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内容,了解其证明过程,并能运用定理解决求线段长度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猜想-验证-证明-应用的过程,感悟数学思维,发展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质疑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明在观察等距平行梯的时候发现AB=BC,DE=EF,通过进一步的测量研究还发现,如果一条直线经过三条等距的平行线,被截成的两条线段也相等,结合成比例线段的知识,我们可以说,AB,BC,MO,ON是成比例线段,如果三条平行线不是等距离的,这个结论还成立吗? (二)探究新知 1.【猜想】 在网格图中,直线m,n与三条不等距平行线相交,截得四条线段,借助勾股定理可以算出四条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可以计算对应线段的比值。 通过计算总结得到对应线段的比值相等。由此我们猜想;如果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截得的线段对应成比例。 【验证1】 改变l2的位置,三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再次计算对应线段的比值,发现依然相等。 【验证2】 借助数学画板,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刚刚的结论。利用数学画板测量截得的四条线段的长度,进而计算A1A2:A2A3和B1B2:B2B3,任意拖动直线的位置,这两个比值都是相等的。由此得到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证明】 由此得到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5.【推论】 由此得到两个重要的数学模型:A字型和八字型。 (三)例题及变式 例题: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EF∥BC. (1)如果AE=7,EB=5,FC=4,那么AF的长是多少? (2)如果AB=10,AE=6,AF=5,那么FC的长是多少? 变式:变式:在(2)的前提下过点F作EB的平行线,交BC于点G,若BC=15那么EF的长是多少? (四)小结与作业 1.小结: 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作业:必做题:课后习题4.3 1-4题 选做题:变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