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十章《分式》第10.2节“分式的基本性质”。主要介绍分式的值不变规律及其在约分与化简中的应用,通过对分式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揭示分式与分数的对应规律,最终帮助学生掌握分式的约分与最简分式的判断。
2.内容解析
本节首先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引出分式分子、分母同时乘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时,分式的值保持不变的核心结论。随后借助化简分式的示例,强调“因式分解—寻找公因式—约分”的规范步骤,并结合互为相反数等情形,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负号、零值限制等重要细节。通过多样化的典型例题,使学生逐步形成对“最简分式”概念的深刻理解,同时奠定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1.教学目标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方法
能够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和化简
能够识别和构造最简分式
2.目标解析
针对目标1,要求学生基于已有的分数概念,准确说出分式值不变的条件,并能熟练进行分子、分母同时乘除某一整式的操作。
针对目标2,要求学生在化简和变形流程中,会先进行因式分解,再进行判定和约分,掌握处理符号和特殊值的技巧。
针对目标3,要求学生明确约去所有公因式后的分式即最简分式,并能在复杂表达式中快速判断分子分母是否仍存在公因式,确保化简彻底。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与多项式的基本运算,对“分数值不变”已有直观体验,但对含字母的分式需进一步适应。此前在学习多项式时已具备因式分解的初步能力,但对符号变化与零值限制关注度不足。本节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串联已有知识,提升对分式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深度,并克服因式分解及符号处理中的难点。
复习回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概念。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B≠0)可以表示为.如果B中含有字母,那么(B≠0)叫作分式。其中A叫作分式的分子,B叫作分式的分母。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 。
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若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不变。
师:分式与分数有着相似之处,那么分式也具有类似的基本性质吗?请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先思考一下。
随后,教师出示情境:
“轴承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部件,如图所示,它可以近似看作半径分别为、的两个同心圆。
大圆与小圆的面积之比可表示为 ;
圆环与大圆的面积之比可表示为 .
这些式子的比值都是分式,我们该如何化简它?”
【设计意图】
通过“轴承”这一生活中常见的机械部件,引出圆面积之比的分式表达式,引导学生回顾分式的定义和分式的有意义条件(分母不为 0),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分式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联以及分式的化简方法。
探究点1:分式的基本性质
1.问题引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值不变。对于分式,它的分子、分母若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是否也不变?
生:可以根据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推断分式也有与分数类似的基本性质。
2.新知导出
师:分式的基本性质可表述为:
- 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师:也就是说,若想在分式中进行“约简”,就需要用到这一性质。
3.师生活动
- 教师提问:分式能否变形成分母为的分式,并且值不变?请大家先口头尝试。
-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尝试列式: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推导和分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同时除”这一核心概念,初步体会分式与分数相同的变形规律,扫除后续化简障碍。
典例解析
例1 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1)
2)
解析步骤:先观察→再变形
【归纳小结】
分式化简: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分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简化.把分式中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作约分。
探究点2:分式的约分
1.问题引入
师:在了解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后,当分子的某些因式与分母完全相同时,就可以将其约去,从而“化简”分式。如何操作更清晰、准确呢?
2.新知导出
师: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若分子与分母有公因式,则可整体约去该公因式,使分式更简洁。把这种约去公因式的过程叫作“分式的约分”。
- 约分步骤:
① 因式分解分子、分母;
② 找出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③ 约去公因式。
3. 典例解析
例2:将下列分式约分:
解析步骤
1)提取单项式的公因式:
2) 因式分解并分步约去:
3)利用和,注意“互为相反数”的处理:
答案总结:
约分前,先要确保分子、分母均能因式分解,找到相同或相反因式后再进行整体约去,注意负号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例题的逐步解析,让学生熟悉“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整体约去”的操作流程。教师示范加强对“相反数因素”的处理和对分子、分母整体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代数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
思考与交流
1.约分的步骤是什么
- 步骤:①因式分解;②找公因式;③约去公因式
(1)若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则约去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并约去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若分子﹑分母含有多项式,则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约去分子﹑分母所有的公因式.
2.约分时应该注意什么
- 注意点: - 多项式先因式分解 - 处理负号和小数系
(1)约分前后分式的值要相等.
(2)约分的关键是确定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
(3)约分是对分子、分母的整体进行的,也就是分子的整体和分母的整体都除以同一个因式.
1. 分式可变形为()
A.
B.
C.
D.
2. 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
A.
B.
C.
D.
3. 下列各式中是最简分式的( )
A.
B.
C.
D.
4. 写出下列等式中所缺的分子或分母.
(1) ;
(2) ;
(3) .
5.下列各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②④。(填序号)
①;②;③;
④;⑤。
6.已知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从中任意选两个整式,其中能组成最简分式的有个。
7.约分:
①;(2);(3);(4)。
解: (1);
(2);
(3);
(4)。
8. 若把分式的和都扩大两倍,则分式的值
A. 扩大两倍
B. 不变
C. 缩小两倍
D. 缩小四倍
9. 若把分式中的和都扩大倍,那么分式的值
A. 扩大倍
B. 扩大倍
C. 扩大倍
D. 不变
知识梳理: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分式的分子、分母都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步骤:因式分解→找公因式→约简
最简分式标准:无公因式
易错提醒:
- 约分要彻底
- 多项式先分解
- 注意符号变化
- 分式变形时整式不能为零
本节课从“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分式的定义”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发现并理解“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的核心原理。
在典型例题与小练习中,重点强调因式分解、找公因式再约去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分式的能力。
通过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辨析“最简分式”的判定标准,强化对约分步骤的整体把握,保证分式化简的规范性。
【设计意图】通过规律发现与例题演示,引导学生用类比与归纳的方法自主探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完成约分操作。
分式回顾:
分式定义、意义条件
分式基本性质:
同乘或同除(M≠0)
典型示例:化简过程演示
分式约分:
因式分解 → 找公因式 → 约去
例题:归纳化简规律
最简分式:
无公因式
【设计意图】板书突出“定义—性质—应用”的层级关系,方便学生体系化掌握并随时回顾关键步骤。
基础练习:教材第10.2小节“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应练习1、2题,着重检验同乘同除的理解。
巩固提升:教材练习4、5题,要求学生熟练因式分解并完整约分。
拓展探究:选做P.XX“综合探究”题(如分子分母带负号或多项式的复杂情况),进一步提升辨析与化简能力。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循序渐进,既检验基础掌握,又通过探究题深化学生对分式化简与符号处理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