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38张PPT 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38张PPT 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07 21: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单元解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子任务一:边疆治理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第17课
第19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子任务五:思想光辉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子任务四:外交理念
第16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子任务三:经济发展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子任务二:政治建制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科技典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121-P122,简述明清时期的科技典籍。
(要求:包含典籍名称、作者、领域、价值等史实,语言流畅)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2【学生自评】:根据参考答案,给自己打分。
1、《本草纲目》是一本药物学典籍,作者李时珍。它总结了我国
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2、《天工开物》是一本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典籍,作者宋应星。它全
面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3、《农政全书》是一本农学典籍,作者徐光启。它总结古代农业生
产的经验技术和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评分细则:能答出全部史实且语言流畅得10分
能答出全部史实得8分
只能答出部分史实得5分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3【拓展提升】:根据材料思考,明清时期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材料一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
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
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
农学创新研究成果。
《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材料二
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伽利略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3【拓展提升】:根据材料思考,明清时期科技发展有何特点?
材料一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
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
材料二
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
伽利略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
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
农学创新研究成果。
《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①以总结性著作为主,集中在传统科技领域,注重实用性;
②没能产生近代科学,科技发展面临停滞危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4【材料研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体现了农业社会中的“重农”思想,农业为国家根本。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4【材料研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体现了农业社会中的“重农”思想,农业为国家根本。
《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
科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
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
政等大类。
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4【材料研读】: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5【同桌讨论】:根据材料思考当时的科技典籍创作者有什么样的精神?
材料一: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序》
材料二:李时珍为修正历代本草谬误,历时27年实地考察,足迹遍
及湖广、江西、江苏等地。他深入山间田野,攀悬崖、涉深谷,对
药物进行实地对照辨认。比如他对竹的性状和不同种类,通过实地
考察进行了详细论述。
材料三:今之谈水利者,往往言欲开某河、欲浚某浦,而不知其地
之宜与不宜也。
——《农政全书》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1.5【同桌讨论】:根据材料思考当时的科技典籍创作者有什么样的精神?
材料一: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序》
材料二:李时珍为修正历代本草谬误,历时27年实地考察,足迹遍
及湖广、江西、江苏等地。他深入山间田野,攀悬崖、涉深谷,对
药物进行实地对照辨认。比如他对竹的性状和不同种类,通过实地
考察进行了详细论述。
材料三:今之谈水利者,往往言欲开某河、欲浚某浦,而不知其地
之宜与不宜也。
——《农政全书》
二、小说、戏曲典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的。
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
个好东西。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2.1:分角色朗读小说典籍,思考图中展现了什么精神。
命根子!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
‘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
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
——《红楼梦》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都有
贾宝玉
贾宝玉
贾母
贾宝玉
可也有玉没有? 林黛玉
的。
鲜明的反叛精神
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
个好东西。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2.1:分角色朗读小说典籍,思考图中展现了什么精神。
命根子!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
‘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
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
——《红楼梦》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都有
贾宝玉
贾宝玉
贾母
贾宝玉
可也有玉没有? 林黛玉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2.2:【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5,任选一幅图片进行阐述。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2.2:【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5,任选一幅图片进行阐述。
以图四为例:图中展现了“宝黛共读《西厢》”的场景,它出自《红楼
梦》,于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而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展现出了鲜明的反叛精神。
图1
图2
图3
图4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2.3【学生互评】:根据参考答案,给同桌打分。
1、图1展现了“桃园三结义”的场景,它出自《三国志通俗演义》,
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创作而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2、图2展现了“武松打虎”的场景,它出自《水浒传》于明朝中期,
由施耐庵创作而成,这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歌颂
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3、图3展现了“收服红孩儿”的场景,它出自于《西游记》,于清朝
中期,由吴承恩创作而成,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反映了
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斗争的精神。
评分细则:“描述图片、讲清出处、说出精神”三步全完成得10分
“描述图片、讲清出处、说出精神”完成其中两步得6分
“描述图片、讲清出处、说出精神”完成其中一步得3分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3.1:欣赏戏曲典籍
原来嫔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
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
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原来紫嫣红开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3.2:【小组合作】借助课本P125梳理昆曲发展过程
产生
发展
顶峰
衰落
产生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3.2:【小组合作】借助课本P125梳理昆曲发展过程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
艺术发展到达顶峰。
清中期以后,因循
守旧,作品庸俗脱
离广大民众和现实
生活,走向衰落。
顶峰
《长生殿》《桃花扇》
衰落
《牡丹亭》
发展
明朝万历末期,经过
改良,昆曲有了很大
的发展,表演艺术日
趋成熟,成为一个全
国性的剧种。
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
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3.3:【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6完成以下问题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的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徽调
创造
改进
皮黄戏
博采众长
北京特色
京戏或京剧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3.3:【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6完成以下问题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的契机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1790年)。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

①京剧的发端遇到的契机
②京剧发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3.3:【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6完成以下问题
徽调
创造
改进
皮黄戏
博采众长
北京特色
京戏或京剧

标志事件是徽班进京。










OPTION 01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1790年)。
OPTION 02
特点:兼收并蓄
三、思想典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时代 典籍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明朝 中期 王守仁
明末 清初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4.1【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4完成思想典籍信息表。
时代 典籍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明朝 中期 王守仁 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
一”和“致良知”。
明末 清初 黄宗羲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他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
条,认为做官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
非为一姓也”。
顾炎武 “亡国”与“亡天下”作区分,认为改朝换代是亡
国,文化沉沦是亡天下,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
王夫之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
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4.1【自主学习】:借助课本P124完成思想典籍信息表。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4.2:【观看视频】:视频中体现了王阳明的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4.2:【观看视频】:视频中体现了王阳明的什么思想、什么精神?
求索的思辨精神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5:【小组合作】根据所学,讨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政治:
经济:
社会:
思想:
科技: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5:【小组合作】根据所学,讨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日益腐朽,激发反封建思想
科技:明清两代印刷业的迅速发展
社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活动5:【小组合作】根据所学,讨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
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日益腐朽,激发反封建思想
科技:明清两代印刷业的迅速发展
社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科技文化是时代的产物,
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时的时代特征。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科技名著
(总结性著作)
小说和戏曲
明清时期
思想家
明朝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清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李时珍:《本草纲目》医药学
宋应星:《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科学著作
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序》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作业:我是典籍设计师
请你借助课本P122-123的内容尝试设计一本建筑学典籍
要求:1.设计典籍封面,包括书名、标语,做到排版美观。
2.书中讲清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史实。
3.尝试讲出北京城体现了怎样的政治理念。
4.尝试提炼一种精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