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31张PPT 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7 16: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趣味导入
电影《封神Ⅰ》
单元导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继夏朝而起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成熟阶段,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第4课】
进入春秋战国后,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剧烈动荡和变革之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5课】【第6课】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
约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期
约公元前475年
战国时期开始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4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时间及原因等重要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掌握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过程和意义,认识到这一制度变化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识读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和西周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认识到朝代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感受夏商西周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从夏商西周的兴衰中汲取教训,明白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实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家国情怀)
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任务1】阅读教材,梳理夏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地位:
(5)统治措施:
(6)末代国君: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征伐三苗;涂山之会;
禹铸九鼎,加强王权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哀公七年》
涂山之会

2.夏朝的传承——“家天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任务2】禹最初想传位于谁?但最终谁成为了夏朝新的继承人?他能继承王位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开创了哪一制度?

贤德

贤德

贤德
伯益

血缘
禅让制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家天下“家”指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
意义:从禅让制到世袭制,实际是一种基于生产力发展而带来的社会制度变革,有利于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措施
【任务3】为什么说夏朝开始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了?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乃召六卿(官吏)申之。……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乃召汤而囚困之夏台(牢狱),已而释之。 ——《史记·夏本纪》
制定刑法
建立军队
设置官职
设置监狱
人口
土地
疆域
军队
“国”字的图解
“军队、法庭、监狱、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夏朝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愈加严重。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二里头遗址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
二里头1号宫殿复原图
【任务4】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阶级贫富分化加剧和等级界限分明
【任务5】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了什么?
乳钉纹铜爵
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由石器时代发展到青铜器时代。夏朝时期已有阶级的存在且文明发展水平较高。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5.夏朝的灭亡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统治后期,各种很矛盾激化,国势走向衰微。末代君主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修建许多豪华的宫室,民怨沸腾,夏朝陷入全面统治危机。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任务6】夏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夏桀(jié),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
夏桀把人当坐骑
酒池肉林、宠爱妹喜
桀曾经对大臣说:“我就好像天上的太阳,太阳会灭亡吗?”夏民知道后指着太阳咒骂桀:“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愿意跟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根本原因:
①桀荒淫无度,失去民心;②商汤伐桀
贰:商朝的统治
二、商朝的统治
1.商朝建立
【任务1】阅读课本内容并结合地图,梳理出商朝建立的基本概况?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都城:
(4)统治措施:
(5)末代国君:
约公元前1600年
汤(BC1670—BC1587)
亳(bó)——殷(yīn)(盘庚迁殷)
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商纣王
夏桀为虐政淫荒,……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史记 殷本纪》
二、商朝的统治
2.发展——盘庚迁殷
【任务2】识读地图,阅读教材24内容,思考商朝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其中盘庚迁殷的影响是什么?

牧野


商朝周边有诸多势力,形成许多方国,即文献中记载的“多方”“邦方”。商王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众多方国。这些方国除对商王表示臣服外还要承担朝贡、纳税,以及随商王征代等义务。
相关史事
P23
迁都原因:躲避自然灾害;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经济
盘庚迁殷的影响:盘庚迁都到殷后,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盘庚迁殷是商朝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
二、商朝的统治
2.巩固——统治措施
【任务3】盘庚迁殷定都后,商朝如何加强统治?
王畿地区
(内服)
方国
(外服)
订立盟约
战争征服
朝贡、纳税、
随商王出征
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商朝的中心区域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河南,南至长江。
内外服制度
二、商朝的统治
2.巩固——统治措施
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
戴枷奴隶陶俑
殉葬奴隶墓葬
商朝时,生产领域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被迫在农田上集体耕作,在手工作坊里做工,在贵族家中劳动,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随意把他们转让、买卖,乃至屠杀,用来作为祭祀祖先的祭品,或为死去的奴隶主殉葬。例如,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殉葬者多达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奴隶。 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可见其地位与牲畜等同。
相关史事
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P24
二、商朝的统治
3.商朝的衰亡
【任务4】结合图文思考商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史记·殷本纪》
材料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周易·革》
原因:①商纣王荒淫无度,失去民心,暴政而亡(根本);②武王伐纣
叁:西周的兴衰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族,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1.周人的崛起
三、西周的兴衰
周的首领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人吕尚、周公等人,国力开始强大起来,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继位,积极作灭商的准备。
吕尚(生卒年不详),又名姜尚、姜子牙,俗称姜大公。他先后辅位周文王与周武王,为西周兴起作出重大贡献,史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牧野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少数精锐率先冲杀,大破商军,为武王伐纣灭商立下大功。周朝建立后,他因功被册封在今山东北部一带,成为齐国的开创者。
人物扫描
三、西周的兴衰
2.武王伐纣与周朝的建立
【任务1】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梳理牧野之战以及周朝建立的概况。
(1)建立时间:
(2)建立人物:
(3)建国之战:
(4)作战双方:
(5)结果:
(6)都城:
(7)国号:
(8)末代国君: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军占领商朝朝歌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
商军vs周军
镐(hào)京
周幽王
周(史称:西周)
利簋(ɡuǐ)及铭文拓片
利簋的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利簋(ɡuǐ)
何尊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三、西周的兴衰
3.西周分封制
【任务2】周武王面对如此大的疆域,会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来巩固呢?思考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


西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左传》
分封制
50多万平方公里
100多万平方公里
250多万平方公里
翻译:封立亲戚(周王室的同族)建立邦国,以各邦国来保卫周王室。
封建:指封邦建国。
封邦建国:拱卫周王室。
三、西周的兴衰
3.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和功臣)
对象 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等
内容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义务 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定期朝贡、服从调兵)
权力 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等级 周朝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分封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巩固了周王对全国的统治。
三、西周的兴衰
3.西周分封制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平民
奴隶
统治
阶级
被统治阶级
特点
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
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周初分封诸侯示意图
三、西周的兴衰
3.西周分封制
【任务3】结合材料思考,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庄王问鼎可知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
材料1:经过大分封,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主。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它因层层分封所确立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2:“楚庄王进攻陆浑戎人,军队行至洛水,在王室境内陈兵示威,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庄王。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跟轻重。王孙满“一个人能否获得天下,在于德而不在鼎。”
1.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2.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地方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力量强大后,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后期周王室衰微,最终导致春秋战国诸侯国战乱与纷争的局面。


三、西周的兴衰
4.周朝的礼乐制度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相关史事
西周不同等级青铜鼎的使用数量
曾侯乙编钟见证了周朝的礼乐制度
P26
【任务4】周公旦为何要制定礼乐制度?
它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护西周政治稳定。
5.西周的灭亡
三、西周的兴衰
【任务5】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西周衰亡的过程。
国人暴动
平王东迁
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841年
周幽王时
公元前771年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任务6】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 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
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商纣王炮烙之刑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相似之处: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君者、从政者要勤于政事,广用贤才,爱护百姓,以民为本。
夏桀把人当马骑
课堂小结
朝代 夏 商(殷商) 周(西周)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建立者 禹 汤 周武王
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亳---殷 镐京(今陕西西安)
亡君 桀(夏桀) 纣(商纣王) 周厉王——周幽王
意义 或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地方制度分封制的实施,稳定政局,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灭亡原因 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民怨沸腾 贵族更加腐朽,商纣连年征伐,耗费国力;对内大兴土木,横征暴敛,严刑酷法,导致民不聊生。 国王与民争利,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为君者、从政者要勤于政事,广用贤才,爱护百姓,以民为本。
课堂检测
1.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刑法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B
2.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D.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C
课堂检测
3.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西周实行这一制 度的目的是什么?
分封制
①受封者:宗亲、功臣
②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