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三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08 07:45:55

文档简介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的柱体为“表”,与柱体垂直的装置为“圭”。我国古人根
三校联考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据正午时“表”影在“圭”上的变化划分二十四节气(两端刻度表示夏至或冬至)。据
地理
此完成3~4题。
3.图2圭表的示意图适用于北京市(40N)的是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
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
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图2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A.①
B.②
题卡上填写清楚。
C.③
D.④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4.古人观察圭表发现,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6个节气所用天数不同。其原因是
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A.地球公转速度不均
B.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C.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
D.物候转换间隔不同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皱矿是我国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2024年我国在鄂湘赣交界的幕阜山地区发现
图1是中心,点为南极,点的地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10月1日,非阴影部分为10
含铍矿的岩体。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后经剥蚀出露地表。为
月2日。读图,完成1~2题。
确定岩体形成时间,研究人员对周边地层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图3示意幕阜山局部地
区该类岩体及周边地层分布。据此完成5~7题。
图例
图1
日皱矿床(点)
Q 第四纪地层
1.图中经线SA的经度为
O□奥陶纪地层
A.0°
B.90E
00
C□寒武纪地层
9
C.180°
D.135W
pt
pt□元古宙地层
0.10km
晚期岩体
2.此时北京时间为10月
X 早期岩体
A.1日8时
B.2日8时
图3
C.1日20时
D.2日20时
高二地理SLK·第1页(共8页)
高二地理SLK·第2页(共8页)
5.该地铍矿所在岩体的类型应是
9.大科伯克沙地的沙源主要是
A.砂页岩
A.现代风沙沉积物
B.石灰岩
B.早期河流沉积物
C.花岗岩
C.基岩风化残积物
D.玄武岩
D.附近湖泊沉积物
6.该地铍矿所在岩体形成时间可能是
10.造成大科伯克沙地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A.早于第四纪,晚于奥陶纪
A.风力侵蚀减弱
B.早于元古宙,晚于太古宙
B.降水量增多
C.早于寒武纪,晚于元古宙
C.河流侵蚀加强
D.早于奥陶纪,晚于寒武纪
D.针叶林扩张
7.该地第四纪地层分布区可能发育的地貌是
某地1月28日研究人员在甲、乙两个观测站观测大气运动,发现乙观测站14:00
A.黄土梁
左右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图5左图为局部区域
B.落水洞
图,右图为1月28日甲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图。据此完成11~12题。
C.V形谷
127m5E
A
D.火山锥
大科伯克沙地是北极圈内典型的风沙活动区。近1万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
B
面积由约650km2波动萎缩至62km2。图4示意大科伯克沙地及周边区域。该地发育有新

裂测结
t9
月形沙丘。据此完成8~10题。
4355
15900
1584


明(电万时》
6710
一气温一一一一相对湿度
图5

。一湖泊胖
11.1月28日甲观测站

A.6:00~8:00发生降水
汝地s
570
一沙丘边界线

B.8:00~10:00遭遇锋面过境


C.12:00~14:00干热风明显
图4
D.18:00~20:00转为偏北风向
8.根据甲地沙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导风向是
12.锋面离开乙观测站后,移动方向和结构正确的是
A.偏西风
暖湿
曖湿」
B.偏东风
冷干
冷湿」
冷湿

北←
C.偏南风
D.偏北风
高二地理SLK·第3页(共8页)
高二地理SLK·第4页(共8页)》三校联考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2
6
7
6
答案
A
D
A
A

题号
9
10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D
D
C
B
【解析】
1.该图是中心点为南极点的地球示意图,因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阴影部分
为10月1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2日,因此,SB和S4经线为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
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顺着地球自转
的方向越过S8日期分界线,日期由10月2日变更为10月1日,因此,SB为180经线,
4为地方时0时的经线,且为0°经线。故选A。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S4为地方时0时的经线,且经度为0°,因此,北京时间(120E的地
方时)为8时,再根据120E位于图中非阴影部分,判断日期为10月2日,B项正确。故
选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始
终在40N以南。北京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40°-2326)=7326,冬至日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40°+2326)=2634,结合所给4个图,④图中表位于圭的影子
代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D正确。故选D。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按地球公转方向,每隔15°定为一
个节气。地转公转过程中每年的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每年的7月初,
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6个节气,地球公转速度不
同,故所用天数不同,A正确: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导致日照时间的长短差异,太阳高度
的季节差异导致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二十四节气可以作为农事安排的科学依据,人们利
用物候规律指导农业生产,但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物候转换均不会影响地球公转速度,
故也不会造成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6个节气所用天数不同,D错误。故选A。
高二地理$LK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5.据材料“2024年我国在鄂相赣交界的幕阜山地区发现含铍的岩体。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
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可知,该岩体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应是岩浆岩中的花岗岩,C
正确:砂页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故选C。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铍矿所在岩体为晚期岩体和早期岩体,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晚期岩
体和早期岩体侵入到元古宙地层、寒武纪地层、奥陶纪地层中冷却形成,说明其形成时间
晚于奥陶纪:同时,岩体上部有第四纪地层覆盖,表明其形成时间早于第四纪。因此,该
地铍矿所在岩体形成时间早于第四纪,晚于奥陶纪,A正确。故选A。
7.据材料“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后经剥蚀出露地表”可知,其遭
受了外力侵蚀作用。该地区位于鄂湘赣交界处,降水丰富,最可能是流水侵蚀形成的V形
谷,C正确。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主要由风力堆积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
该地不在黄土高原,不会发育黄土梁,A错误。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
广布地区,该地主要是花岗岩,难以形成落水洞,B错误。火山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图
中未显示有火山喷发活动相关信息,D错误。故选C。
8.根据图中沙丘形态判断,甲地发育的新月形沙丘两侧顺主导风方向偏西方向延伸:结合图
中指向标风向可知,当地主导风向是偏东风,B正确。故选B。
9.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是偏东风,说明大科伯克沙地的沙源地位于该沙地的偏东
方向。从沃林山脉流出的冰雪融水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在该沙地东侧河谷沉积,是大科伯
克沙地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B正确。由材料“近1万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面积
由约650km2波动萎缩至62km2。”可知,早在一万年前该沙地就已形成,其主要沙源不可
能是现代风沙沉积物,A错误。基岩风化残积物是基岩就地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
物,粒径大、棱角分明、分选性差,不可能是沙源物质,C错误。沙地的东北方向虽有范
围较大的湖泊群,但并未与科伯克河相连,不可能有大量沉积物存在,D错误。故选B。
10.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水热条件变好,南侧沃林山脉的针叶林向北扩张,使大科伯克沙
地面积萎缩,故针叶林扩张是造成大科伯克沙地娄缩的直接原因,D正确。风力侵蚀减弱
与降水量增多都可使沙地逆向发展,但不是大科伯克沙地萎缩的直接原因,A、B错误。
河流侵蚀加强几乎不会影响沙地面积,C错误。故选D。
11.由图2可知,6:008:00甲观测站风向由南风转为北风,且气流性质发生改变,温度升
高,湿度下降,遭遇干热风,而不是发生降水,A错误。锋面应该是在16:00之后到达
甲地,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B错误:读图可知,甲观测站在12:0014:00期间盛
行偏北风,风由高处往低处吹,且风力较大,所以此时干热风明显,C正确:读图可知,
18:00前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D错误。故选C。
高二地理$LK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三校联考 2025 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D A C A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D D C B A
【解析】
1.该图是中心点为南极点的地球示意图,因此,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中阴影部分
为 10 月 1 日,非阴影部分为 10 月 2 日,因此,SB 和 SA 经线为日期分界线。日期分界线
有两条,一条是 180°经线(国际日界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 0 时的经线。顺着地球自转
的方向越过 SB 日期分界线,日期由 10 月 2 日变更为 10 月 1 日,因此,SB 为 180°经线,
SA 为地方时 0 时的经线,且为 0°经线。故选 A。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SA 为地方时 0 时的经线,且经度为 0°,因此,北京时间(120°E 的地
方时)为 8 时,再根据 120°E 位于图中非阴影部分,判断日期为 10 月 2 日,B 项正确。故
选 B。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始
终在 40°N 以南。北京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40° 23°26′)=73°26′,冬至日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 (40°+23°26′)=26°34′,结合所给 4 个图,④图中表位于圭的影子
代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D 正确。故选 D。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按地球公转方向,每隔 15°定为一
个节气。地转公转过程中每年的 1 月初,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每年的 7 月初,
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 6 个节气,地球公转速度不
同,故所用天数不同,A 正确;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导致日照时间的长短差异,太阳高度
的季节差异导致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二十四节气可以作为农事安排的科学依据,人们利
用物候规律指导农业生产,但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物候转换均不会影响地球公转速度,
故也不会造成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 6 个节气所用天数不同,D 错误。故选 A。
5.据材料“2024 年我国在鄂湘赣交界的幕阜山地区发现含铍矿的岩体。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
高二地理 SLK 参考答案·第 1页(共 4页)
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可知,该岩体是岩浆冷却形成的,应是岩浆岩中的花岗岩,C
正确;砂页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故选 C。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铍矿所在岩体为晚期岩体和早期岩体,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晚期岩
体和早期岩体侵入到元古宙地层、寒武纪地层、奥陶纪地层中冷却形成,说明其形成时间
晚于奥陶纪;同时,岩体上部有第四纪地层覆盖,表明其形成时间早于第四纪。因此,该
地铍矿所在岩体形成时间早于第四纪,晚于奥陶纪,A 正确。故选 A。
7.据材料“该岩体是岩浆多期侵入到上覆岩层中冷却形成,后经剥蚀出露地表”可知,其遭
受了外力侵蚀作用。该地区位于鄂湘赣交界处,降水丰富,最可能是流水侵蚀形成的 V 形
谷,C 正确。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主要由风力堆积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
该地不在黄土高原,不会发育黄土梁,A 错误。落水洞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
广布地区,该地主要是花岗岩,难以形成落水洞,B 错误。火山锥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图
中未显示有火山喷发活动相关信息,D 错误。故选 C。
8.根据图中沙丘形态判断,甲地发育的新月形沙丘两侧顺主导风方向偏西方向延伸;结合图
中指向标风向可知,当地主导风向是偏东风,B 正确。故选 B。
9.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主导风向是偏东风,说明大科伯克沙地的沙源地位于该沙地的偏东
方向。从沃林山脉流出的冰雪融水携带大量的碎屑物质在该沙地东侧河谷沉积,是大科伯
克沙地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B 正确。由材料“近 1 万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面积
由约 650km2 波动萎缩至 62km2。”可知,早在一万年前该沙地就已形成,其主要沙源不可
能是现代风沙沉积物,A 错误。基岩风化残积物是基岩就地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
物,粒径大、棱角分明、分选性差,不可能是沙源物质,C 错误。沙地的东北方向虽有范
围较大的湖泊群,但并未与科伯克河相连,不可能有大量沉积物存在,D 错误。故选 B。
10.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水热条件变好,南侧沃林山脉的针叶林向北扩张,使大科伯克沙
地面积萎缩,故针叶林扩张是造成大科伯克沙地萎缩的直接原因,D 正确。风力侵蚀减弱
与降水量增多都可使沙地逆向发展,但不是大科伯克沙地萎缩的直接原因,A、B 错误。
河流侵蚀加强几乎不会影响沙地面积,C 错误。故选 D。
11.由图 2 可知,6:00~8:00 甲观测站风向由南风转为北风,且气流性质发生改变,温度升
高,湿度下降,遭遇干热风,而不是发生降水,A 错误。锋面应该是在 16:00 之后到达
甲地,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南风,B 错误;读图可知,甲观测站在 12:00~14:00 期间盛
行偏北风,风由高处往低处吹,且风力较大,所以此时干热风明显,C 正确;读图可知,
18:00 前后,由偏北风转为偏南,D 错误。故选 C。
12.锋面的本质是物理性质(冷暖、干湿)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带(或交界面),其移
高二地理 SLK 参考答案·第 2页(共 4页)
动方向与势力较强的气团移动方向一致。据图分析可知,湖泊白天升温慢,气温低,使
其上空在午后形成了相对冷湿的气团;自北向南沿 AB 段河谷下沉的焚风,在 B 处与湖
泊北岸自南向北运动的湖风相遇,焚风气团(气温较高、湿度较低)因密度低抬升至湖
风(气温较低、湿度较高)上方,在 B 处形成锋面。读图可知,15:30 后北风逐渐减弱,
南风逐渐增强,推动锋面沿 AB 段河谷向上游向偏北方向移动,锋面两侧气团性质分别为
暖干(北侧)和冷湿(南侧)。故选 D。
13.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北侧是冷空气,南侧是暖空气,中部区域是一个高压中心,
北半球高压近地面水平气流顺时针辐散,锋线乙由冷空气推动暖空气前进,表示冷锋,C
错误,D 正确;甲为高压脊,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不会形成锋面,A、B 错误。故选 D。
14.a 地等压线稀疏,b 地等压线密集,a 地风力比 b 地小,①错误;a 地气压为 1024
~1026hpa,b 地气压为 1020~1022hpa,a 地气压高于 b 地,②正确;c 地为高压中心,盛
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③正确;d 地为高压中心,以晴朗天气为主,昼夜温差大,
④错误。故选 C。
15.根据所学知识,非洲南部 25°S 附近,西部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东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结合图文材料,影像所在地年降水量 650 毫米,河流正值枯水期,可推测该地为热带草
原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地带为热带草原带,B 正确;热带雨林带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全年高温多雨,A 错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 30°
~40°的大陆西岸,C 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年降水量通常大于 800 毫米,且从图中可看出,森林分布较稀疏,可推测是河流附近水
源较充足的地方才发育森林,森林属于当地的非地带性植被,D 错误。故选 B。
16.影像所在地能看到更多野生动物的时段应该是当地雨季,水草丰美的时段。该地为南半
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为雨季,结合选项,2~3 月符合题意,A 正确;6~7 月为当地旱
季,4~5 月大部分野生动物已经向北迁徙,8~9 月大部分野生动物尚未回到该地,不符合
题意。故选 A。
第Ⅱ卷(综合题,共 52 分)
17.(18 分)
(1)(2 分)60°26′(或 60.5°)
(2)(4 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2 分)向北移动。(2 分)
(3)(6 分)方位:正南。(2 分)
理由:太阳能热水器受热板一般面向正南方向(2 分);且当地正午①号楼在②号楼
的阴影恰好与楼层垂直,(2 分)故①号楼在②号楼的正南方。
高二地理 SLK 参考答案·第 3页(共 4页)
(4)(6 分)22 小时后为当地时间 10 点,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东南方向,影子朝向西北,
因此①号楼阴影主要遮挡②号楼的西部;(3 分)该日后半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
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①号楼阴影长度逐渐变短。(3 分)
18.(16 分)
(1)(4 分)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以冰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 分)玉门关西部雅
丹地貌: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2 分)
(2)(6 分)盛行风为偏北风,北部位于上风向,风蚀作用强;(2 分)北部地势高,受风
力侵蚀作用强;(2 分)偏北风经过雅丹地貌群北段之后,风速减小,对南部的风蚀作用
减弱。(2 分)
(3)(6 分)早期(成岩阶段),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红色碎屑物质在地势低洼处堆积,
而后固结成岩;(3 分)后期(造山阶段),地壳上升形成山地,并且因地壳构造断裂变动
产生大量断层。(3 分)
19.(18 分)
(1)(6 分)降水量大,日平均降水量大;(2 分)日降水量的波动下降趋势更加明显;(2
分)日平均降水量的峰值更多。(2 分)
(2)(6 分)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暖湿气流携带充足水汽,为强降水提
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2 分)受海陆位置影响,甲海域处于迎风坡附近,地形抬升作用
加剧了降水的强度和频率;(2 分)受南下偏北风的影响,冷暖空气在甲海域交汇形成强
对流天气,降水强度更大。(2 分)
(3)(6 分)夏季风爆发后,乙海域降水相对较少,表层水体盐度、温度较高,为鱼类提
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2 分)受离岸风速较大影响,乙海域位于较强的离岸流或上升流
区域,将深层富含营养盐的水体带至表层,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吸引了大量
鱼类聚集;(2 分)此外,夏季风带来的海洋环流也可能将远处的鱼类带入乙海域,进一
步促进了鱼类的聚集。(2 分)
高二地理 SLK 参考答案·第 4页(共 4页)SLK
■■■■■■■■■■■■■■■■■■■■■■■■■■■■■
三校联芳2025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答题卡
注意事项
正确填涂
准考证号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
班级
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远择思使用团铅笔填涂,选择您使用
错误填涂
黑色碳素笔书写,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Z
0]000101

及保特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①①①田①田II
姓名
22I2222习2I22

K RRRR

D和I④I④④④4四
考场号
5]]555555)5
贴条形码区
■6606]■6I■6]■66066]

(正面朝上,请贴在虚线框内)
00 I0 0Ia
8]8]8]8I8]8I8]8I8I
座位号


]I]]]
然喜口整金骏程整青麦美费提吧
标记

第I卷选择题
1IB网D
6 [A][B]CD
11 A][B C]D
16BI网D
2 A 1B C]D
7 A]B]C D]
12I)D

3AB
8 AI BI C D
13 A B]C]D
4①U
9[A][BCD
14 AJ B C D

5B 网
10II网DI
15I
第Ⅱ卷综合题
17.(18分)
(1)(2分)
(2)(4分)
(3)(6分)
(4)(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6分)
(1)(4分)
(2)(6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9.(18分)
(1)(6分)
(2)(6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