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艺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铁路修到苗家寨》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湘艺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六课 《铁路修到苗家寨》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10-15 17:46:58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让教学更有效
第六课
山寨欢歌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目 录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聆听辨析齐唱与二声部合唱的音响差异,感知节奏型与“渐强渐弱”处理对塑造“火车穿行”画面的作用,建立音乐与生活场景的联想。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明亮、充满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和谐配合,准确表现附点音符的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尝试用歌声传递苗家人民的兴奋情感。
(三)创意实践
分组设计“火车行进”的肢体律动(如拍手模拟车轮声),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鼓、响板)为歌曲伴奏;尝试改编简单歌词,描绘现代苗寨的新变化。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与湘黔铁路建设的历史关联,认识苗族芦笙调的音乐特色,知道交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感受民族音乐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看这青山里的苗寨美吗?
过去这里的山路特别难走,苗族同胞很少能走出大山。
大家猜猜,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是铁路!
20世纪70年代,湘黔铁路修到了苗家寨,就像一条“银飘带”连起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苗族同胞别提多开心了,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歌。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感受苗家人民的喜悦吧!
你们了解苗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苗族
聆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歌曲的情绪是高兴地、速度稍快,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背景:
《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歌曲为大调式、二四拍,采用单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节奏全曲节奏规整型,模拟火车穿行时均匀欢快的声响,增强画面感。歌曲中“渐强”“渐弱”的表情处理,生动表现出火车由远及近、翻山越岭的行进变化。
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上滑音、同音高连音线、渐强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同音高连音线、渐弱、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
下面利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一)填空题
1.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采用______族芦笙调的音乐素材创作,骨干音为“5”和“______”。
2.这首歌曲的拍号是______。
(二)判断题
1.《铁路修到苗家寨》表现了苗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 )
2.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是为了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场景。( )
答案:
(一)填空题1.苗;2 2.四二拍
(二)判断题1.√ 2.√
《铁路修到苗家寨》
1=bE 2/4 稍快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山寨欢歌》第3课时《铁路修到苗家寨》
【教材分析】
《铁路修到苗家寨》是湖南文化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六课《山寨欢歌》第3课时唱歌课。《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和探索音乐,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然而,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间的音乐基础和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享受音乐的乐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聆听辨析齐唱与二声部合唱的音响差异,感知节奏型与“渐强渐弱”处理对塑造“火车穿行”画面的作用,建立音乐与生活场景的联想。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明亮、充满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和谐配合,准确表现附点音符的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尝试用歌声传递苗家人民的兴奋情感。
(三)创意实践
分组设计“火车行进”的肢体律动(如拍手模拟车轮声),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鼓、响板)为歌曲伴奏;尝试改编简单歌词,描绘现代苗寨的新变化。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与湘黔铁路建设的历史关联,认识苗族芦笙调的音乐特色,知道交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感受民族音乐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与力度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精准表现附点音符的节奏韵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层次,贴合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播放贵州苗寨风光与湘黔铁路老照片)小朋友们,看这青山里的苗寨美吗?过去这里的山路特别难走,苗族同胞很少能走出大山。大家猜猜,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预设:是公路吗?还是火车?
教师:答对啦!是铁路!20世纪70年代,湘黔铁路修到了苗家寨,就像一条“银飘带”连起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苗族同胞别提多开心了,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歌。
预设:这首歌叫什么呀?好听吗?
教师:这首歌就叫《铁路修到苗家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感受苗家人民的喜悦吧!
书写板书《铁路修到苗家寨》。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你们了解苗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苗族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接下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歌曲)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的情绪是高兴地、速度稍快,表达了苗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歌曲背景:《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预设:朗诵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歌曲为大调式、二四拍,采用单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节奏全曲节奏规整型,模拟火车穿行时均匀欢快的声响,增强画面感。歌曲中“渐强”“渐弱”的表情处理,生动表现出火车由远及近、翻山越岭的行进变化。
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上滑音、同音高连音线、渐强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同音高连音线、渐弱、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预设:演唱
教师:注意下滑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利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传达的积极向上、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铁路与苗寨”的情境为主线,通过老照片、分段聆听等环节,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能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但二声部教学仍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在合唱时音准不稳定,虽通过师生合作、声部互换练习改善,仍需增加单独声部的巩固时间。创意实践环节中,学生对苗族乐器的了解较浅,后续可加入芦笙音频片段欣赏。此外,节奏训练可结合“火车律动”游戏提前铺垫,帮助学生更快掌握附点节奏。
七、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采用______族芦笙调的音乐素材创作,骨干音为“5”和“______”。
2.这首歌曲的拍号是______。
(二)判断题
1.《铁路修到苗家寨》表现了苗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 )
2.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是为了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场景。( )
答案:
(一)填空题
1.苗;2
2.四二拍
(二)判断题
1.√
2.√
【板书设计】
《铁路修到苗家寨》
1=bE 2/4 稍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让教学更有效
第六课
山寨欢歌
目 录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展示与拓展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通过聆听辨析齐唱与二声部合唱的音响差异,感知节奏型与“渐强渐
弱”处理对塑造“火车穿行”画面的作用,建立音乐与生活场景的联想。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明亮、充满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和谐配合,准确表现附点音符的韵
律与“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尝试用歌声传递苗家人民的兴奋情感。
(三)创意实践
分组设计“火车行进”的肢体律动(如拍手模拟车轮声),或用打击乐器(如木鼓、响板)为歌
曲伴奏;尝试改编简单歌词,描绘现代苗寨的新变化。
(四)文化理解
了解歌曲与湘黔铁路建设的历史关联,认识苗族芦笙调的音乐特色,知道交通发展对少数民族地
区的意义,感受民族音乐与时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0世纪70年代,湘黔铁路修到了苗家寨,就像一条“银飘带”连起了山寨和外面的世界。苗
族同胞别提多开心了,还为此创作了一首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感受苗家人民的喜悦吧!
你们了解苗族吗?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走进苗族
聆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2.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歌曲的情绪是高兴地、速度稍快,表达了苗
乡人民的喜悦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背景:
《铁路修到苗家寨》是20世纪70年代广为传唱的创
作歌曲,由张启贤谱曲,其前身为杨崇隆创作的歌词
《一条铁龙绕山来》。歌曲以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铁路
建成通车为时代背景,取材于苗族芦笙调(尤其吸收了
芦笙讨花带的音调),以“5”“2”为骨干音,生动描
绘了火车穿行苗岭山间的场景,展现了铁路为苗族村寨
带来生机活力的喜人变化。
下面请同学们朗诵一下歌词
歌曲为大调式、二四拍,采用单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加扩充句组成,节奏全曲节奏规整型,模
拟火车穿行时均匀欢快的声响,增强画面感。歌曲中“渐强”“渐弱”的表情处理,生动表现出火
车由远及近、翻山越岭的行进变化。
下面我们演唱第一乐句简谱
注意上滑音、同音高连音线、渐强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二乐句简谱
注意同音高连音线、渐弱、附点节奏的演唱,
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演唱第三乐句简谱
下面我们演唱第四乐句简谱
注意下滑音、同音高连音线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完整的演唱
下面利用苗族木鼓鼓点为歌曲伴奏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
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欣赏视频
(一)填空题
1. 歌曲《铁路修到苗家寨》采用______族芦笙调的音乐素材创作,骨干音为“5”和“______”。
2.这首歌曲的拍号是______。
(二)判断题
1.《铁路修到苗家寨》表现了苗族人民喜迎铁路通车的喜悦心情。( )
2.歌曲中“渐强渐弱”的处理是为了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再远去的场景。( )
答案:
(一)填空题1.苗;2 2.四二拍
(二)判断题1.√ 2.√
《铁路修到苗家寨》
1=bE 2/4 稍快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