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寻光的路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观察采光不足的现象,寻找采光不足的原因;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试图形成初步解释。
2、寻找解决采光问题的方法,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等方法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学情分析
学生能想到安装电灯、点蜡烛等增加光源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形不成“光源”的概念。不容易发现光的路线是直线这样的问题。
3重点难点
1、学生能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了解通过光的反射控制光的传播路线的规律。
4教学过程
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的探究小组发现了医院长通道采光不足问题,并且初步设计了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按照我们的计划继续开展研究。
一、模拟实验部分建筑采光不足的原因
师:我们用一个长条形的纸盒作为长通道的模型,用手电筒作为太阳,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长通道采光不足的原因。
思考: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黑暗的部分叫做什么?——影子
1、揭示光源的概念。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影子只会在有光的情况下出现,像这样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板书)
出示蜡烛,问学生点燃后会怎样?学生回答会发光。
出示课件:资料卡,揭示什么是光源。
强化认识:辨别光源类型。
2、把模拟通道放到光源旁边会有什么现象?
生:里面被照亮了。
(演示,果真被照亮了,并且光穿过纸盒照到屏幕上去了。)
3、师:如果我把那个带孔的另一个纸盒放到中间,屏幕上还是原来的样子吗?
生:不是。
师: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生:会出现一个小亮点。
师:认为是一个小亮点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看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演示)
出现了三个小亮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课件演示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并介绍我国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人物——墨翟)
课件出示: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索改变光的路线的方法
下面,我给同学们出一道思考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吗?
出示课件:资料卡——光的反射现象。
正是由于光的照在物体表面,被物体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看到物体,因此,在漆黑的夜晚,光线太昏暗,我们才无法看清物体。也是由于物体的阻挡,光线的传播路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如果光的传播方向我们能够控制,那通道采光问题不就好解决了吗?
1、同学们有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方法吗?——用镜子。
同学们还挺有经验的!我们试试吧。(师演示)
课件出示:光的反射概念……
【活动】:那下面我就来考验一下大家,我说把光照到哪儿,同学们就通过手中的镜子把光照到哪儿,同学们能做到吗?
换一种卡片再试试,还有这样的效果吗?——没有了。
这些光既然没有被反射出来,那它跑哪儿去了?那下面,请同学们用你手中不同的物体或卡片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看有什么发现?(同学们自主实验,)
汇报结果。
小结:看来,很多物体都能做到,比如尺子、文具盒等,另外,还有许多物体能反射一部分光,如卡纸等,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思考讨论:通过以上实验你有哪些发现?这些发现对我们的设计有什么启发?
知识拓展:课件出示光的反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角反射、凹面反射等……
2、课件出示资料卡:介绍光导纤维、放大镜
三、活动:讨论设计小组解决采光不足问题方案。
课件25张PPT。探寻光的路线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链接: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电灯光源月亮是不是光源?星星是不是光源?闪电光源水母光源萤火虫光源小孔成像知识链接:
人类最早记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出了完整的记载。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思考:光是怎样进入我们的眼睛的?一、光的反射现象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 到底该挑亮的地方走还是暗的地方走?角反射器在天坛采集残奥会圣火凹面镜反射望远镜资料卡: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光导纤维:
1870年,英国物理学奖丁达尔(1820—1893)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后来,人们根据之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现在光导纤维已被广泛应用与通讯、医疗等行业,发挥着巨大作用。
2、放大镜:
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上偏着,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光纤光纤吊灯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