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级上册第1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级上册第1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08 15:5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级上册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白鹭,别名小白鹭、白鹭鹭、白翎鹭、春锄、白鸟等。在中国,白鹭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一般栖息于池塘、湖泊、稻田。以小型动物、昆虫为食。因为白鹭的冠羽和蓑羽可作 装饰品,所以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再加上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致使它的种 群数量日趋减少,有些甚至濒于灭绝。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在中国,白鹭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   
②白鹭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品,因此白鹭被大量捕杀,导致它们已经灭绝了。   
2.为保护白鹭写一条宣传语,最能打动人的一项是(  )
A.禁止捕杀白鹭。
B.捕杀白鹭,立即逮捕。
C.倾听森林上的旋律,爱护天空下的音符,爱白鹭从心开始。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
[美]索尔·贝洛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获一只小画眉鸟,放到我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人歌唱。
果然,我成功了。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了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他听了以后,做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鸟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再选择一个造句。
①当机立断:   
②皆大欢喜:   
造句:   
4.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5.画眉鸟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去”。此时,画眉鸟妈妈可能在想什么?
6.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一首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课外阅读与欣赏。
白天鹅
白天鹅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神秘莫测,而它的出现,则带给我无限的惊喜!
那是一个雾气朦胧的早晨,我来到了无锡市动物园。周围满满的雾气,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若隐若现中,白天鹅在水面上缓缓滑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清澈宛如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我被它秀丽的形体给迷住了,不愧是象征着高贵、纯洁的白天鹅,气质非凡,任何一种鸟类都无法与它媲美,真是“鸟中之王”!
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滚落下来,沾不上一点儿。因为它的外表洁白无瑕,所以,人们总喜欢把心灵美和外表美的女孩儿比作白天鹅。
一丝晨光照射进来,雾气逐渐散去。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白天鹅的舞姿煞是好看,它们有时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翩翩起舞,有时则分散开来,独自舞蹈。红脚蹼轻轻地划动着那绿宝石般透明发亮的湖水,身体在湖面上画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身后,一圈圈涟漪扩散开去,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的天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
白天鹅们时而昂首挺胸,神气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看着那一只只美丽而又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我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7.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得无可挑剔。   
②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   
8.白天鹅的哪些地方给“我”带来了惊喜?(  )(多选)
A.形体无可挑剔,洁白无瑕。 B.舞姿优雅,煞是好看。
C.姿态高贵。 D.置身仙境,美不胜收。
9.本文画面感强,仿照《白鹭》概括画面的方法,可将第4自然段概括为   图。
10.作者通过描写白天鹅的姿态和动态,表达了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上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  )不要采(  )妈妈制止我(  )花生的花不像桃花(  )梨花(  )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  )开一朵花(  )地下就长一颗花生(  )你采掉一朵(  )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11.文中说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这“另一种美”是指   。
12.文中说“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请简要概括这段“经历”的内容。
13.在文中括号里加上标点。
14.作者由   联想到   表达了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这样的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拓展实践
无名花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小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做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5.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话语    的花圃    的花卉
   的露珠    的爱意    的站立
16.文章第3自然段写无名花是   的,第4自然段写无名花是   的。
17.本文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试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8.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墨菱塘
吴建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根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9.“黄梅”时节正是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时候,正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   ”。
2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并造句。
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造句:   
21.文章围绕故乡的菱塘,生动地描绘了   、   、   的画面,并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了作者   。
22.短文用画线的句子结尾有什么妙处?
课外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读书跟参观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
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思”。
“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
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禾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2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索一    喜悦一一    浇灌一一   
24.根据意思选择相对应的名言。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
①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    
②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    
25.孔子的名言中,“学”是指   ,习”是讲   ,“思“是讲   。
2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死的”“活的”这两个词都加了引号,表示引用。
B.这句话强调了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C.这句话强调了书本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如果用心去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就会受益无穷。
课外阅读。
鸽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27.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28.文中的鸽子有哪些特点?(  )(多选)
A.漂亮 B.好斗
C.凶残 D.爱自己的孩子
29.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30.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过渡
31.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  )
①两对鸽子 ②两对鸽子的孩子 ③所有的鸽子
32.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课文片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分辨——    希望——   
34.文段中,作者将花生和   、   、   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   、   。
35.文段出自《   》。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依次写了   、   、   、   。其中作者详细地写了   的经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
36.生活中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正确;错误
2.C
【答案】3.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文中指“我”决心捕获小画眉鸟。;大家都很满意、很高兴;文中指画眉妈妈喂食小画眉让大家都很满意。;孩子们学习一套技能,获得学位,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4.小画眉之死
5.孩子,吃吧,吃吧,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6.从小画眉吃毒莓的故事,我对这首诗的理解是: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答案】7.比喻;拟人
8.A;B;C
9.湖中起舞
10.对白天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答案】11.花生花很谦虚,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12.“我”想采花生花,妈妈制止“我”,给“我”解释了:花生花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13.“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14.花生花;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劳动者;对劳动者的钦佩和赞美;略。
【答案】15.芳香;万紫千红;名贵;晶莹;无比欢畅;昂首挺胸
16.无私;坚强
17.比喻,把无名花比作彩云,突出了无名花鲜艳美丽。
18.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答案】19.青草池塘处处蛙
20.徜徉;傍晚时,他经常徜徉在河堤边。
21.探菱角;采菱角;煮菱角;思念家乡的感情
22.作者想象自己化身为采菱女,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妙,最后的省略号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意犹未尽。
【答案】23.思考;高兴;灌溉
24.B;A
25.学新的东西;温习;思索
26.C
【答案】27.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侵犯它们似的。
28.A;B;D
29.B
30.A
31.③
32.小动物也有母爱,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爱自己的孩子的。
【答案】33.珍贵;辨别;期望
34.桃子;石榴;苹果;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35.落花生;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议花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6.环卫工人。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一年365天,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挥洒着汗水,把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