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五课《七个好朋友》第2课时《Do-Re-Mi》
【教材分析】
《Do-Re-Mi》是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五课《七个好朋友》第2课时欣赏课。《Do-Re-Mi》是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由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在影片中,家庭女教师玛丽亚为帮助七个孩子记住音乐基本音名,用谐音和形象记忆法创编了这首歌,将音符与生活事物关联(如“do”对应“母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情绪,通过聆听与演唱,感知音阶的高低递进关系,理解旋律与歌词结合的趣味性。
(二)艺术表现
能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掌握七个基本音名的音高与顺序,尝试结合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准及变化音。
(三)创意实践
参与“音符配对”“乐句接龙”等游戏,分组完成歌曲轮唱或领唱+合唱的表现形式,尝试用生活事物改编音符相关歌词。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源自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创作背景,认识音阶是音乐的基础元素,感受音乐与生活、影视艺术的紧密关联。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欢快的情绪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2. 掌握do-re-mi-fa-sol-la-si七个音名的音高顺序及对应歌词。
(二)教学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中的变化音及乐句衔接处的音准。
2. 把握二声部演唱(若涉及)的和谐统一,或变化音段落的节奏稳定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之声》中歌曲演唱片段)同学们,这段电影画面里的歌曲好听吗?发现唱歌的阿姨在教孩子们什么吗?
预设:好听!好像在教一些奇怪的名字/唱歌的调子!
教师:没错!她在教音乐王国的“基础密码”——七个音符朋友。阿姨用了什么巧妙方法让孩子们记住的呀?
预设:把音符和小鹿、太阳这些东西连起来了!
教师:太聪明了!这种方法让枯燥的音符变得有趣极了。这些音符朋友还有自己的名字,想学会唱它们吗?
预设:想!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神奇的歌曲《Do-Re-Mi》,解锁音乐的入门密码!
书写板书《Do-Re-Mi》。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音乐,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速度是小快板,情绪是愉快的、欢乐地歌曲中出现了哪七位小朋友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他们是:do、re、mi、fa、sol、la、si,你们还记得这七个小朋友的手势是怎样做的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边听音乐边做科尔文手势
预设:做科尔文手势
教师:下面跟着钢琴唱一唱这七个音,边演唱边做科尔文手势
预设:演唱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视频来做手势吧(播放科尔文手势操)
预设:学习科尔文手势
教师:《Do-Re-Mi》是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由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在影片中,家庭女教师玛丽亚为帮助七个孩子记住音乐基本音名,用谐音和形象记忆法创编了这首歌,将音符与生活事物关联(如“do”对应“母鹿”)。
下面朗诵歌词
预设:朗诵
教师:歌曲为C大调、2/4拍,采用两段体结构(A-B):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A段:富于叙述性,旋律以音阶式进行为主,与歌词音节、儿童语言音调紧密结合,节奏轻快规整,易记易唱。下面我们跟琴学唱
预设:学唱
教师:下面聆听第二乐段,听听第二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B段:以“do、re、mi”等音名顺序组织起音,乐句衔接环环相扣,部分版本加入变化音使旋律呈波浪形跳进,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上行大调音阶收尾。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预设:做声势动作
教师:整体欣赏
预设:整体欣赏
教师:下面我们走进音乐知识屋
预设:学习
教师:下面跟着老师唱一唱,打一打
预设:唱一唱,打一打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电影片段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音符配对游戏,掌握音名顺序。但在变化音教学中,部分学生音准仍有偏差,虽用柯尔文手势辅助,个别段落仍需反复模唱。二声部练习环节时间不足,导致配合不够默契。后续需优化环节时长,增加分组针对性指导,可提前录制声部伴奏,帮助学生找准音准和节奏,让艺术表现更到位。
七、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歌曲《Do-Re-Mi》是电影《》的插曲,作词者是 。
2.歌曲中的“七个好朋友”指的是音乐中的七个________,歌曲的拍号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Do-Re-Mi》的歌词通过生活事物帮助记忆音符,体现了音乐与生活的关联。( )
2.演唱这首歌曲时,应用低沉缓慢的声音表现情绪。( )
答案:
(一)填空题
1.音乐之声;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
2.音名;2/4拍
(二)判断题
1.√
2.×
【板书设计】
《Do-Re-Mi》
1=C 2/4 小快板 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让教学更有效
第五课
七个好朋友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情绪,通过聆听与演唱,感知音阶的高低递进关系,理解旋律与歌词结合的趣味性。
(二)艺术表现
能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掌握七个基本音名的音高与顺序,尝试结合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准及变化音。
(三)创意实践
参与“音符配对”“乐句接龙”等游戏,分组完成歌曲轮唱或领唱+合唱的表现形式,尝试用生活事物改编音符相关歌词。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源自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创作背景,认识音阶是音乐的基础元素,感受音乐与生活、影视艺术的紧密关联。
同学们:
这段电影画面里的歌曲好听吗?
发现唱歌的阿姨在教孩子们什么吗?
她在教音乐王国的“基础密码”——七个音符朋友。
用了什么巧妙方法让孩子们记住的呀?
这种方法让枯燥的音符变得有趣极了。这些音符朋友还有自己的名字,想学会唱它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神奇的歌曲《Do-Re-Mi》,解锁音乐的入门密码!
聆听音乐,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歌曲的速度是小快板,情绪是愉快的、欢乐地歌曲中出现了哪七位小朋友呢?
他们是:do、re、mi、fa、sol、la、si,你们还记得这七个小朋友的手势是怎样做的吗?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科尔文手势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视频来做手势吧
《Do-Re-Mi》是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由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曲。在影片中,家庭女教师玛丽亚为帮助七个孩子记住音乐基本音名,用谐音和形象记忆法创编了这首歌,将音符与生活事物关联。
下面朗诵歌词
歌曲为C大调、2/4拍,采用两段体结构(A-B):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A段:富于叙述性,旋律以音阶式进行为主,与歌词音节、儿童语言音调紧密结合,节奏轻快规整,易记易唱。
下面我们跟琴学唱
聆听第二乐段
听听第二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
B段:以“do、re、mi”等音名顺序组织起音,乐句衔接环环相扣,部分版本加入变化音使旋律呈波浪形跳进,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以上行大调音阶收尾。
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整体欣赏
下面我们走进音乐知识屋
下面跟着老师唱一唱,打一打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歌曲《Do-Re-Mi》是电影《》的插曲,作词者是 。
2.歌曲中的“七个好朋友”指的是音乐中的七个________,歌曲的拍号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Do-Re-Mi》的歌词通过生活事物帮助记忆音符,体现了音乐与生活的关联。( )
2.演唱这首歌曲时,应用低沉缓慢的声音表现情绪。( )
答案:
(一)填空题1.音乐之声;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2.音名;2/4拍
(二)判断题1.√ 2.×
《Do-Re-Mi》
1=C 2/4 小快板 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让教学更有效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活泼流畅的情绪,通过聆听与演唱,感知音阶的高低递进关系,理解旋律与歌词结
合的趣味性。
(二)艺术表现
能用圆润、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准确掌握七个基本音名的音高与顺序,尝试结合
柯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准及变化音。
(三)创意实践
参与“音符配对”“乐句接龙”等游戏,分组完成歌曲轮唱或领唱+合唱的表现形式,尝试
用生活事物改编音符相关歌词。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源自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的创作背景,认识音阶是音乐的基础元素,感受音乐与
生活、影视艺术的紧密关联。
同学们:
这段电影画面里的
歌曲好听吗?
发现唱歌的阿姨在
教孩子们什么吗?
这种方法让枯燥的音符变
得有趣极了。这些音符朋友
还有自己的名字,想学会唱
它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神奇的 ,解
锁音乐的入门密码!
聆听音乐,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歌曲的速度是小快板,情绪是愉快的、欢乐地歌曲中出现了哪
七位小朋友呢?
下面边听音乐边做科尔文手势
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视频来做手势吧
《Do-Re-Mi》是美国经典电影
《音乐之声》的插曲,由奥斯卡·汉
默斯坦二世作词、理查德·罗杰斯作
曲。在影片中,家庭女教师玛丽亚为
帮助七个孩子记住音乐基本音名,用
谐音和形象记忆法创编了这首歌,将
音符与生活事物关联。
接下来我们分段欣赏,A段:富于叙述性,
旋律以音阶式进行为主,与歌词音节、儿童语
言音调紧密结合,节奏轻快规整,易记易唱。
下面我们跟琴学唱
听听第二乐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
B段:以“do、re、mi”等音名顺序组织起音,乐句衔接环环相扣,
部分版本加入变化音使旋律呈波浪形跳进,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最
后以上行大调音阶收尾。
下面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声势动作
下面我们走进音乐知识屋
下面跟着老师唱一唱,打一打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
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
和想法?
(一)填空题
1.歌曲《Do-Re-Mi》是电影《》的插曲,作词者是 。
2.歌曲中的“七个好朋友”指的是音乐中的七个________,歌曲的拍号
是________。
(二)判断题
1.《Do-Re-Mi》的歌词通过生活事物帮助记忆音符,体现了音乐与生活
的关联。( )
2.演唱这首歌曲时,应用低沉缓慢的声音表现情绪。( )
答案:
(一)填空题1.音乐之声;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2.音名;2/4拍
(二)判断题1.√ 2.×
《Do-Re-Mi》
1=C 2/4 小快板 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