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教学设计北京版2024八年级 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5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教学设计北京版2024八年级 数学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09 09:4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5分式方程(第1课时分式方程及其解法)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北京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十章《分式》,内容集中于10.5《分式方程》,主要探讨含有未知数的分母情况下如何列、解并检验分式方程。重点在于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与运算能力。
2.内容解析
本节课首先从比较“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出发,引导学生认清分式方程的特征:分母含未知数。其后,通过实例探究“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的步骤,让学生掌握基本解法并认识增根出现的原因。
教学中需强调:
①最简公分母的判断;
②检验环节防止增根;
③方程转化与应用情境结合。
本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对方程本质的理解,构建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建模、再到求解的完整思路。
1.教学目标
1、识别分式方程特征(分母含未知数)。
2、掌握分式方程解法(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检验)。
3、理解增根产生原因及检验必要性。
2.目标解析
1 分式方程特征的识别:学生能通过与整式方程的对比,结合分母含有未知数的显著特征快速辨别。
2 分式方程的基本道法:重点在熟练运用最简公分母进行统一“去分母”,再依次转化为整式方程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等常规操作。
3 增根与检验机制:通过明确最简公分母不可为零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检验的意义,并自觉养成正确验根的习惯。
学生已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整式方程以及最小公倍数、去分母等概念,对一般方程的“通分”操作较为熟悉。对比学习分式方程时,难点主要在辨析含有未知数的分母及增根的出现机制。学生对列方程解决应用题已有初步认知;需要在本节中强化将实际情景转化为方程,尤其关注分母不可为零的约束条件,从而巩固和深化他们的方程建模与解题能力。
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回忆整式方程的解法(如“去分母→解整式方程”),
以课本中为例,
通分后得到,最终解得。
追问:如果把整式方程中的分母换成含有未知数的表达式,例如把原式改成,它还是整式方程吗?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结合课本“情景导入”中的长方形花坛面积为,原长为,原宽为。当长增加5米变为且宽变为原来的时,就会出现“分母包含未知数”(如宽)的方程。
引发学生思考:能否继续使用我们所熟悉的整式方程解法?这类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到底该如何求解?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化情境(花坛长、宽变化)和旧知(整式方程)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分母含未知数该如何处理”的思考,激发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明确学习方向:认识分式方程并探究其解法。
探究点1:认识分式方程问题引入
问题引入
课本中已有说明:如果在方程中出现“分母含有未知数”,如,那么该方程是否还是整式方程?为什么?
新知导出
让学生观察方程与以往学过的整式方程相比,有何不同?归纳得到:
分母含有未知数。
这种方程称为“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分母不能为零,否则无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与整式方程的异同,学生产生“分母含未知数”会导致新的限制条件(分母不能为0),为后续探究“增根”现象埋下伏笔。
探究点2: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增根问题引入
问题引入
课本示例: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思考如何解分式方程与,前者是整式方程,后者是分式方程,是否可借用“去分母”转换为整式方程的方法?
去分母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增根?
新知导出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①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将方程化成整式方程;
② 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 检验:若代入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解有效;若使分母为0,则舍去,为增根。
④ 写出原方程的根。
简记为“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
借助课本相关方程实例,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对比整式方程强调“检验”环节的重要性,突出“增根”产生原因,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态度和抽象概括能力。
例题巩固
解下列方程:
【解析步骤】
找最简公分母:。
去分母:
.
展开并化简:
检验:将代入原方程,分母,且方程左右相等,故是原方程的解。
【答案总结】
解为,无增根。
【题目】(课本“例1”第小题)
解下列方程:
【解析步骤】
最简公分母:。
去分母:
展开并整理:
检验:将代入原方程,分母,原方程分母无意义,故是增根,应舍去。
【答案总结】
原方程无解。
【设计意图】
通过两道典型例题,突出“去分母”“检验”以及“增根”形成的全过程。学生亲身体验完整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分式方程的解法并学会辨别增根,提升应用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教学到此,学生应初步掌握:
设计意图:此环节紧密围绕“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步骤以及防止增根”三个关键点展开,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与解题中熟练掌握“一化二解三检验”的流程,实现当堂巩固与检测。
1. 下列方程中,不是分式方程的是( )
A.
B.
C.
D.
2. 将分式方程 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是( )
A.
B.
C.
D.
3. 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是( )
A.
B.
C.
D.
4. 若关于的分式方程无解,则的值为( )
A. B. C. D.
5. 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乘,得
解得
检验:当时,。
因此,原分式方程的解是
6. 已知关于的方程
当时,方程的解为.
当取何值时,此方程无解?
解:去分母,得
解得
由于方程无解,所以
当此方程的解是正数时,求的取值范围。
> 温馨提示:
> - 在做分式方程时,一定要牢牢把握“去分母”和“检验”两个关键环节:先借助最简公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检验潜在增根。
> - 结合具体题意,往往能更直观地分析出哪些解不符合题意或使分母为零,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增根”问题的认识。
分式方程特点:分母含有未知数,需注意分母不为零。
解法步骤:“一化二解三检验”:
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去分母;
求解得到的整式方程;
检验分母是否为零,去掉增根。
核心要点: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增根产生的原因和检验的必要性。
课题: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学习目标:
识别分式方程; 会用“一化二解三检验”的方法解分式方程; 理解增根并进行检验。
知识结构:
情景导入:列分式方程求解实例
新知探究:分式方程解法
→ 去分母(最简公分母)
→ 解整式方程
→ 检验分母不为0(防增根)
典例与练习:通分、移项、检验
方法口诀:“一分二解三检验,去分母时括号全。”
教材习题:完成课本第10章“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对应的练习题,注意检验步骤是否正确。
拓展探究:选做课本后“思考与讨论”中与分式方程建模相关的小组探究题,尝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分式方程并检验解的合理性。
预习提示:阅读下节内容,了解分式方程与其他方程融合应用的思路。
【设计意图】作业既巩固课堂所学,又通过改编情境题和拓展练习,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与思维广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认识到分式方程的应用价值,较好地理解了“分母含未知数”这一特征。对于分式方程的求解,各组同学在练习中均能按照“去分母—解方程—检验”的思路进行操作,说明概念理解目标已基本达成。但也发现,少部分学生在应用问题中列分式方程时思路尚不够清晰,尤其是设未知量与分母相对应的关系还不熟练。后续可通过分组讨论与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互相启发,从而提升列方程思路与逻辑推理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