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寻光的路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源的含义,设计实验证明光的直线传播。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能运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设计思路。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能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尊重事实的态度以及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能想到建筑物的结构是造成采光不足的原因之一。如:天花板上没有透光玻璃,隧道的周围没有透光孔等。学生能想到安装电灯、点蜡烛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但是形不成“光源”的概念。不容易发现光的路线是沿直线方向传播的这一问题。也不太了解光的传播路径是可以控制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探寻解决采光不足问题的方法。
2、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教学难点:探究控制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采光不足的建筑物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猜想这些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
光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光源?
2>、查阅资料探究放大镜和水对光的控制作用
<二>学习新课:
模拟实验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光线能进入长通道吗?为什么?
2、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从小孔进入长通道的光线会怎样?
1)出示课件示意图,
(2)出示课件后,让学生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阳光下的物体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3)学生实验:我们用利用纸筒能看见发光的蜡烛吗?把纸筒弯折后还能看到吗?为什么?
4)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光的直线传播。
(5)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
(6)生:分组做小孔成像实验,认真观察。
在像屏上能看到倒立的烛焰。
2、查阅资料探究放大镜和水对光的控制作用
(1)、师问:放大镜,水能改变光的路线吗?只有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吗?
(2)、实验探究放大镜的聚光作用。
(3)、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3.、拓展活动:
师:你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把你们的设计思路用示意图、文字,图文并茂等形式表达出来。
课件20张PPT。探寻光的路线 一、复习旧知 大胆猜测 1、猜想这些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 2、光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光源?二、模拟实验 验证猜想
1、光线能进入长通道吗?为什么?2、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从小孔进入长通道的光线会怎样?三、得出结论 快速抢答
1、在阳光下照耀下的物体都有( )。
2、光从光源发出后是沿着( )方向传播的。
3、建筑物采光不足与( )和( )有关。影子直线建筑物结构光的传播路径四、亲身实验 勇于尝试
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呢?<二>、放大镜,水能改变光的路线吗?<一>、平面镜,白纸屏,文具盒,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能改变光的路线吗?1、探究平面镜及不同材料的物体对光的反射现象我发现的现象和结论:
光照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平面镜的反光能力最强。
2、查阅资料 探究放大镜和水对光的控制作用我发现的现象和结论:
放大镜和水能控制光的传播路径。人们根据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这一现象,发明了光导纤维。人们根据放大镜能聚集光线的作用,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拓展活动: 你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 请把你们的设计思路用示意图等形式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