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高中物理·选修3-4·鲁科版第4章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第1讲 光的折射定律[目标定位] 1.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并能用来解释和计算有关问题.2.理解折射率的物理意义,知道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3.会依据光的折射定律作出光路图.4.会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改变 正弦 正弦 3.光路可逆性: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
的.
4.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
跟折射角r的 的比值n,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可逆正弦正弦偏折 大 真空 这种介质 三、测量介质的折射率
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根据光的 计算出折射率.
四、对折射现象的解释
1.现象: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要浅.
2.色散现象
红光的传播速度最 ,折射率最 ;紫光的传播速度最 ,折射率最 .折射定律大小小大一、对折射率的理解
1.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由介质本身及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解析 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故选项A、B均错;由于真空中的光速是个定值,故n与v成反比是正确的,这也说明折射率与光在该介质中的光速是有联系的,选项C正确;由于v=λf,当f一定时,v与λ成正比,又n与v成反比,故n与λ也成反比,选项D正确.
答案 CD借题发挥 折射率n反映了介质的光学性质,它的大小只由介质本身和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无关,切不可认为n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3.实验步骤:(1)如图4-1-1所示,将白纸用图钉钉在平木板上.图4-1-1(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3)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4)在直线AO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2的像挡住P1的像.再在观察者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本身及P1、P2的像,记下P3、P4的位置.
(5)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所在处作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就代表了沿AO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4.注意事项
(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位置不可移动.
(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
(3)大头钉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3与P4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测量误差大,也不宜过大.
(5)本实验中如果采用的不是两面平行的玻璃砖,而是采用三棱镜、半圆形玻璃砖等,那么只是出射光和入射光不平行,同样能测出折射率.【例2】 用三棱镜做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一侧插入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4-1-2所示.
图4-1-2(1)在本题的图上画出所需的光路;
(2)为了测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
(3)计算折射率的公式是________.
解析 (1)如图所示,画出通过P1,P2的入射光线,交AC面于O,画出通过P3,P4的出射光线交AB面于O′.则光线OO′就是入射光线P1P2在三棱镜中的折射光线.答案 见解析【例3】 如图4-1-3所示,一透明介质制成的直角三棱镜,顶角∠A=30°,一束光由真空垂直射向AC面,经AB面射出后的光线偏离原来方向15°.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求:(1)该介质对光的折射率;
(2)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图4-1-3【例4】 如图4-1-4,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AC平行于光屏MN,与光屏的距离为L,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一束很细的白光由棱镜的侧面AB垂直射入,直接到达AC面并射出.画出光路示意图,并标出红光和紫光射在光屏上的位置,求红光和紫光在光屏上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图4-1-4解析 光路如图所示.红光和紫光在AC
面上的入射角相同,设为i,折射角分别
为r1和r2,它们射到屏上的位置离O点的
距离分别为d1和d2.由折射定律得
n1sin i=sin r1
①
n2sin i=sin r2
②借题发挥 1.光的颜色由光源的频率决定,与介质无关,与波长无关,介质中的光速由介质和光的频率共同决定.
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七种色光的特性差异可以用下表表示出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