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打包)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10 09:09:48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菠菜中铁元素的检验包含以下步骤:剪碎→研磨→溶解→过滤→氧化→检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将菠菜剪碎后,可以在坩埚中进行研磨
B.过滤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时可选用稀硝酸或双氧水
D.菠菜中的铁元素主要以+2价的形式存在
2.铁的化合物常见的有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 ⑤Fe(OH)3 ⑥NH4Fe(SO4)2·12H2O ⑦FeSO4,将上述物质分别溶于足量稀盐酸后进行实验,已知K3[Fe(CN)6]溶液遇亚铁盐会产生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滴加新制氯水后显红色的是①④⑦
B.加铜片能发生反应2Fe3++CuCu2++2Fe2+的是②⑤⑥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滴加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的是③
D.滴加K3[Fe(CN)6]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①③④⑦
3.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用40 mL 5 mol·L-1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需吸收0.56 L Cl2(标准状况)才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则该氧化物中Fe原子与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3   B.3∶4 C.5∶6   D.7∶8
4.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对a盐进行鉴定:
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中一定有Fe3+ B.c中一定有Fe3+
C.b为AgCl沉淀 D.a可能为FeCl2
5.已知:①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亚铁溶液为无色,鞣酸铁溶液为蓝黑色,根据如下所示的实验流程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绿茶叶水蓝黑色恢复为原色
不变色变为红色
A.绿茶叶水与FeSO4反应生成的鞣酸亚铁易被氧化成鞣酸铁而呈蓝黑色
B.维生素C可将鞣酸铁还原成鞣酸亚铁
C.④中发生的反应有2个
D.服用补铁剂时不能喝绿茶
6.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24 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D.V=224
7.向10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阳离子仅为Cu2+和Fe2+ B.b点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Cu2+Cu+Fe2+
C.c点时加入的铁粉与Cu2+反应 D.原溶液中Fe2(SO4)3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8.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B.实验室制Fe(OH)3的胶体是将FeCl3加入浓NaOH溶液中
C.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一定条件下存在FeCl2→Fe(OH)2→Fe(OH)3→FeCl3→FeCl2的转化关系
9.某小组为探究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入氮气的目的有: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B.实验中观察到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可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和CO
C.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D.样品完全分解后,取少许装置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残留物中含有Fe3+
10.课外小组测定某硫酸亚铁补血片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 100 mL 1.0 mol·L-1的硫酸溶液,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为    mL,所需玻璃仪器为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     。
(2)若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后,出现       现象,说明滤液中含有Fe3+。
(3)步骤Ⅳ加入足量H2O2的目的是               。
(4)假设实验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则每片补血片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5)10 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投入200 mL某浓度的稀盐酸中完全溶解,收集到1.12 L H2(标准状况),实验测得溶液中不含Fe3+,为了使Fe2+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共消耗 4 mol·L-1的NaOH溶液150 mL。则原稀盐酸的浓度为    。
11.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新制和久置的两瓶FeSO4溶液进行了如表实验。
Ⅰ.分别取2 mL新制的FeSO4溶液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 试剂X 实验现象
实验ⅰ 1 mL 1 mol·L-1 NaOH溶液 现象a
实验ⅱ 5滴酸性KMnO4溶液 现象b:紫色褪去
实验ⅲ 依次加入5滴KSCN溶液、5滴氯水 现象c
(1)实验ⅰ中,现象a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ⅲ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氯水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Ⅱ.久置的FeSO4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ⅳ 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SO4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ⅴ
(3)将上述实验ⅴ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4)若要使部分变质的FeSO4复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为了验证维生素C的作用,设计了如表实验ⅵ。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ⅵ 取一定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由实验ⅵ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请说明理由               。
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A 坩埚不可用于研磨,一般用于灼烧固体等,A错误;过滤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B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双氧水也有强氧化性,氧化时可选用稀硝酸或双氧水,C正确;由题意中的氧化一步可知,菠菜中的铁元素主要以+2价的形式存在,D正确。
2.B 题述含铁元素的化合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后的溶液中含Fe2+不含Fe3+的为①FeO、④FeS、⑦FeSO4;含Fe3+不含Fe2+的为②Fe2O3、⑤Fe(OH)3、⑥NH4Fe(SO4)2·12H2O;既含Fe2+又含Fe3+的为③Fe3O4。A选项说明溶液中含Fe2+不含Fe3+,符合题意的为①④⑦;B选项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符合题意的为②③⑤⑥;C选项说明溶液中既含Fe2+又含Fe3+,符合题意的为③;D选项说明溶液中含有Fe2+,符合题意的为①③④⑦。
3.C 铁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水,因 n(HCl)=5 mol·L-1×0.040 L=0.2 mol,则易推知生成0.1 mol水,因此该氧化物中n(O)=0.1 mol;由2Fe2++Cl22Fe3++2Cl-,容易算出n(Fe2+)=0.05 mol,则铁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从而推出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3所含Cl-的物质的量为n(Cl-)=0.2 mol-2×0.05 mol=0.1 mol,则有n(Fe3+)=n(Cl-)= mol,故该氧化物中Fe原子与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A 分析题图可知,b为AgCl沉淀,a中一定含有Cl-,c中一定含有Fe3+,但是因为酸化的 AgNO3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a中可能含有Fe2+或Fe3+。
5.C 鞣酸亚铁溶液为无色,鞣酸铁溶液为蓝黑色,在绿茶叶水中加入FeSO4,出现蓝黑色,说明鞣酸亚铁易被氧化,A正确;向蓝黑色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由蓝黑色恢复原色,说明维生素C能将鞣酸铁还原成鞣酸亚铁,表现还原性,B正确;④中发生的反应有维生素C以及Fe2+被H2O2氧化、Fe3+与SCN-的络合反应等,反应不止2个,C错误;因为绿茶叶水中的鞣酸与补铁剂中的Fe2+反应生成鞣酸亚铁,鞣酸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为鞣酸铁,故服用补铁剂时不能喝绿茶,D正确。
6.B 稀硫酸足量,且滤液A中不含有Cu2+,说明Fe将Cu2+置换出来,3.2 g滤渣全为Cu,氧化性:Fe3+>Cu2+,所以滤液A中不可能含有Fe3+,A项错误;样品中的铁元素均在滤液A中,3.2 g固体为Fe2O3,由铁元素守恒知,m(Fe)=×2×56 g·mol-1=2.24 g,B项正确;若3.2 g Cu全来自CuO,则有m(CuO)=×80 g·mol-1=4.0 g,但样品中还存在单质Cu,C项错误;设样品中Fe、Cu、Fe2O3、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b、c、d,根据最后得到Fe2O3的质量,得出×160 g·mol-1=3.2 g;最后固体总质量6.4 g与原来固体质量5.76 g相差的就是2FeFe2O3、CuOCu中氧原子的质量,则×16 g·mol-1=6.4 g-5.76 g;联立两式可得,a-c-d=0.02 mol;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Fe失去的电子等于Fe2O3、CuO和H+得到的电子,故列式为2a=2c+2d+n(H+),所以n(H+)=2(a-c-d)=2×0.02 mol=0.04 mol,则生成的H2的体积为(0.04÷2×22.4×1 000)mL=448 mL,D项错误。
7.B 由于氧化性:Fe3+>Cu2+,故加入铁粉时,铁先与氧化性强的Fe3+发生反应,当Fe3+完全反应后,再与溶液中的Cu2+发生反应。a点固体的质量仍为0,则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由于该反应仍未结束,故a点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有Fe3+、Cu2+、Fe2+,A项错误;b点固体的质量增加,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B项正确;当加入铁粉的质量大于1.68 g后,图中曲线出现了拐点,由点(2.24,1.84)和(1.68,1.28)可知,此过程铁粉增加的质量与固体剩余物增加的质量相等,故c点没有发生反应,C项错误;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0~0.56 g,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溶液中n(Fe3+)=2n(Fe)=2×=0.02 mol,故溶液中n[Fe2(SO4)3]=0.01 mol;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0.56~1.68 g,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Cu+Fe2+,则溶液中 n(Cu2+)=n(Fe)==0.02 mol,故溶液中 n(CuSO4)=0.02 mol,则溶液中Fe2(SO4)3与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项错误。
8.B HCl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时只能将Fe氧化生成FeCl2,A正确。实验室制Fe(OH)3的胶体是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在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若将FeCl3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中,产生的是Fe(OH)3红褐色沉淀,B错误。FeCl2中Fe元素化合价为+2价,处于Fe元素的中间价态,故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FeCl2与NaOH反应产生Fe(OH)2,Fe(OH)2具有强还原性,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Fe(OH)3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Cl3,FeCl3与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l2,故一定条件下存在FeCl2→Fe(OH)2→Fe(OH)3→FeCl3→FeCl2的转化关系,D正确。
9.B 在反应开始前通入N2,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以免O2和CO2对实验干扰,同时用N2把装置A、E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排出进行后续检验,A正确;E中固体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CO,只有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才可证明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B错误;为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反应装置中的酒精灯,冷却至常温过程中需保持一直通入N2,C正确;结束实验后,待A中固体冷却至室温,取少量残留物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铁离子,即证明残留物中含有Fe3+,D正确。
10.(1)5.4 100 mL容量瓶 (2)KSCN 红色
(3)使Fe2+完全氧化成Fe3+ (4)0.07a (5)3 mol·L-1
解析:(1)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设量取98%浓硫酸x L,则18.4 mol·L-1×x L=0.1 L×1 mol·L-1,解得x≈0.005 4 L=5.4 mL;稀释过程中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包括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容量瓶,题目中我们所需100 mL溶液,所以再准备一个100 mL的容量瓶即可。(2)因为KSCN会与Fe3+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难电离络合物Fe(SCN)3,反应现象非常明显,故用KSCN溶液来检验Fe3+是否存在。(3)H2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已与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发生反应,足量H2O2的目的是使Fe2+完全氧化成Fe3+。(4)最后所得固体为Fe2O3,则 m(Fe2O3)=a 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m(Fe)=m(Fe2O3)×w= a×= g,这些铁元素是由10片补血剂提供的,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g=0.07a g。(5)通过元素守恒可知未与NaOH 反应前,金属阳离子是Fe2+,阴离子是Cl-,反应后金属阳离子是Fe2+,阴离子是OH-组合变为沉淀,故而相当于OH-取代了Cl-,所以 n(Cl-)=n(OH-)=0.6 mol,故而 c(HCl)===3 mol·L-1。
11.Ⅰ.(1)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2)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 Cl2+2Fe2+2Cl-+2Fe3+
Ⅱ.(3)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4)2Fe3++Fe3Fe2+
(5)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有Fe2+生成
解析:Ⅰ.(1)实验ⅰ中,现象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Fe(OH)2,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2)实验ⅱ的实验现象是: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证明含亚铁离子,不含铁离子,氯水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Ⅱ.(3)要想证明 FeSO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实验ⅳ中,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实验ⅴ中,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待测液中滴加5滴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Fe2+。(4)若要使部分变质的 FeSO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再经过滤除去剩余的Fe粉即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5)由实验ⅵ不能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因为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有Fe2+生成。
3 / 3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课程 标准 1.认识铁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2.认识一定条件下铁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分点突破(一) Fe2+、Fe3+的检验
1.Fe3+的检验方法
2.Fe2+的检验方法
[实验] 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
实验用品:某补铁口服液,H2SO4溶液,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KSCN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补铁口服液于试管中,滴入KSCN溶液 a.不变红
b.变红
②若出现现象a,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水
③若出现现象b,另取补铁剂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紫红色不褪去
【交流讨论】
1.补铁剂中所含维生素C的作用是什么?
2.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时,其他成分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3.可否用NaOH溶液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
4.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能否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5.设计实验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
1.只含Fe2+的溶液
检验Fe2+加入试剂的顺序:
待测液不变色红色,说明溶液中含Fe2+,不含Fe3+。
提醒:氯水不能过量,因还原性:Fe2+>SCN-,若氯气过量,则先氧化Fe2+,再氧化SCN-,导致检验失败。
2.同时含有Fe2+和Fe3+的溶液
若溶液中同时含有Fe3+、Fe2+,为避免Fe3+对Fe2+的检验造成干扰,通常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无Cl-、Br-干扰);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3.检验铁的氧化物中是否有+2价铁元素时,加入试剂的顺序:
少量固体溶液紫色褪去
(1)步骤a中不能选用稀HNO3,原因是稀HNO3可以将Fe2+氧化为Fe3+。
(2)不能用此法检验Fe3O4中是否含有+3价铁元素。
1.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KMnO4溶液 B.铁片
C.KSCN溶液 D.石蕊溶液
2.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该铁的化合物是(  )
A.Fe2O3 B.FeCl3
C.Fe2(SO4)3 D.FeO
3.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试剂 选项    甲组 乙组
A 新制氯水、KSCN溶液 NaOH溶液
B 酸性KMnO4溶液 KSCN溶液
C KOH溶液 溴水
D 稀溴水 酸性KMnO4溶液
分点突破(二)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铁在人体中不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以使食物中的铁离子变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交流讨论】
1.人体中经常进行Fe2+Fe3+的转化,A中Fe2+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B中Fe3+呢?
2.从“服用维生素C,可以使食物中的铁离子变成亚铁离子”这句话分析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体现什么性质?
1.“铁三角”转化关系
2.Fe、Fe2+、Fe3+之间转化关系的应用
(1)含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主要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反应原理
Fe2+ Fe3+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Fe+2Fe3+3Fe2+
FeCl3 FeCl2 加氯水或H2O2 2Fe2++Cl22Fe3++2Cl-或2Fe2++H2O2+2H+2Fe3++2H2O
Fe2+ Cu2+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Cu2++FeFe2++Cu
(2)亚铁盐的保存
保存亚铁盐溶液应加入少量铁屑或铁粉,目的是防止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Fe+2Fe3+3Fe2+。
(3)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2Fe3++Cu2Fe2++Cu2+。
(4)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
例如,无水FeCl3可用铁屑和Cl2直接作用制得:
2Fe+3Cl22FeCl3。
1.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可与e反应生成b
B.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
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2.铁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向500~600 ℃的铁屑中通入Cl2生产FeCl3,每生产1 kg FeCl3,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2)实现Fe转化为Fe2+,可选用    (填化学式)溶液。
(3)高温下,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请写出Fe3O4溶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
1.鉴别Fe2+和Fe3+可用下列试剂中的(  )
①NaOH溶液 ②稀H2SO4 ③KSCN溶液 ④铜片 ⑤淀粉-KI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FeCl3溶液 FeCl2 通入适量Cl2
B FeCl2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银粉 铁粉 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
D Fe(OH)3 Fe(OH)2 在空气中灼烧
3.向含有一定物质的量的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Fe粉至过量,该溶液的质量随加入铁粉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为(  )
4.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可用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②可用作油漆、油墨的红色颜料
B.①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
C.存在③→②、③→FeCl3的转化关系
D.存在①→FeO→Fe(OH)2→FeCl2→①的循环转化关系
5.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Fe2+
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刻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沉淀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6.电子工业常用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从腐蚀废液(主要含FeCl3、FeCl2、CuCl2)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废液处理流程如下: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2)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
请写出此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步骤(Ⅱ)中生成FeCl3的离子方程式:             。
(4)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      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可制得Fe(OH)3胶体。
(5)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和Fe3+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基础知识·准落实】
分点突破(一)
探究活动
无Fe3+ 有Fe3+ 溶液变红 有Fe2+ 有Fe2+ 无Fe2+
交流讨论
1.提示:做抗氧化剂,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2.提示:会。补铁剂中含有还原性比Fe2+强的维生素C,维生素C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提示:不能。若补铁剂中含有Fe3+,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法检验Fe2+的存在。
4.提示:不能;若溶液中含有Fe3+而不含Fe2+,会发生相同的现象。
5.提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不能用盐酸)溶解,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另一份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自主练习
1.C FeCl2变质会被氧化为FeCl3,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故可用KSCN溶液检验FeCl2溶液是否变质。
2.D 由题意可知,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只有Fe2+没有Fe3+,选项中只有FeO溶解在盐酸中能得到Fe2+:FeO+2H+Fe2++H2O。
3.B 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的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稀溴水能与Fe2+反应,但颜色与Fe3+溶液相近,现象不明显,只有酸性KMnO4溶液符合条件,发生反应:5Fe2++Mn+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溶液紫红色变浅;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即可,Fe2+不会造成干扰。
分点突破(二)
探究活动
交流讨论
1.提示:A中Fe2+作还原剂,B中Fe3+作氧化剂。
2.提示:维生素C将Fe3+转化为Fe2+, 作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自主练习
1.C 由题图可知,a为Fe,b中含有Fe2+,c为Fe(OH)2,d为Fe(OH)3,e中含有Fe3+。Fe+2Fe3+3Fe2+,a可与e反应生成b,A推断合理;Fe2+既可以被氧化为Fe3+,也可以被还原为Fe,B推断合理;可将饱和的Fe3+溶液加入沸水中制得 Fe(OH)3胶体,而不是浓碱液中,C推断不合理;可存在Fe2+Fe(OH)2Fe(OH)3Fe3+Fe2+的循环转化关系,D推断合理。
2.(1)9.23 mol 
(2)HCl(或稀H2SO4、FeCl3、CuSO4等) 
(3)3Fe+4H2O(g)Fe3O4+4H2
(4)Fe3O4+8H+Fe2++2Fe3++4H2O
解析:(1)由氯元素守恒可知,n(Cl2)=× mol≈9.23 mol。(2)FeFe2+说明Fe被氧化,可选用盐酸、稀硫酸、FeCl3溶液、CuSO4溶液等氧化剂。(3)铁粉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Fe3O4,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4)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2+、Fe3+,比例为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Fe2++2Fe3++4H2O。
【教学效果·勤检测】
1.B ①向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3+与OH-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②稀硫酸和Fe2+及Fe3+都不反应,不能鉴别Fe2+和Fe3+;③加入KSCN溶液,Fe3++3SCN-Fe(SCN)3,溶液立即呈红色,证明含有Fe3+;④2Fe3++CuCu2++2Fe2+,溶液由棕黄色变成蓝色,Fe2+与铜片不反应;⑤2Fe3++2I-2Fe2++I2,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2.D A项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正确;B项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正确;C项银与盐酸不反应,而Fe与盐酸反应,正确;D项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时,Fe(OH)3最终转变为Fe2O3,错误。
3.A 向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Fe粉至过量,可先后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Fe先与FeCl3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FeCl3反应完全后再与CuCl2溶液反应,由于Fe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Cu的相对原子质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当FeCl3和CuCl2全部反应完全,溶液质量保持不变,故A图像正确。
4.D 图中①是Fe,具有还原性,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②是 Fe2O3,是红棕色粉末,可用作油漆、油墨的红色颜料,A正确;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O,B正确;③是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Fe(OH)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O,C正确;Fe与O2生成Fe3O4,不能得到FeO;FeO不能直接生成 Fe(OH)2,D错误。
5.C “某溶液”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含有Fe2+,A项错误;“某溶液”呈红色,说明通入Cl2后溶液中含有Fe3+,由于Cl2具有氧化性,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B项错误;“某溶液”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C项正确;“某溶液”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但由于红褐色的掩盖,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Mg2+,D项错误。
6.(1)Fe (2)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3)2Fe2++Cl22Fe3++2Cl- (4)沸水 (5)2∶1
5 / 5(共77张PPT)
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程 标
准 1.认识铁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
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
2.认识一定条件下铁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从物质
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目 录
1、基础知识·准落实
2、教学效果·勤检测
3、学科素养·稳提升
基础知识·准落实
1
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
分点突破(一) Fe2+、Fe3+的检验
1. Fe3+的检验方法
2. Fe2+的检验方法
[实验] 补铁剂中铁元素价态的检验
实验用品:某补铁口服液,H2SO4溶液,NaOH溶液,酸性KMnO4溶
液,氯水,KSCN溶液;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补铁口服液于试管中,
滴入KSCN溶液 a.不变红
b.变红
②若出现现象a,向反应后的溶液
中滴加氯水
③若出现现象b,另取补铁剂滴加
酸性KMnO4溶液 紫红色褪去
紫红色不褪去
无Fe3+ 
有Fe3+ 
溶液变红 
有Fe2+ 
有Fe2+ 
无Fe2+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
【交流讨论】
1. 补铁剂中所含维生素C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做抗氧化剂,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2. 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时,其他成分是否
会影响实验结果?
提示:会。补铁剂中含有还原性比Fe2+强的维生素C,维生素C也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 可否用NaOH溶液检验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
提示:不能。若补铁剂中含有Fe3+,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
色沉淀,无法检验Fe2+的存在。
4.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能
否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提示:不能;若溶液中含有Fe3+而不含Fe2+,会发生相同的现象。
5. 设计实验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
提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不能用盐酸)溶解,将
溶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另一份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含Fe3+。
1. 只含Fe2+的溶液
检验Fe2+加入试剂的顺序:
待测液 不变色 红色,说明溶液中含
Fe2+,不含Fe3+。
提醒:氯水不能过量,因还原性:Fe2+>SCN-,若氯气过量,则
先氧化Fe2+,再氧化SCN-,导致检验失败。
2. 同时含有Fe2+和Fe3+的溶液
若溶液中同时含有Fe3+、Fe2+,为避免Fe3+对Fe2+的检验造成干
扰,通常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若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无Cl-、Br-干
扰);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显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3. 检验铁的氧化物中是否有+2价铁元素时,加入试剂的顺序:
少量固体 溶液 紫色褪去
(1)步骤a中不能选用稀HNO3,原因是稀HNO3可以将Fe2+氧化为
Fe3+。
(2)不能用此法检验Fe3O4中是否含有+3价铁元素。
1. 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  )
A. KMnO4溶液 B. 铁片
C. KSCN溶液 D. 石蕊溶液
解析: FeCl2变质会被氧化为FeCl3,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故可用KSCN溶液检验FeCl2溶液是否变质。
2. 将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
适量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该铁的化合物是(  )
A. Fe2O3 B. FeCl3
C. Fe2(SO4)3 D. FeO
解析: 由题意可知,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只有Fe2+没有Fe3+,
选项中只有FeO溶解在盐酸中能得到Fe2+:FeO+2H+ Fe2++
H2O。
3. 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试剂 选项    甲组 乙组
A 新制氯水、KSCN溶液 NaOH溶液
B 酸性KMnO4溶液 KSCN溶液
C KOH溶液 溴水
D 稀溴水 酸性KMnO4溶液
解析: 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的干
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
应;二是与Fe3+不反应;稀溴水能与Fe2+反应,但颜色与Fe3+溶液
相近,现象不明显,只有酸性KMnO4溶液符合条件,发生反应:
5Fe2++Mn +8H+ 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溶液
紫红色变浅;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
即可,Fe2+不会造成干扰。
分点突破(二)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铁在人体中不是以金属单质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
在。二价铁离子(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补充
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服用维生素C,可以使
食物中的铁离子变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
【交流讨论】
1. 人体中经常进行Fe2+ Fe3+的转化,A中Fe2+作氧化剂还是还原
剂?B中Fe3+呢?
提示:A中Fe2+作还原剂,B中Fe3+作氧化剂。
2. 从“服用维生素C,可以使食物中的铁离子变成亚铁离子”这句话
分析出维生素C在这一反应体现什么性质?
提示:维生素C将Fe3+转化为Fe2+, 作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1. “铁三角”转化关系
2. Fe、Fe2+、Fe3+之间转化关系的应用
(1)含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主要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反应原理
Fe2+ Fe3+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FeCl3 FeCl2 加氯水或H2O2
Fe2+ Cu2+ 加过量铁粉后过滤
(2)亚铁盐的保存
保存亚铁盐溶液应加入少量铁屑或铁粉,目的是防止Fe2+被
空气中的氧气氧化:Fe+2Fe3+ 3Fe2+。
(3)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2Fe3++Cu 2Fe2++Cu2+。
(4)铁及其化合物的制备
例如,无水FeCl3可用铁屑和Cl2直接作用制得:
2Fe+3Cl2 2FeCl3。
1.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
的是(  )
A. a可与e反应生成b
B. 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 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
D. 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Fe,b中含有Fe2+,c为Fe(OH)2,d
为Fe(OH)3,e中含有Fe3+。Fe+2Fe3+ 3Fe2+,a可与e反应
生成b,A推断合理;Fe2+既可以被氧化为Fe3+,也可以被还原为
Fe,B推断合理;可将饱和的Fe3+溶液加入沸水中制得 Fe(OH)3
胶体,而不是浓碱液中,C推断不合理;可存在Fe2+ Fe(OH)
2 Fe(OH)3 Fe3+ Fe2+的循环转化关系,D推断合理。
2. 铁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向500~600 ℃的铁屑中通入Cl2生产FeCl3,每生产1
kg FeCl3,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计算结果保
留2位小数)。
解析:由氯元素守恒可知, n (Cl2)= × mol≈9.23 mol。
9.23 mol 
(2)实现Fe转化为Fe2+,可选用
(填化学式)溶液。
解析:Fe Fe2+说明Fe被氧化,可选用盐酸、稀硫酸、FeCl3溶液、CuSO4溶液等氧化剂。
HCl(或稀H2SO4、FeCl3、
CuSO4等) 
(3)高温下,Fe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铁粉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和Fe3O4,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 Fe3O4+4H2。
3Fe+4H2O
(g)  Fe3O4+4H2 
(4)请写出Fe3O4溶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解析:Fe3O4溶于稀盐酸生成Fe2+、Fe3+,比例为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 Fe2++2Fe3++4H2O。
Fe3O4+8H+
Fe2++2Fe3++4H2O 
教学效果·勤检测
2
强化技能 查缺补漏
1. 鉴别Fe2+和Fe3+可用下列试剂中的(  )
①NaOH溶液 ②稀H2SO4 ③KSCN溶液
④铜片 ⑤淀粉-KI溶液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解析: ①向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3+与OH-反应,生成
红褐色Fe(OH)3沉淀;②稀硫酸和Fe2+及Fe3+都不反应,不能鉴
别Fe2+和Fe3+;③加入KSCN溶液,Fe3++3SCN- Fe(SCN)
3,溶液立即呈红色,证明含有Fe3+;④2Fe3++Cu Cu2++
2Fe2+,溶液由棕黄色变成蓝色,Fe2+与铜片不反应;⑤2Fe3++2I
- 2Fe2++I2,碘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FeCl3溶液 FeCl2 通入适量Cl2
B FeCl2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银粉 铁粉 加入过量盐酸并过滤
D Fe(OH)3 Fe(OH)2 在空气中灼烧
解析: A项发生反应:2FeCl2+Cl2 2FeCl3,正确;B项发
生反应:Fe+2FeCl3 3FeCl2,正确;C项银与盐酸不反应,而
Fe与盐酸反应,正确;D项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时,Fe(OH)3最
终转变为Fe2O3,错误。
3. 向含有一定物质的量的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Fe粉至
过量,该溶液的质量随加入铁粉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为(  )
解析: 向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Fe粉至过量,可
先后发生反应:2FeCl3+Fe 3FeCl2、CuCl2+Fe FeCl2+
Cu。Fe先与FeCl3溶液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FeCl3反应完全后再
与CuCl2溶液反应,由于Fe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Cu的相对原子质
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当FeCl3和CuCl2全部反应完全,溶液质量
保持不变,故A图像正确。
4. 如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可用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②可用作油漆、油墨的红色颜料
B. ①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
C. 存在③→②、③→FeCl3的转化关系
D. 存在①→FeO→Fe(OH)2→FeCl2→①的循环转化关系
解析: 图中①是Fe,具有还原性,可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②
是Fe2O3,是红棕色粉末,可用作油漆、油墨的红色颜料,A正
确;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O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O,B
正确;③是Fe(OH)3,受热分解生成Fe2O3;Fe(OH)3与稀盐酸
反应生成FeCl3和H2O,C正确;Fe与O2生成Fe3O4,不能得到FeO;
FeO不能直接生成 Fe(OH)2,D错误。
5. 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
Fe2+
B. 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
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刻得到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
含有Fe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沉
淀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解析:“某溶液” 呈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无法判断是否含有Fe2+,A项错误;“某溶液” 呈红色,说明通入Cl2后溶液中含有Fe3+,由于Cl2具有氧化性,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B项错误;“某溶液” 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3+,C项正确;“某溶液”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但由于红褐色的掩盖,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Mg2+,D项错误。
6. 电子工业常用FeCl3溶液腐蚀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从腐蚀废液(主要含FeCl3、FeCl2、CuCl2)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
FeCl3溶液。废液处理流程如下:
(1)物质A的化学式是 。
Fe 
(2)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是



(4)将FeCl3饱和溶液滴入 中,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可
制得Fe(OH)3胶体。
(5)将一定量的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的Cu2+和Fe3+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
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4Fe
(OH)2+O2+2H2O 4Fe(OH)3 
2Fe2++Cl2
2Fe3++2Cl- 
沸水 
2∶1 
学科素养·稳提升
3
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
1.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可以补充人体
所需的铁元素。菠菜中铁元素的检验包含以下步骤:剪碎→研磨→
溶解→过滤→氧化→检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菠菜剪碎后,可以在坩埚中进行研磨
B. 过滤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C.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时可选用稀硝酸或双氧水
D. 菠菜中的铁元素主要以+2价的形式存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坩埚不可用于研磨,一般用于灼烧固体等,A错误;过
滤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和玻璃棒,B正确;硝酸具有
强氧化性,双氧水也有强氧化性,氧化时可选用稀硝酸或双氧水,
C正确;由题意中的氧化一步可知,菠菜中的铁元素主要以+2价
的形式存在,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铁的化合物常见的有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 ⑤Fe(OH)3 ⑥NH4Fe(SO4)2·12H2O ⑦FeSO4,将上
述物质分别溶于足量稀盐酸后进行实验,已知K3[Fe(CN)6]溶液
遇亚铁盐会产生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滴加新制氯水后显红色的是①④⑦
C. 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滴加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的是③
D. 滴加K3[Fe(CN)6]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①③④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题述含铁元素的化合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后的溶液中含Fe2
+不含Fe3+的为①FeO、④FeS、⑦FeSO4;含Fe3+不含Fe2+的为②
Fe2O3、⑤Fe(OH)3、⑥NH4Fe(SO4)2·12H2O;既含Fe2+又含
Fe3+的为③Fe3O4。A选项说明溶液中含Fe2+不含Fe3+,符合题意
的为①④⑦;B选项说明溶液中含有Fe3+,符合题意的为②③⑤
⑥;C选项说明溶液中既含Fe2+又含Fe3+,符合题意的为③;D选
项说明溶液中含有Fe2+,符合题意的为①③④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有一种铁的氧化物样品,用40 mL 5 mol·L-1的盐酸恰好完全溶
解,所得溶液还需吸收0.56 L Cl2(标准状况)才能使Fe2+全部转
化为Fe3+,则该氧化物中Fe原子与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2∶3 B. 3∶4
C. 5∶6 D. 7∶8
解析: 铁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水,因 n
(HCl)=5 mol·L-1×0.040 L=0.2 mol,则易推知生成0.1 mol
水,因此该氧化物中 n (O)=0.1 mol;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2Fe2++Cl2 2Fe3++2Cl-,容易算出 n (Fe2+)=0.05 mol,则
铁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从而推出
与盐酸反应生成的FeCl3所含Cl-的物质的量为 n (Cl-)=0.2 mol-
2×0.05 mol=0.1 mol,则有 n (Fe3+)= n (Cl-)= mol,故该
氧化物中Fe原子与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对a盐进行鉴定:
由此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中一定有Fe3+ B. c中一定有Fe3+
C. b为AgCl沉淀 D. a可能为FeCl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b为AgCl沉淀,a中一定含有Cl-,c中一
定含有Fe3+,但是因为酸化的 AgNO3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所以a中
可能含有Fe2+或Fe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已知:①绿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②鞣酸亚铁溶液为无色,鞣酸铁
溶液为蓝黑色,根据如下所示的实验流程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绿茶叶水 蓝黑色 恢复为原色
不变色 变为红色
A. 绿茶叶水与FeSO4反应生成的鞣酸亚铁易被氧化成鞣酸铁而呈蓝黑色
B. 维生素C可将鞣酸铁还原成鞣酸亚铁
C. ④中发生的反应有2个
D. 服用补铁剂时不能喝绿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鞣酸亚铁溶液为无色,鞣酸铁溶液为蓝黑色,在绿茶叶
水中加入FeSO4,出现蓝黑色,说明鞣酸亚铁易被氧化,A正确;
向蓝黑色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由蓝黑色恢复原色,说明维生
素C能将鞣酸铁还原成鞣酸亚铁,表现还原性,B正确;④中发生
的反应有维生素C以及Fe2+被H2O2氧化、Fe3+与SCN-的络合反应
等,反应不止2个,C错误;因为绿茶叶水中的鞣酸与补铁剂中的
Fe2+反应生成鞣酸亚铁,鞣酸亚铁不稳定,易被氧化为鞣酸铁,故
服用补铁剂时不能喝绿茶,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
经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B.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24 g
C. 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D. V =2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稀硫酸足量,且滤液A中不含有Cu2+,说明Fe将Cu2+置
换出来,3.2 g滤渣全为Cu,氧化性:Fe3+>Cu2+,所以滤液A中
不可能含有Fe3+,A项错误;样品中的铁元素均在滤液A中,3.2 g
固体为Fe2O3,由铁元素守恒知, m (Fe)= ×2×56
g·mol-1=2.24 g,B项正确;若3.2 g Cu全来自CuO,则有 m
(CuO)= ×80 g·mol-1=4.0 g,但样品中还存在单质
Cu,C项错误;设样品中Fe、Cu、Fe2O3、 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 b 、 c 、 d ,根据最后得到Fe2O3的质量,得出 ×160 g·mol-1=3.2 g;最后固体总质量6.4 g与原来固体质量5.76 g相差的就是2Fe Fe2O3、CuO Cu中氧原子的质量,则 ×16 g·mol-1=6.4 g-5.76 g;联立两式可得, a - c - d =0.02 mol;再根据得失电子守恒,Fe失去的电子等于Fe2O3、CuO和H+得到的电子,故列式为2 a =2 c +2 d + n (H+),所以 n (H+)=2( a - c - d )=2×0.02 mol=0.04 mol,则生成的H2的体积为(0.04÷2×22.4×1 000)mL=448 mL,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向100 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时溶液中阳离子仅为Cu2+和Fe2+
C. c 点时加入的铁粉与Cu2+反应
D. 原溶液中Fe2(SO4)3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于氧化性:Fe3+>Cu2+,故加入铁粉时,铁先与氧化
性强的Fe3+发生反应,当Fe3+完全反应后,再与溶液中的Cu2+发
生反应。 a 点固体的质量仍为0,则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2Fe3+ 3Fe2+,由于该反应仍未结束,故 a 点溶液中存在的
阳离子有Fe3+、Cu2+、Fe2+,A项错误; b 点固体的质量增加,此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 Cu+Fe2+,B项正确;
当加入铁粉的质量大于1.68 g后,图中曲线出现了拐点,由点
(2.24,1.84)和(1.68,1.28)可知,此过程铁粉增加的质量与
固体剩余物增加的质量相等,故 c 点没有发生反应,C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当加入铁粉的质量为0~0.56 g,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2Fe3+ 3Fe2+,溶液中 n (Fe3+)=2 n (Fe)=2× =
0.02 mol,故溶液中 n [Fe2(SO4)3]=0.01 mol;当加入铁粉的质量
为0.56~1.68 g,此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 Cu+
Fe2+,则溶液中 n (Cu2+)= n (Fe)= =0.02 mol,故
溶液中 n (CuSO4)=0.02 mol,则溶液中Fe2(SO4)3与CuSO4的物
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 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
B. 实验室制Fe(OH)3的胶体是将FeCl3加入浓NaOH溶液中
C. 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 一定条件下存在FeCl2→Fe(OH)2→Fe(OH)3→FeCl3→FeCl2的
转化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HCl具有弱氧化性,与Fe反应时只能将Fe氧化生成FeCl2,A正确。实验室制Fe(OH)3的胶体是将FeCl3饱和溶液滴加在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若将FeCl3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中,产生的是Fe(OH)3红褐色沉淀,B错误。FeCl2中Fe元素化合价为+2价,处于Fe元素的中间价态,故Fe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FeCl2与NaOH反应产生Fe(OH)2,Fe(OH)2具有强还原性,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Fe(OH)3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FeCl3,FeCl3与Fe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FeCl2,故一定条件下存在FeCl2→Fe(OH)2→Fe(OH)3→FeCl3→FeCl2的转化关系,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某小组为探究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
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通入氮气的目的有: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
装置
B. 实验中观察到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
色,由此可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和CO
C. 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
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D. 样品完全分解后,取少许装置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
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残留物中含有
Fe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在反应开始前通入N2,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以免O2和
CO2对实验干扰,同时用N2把装置A、E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排出进
行后续检验,A正确;E中固体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分解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CO,只有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才可证
明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B错误;为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反
应装置中的酒精灯,冷却至常温过程中需保持一直通入N2,C正
确;结束实验后,待A中固体冷却至室温,取少量残留物于试管
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
铁离子,即证明残留物中含有Fe3+,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课外小组测定某硫酸亚铁补血片中铁元素的含量。实验步骤
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实验时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1.0 mol·L-1的
硫酸溶液,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为 mL,所需玻璃仪
器为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 。
解析:溶液稀释前后物质的量不发生改变,设量取98%浓硫酸 x L,则18.4 mol·L-1× x L=0.1 L×1 mol·L-1,解得 x ≈0.005 4 L=5.4 mL;稀释过程中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包括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烧杯、容量瓶,题目中我们所需100 mL溶液,所以再准备一个100 mL的容量瓶即可。
5.4 
100 mL容量
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若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后,
出现 现象,说明滤液中含有Fe3+。
解析:因为KSCN会与Fe3+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难电离络合物Fe(SCN)3,反应现象非常明显,故用KSCN溶液来检验Fe3+是否存在。
(3)步骤Ⅳ加入足量H2O2的目的是 。
解析:H2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已与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发生反应,足量H2O2的目的是使Fe2+完全氧化成Fe3+。
KSCN 
红色 
使Fe2+完全氧化成Fe3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假设实验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则每片补血片中铁元素的质
量为 g(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最后所得固体为Fe2O3,则 m (Fe2O3)= a 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 m (Fe)= m (Fe2O3)× w = a × = g,这些铁元素是由10片补血剂提供的,则每片补血剂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 g=0.07 a g。
0.07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10 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投入200 mL某浓度的稀盐酸中完全溶解,收集到1.12 L H2(标准状况),实验测得溶液中不含Fe3+,为了使Fe2+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共消耗4 mol·L-1的NaOH溶液150 mL。则原稀盐酸的浓度为 。
3
mol·L-1 
解析:通过元素守恒可知未与NaOH 反应前,金属阳离子是Fe2+,阴离子是Cl-,反应后金属阳离子是Fe2+,阴离子是OH-组合变为沉淀,故而相当于OH-取代了Cl-,所以 n (Cl-)= n (OH-)=0.6 mol,故而 c (HCl)= = =3 mol·L-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分别对新制
和久置的两瓶FeSO4溶液进行了如表实验。
Ⅰ.分别取2 mL新制的FeSO4溶液于三支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 试剂X 实验现象
实验ⅰ 1 mL 1 mol·L-1 NaOH溶液 现象a
实验ⅱ 5滴酸性KMnO4溶液 现象b:紫色褪去
实验ⅲ 依次加入5滴KSCN溶液、 5滴氯水 现象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解析:实验ⅰ中,现象是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Fe(OH)2,最终变为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 4Fe(O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实验ⅲ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氯水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
液变成红色 
Cl2+2Fe2+ 2Cl-+
2Fe3+ 
解析: 实验ⅱ的实验现象是:加入KSCN后无明显现象,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证明含亚铁离子,不含铁离子,氯水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 2Cl-+2Fe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Ⅱ.久置的FeSO4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ⅳ 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
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
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SO4溶液部分变


验ⅴ

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5滴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将上述实验ⅴ中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解析:要想证明FeSO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实验ⅳ中,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实验ⅴ中,取少量久置的FeSO4溶液于试管中,向待测液中滴加5滴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若要使部分变质的FeSO4复原,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Fe3
++Fe 3Fe2+ 
解析: 若要使部分变质的 FeSO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再经过滤除去剩余的Fe粉即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 3Fe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为
了验证维生素C的作用,设计了如表实验ⅵ。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
ⅵ 取一定量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由实验ⅵ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请
说明理由

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
褪色,则无法说明有Fe2+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由实验ⅵ不能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因为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有Fe2+生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感谢欣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