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盐类的水解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3 盐类的水解 同步练习题 (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07 16: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盐类的水解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的盐酸稀释1000倍,溶液的
B.测定NaOH溶液的pH: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的pH减小
D.加热溶液,溶液中的值将增大
2.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装置甲蒸干溶液制
B.用装置乙可用于测定醋酸的浓度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D.用装置丁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KAl(SO4)2 12H2O溶于NaOH溶液可形成Al(OH)3胶体
B.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溶液的pH变小但仍保持中性
C.常温下,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HCN是弱电解质
D.常温下,pH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
A.NaHSO4 B.Na2CO3 C.NH3 D.AgNO3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由于水解而呈碱性的是
A.NaOH B.NH4Cl C.Na2CO3 D.NH3
6.下列钠盐溶于水后呈碱性的是
A.醋酸钠 B.氯化钠 C.硫酸氢钠 D.硫酸钠
7.X、Y、Z、R、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原子与Y、Z、R、M的原子均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B.Y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R与M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会促进水的电离
D.在同周期元素的简单阳离子中,半径最大
8.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水解平衡的是
A.用固体制备纯碱
B.用明矾处理污水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
D.用双氧水杀灭细菌
二、非选择题
9.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CO3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用pH试纸测定0.1mol/LNa2C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12
2 向0.1mol/L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0.2mol/L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 向0.1mol/L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测得溶液pH约为8
4 向0.1mol/LNa2CO3溶液中滴加几滴0.05mol/LHCl,观察不到实验现象
依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向0.1mol/LNa2CO3溶液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原因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用数据与化学符号表示0.1mol/LNaHCO3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等量关系:c(OH-)=c(H+)+c(H2CO3)-____;c(CO)+c(HCO)+c(H2CO3)=____。
(3)实验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实验3中随CO2的不断通入,溶液中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实验4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10.电离平衡常数是衡量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强弱的量。已知如表数据。
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25℃)
HCN K=4.9×10-10
CH3COOH K=1.8×10-5
H2CO3 K1=4.3×10-7、K2=5.6×10-11
25℃时,有等浓度的a.NaCN溶液b.CH3COONa溶液c.Na2CO3溶液,d.NaHCO3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A.的盐酸加水稀释1000倍,溶液仍为酸性,Ph<7,ACW ;
B.测定溶液pH值,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干燥的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B错误;
C.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硫离子和铜离子生成硫化铜沉淀,导致硫化氢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使得溶液的pH减小,C正确;
D.加热溶液,促进醋酸根离子的水解,导致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而钠离子不水解浓度不变,则溶液中的值将减小,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A.加热促进铜离子水解,且生成硝酸易挥发,应选冷却结晶法制备,故A错误;
B.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醋酸,完全反应时溶液是醋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应该用酚酞作指示剂,故B错误;
C.氨气易溶于水,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水后,氨气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变大,故C正确;
D.受热会分解产生Al2O3,不能通过加热的方法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A.KAl(SO4)2 12H2O溶于水,水解可形成Al(OH)3胶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钾,A错误;
B.将KCl溶液从常温加热至80℃,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增大,则溶液的pH变小但仍保持中性,B正确;
C.常温下,NaCN溶液呈碱性,说明CN-水解产生HCN和氢氧根离子,则HCN是弱电解质,C正确;
D.常温下,pH为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固体,导致溶液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pH增大,D正确;
故答案为:A。
4.B
解析:A.硫酸氢钠溶液中由于硫酸氢根电离出氢离子而显酸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水溶液中由于碳酸根的水解而显碱性,故B符合题意;
C.氨气溶于水后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使溶液显碱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银溶液中由于存在银离子的水解而显弱酸性,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C
解析:A.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故A不选;
B.氯化铵属于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发生水解溶液显酸性,故B不选;
C.碳酸钠属于弱酸强碱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故C选;
D.氨气水溶液中一水合氨为碱,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故D不选;
故选C。
6.A
解析:A.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A正确;
B.氯化钠钠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呈中性,故B错误;
C.硫酸氢钠在水中电离出氢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呈酸性,故C错误;
D. 硫酸钠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呈中性,故D错误;
答案选A。
7.A
【分析】X、Y、Z、R、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一般来说,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结合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图可知,X与R在IA族,R的半径更大,X半径比其它元素原子小,故X为H,R为Na;M在VIA族,半径比Y、Z的大,Y在IVA族,Z在VA族,则Y为C,Z为N,M为S。
解析:A.H与C,N,Na和S均可以形成化合物,但NaH为离子化合物,A错误;
B.Y为C元素,可形成有机物,种类繁多,B正确;
C.Na2S为钠盐,溶于水,同时硫离子对应的酸为二元弱酸,所以硫离子会水解,促进水的电离,C正确;
D.Na+为第三周期离子半径最大的阳离子,D正确;
故答案选A。
8.B
解析:A.固体加热分解得到纯碱碳酸钠,A项不符合题意;
B.明矾电离出的Al3+水解生成胶体Al(OH)3,有吸附性,B项符合题意;
C.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氯化铁和水,C项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有较强氧化性,用于杀灭细菌,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B。
二、非选择题
9.(1) 溶液变红 CO+H2OHCO+OH-
(2) c(CO) c(Na+)或0.1
(3) Na2CO3+CaCl2=CaCO3+2NaCl 减小
(4)CO+H+HCO
解析:(1)向0.1mol/LNa2CO3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碳酸根水解CO+H2O HCO+OH ,溶液显碱性,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CO+H2OHCO+OH-;
(2)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CO)+c(HCO)+c(H2CO3);质子守恒为c(OH-)+c(CO)=c(H2CO3)+c(H+),则c(OH-)=c(H2CO3)+c(H+) c(CO);
故答案为c(CO),c(Na+)或0.1;
(3)分析可知,实验二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3中随CO2的不断通入,酸性逐渐变强,,该数值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减小;
(4)实验4中没有气泡产生,故此时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HCO;
故答案为H++CO=HCO。
10.c>a>d>b
解析:电离平衡常数越大弱酸的酸性越强,由表知酸性:CH3COOH>H2CO3>HCN>HCO,酸性越弱其盐溶液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pH越大,所以等浓度的四种溶液水解程度为:Na2CO3溶液>NaCN溶液>NaHCO3溶液>CH3COONa溶液,故溶液的pH为:c>a>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