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2.通过画图方式表征条件与问题,让学生直观理解较大量可以分为“与较小量同样多的”和“比较小量多的”两部分,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减法解决的道理。
3.比较学生不同的画图作品,明确画图表征的基本要素,形成用简洁方式表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初步发展几何直观。
4.结合图示,沟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与“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两类数量关系的联系,深化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丰富数量间加减关系的现实情境。
5.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算式中减数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1.导入呈现“一年级卫生评比”情境图,引出数学问题。
提问:大队部检查卫生你们见到过吗?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每个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本周的卫生评比情况。看看哪个班的小红旗多?
你能看出二班比一班少几面吗?谁能把刚才的两句话完整的说一说。
2.例题引入。
接下来我一起看这个月卫生评比结果: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得了9面小红旗。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1: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小红旗?
预设2: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几面小红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二、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1.摆一摆。
提问: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预设:列式、画图、摆一摆。我们先用摆一摆的方法来比较一班比二班多几面小红旗。可以怎样摆呢?
预设:先摆出一班12个,再摆出二班九个。追问:不用数,怎样摆能帮助我们一眼看出谁多,谁少呢?预设:把一班和二班一个对着一个地排列起来,师:咱们一眼就能比较出谁多,谁少,真好!
(1)小组合作。
师:请小组合作完成。一起来看合作要求:1.同桌两人一组用摆一摆的方法比较一班比二班多得几面小红旗。2.信封中拿出红色贴画和黄色贴画,可以分别代表两个班级。3.思考如何摆可以很快看出多几个。开始吧!(2-3分钟)
(2)对比展示,强调一一对应。
提问:老师找了两个小组作品,哪个作品可以清楚看出来多多少?
追问:他是怎么做到的?预设:一个对着一个排列。
师: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排列就叫做一一对应。
(3)老师演示,一起摆。
他摆的这么好,老师把他的作品移到黑板上,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摆摆吧!
提问:要先摆出几班的?多少面?预设:一班的12面。师:为了方便二班对齐,一班可以摆的间隔大一些。
追问:接下来摆谁的?多少面?预设:二班9面。谁来摆一摆?师:为了一眼看出多的部分,摆的时候需要?预设:一一对应。同学们你摆好了吗?
(4)完善细节,直观理解较大量可以分为“与较小量同样多的”和“比较小量多的”两部分
提问:为了知道谁和谁比,我们要把比较两个班标注出来。
提问:哪一部分是多出来的?谁上来指一指?追问:怎么找到的?预设:没有对应的部分。师:一一对应后剩余的部分就是多的部分。
追问:那这一部分呢?预设:同样多的部分。有没有办法把这两部分分开?预设:在这里用虚线分开。
师:更重要的是要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小红旗?”
2.画一画。
请同学们仿照摆一摆,自己尝试用画的方式,表示出“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小红旗?”
预设:说说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
请这位同学上来修改一下,请其他同学在学习单上试着画一画,画过的同学,修改你画得图,使图更加清楚完整。
师:这位同学用这样的方式画,为了简便我们也可以用圆或三角等符号来表示。
3.列式计算,分析数量关系。
每次都摆一摆、画图都很麻烦,我们就可以用列式的方法。
提问:谁来结合我们摆一摆,画图分析列式?预设:12-9=3(面)
提问:算式中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1:12表示一班的小红旗,9表示二班的小红旗,3表示多出来的。
预设2:9应该表示“一班和二班同样多的9面”。
师演示:纸盖着2班的9面问学生,从12面里去掉2班的9面,剩下的是多出来的吗?
那去掉的9面是谁的9面?预设:一班的9面。师强调:对,是一班与二班同样多的9面。谁的9面,你说,你说,大家一起说。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1:从12面小红旗里去掉与二班同样多的9面,就是一班比二班多得的小红旗面数。
师说:从一一班的12面里面去掉9面,求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多的部分。要用减法计算。就是求12比9多多少,要用减法,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
和老师一起来说:一班12面就是总数,把总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多的部分,求多的部分,就要从总数中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部分。
同桌互相说一说列减法算式的思考过程。
三、回顾反思,突出画图策略,深化关系理解。
提问:呈现PPT: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小红旗?”这个问题的?
预设1:画图表示一班和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画图时两行要一个一个对齐,画圆片图更方便。师:画图能很清楚地看出两个半小红旗面数之间的关系。
预设2:从图中看到了一班的小红旗可以分成“与二班同样多的部分”和“比二班多的部分”,要求“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几面”,要用减法计算。
小结:从一班的总数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多的的部分,求多的部分用减法计算。也就是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时,要用减法,从总数中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部分。
四、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体会转化思想。
1.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巩固分析解答的思路。
“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几面小红旗?”可以怎样解决?
提问:那二班比一班少几面呢?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二班比一班少几面,也就是求一班比二班多几面,所以算式也是12-9=3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一班比二班多的3面,也是二班比一班少得3面,也就是一班和二班相差了3面小红旗。
接下来考考大家,二班再添上几面小红旗,就与一班同样多了?
总结:不管是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还是相差多少,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相同,所以都用减法解决问题。
五、巩固提升。
1.随意找两名同学,比一比谁的小贴画多?多多少?你是怎么解决的?
2.有没有比这位同学更多的呢?多多少?
这个大礼属于你。除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还有什么问题,用减法计算。
六、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无论是例题中的一班有12面小红旗,还是7个帖画,他们都是总数,而去掉一班与二班同样多的还是拿走的1个帖画,都是去掉一部分,例题中求多出的,或者是还剩的贴画都是所求的另一部分。两道题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但它们都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计算。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旨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示,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数量关系,并通过比较不同的画图作品,明确画图表征的基本要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式,直观地理解了较大量可以分为“与较小量同样多的”和“比较小量多的”两部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用减法解决问题。此外,通过沟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与“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余”两类数量关系的联系,学生能够深化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并丰富数量间加减关系的现实情境。最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了初步的应用意识。从学生的参与度来看,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中,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显示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表明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时间管理上,可能需要更有效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练习。此外,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能需要设计更多层次的活动,以满足他们的个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