是可燃性物质,不能用煤油来灭火,B错误;在氯气中加
热钠,金属钠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瓶口有白烟生成,C错误;
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
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题组二 氯气及氯水的性质
5. 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以下溶液:①KOH
②AgNO3 ③NaHCO3 ④FeCl2 ⑤NaI;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
是( )
A. 全部 B. ②④⑤
C. ②⑤ D. 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
自来水中含有Cl-、H+、ClO-、HClO、Cl2等微粒,①KOH与
H+发生中和反应而变质;②AgNO3与Cl-反应产生AgCl沉淀而
变质;③NaHCO3与H+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变质;ClO-、
HClO、Cl2等能与④FeCl2和⑤NaI等发生反应而变质;故全部
物质都会变质,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将足量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试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
描述合理的一组是( )
AgNO3溶液 蓝色石蕊试纸 Na2CO3溶液
A 产生沉淀 变红 有气泡产生
B 无明显现象 变红 产生沉淀
C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有气泡产生
D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沉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Cl-、HClO等微粒,滴到
AgNO3溶液中,Cl-与Ag+发生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滴到蓝色
石蕊试纸上,H+使其变红,然后HClO又将其氧化而褪色;滴到
Na2CO3溶液中,H+与C 反应生成H2O和CO2,故有气泡产生,
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题组三 含氯化合物的性质
7. 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中文译名为氯,氯元素的化合价及其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HCl, m =-1
B. 氢气在b中点燃,有黄色火焰
C. c常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其化学式为ClO2
D. 若d的化学式为HClO4,则 n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是氯化氢,氯为-1 价, m =1,A项错误;b是氯气,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有苍白色的火焰,B项错误;c对应的化合
价是+4价,其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O2,C项正确;若d的化学式为
HClO4,则Cl的化合价为+7价, n =7,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B. 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和Ca(ClO)2,应密封保存
D. 在氯气泄漏时,可以用浸有NaOH水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低处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久置氯水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并无HClO,故不能使有
色物质褪色,A错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错误;
Cl2的密度大于空气,NaOH溶液虽然能吸收Cl2,但对皮肤有强烈
的腐蚀性,可用浸有小苏打水或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跑向高处,
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向分别盛有100 mL水、100 mL盐酸、100 mL硫酸铜溶液的X、Y、
Z三个烧杯中分别投入1.15 g Na,Na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三个烧杯中钠均在液面上剧烈反应,相比而言,Z中的反应一定最
剧烈
C. Z烧杯中一定会有Cu(OH)2沉淀生成
D. 三个烧杯中生成的气体的量不一定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Cl 2NaCl+
H2↑,A错误;三个烧杯中的反应都很剧烈,而Na与盐酸的反应最
剧烈,B错误;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分两步写为2Na+2H2O
2NaOH+H2↑,2NaOH+CuSO4 Cu(OH)2↓+Na2SO4,C
正确;等量的钠,生成氢气的量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根据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水和漂白粉都有漂白作用,也可用于水体的杀菌消毒。
①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可制得漂白粉,漂白粉在空
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Ca(ClO)
2+H2O+CO2 CaCO3+2HClO
2HClO 2HCl
+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②下列收集Cl2的装置正确的是 。
C
③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现象为
。
剧
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浓H2SO4的作用是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
干燥氯气
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C中湿润的有
色布条褪色
④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一步研究氯气的漂白性,已知通入的氯气中还含有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设计存在事故隐患,应在D处增加一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NaOH溶液以除去多余的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aOH+Cl2 NaCl+NaClO+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原因是次氯酸钙
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次氯酸,
次氯酸光照分解成氯化氢和氧气;②集气瓶中使用单孔橡胶
塞塞紧,只能进气,不能排气,则瓶内压强增大到一定程
度,可能将橡胶塞压出,故A错误;因为Cl2比空气的密度
大,Cl2应短管进,故B错误;该装置既能收集Cl2,又能进
行尾气处理且防倒吸,故C正确;由于Cl2和NaOH溶液反
应,所以不能收集到Cl2,故D错误;③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
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反应现象为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④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浓H2SO4的作用是干燥氯气,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B中
干燥的有色布条无明显变化,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应在D处增
加一装置,该装置中应加入NaOH溶液以除去多余的氯气,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 NaCl+NaClO+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如图中四条直线分别表示钠、镁、铝、铁和足量Cl2反应时
消耗金属的质量(纵轴)与反应消耗氯气的质量(横轴)的
关系,其中代表钠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 ,代表铁与氯
气反应的直线是 。
d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据钠、镁、铝、铁和足量Cl2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2Na+Cl2 2NaCl,Mg+Cl2 MgCl2,2Al+
3Cl2 2AlCl3,2Fe+3Cl2 2FeCl3可知,当消耗等质
量的氯气时所需金属的质量大小为 m (Na)> m (Fe)> m
(Mg)> m (Al),故代表钠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 d ,代
表铁与氯气反应的直线是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过氧化钠是钠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之一,过氧化钠呈淡黄
色,过氧化钠易潮解,容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应
密封保存。室温下,某同学进行CO2与Na2O2
反应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如图装置制备纯净的CO2
①丙装置中盛放无水CaCl2的仪器名称是 ,乙装
置中溶液的作用是 。
②甲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干燥管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aCO3+2H+ Ca2++
CO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①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②碳酸钙难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则甲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 Ca2++CO2↑+H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按照如图装置图进行实验(夹持装置略)。
①先组装仪器,然后 ,再用注射器1抽
取100 mL纯净的CO2,将其连接在K1处,注射器2的活塞推
到底后连接在K2处,具支U形管中装入足量的Na2O2粉末与
玻璃珠。
检查装置气密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②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可观察到
的现象是
。
③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其目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U形管中固体颜色逐渐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注射
器2活塞外移
使反应充分进
行
2Na2O2+2CO2 2Na2CO3
+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打开止水夹K1、K2,向右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CO2+2Na2O2 2Na2CO3+O2,气体减少,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中固体颜色逐渐由淡黄色变为白色,注射器2活塞外移;③为了反应更充分,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充分接触,CO2转化率更高,故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推入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 2Na2CO3+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实验结束后,当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中气
体体积为70 mL,则相同条件下反应消耗CO2的体积是
。
解析:根据反应2CO2+2Na2O2 2Na2CO3+O2可知,气体减少的量为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一半,当注射器1的活塞推到底时,测得注射器2中气体体积为70 mL,即反应中气体体积减少100 mL-70 mL=30 mL,故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60 mL。
60
m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