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导入
【请介绍一个你熟悉或印象深刻的人】
知识梳理
1.题型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感受其独特魅力,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考纲》中涉及的规定有以下几点:
(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包括外在形象、内在性格、品质等。
例如:“他身材高大,目光坚定,总是穿着整洁的西装,给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印象。但在面对困难时,他又展现出坚韧不拔和勇敢无畏的品质。” 学生需要从中概括出人物的外在形象“高大、整洁”,内在品质“严谨、专业、坚韧、勇敢”。
(2)人物描写方法的识别与作用
能够识别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理解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比如:“她咬着嘴唇,双手紧紧握成拳头,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火花。” 这里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愤怒情绪。
(3)人物形象的变化与发展
关注人物在作品中的成长和转变,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小说中主人公从一开始的胆小怯懦,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变得勇敢坚强,学生需要分析事件的影响以及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4)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
理解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比如:在一部作品中,次要人物可能是主要人物的朋友,通过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凸显了主要人物的善良品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思考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例如: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人物形象,可能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呼唤。
(6)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与感悟
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对人物的理解,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比如:对于一个为了理想不断奋斗的人物,学生可以评价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学习,并从中感悟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
总之,从《课标》与《考纲》的角度来看,文学类文本之人物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把握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2.提问方式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制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二是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的XX的人物形象。
(2)小说中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XX与XX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
3.解题思路
(1)抓主要事件(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去归纳形象)
梳理人物的主要事件,关注其在不同情境中的经历、抉择和言行,从而把握其性格、精神、品质。同时,深入分析矛盾冲突中的人物表现,以揭示其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2)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
外貌描写:对容貌、体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
语言描写:是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进行描写的一种描写方式。
如《孔乙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心理描写:是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的一种描写方式。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的“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展现出“我”被困在石架上时极度恐惧、慌乱的内心状态,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我”当时的害怕与无助,也为后文“我”在父亲引导下逐步克服恐惧、走下石架做了铺垫。
神态描写:是对表现在脸上的表情进行描写的一种描写方式。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脸上还有怒色”,简单的神态描写,体现出寿镜吾先生对学生问课外问题的态度,一方面展现出先生严肃、方正的形象特点,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出旧时私塾教育对学生求知范围的一定限制。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一种描写方式。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文段中 “蹒跚地走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且细腻地刻画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时艰难的动作。父亲体态肥胖,行动并不灵便 ,但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甘愿费这么大的力气,这一连串动作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真挚的爱,让 “父亲” 这个朴实慈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文中 “我” 当时内心的触动。
(3)关注侧面描写(他人的描写、环境描写等)
侧面描写
也称为间接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的言行对主人公进行烘托的方式。通过衬托、对比、烘托,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者环境描写,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次要人物衬托如《骆驼祥子》: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
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认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从刘四爷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祥子的 ,从虎妞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祥子的 。
【答案】真诚勤快、勤劳本分、讲究干净
脾气好
环境烘托如《我的叔叔于勒》:
片段一:汽笛响了。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看着海岸向后退去,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感到快活而骄傲。
这里用轻快明丽的景象衬托出全家人的 。
【答案】兴奋快乐
片段二: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号船,以免再遇见他。我的母亲一肚子心事,愁得了不得。此后我再也没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此处以阴郁厚重的压抑之景衬托出人们的 甚至是 之情。
【答案】失望沮丧 担心
(4)抓直接概括人物形象的关键字词。
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决不能只看部分段落。
◇举例分析
例 1:请概括 ×× 的人物形象。(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
答:×× 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例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 是一个怎样的人。(此题先总体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
答题模式:①A 是一个()的人。从…… 可以看出……
②A 是一个()的人。从…… 可以看出……
4.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答题思路:
从内容上看,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人物对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从结构上看,考虑人物是否是线索,是否能推动情节发展;与其他人物是否构成衬托、对比等关系。
从表达效果上看,考虑使用不同人称的不同效果。
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丢失的衣裳
①张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身旁趴着宠物狗花花。屋外风声骤起,天色旋即暗了下来。要下雨!张嫂赶紧放下毛衣,奔向阳台收衣裳。
②张嫂的手伸出阳台,正要将晾晒的衣裳往里拿,突然,身后“咣”的一声,张嫂吓得手一哆嗦,衣裳掉下楼去。张嫂回过头,见茶几上的花瓶翻倒在地。花花正躲在墙角,用犯了错误的眼神望着主人。
③“花花,你又闯祸了,等我捡回衣裳再收拾你。”张嫂扬了扬手吓唬道。
④张嫂匆匆下了楼,却不见衣裳,附近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奇怪,也就一会儿功夫,怎么就没了,让大风卷上天了?”张嫂边嘀咕边顺着风向继续找。
⑤不远处有个驼背老头,拎着一个蛇皮袋东张西望。张嫂看见他心里就来气。这老头是个拾荒者,租住在小区车库里,不仅古里古怪,还爱管闲事。
⑥张嫂记得有一次出门遛狗,自家花花也就在路上拉了点屎而已,别人都没吭声,就他叽叽歪歪:“要文明养狗,要讲卫生……”张嫂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回敬道:“你算哪根葱,也配管我,呸!”然后抱起花花就走。
⑦张嫂怀疑是老头捡走了衣裳,而且就藏在那蛇皮袋里,但没抓现行,不好随便搜,万一他已转移赃物反咬一口就麻烦了。张嫂便指桑骂槐起来。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张嫂心里更来气了:“哼,做贼心虚了吧!”就提高嗓门对着老头的背影骂得更凶。
⑧张嫂为这事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心里就堵得慌,想去看医生,却忘了医保卡搁哪儿了,翻箱倒柜地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正急得团团转,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张嫂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满脸汗水,气喘吁吁。中年男子看了看张嫂,又看了看手中的卡片,笑呵呵地说:“就是你,这回准没错。”张嫂正诧异时,他把一个塑料袋和手中的卡片一并递给张嫂:“这里面是你的东西,我在车上发现的,还给你,请你看看。”张嫂疑惑地接过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衣裳和医保卡。张嫂很奇怪:“你是出租车司机?我的东西怎么会落在你车里?”
⑨中年男子笑了笑。原来,他是位货车司机,从外地过来。昨天,他的车就停在张嫂楼下,巧的是那件衣裳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他的车箱里。等张嫂下楼时,车已开走。晚上,他回到家后才发现,拎起衣裳,还从里面掉下一张医保卡。他担心张嫂着急,便连夜送了过来。
⑩张嫂恍然大悟,连声道谢:“我正要去看病,你是怎么找到我的?”他说:“是一个驼背拾荒老人帮助我找到的。一开始我俩还找错了单元。”
“他人呢?”
“他跑上跑下帮我找了半天,找到后,他就不见了。真是个古怪的好老头啊!”
张嫂心里咯噔一下。中年男子一走,张嫂回过神来赶紧跑向阳台,又看到了驼背老人拎着蛇皮袋在小区慢慢地走着。她若有所思,既温暖又羞愧。她心里似乎丢失了更珍贵的东西,得赶紧寻找回来,便也匆匆下了楼……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B.第⑥段采用倒叙的方式,交代拾荒老人有些“古怪”,爱管闲事,让人厌烦。
C.本文将拾荒老人的行为与张嫂的言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拾荒老人的品质。
D.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故事,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你认为拾荒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 (第⑥段采用倒叙的方式,补充交代拾荒老人的性格)
2.实例:①“张嫂便指桑骂槐起来。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体现拾荒老人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②“他跑上跑下帮我找了半天,找到后,他就不见了。真是个古怪的好老头啊!”,体现拾荒老人是一个不计前嫌,助人为乐的人。
相关知识点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
(一)性格类:
善解人意、心细如发、体贴、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富有情趣、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顽皮淘气、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倔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心直口快、严厉苛刻、严慈相济、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目光敏锐、狂放不羁、特立独行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
(二)拼搏类: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
(三)奉献类: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四)职责类: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校为家、爱厂如家、关心下属、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妙手回春、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明察秋毫、严以律己、临危不惧、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
(五)品质类: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廉洁、知恩图报、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德才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就改、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
(六)大爱类:
热爱集体、爱国、没有民族偏见、居安思危、忍辱负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深明大义、识见高远、顾大体识大局、有领导组织才干、尊重弱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
(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
特别提醒:
分清形象概括与品格概括。①形象概括 = 品格特点 + 职业特点 + 人物身份。②特点概括要分清是品格特点还是性格特点,品格主要指人物的思想,而性格多指人物的行为。如这个人忠于职守,这是品格不是性格;这个人性情暴躁,这是性格而不是品格。③概括物象特点或分析物象含义时要注意表里两层含义。
课后拓展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
(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A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B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用课文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A、B两处任选一处)
A.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B.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3.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爱是等不得,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等是指“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等不得是指“只不过一日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2.A句、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母亲的朴实无华,更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与殷切希望。 B句、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花喜鹊的比喻和“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写出母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孩子能够有出息的殷切希望。
3.①懂事,有感恩心:从小就能够感知母亲的辛劳,承诺给母亲回报。
②志高,勤奋敬业:承诺并立志要做有本事的人,带母亲坐飞机。他成功了,很敬业,公司有客人他甚至放下家事。
③孝顺,有情有义:他事业有成,但仍记得对母亲的承诺,要抽空陪母亲。母亲去世后他悔恨交加,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
4.亲情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与其想着日后如何更好地孝顺父母,不如趁父母还健在,好好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每分每秒,让爱没有遗憾。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导入
【请介绍一个你熟悉或印象深刻的人】
知识梳理
1.题型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欣赏作品中的形象,感受其独特魅力,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能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考纲》中涉及的规定有以下几点:
(1)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包括外在形象、内在性格、品质等。
例如:“他身材高大,目光坚定,总是穿着整洁的西装,给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印象。但在面对困难时,他又展现出坚韧不拔和勇敢无畏的品质。” 学生需要从中概括出人物的外在形象“高大、整洁”,内在品质“严谨、专业、坚韧、勇敢”。
(2)人物描写方法的识别与作用
能够识别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理解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比如:“她咬着嘴唇,双手紧紧握成拳头,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火花。” 这里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愤怒情绪。
(3)人物形象的变化与发展
关注人物在作品中的成长和转变,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小说中主人公从一开始的胆小怯懦,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变得勇敢坚强,学生需要分析事件的影响以及人物内心的变化过程。
(4)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
理解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比如:在一部作品中,次要人物可能是主要人物的朋友,通过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凸显了主要人物的善良品质,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思考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例如: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人物形象,可能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呼唤。
(6)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与感悟
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对人物的理解,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感悟。
比如:对于一个为了理想不断奋斗的人物,学生可以评价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学习,并从中感悟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
总之,从《课标》与《考纲》的角度来看,文学类文本之人物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把握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2.提问方式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常常有两种命题形式:一是制定语段分析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点,二是整体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在具体命题时,有些考题是概括,不分析;有些考题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
(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的XX的人物形象。
(2)小说中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XX与XX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
3.解题思路
(1)抓主要事件(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去归纳形象)
梳理人物的主要事件,关注其在不同情境中的经历、抉择和言行,从而把握其性格、精神、品质。同时,深入分析矛盾冲突中的人物表现,以揭示其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2)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
外貌描写:对容貌、体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
语言描写:是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进行描写的一种描写方式。
如《孔乙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心理描写:是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的一种描写方式。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文中的“我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展现出“我”被困在石架上时极度恐惧、慌乱的内心状态,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我”当时的害怕与无助,也为后文“我”在父亲引导下逐步克服恐惧、走下石架做了铺垫。
神态描写:是对表现在脸上的表情进行描写的一种描写方式。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脸上还有怒色”,简单的神态描写,体现出寿镜吾先生对学生问课外问题的态度,一方面展现出先生严肃、方正的形象特点,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现出旧时私塾教育对学生求知范围的一定限制。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一种描写方式。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段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文段中 “蹒跚地走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且细腻地刻画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时艰难的动作。父亲体态肥胖,行动并不灵便 ,但为了给儿子买橘子,甘愿费这么大的力气,这一连串动作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真挚的爱,让 “父亲” 这个朴实慈爱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文中 “我” 当时内心的触动。
(3)关注侧面描写(他人的描写、环境描写等)
侧面描写
也称为间接描写,是通过其他人的言行对主人公进行烘托的方式。通过衬托、对比、烘托,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者环境描写,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次要人物衬托如《骆驼祥子》:
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
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认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从刘四爷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祥子的 ,从虎妞的表现中可以看出祥子的 。
环境烘托如《我的叔叔于勒》:
片段一:汽笛响了。我们已经上了船,轮船离开了防堤,在风平浪静,像绿色大理石桌面一样平坦的海上驶向远处。我们看着海岸向后退去,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感到快活而骄傲。
这里用轻快明丽的景象衬托出全家人的 。
片段二: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号船,以免再遇见他。我的母亲一肚子心事,愁得了不得。此后我再也没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此处以阴郁厚重的压抑之景衬托出人们的 甚至是 之情。
(4)抓直接概括人物形象的关键字词。
分析人物形象时,必须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决不能只看部分段落。
◇举例分析
例 1:请概括 ×× 的人物形象。(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
答:×× 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正直善良、助人为乐的人。
例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 是一个怎样的人。(此题先总体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
答题模式:①A 是一个()的人。从…… 可以看出……
②A 是一个()的人。从…… 可以看出……
4.人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2)揭示或凸显主旨;(3)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答题思路:
从内容上看,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身上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人物对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
从结构上看,考虑人物是否是线索,是否能推动情节发展;与其他人物是否构成衬托、对比等关系。
从表达效果上看,考虑使用不同人称的不同效果。
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丢失的衣裳
①张嫂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身旁趴着宠物狗花花。屋外风声骤起,天色旋即暗了下来。要下雨!张嫂赶紧放下毛衣,奔向阳台收衣裳。
②张嫂的手伸出阳台,正要将晾晒的衣裳往里拿,突然,身后“咣”的一声,张嫂吓得手一哆嗦,衣裳掉下楼去。张嫂回过头,见茶几上的花瓶翻倒在地。花花正躲在墙角,用犯了错误的眼神望着主人。
③“花花,你又闯祸了,等我捡回衣裳再收拾你。”张嫂扬了扬手吓唬道。
④张嫂匆匆下了楼,却不见衣裳,附近转了一圈也没发现。“奇怪,也就一会儿功夫,怎么就没了,让大风卷上天了?”张嫂边嘀咕边顺着风向继续找。
⑤不远处有个驼背老头,拎着一个蛇皮袋东张西望。张嫂看见他心里就来气。这老头是个拾荒者,租住在小区车库里,不仅古里古怪,还爱管闲事。
⑥张嫂记得有一次出门遛狗,自家花花也就在路上拉了点屎而已,别人都没吭声,就他叽叽歪歪:“要文明养狗,要讲卫生……”张嫂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回敬道:“你算哪根葱,也配管我,呸!”然后抱起花花就走。
⑦张嫂怀疑是老头捡走了衣裳,而且就藏在那蛇皮袋里,但没抓现行,不好随便搜,万一他已转移赃物反咬一口就麻烦了。张嫂便指桑骂槐起来。那老头装聋作哑,拎着蛇皮袋若无其事地走了。张嫂心里更来气了:“哼,做贼心虚了吧!”就提高嗓门对着老头的背影骂得更凶。
⑧张嫂为这事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心里就堵得慌,想去看医生,却忘了医保卡搁哪儿了,翻箱倒柜地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正急得团团转,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张嫂开门一看,是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满脸汗水,气喘吁吁。中年男子看了看张嫂,又看了看手中的卡片,笑呵呵地说:“就是你,这回准没错。”张嫂正诧异时,他把一个塑料袋和手中的卡片一并递给张嫂:“这里面是你的东西,我在车上发现的,还给你,请你看看。”张嫂疑惑地接过来,仔细一看,正是自己要找的衣裳和医保卡。张嫂很奇怪:“你是出租车司机?我的东西怎么会落在你车里?”
⑨中年男子笑了笑。原来,他是位货车司机,从外地过来。昨天,他的车就停在张嫂楼下,巧的是那件衣裳不偏不倚正好掉进了他的车箱里。等张嫂下楼时,车已开走。晚上,他回到家后才发现,拎起衣裳,还从里面掉下一张医保卡。他担心张嫂着急,便连夜送了过来。
⑩张嫂恍然大悟,连声道谢:“我正要去看病,你是怎么找到我的?”他说:“是一个驼背拾荒老人帮助我找到的。一开始我俩还找错了单元。”
“他人呢?”
“他跑上跑下帮我找了半天,找到后,他就不见了。真是个古怪的好老头啊!”
张嫂心里咯噔一下。中年男子一走,张嫂回过神来赶紧跑向阳台,又看到了驼背老人拎着蛇皮袋在小区慢慢地走着。她若有所思,既温暖又羞愧。她心里似乎丢失了更珍贵的东西,得赶紧寻找回来,便也匆匆下了楼……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B.第⑥段采用倒叙的方式,交代拾荒老人有些“古怪”,爱管闲事,让人厌烦。
C.本文将拾荒老人的行为与张嫂的言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拾荒老人的品质。
D.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故事,便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
2.你认为拾荒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概括人物形象常用词语
(一)性格类:
善解人意、心细如发、体贴、富有爱心、温柔沉静、心灵手巧、富有情趣、通情达理、纯真质朴、聪明伶俐、天真可爱、顽皮淘气、富有活力、朝气蓬勃、懂事能干、有主见、有骨气、人穷志不短、自尊自爱、倔强、沉稳果断、开朗自信、真诚善良、友好谦恭、宽容忍让、勤劳朴实、节俭、慈爱宽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彬彬有礼、不拘小节、睿智大气、聪慧通达、幽默风趣、善于变通、隐忍内敛、个性张扬、心直口快、严厉苛刻、严慈相济、向往自由、追求平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爱自己、乐于挑战、永不服输、富有智慧、精明强干、大智若愚、足智多谋、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勇敢、目光敏锐、狂放不羁、特立独行
(反面: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固步自封、妄自菲薄、固执、吝啬、冷漠自私、粗鲁莽撞、粗俗不雅、饶舌多事、骄横火爆、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消极悲观、自卑、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
(二)拼搏类: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知难而进、积极乐观、身残志坚、自食其力、自立自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勤勉刻苦、不畏艰辛、吃苦耐劳
(反面:贪图享乐、自暴自弃、拈轻怕重)
(三)奉献类: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
(反面: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四)职责类: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有方、诲人不倦、以校为家、爱厂如家、关心下属、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技术精湛、才华横溢、博学善谈、以身殉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妙手回春、文武双全、智勇双全、博古通今、见多识广、明察秋毫、严以律己、临危不惧、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墨守成规、贪生怕死)
(五)品质类: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仁义守信、乐善好施、虚怀若谷、胸有大志、志存高远、心胸宽广、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坦荡无私、德艺双馨、诚实守信、有责任心、孝顺、清正廉洁、知恩图报、宠辱不惊、有修养、礼贤下士、宠辱不惊、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德才兼备、不耻下问、与世无争、不慕权贵、自知之明、知错就改、
(反面:爱慕虚荣、追名逐利、鼠肚鸡肠、投机取巧)
(六)大爱类:
热爱集体、爱国、没有民族偏见、居安思危、忍辱负重、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勇于担当、深明大义、识见高远、顾大体识大局、有领导组织才干、尊重弱者、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大义灭亲、嫉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
(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
特别提醒:
分清形象概括与品格概括。①形象概括 = 品格特点 + 职业特点 + 人物身份。②特点概括要分清是品格特点还是性格特点,品格主要指人物的思想,而性格多指人物的行为。如这个人忠于职守,这是品格不是性格;这个人性情暴躁,这是性格而不是品格。③概括物象特点或分析物象含义时要注意表里两层含义。
课后拓展
爱,是等不得的
丁立梅
(1)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
(2)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短小。
(3)他六岁那年,他的父亲——一个贫苦、老实的泥瓦工,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他没了父亲。
(4)矮小的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他,吃的苦,应该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吧?夜幕四垂,母亲在田里干活还没回来。一大清早,母亲又背了一篓子的绣花鞋垫去集上卖。那些鞋垫,是母亲夜里坐在灯下,一针一线绣好的。母亲靠这些贴补家用,换了吃的喝的养活他。一次,他对卖鞋垫回来的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报答你。
(5)母亲便笑着问他,怎么报答呢?
(6)他答,我给你买一屋子的好东西吃,一屋子的好衣裳穿。A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7)他八九岁时,个头已超过矮小的母亲了。母亲在野地里割草,头顶上突然响起飞机的声音,母亲和他都抬了头看。空中的飞机,有点像他见多的花喜鹊。B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他问,很远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母亲描绘,有很多很多的高楼,高楼里的桌子椅子,漂亮得不得了。母亲没离开过乡村,母亲的想象里,很远的地方,就是高楼和漂亮的桌子椅子。他郑重地向母亲承诺,以后我要做有本事的人,带你坐飞机到远方去。
(8)他一天天长大,一路念到大学,然后一路打拼,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高管——他真的成了有本事的人。他住进了母亲曾描绘过的高楼里,高楼里,有着漂亮的桌子椅子。亦常常去赶像花喜鹊一样的飞机,坐上去,南来北往着。他还记得对母亲的那个承诺,可是他总是很忙,抽不出时间去兑现他的承诺。
(9)母亲对常常去赶飞机的他崇拜不已,母亲问,你真的坐飞机了?他淡淡地说,啊。坐飞机像不像坐船一样的,会不会晕?母亲充满好奇。
(10)他觉得母亲的好笑。一低头,突然瞥见母亲的白发,密集在她的头顶,一撮一撮的。永远儿童般矮小的母亲,原来也是会老的。他心一软,说,妈,等我有空了,我带你去坐飞机。母亲低了头笑,母亲说,不坐不坐,我这么老了,坐飞机做什么啊?他说,一定的,我一定带你去坐。母亲便欢喜得手足无措。
(11)那天,终于抽出空来,订好机票,他打电话告诉母亲,要带她去坐飞机。母亲激动得逢人便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了。还特地扯了布,做了一身新衣裳。
(12)他回去接母亲,半路上,突然接到上司的电话。上司说公司来了一个重要客人,问他有没有空陪着一起吃饭。他只犹豫了几秒钟,就回,没问题。车子掉转头,朝着母亲的反方向而去。他想着,飞机票可以重签,母亲晚一天出行也无妨。
(13)这天晚上,母亲却摔倒了。摔倒之后,迷糊中还跟人说,我儿要带我去坐飞机呢。可渐渐就不行了,在凌晨,母亲咽下最后一口气,走了。
(14)他跪在母亲跟前,恸哭不已。只不过一日之隔,他的爱,就再也送不出去了。
1.用课文原句解释文题中的“等”与“等不得”分别是指什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A、B两处任选一处)
A.母亲笑,笑出泪来。母亲摸着他的头说,吃的妈不要,穿的妈不要,等你长大了,带妈坐一回飞机吧。
B.花喜鹊飞远了,看不见了,母亲才收回目光,母亲说:“这都是有本事的人坐的,有本事的人,坐了飞机,到很远的地方去。
3.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些爱是等不得,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