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教学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教学课件(共22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7 22: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知道正面战场的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战役的基本史事;结合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家国情怀)
1
3
2
4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根据地军民开展的游击战争、百团大战、反“扫荡”作战等相关史实,分析掌握敌后战场的作用。(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认识到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唯物史观)
学习目标
1937年的一个秋日清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太原会战)
太原
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日军占领南京后,沿津浦路从南北夹击徐州。
1938年3月
山东枣庄台儿庄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
所属 徐州会战
意义
“因京沪沦陷而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2、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结合教材,正面战场的其他抗战史实还有哪些?
阅读教材P107,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武汉会战的时间地点、重要战役、结果、影响
2、枣宜会战的时间、重要人物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结果
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战役
结果
影响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万家岭大捷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3、武汉会战
日军想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4、枣宜会战
1940年枣宜会战中,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5、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获得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6、豫湘桂战役
(1)背景:
(2)时间:
(3)结果: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地。
被俘的中国军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国民党威信降低、丧失民心。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都杀尽。
——毛泽东
延安宝塔山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将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①建立: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创建了16块根据地,敌后战场指挥中枢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②作用: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2、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其中,在黄土岭伏击战中,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①时间:1940年下半年
②地点:华北地区
③指挥者:彭德怀(100多个团)
④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敌方交通线 拔掉据点
4万多人 近2000千米 近3000个
彭德怀在前线
⑤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3、百团大战
占领日军据点
抗日根据地军民破坏铁路
民兵拆除日军堡垒
各地报纸报道百团大战
群众欢迎战士凯旋归来
这一次“百团大战”及其所获得的胜利在华北抗战历史上乃至在全国抗战历史上都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敌人后方进行主动的大规模的战役进攻,“百团大战”还是第一次。
百团大战是全国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这次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②敌后军民进行艰苦的反“扫荡”作战,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战法,使日军疲于奔命。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模仿麻雀觅食飞翔时,多三五成队,聚散忽闪,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
麻雀战
利用废铁、玻璃等随处可取材料制造土雷,埋设于敌人所过之处,使处处有雷,物物皆炸,寸步难行。
地雷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4、反扫荡
①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小组讨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敌后战场的作用。
《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兵力比例表》 1938年 1942年 1944年
敌后抗击日军兵力比例 58% 63% 64%
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5、敌后战场的作用
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对华政策,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1、日本侵华方针变化
三、坚持全民族的抗战
①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2、国民党消极抗日
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于1941年1月伏击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9000人的支队遭到国民党军队8万人的伏击。2000余人突围,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项英遇难。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行坚决回击,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今后不再“剿共”。
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青年学生
广大妇女
工人
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
文艺届
少数民族
台湾人民
投笔从戎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回国参战。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通过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斗争、抵制奴化教育等方式打击日本殖民统治和战争政策。
七七事变后,大批爱国台胞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少数民族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
三、坚持全民族的抗战
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3、全民族坚持抗战
侵略者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这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
②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反法西斯战争世界战场形势的变化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①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最终取得入缅作战胜利。
3、开罗会议(商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对日本的惩处等问题)
1943年,中、美、英三国领导人,商讨对日作战等问题,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一直冲向东欧和德国联合起来,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
——罗斯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持续作战时间: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牵制抗击了侵华日军50%以上,牢牢捆住日军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知识笔记。
2、预习第19课教材内容。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